变桨距系统培训
培训变桨远景培训

实践操作
总结词:培养技能
详细描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员熟练掌握变桨远景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技能,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 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
总结词
提升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了解变桨远景 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 果,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对未来变桨技术发展的展望
1 2 3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桨技术将不断涌现出新 的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 遇。
智能化和自动化成为主流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变 桨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实现,提高 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环保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变桨技术的实际应用
总结词
了解变桨技术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能源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详细描述
变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控制和优化。通过调整叶片 的角度,可以更好地适应风速的变化,提高发电效率。此外,变桨技术还可以用 于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家庭应用中。
变桨技术的未来发展
加强互动交流
03
希望未来培训能够进一步加强互动交流环节,让学员能够更加
充分地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详细描述
变桨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提高发电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应对复杂的风 况等。针对这些挑战,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优化叶片设计和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 等。
PART 03
培训方法和形式
REPORTING
理论授课
总结词:传授知识
变桨培训(MOOG)

一、变桨系统基本原理介绍
变桨系统桨距的调节方法为: 当风电机组达到运行条件时,控制系统命令调节 桨距角调到50°,当叶轮转速达到1.5rpm时,再调节 到0°,使叶轮具有最大的起动力矩,直到风力机组 达到额定转速并网发电; 在运行过程中,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桨 距角保持在0°位置不变,不作任何调节; 当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以后,调节系统 根据输出功率的变化调整桨距角的大小,改变气流对 叶片的攻角,从而改变风力发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 转矩,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
42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pitch_conv_overcurrent_conv_error_sys_1/2/3 驱动器过流(超过80A) 检查驱动器IGBT模块是否损坏
error_pitch_inside_fi_temperature_1/2/3
驱动器内部温度超限(正常0℃ -80℃) error_pitch_conv_overtemperature_heatsink_error_sys 1/2/3
41
此故障需更换Pitchmaster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error_pitch_error_can_node_1/2/3 1)报数字几检查轴几的PM上X5插头,正常插头处2、7口之间应有 60欧电阻,6、9口应有24V直流电压。PM上24V+输入口9口是否 对地短路,如对地短路需更换此Pitchmaster。 2)如can_node_1、2、3同时报出,需检查两终端电阻,如电阻没 问题可能是通讯模块EL6751故障。
主控柜: 24V电源模块
正常范围: 有24V输出
主控柜: 400V主电单向供电
<210V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培训课件

1.5MW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内部资料严禁外泄)UP77/82 风电机组变桨控制及维护目录1、变桨系统控制原理2、变桨系统简介3、变桨系统故障及处理4、LUST与SSB变桨系统的异同5、变桨系统维护定桨失速风机与变桨变速风机之比较定桨失速型风电机组发电量随着风速的提高而增长,在额定风速下达到满发,但风速若再增加,机组出力反而下降很快,叶片呈现失速特性。
优点:机械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控制原理简单,运行可靠性高。
缺点:额定风速高,风轮转换效率低;电能质量差,对电网影响大;叶片复杂,重量大,不适合制造大风机变桨变速型风电机组风机的每个叶片可跟随风速变化独立同步的变化桨距角,控制机组在任何转速下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额定风速得以有效降低,提高了低风速下机组的发电能力;当风速继续提高时,功率曲线能够维持恒定,有效地提高了风轮的转换效率。
优点:发电效率高,超出定桨机组10%以上;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兼容性好;高风速时停机并顺桨,降低载荷,保护机组安全;叶片相对简单,重量轻,利于制造大型兆瓦级风机缺点:变桨机械、电气和控制系统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
变桨距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成为当前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流。
变桨系统组成部分简介变桨控制系统简介✓主控制柜✓轴柜✓蓄电池柜✓驱动电机✓减速齿轮箱✓变桨轴承✓限位开关✓编码器▪变桨主控柜▪变桨轴柜蓄电池柜▪电机编码器GM 400绝对值编码器共10根线,引入变桨控制柜,需按线号及颜色接入变桨控制柜端子排上。
▪限位开关变桨系统工作流程:●机组主控通过滑环传输的控制指令;●将变桨命令分配至三个轴柜;●轴柜通过各自独立整流装置同步变换直流来驱动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箱传递扭矩至变桨齿轮带动每个叶片旋转至精准的角度;●将该叶片角度值反馈至机组主控系统变桨系统控制原理风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变桨控制1、静止——起动状态2、起动——加速状态3、加速——风机并网状态3.1、低于额定功率下发电运行3.2 达到额定功率后维持满发状态运行4、运行——停机状态1、静止——起动状态下的变桨调节桨距角调节至50°迎风;开桨速度不能超过2 °/s;顺桨速度不能超过5°/s;变桨加速度不能超过20 °/s²;目标:叶轮转速升至3 r/s(低速轴)2、起动——加速状态下的变桨调节桨距角在(50 °,0°)范围内调节迎风;开桨速度不能超过2 °/s;顺桨速度不能超过5°/s;变桨加速度不能超过20 °/s²;目标:叶轮转速升至10 r/s(低速轴)3、加速——并网发电状态下的变桨调节3.1 低于额定功率下的变桨调节桨距角在维持0°迎风;开桨速度不能超过2 °/s;顺桨速度不能超过5°/s;变桨加速度不能超过20 °/s²;变频系统通过转矩控制达到最大风能利用系数, 目标:叶轮转速升至17.5 r/s(低速轴)3.2 达到额定功率后维持满发状态运行桨距角在(90 °,0°)范围内调节;开桨速度不能超过5 °/s;顺桨速度不能超过5°/s;变桨加速度不能超过20 °/s²;通过变桨控制使机组保持额定输出功率不变, 目标:叶轮转速保持17.5 r/s(低速轴)4、运行——停机状态4.1 正常停机叶片正常顺桨至89°;变桨主控柜的顺桨命令通过轴柜执行;顺桨速度控制为5°/s;叶轮空转,机械刹车不动作;4.2 快速停机叶片快速顺桨至89°;变桨主控柜的顺桨命令通过轴柜执行;顺桨速度控制为7°/s;叶轮空转,机械刹车不动作;4.3 紧急停机叶片紧急顺桨至91°或96 °限位开关;紧急顺桨命令通过蓄电池柜执行;顺桨速度不受控制;叶轮转速低于5 r/s后,液压机械刹车抱闸,将叶轮转速降至为零;独立变桨:三个叶片通过各自的轴柜和蓄电池柜实现开桨和顺桨的同步调节;如果某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另两个驱动器依然可以安全地使风机顺桨并安全停机。
【SWT-4.0-130风机液压及变桨系统技术培训】风机变桨

【SWT-4.0-130风机液压及变桨系统技术培训】风机变桨**SWT-4.0-130机型风机液压及变桨系统培训编写:** ** 2019年3月5日目录一、概述1 二、电动变桨的原理及应用2 三、液压变桨系统的原理与结构3 四、液压变桨系统和电动变桨系统的对比分析4 五、SWT-4.0-130变桨系统介绍5 5.1. 风机变桨调节的两种工况 5 5.2. 液压变桨系统 6 5.2.1. 液压变桨系统的结构 6 5.3. 主要设备参数7 5.3.1. 变桨轴承润滑采用中央润滑系统7 5.3.2. 变桨液压润滑采用液压油系统7 5.3.3. 主液压站电机8 5.3.4. 主液压站油泵8 5.4. 基本操作8 5.4.1. 变桨轴承润滑8 5.4.2. 更换轮毂中以及变桨的液压油8 5.4.3. 检查蓄能器(106A) 和(106B) 上的预压力9 5.4.4. 重新给蓄能器加注氮气10 5.4.5. 检查阀门(103) 和(120) 10 5.4.6. 检查阀门(119) 和(109) 11 5.4.7. 检查阀门(116) 和加压阀(26) 12 5.4.8. 检查压力传感器(107) 12 5.4.9. 叶片的偏置校准12 5.5. 常见故障13 5.6. 技术图纸15 六、高速刹车17 6.1. 辅助液压设备(高速轴刹车系统)18 6.2. 建压曲线18 6.3. 正常停机,抱闸抱死19 6.4. 紧急停机时19 6.5. 高速刹车的优点20 一、概述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是将风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入电网。
由于风速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长期运行在野外的风力发电机组承受着十分复杂恶劣的交变载荷。
所以风力发电机组各个部件的疲劳强度、材料结构和控制策略是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寿命的主要因素。
叶轮是扑捉风能的关键部件,叶轮是由叶片和轮毂组成。
叶片具有空气动力外形,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力矩驱动叶轮转动,通过轮毂和主轴将扭矩传递到齿轮箱增速来驱动发电机,再经过变流器把电压转换成和电网电压频率,幅值和相位完全一致后经箱变并入电网,由此完成能量的变换。
涨知识风力机的独立变桨距系统

涨知识风力机的独立变桨距系统在风力机调速方式课件中介绍了变桨距调节转速的原理,还介绍了一种简单的离心力桨距调节装置。
现代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对叶片的变桨距性能有很高要求,以保证风力机能以最高效率安全的运行,主要有独立变桨距系统与统一变桨距机构。
本课件介绍独立变桨距系统。
变桨距系统要保证风轮叶片在起动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停机顺桨状态能有良好的变桨距角功能,也就是:起动状态:风力机在静止时,桨距角为90度(全顺风);当风速达到起动风速时,叶片转向45度左右,以获得较大的起动转矩;当风轮转速达到一定速度时,再调节叶片转到0度。
运行状态:在正常运行时,当功率在额定功率以下时,桨距角在0度附近;当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根据计算机命令增大叶片的攻角,并不断调整桨距角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附近,桨距角变化范围在0度到30度之间。
停机顺桨状态:当风机正常停机和快速停机时将叶片顺桨到90度附近,利用叶片的气动阻力将风轮转速降为0。
当停电或出现故障时无需计算机命令能自动进入全顺桨状态,使风力机紧急停机,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
本课件介绍的变桨距系统的三组叶片的桨距角变化是受各自的驱动装置控制,同一台风力机的各个叶片可根据不同的控制作出不同的桨距角变化,这种变桨系统称为独立变桨系统,有很好的控制性能。
主要有液压驱动与电动驱动方式。
液压变桨距系统先介绍液压变桨距系统,在风轮的三叉形轮毂上有三个变桨轴承法兰,将与变桨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图1中的三叉形轮毂是剖开的,在两个法兰上已经固定好两个变桨轴承,在其中一个变桨轴承内圈固定着叶片根盘,叶片根部与叶片根盘固定连接,叶片通过变桨轴承可自由转动。
图中有一个液压缸,液压缸内有可伸出的活塞杆(液压杆),活塞杆输出端通过液压杆轴承与叶片根盘上的变桨摇柄连接,活塞杆的伸缩推动叶片根盘转动。
由于变桨摇柄是圆弧运动,液压缸也会随之摆动,所以液压缸是通过一根摆动轴安装在轮毂上的。
图1--液压变桨距系统的液压缸图2是液压缸的活塞杆部分推出时的状态,叶片转动了一定的角度。
变桨系统培训文档-1

1.5MW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知识培训风电机组根据外部环境的不同被定义为 “常温型风机”和“低温型风机”等不同的机型,变桨系统要能满足相应机组的运行环境条件。
SSB变桨系统应用培训。
一、功能描述变桨系统的所有部件都安装在轮毂上。
风机正常运行时所有部件都随轮毂以一定的速度旋转。
变桨系统的作用是控制风机叶片旋转到设定的角度。
变桨系统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来控制风轮的转速,进而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并能够通过空气动力制动的方式使风机安全停机。
风机的叶片(根部)通过变桨轴承与轮毂相连,每个叶片都要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电控同步的变桨驱动系统。
变桨驱动系统通过一个小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联动。
风机正常运行期间,当风速超过机组额定风速时(风速在12m/s 到25m/s之间时),为了控制功率输出变桨角度限定在0度到30度之间(变桨角度根据风速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使风轮的转速保持恒定。
任何情况引起的停机都会使叶片顺桨到90度位置(执行紧急顺桨命令时叶片会顺桨到91度限位位置)。
变桨系统有时需要由备用电池供电进行变桨操作(比如变桨系统的主电源供电失效后),因此变桨系统必须配备备用电池以确保机组发生严重故障或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停机(叶片顺桨到91度限位位置)。
此外还需要一个冗余限位开关(用于95度限位),在主限位开关(用于91度限位)失效时确保变桨电机的安全制动。
由于机组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备用电源长期没有使用时,风机主控就需要检查备用电池的状态和备用电池供电变桨操作功能的正常性。
每个变桨驱动系统都配有一个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电机的非驱动端(电机尾部),还配有一个冗余的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叶片根部变桨轴承内齿旁,它通过一个小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联动记录变桨角度。
风机主控接收所有编码器的信号,而变桨系统只应用电机尾部编码器的信号,只有当电机尾部编码器失效时风机主控才会控制变桨系统应用冗余编码器的信号。
二、主要部件组成电控箱 1套(数个) 变桨电机(配有变桨系统主编码器:A编码器) 3套备用电池 3套机械式限位开关 3套(6个) 限位开关支架及相关连接件 3套冗余编码器:B编码器 3套冗余编码器支架、测量小齿轮及相关连接件 3套各部件间的连接电缆及电缆连接器 1套技术文档 1套三、变桨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框图图1:各部件间连接框图四、系统配置变桨中央控制箱执行轮毂内的轴控箱和位于机舱内的机舱控制柜之间的连接工作。
明阳3.0MW-SSB变桨培训

当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以后,调节系统根 据输出功率的变化调整桨距角的大小,改变气流对叶 片的攻角,从而改变风力发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 矩,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
3
顺桨停机保护
变桨系统不仅实现风机启动和运行时的桨距调节, 还实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刹车系统。
明阳3.0MW风电机组 变桨系统(SSB)
高嵛山风电场
1
主要内容
一、变桨系统基本原理介绍 二、变桨系统整体结构组成 三、电气原理讲解
2
一、变桨系统基本原理介绍
变桨系统桨距的调节方法为: 当风电机组达到运行条件时,控制系统命令调节桨
距角调到50°,当叶轮转速达到1.5rpm时,维持45S ,再调节到0°,使叶轮具有最大的起动力矩,直到风 力机组达到切入转速并网发电;
R13快速
8.安全链触发
可触发安全链: 电网相位错误
紧急顺桨 EFC控制
39k2、39k1 均由MPC判断后给出 信号来触发安全链
38K4 正常情况是得电的, 由采集板(16A1) 提供24V电压
16
MPC
17
230V 避 雷模块
插座、照明回路
电网接触器继电器27k1、 预充电旁路电阻继电器27k2供电回路、 24电源供电
温度单 元模块 供电
10
3.温度控制单元29A1
电 池 柜 风 扇
轴电 柜容 风柜 扇加
热
当轴箱温度低于10℃时控制单元 输出,使29k2继电器线圈得电吸 合,加热器工作;当轴箱温度高 于15℃时,控制单元停止输出, 加热器停止工作
与另两个轴箱的RS485 通讯串联后→CANBAS(20A1)→MPC(15 A1)
变桨培训(MOOG)知识讲解

采集转换 5秒吸合一次 采集轴三 和轮毂温度
26
温度变送器
Pitchmaster X2:3、4
Pitchmaster X2:5、6
电压检测模块
电池柜:蓄电池
直流回路 供230V直流电
轴柜:Pitchmaster正常 轴柜:安全链闭合接触器 17
4、变桨回路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直流回路
分流电阻 主控柜:主电400V
18
变桨电机
正常变桨
AC500输出直流电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Pitchmaster: 主电断,维持一段时间
Pitchmaster 电子刹车
5
变桨系统结构原理图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6
三、电气原理讲解
1、供电回路 2、PLC及通讯回路 3、安全链回路 4、变桨回路 5、其它重要电气回路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7
1、供电回路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滑环-轮毂400V
充电器AC500
4
二、变桨系统整体结构组成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风电设备调试所
MOOG公司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系统采用最先进电 动变桨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变桨的控制系统由七个柜体组成:三个轴柜,三个 蓄电池柜和一个主控柜,他们不仅实现风机启动和运 行时的桨距调节,而且能够在事故情况下担负起安全 保护作用,完成叶片顺桨操作,同时还完成故障诊断 、状态监测、故障状态下的安全复位功能、雷电保护 控制、电池管理功能等,确保了系统的高可靠性。
轴柜:变桨驱动器 pitchmas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变桨距系统培训
变桨系统
Pitch System
1、概述 2、变桨原理
3、系统功能 4、与其它产品比较 5、变桨系统故障判断
变桨距系统培训
1、概述
1.1
风力发电系统总体结构
1.2
变桨系统结构
1.3
变桨系统分类
变桨距系统培训
1.1 风力发电系统总体结构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 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机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 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3m/s的速 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变桨距系统培训
1.3.2.2 液压变桨
项目 结构
桨距调节
紧急情况 下的保护
使用寿命 外部配 套需求
环境清洁 维护
代表厂商
电动变桨
液压变桨
Hale Waihona Puke 结构复杂,冗余性好。由电动机、 控制模块、蓄电池与执行机构减速 器、齿轮等组成。
基本无差别。电路的响应速度比油 路略快。电动变桨技术成熟,数控 驱动容易,控制简单。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的Moog和西班牙MLS两家系统集成 商提供智能变桨距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变桨距系统培训
2.2 智能变桨
作用在风力发电机上的载荷按照载荷的来源可以大致 分为:
1、空气动力载荷:这是与风轮转速,平均风速,湍流强度,叶片轮廓和空气 密度等有关的载荷;
2、重力载荷:这是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相关的重力引起的载荷; 3、惯性载荷:包括离心力和科氏力等; 4、工作载荷:这是来源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操作和控制的载荷; 5、其他载荷:安装位置的特殊条件等带来的载荷,如波浪载荷和结冰载荷。
变桨距系统培训
3.4 保护
超速收桨
1
当变桨控制器收到超速信号后,已设定的最
大速度收桨至90°。
紧急收桨
2
安全链断开、通信失败或电网掉电等紧急情
况下,用备用电源收桨至92°。
状态监测
3
主要用于监测变桨系统各个部分运行状态,
并将状态信息发送给主控系统。
变桨距系统培训
3.5 变桨调试
3.5.1 参数管理 3.5.2 编码器管理
▪ 10 .提升机
7
10 5
8
6
4
9
变桨距系统培训
1.1 风力发电系统总体结构
双馈风机
变桨距系统培训
1.2 变桨系统结构
变桨系统的工作模式: A) 正常工作模式 B) 正常停机模式 C)紧急模式
变桨距系统培训
1.2 变桨系统结构
变桨是指让风机的桨叶自动旋转到主控制器设定的角度,以控制叶片的 迎风角始终保持在最佳位置,从而更好地利用风能。
蓄电池储存的能量不容易实现监控。
蓄能器储存的能量通过压力容易实 现监控。
主要损耗件蓄电池的使用使命大约 3年
液压变桨结构简单,元器件寿命较 长。主要损耗件蓄能器的使用使命 大约6年
占用空间相对较大。
轮毂、轴承可相对较小。
需对齿轮进行集中润滑。
无需对齿轮进行润滑,减少集中润 滑的润滑点。
机舱及轮毂内部清洁。
变桨距系统培训
3.2 桨叶定位
本部分用于实现主控的控制指令,即桨叶位置。有2种控制方式:速度环 控制、位置环控制。
L+B控制器定位精度可达0.03°,Bachmann控制器定位精度可达0.005°。
变桨距系统培训
3.3 备用电源管理
在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备用电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安全 链断开、通信异常、风速过大或电网掉电等紧急情况下,备用电源用于将桨 叶收回92°,直至撞限位开关,以避免风机倒塌,保证风机安全。
每个叶片的变桨控制柜,都配备一套备用电源, 储备的能量,在保证变桨控制柜内部电路正常工作的前 提下,足以使叶片从0°顺桨到90°。当来自滑环的电 网电压掉电时,备用电源直接给变桨控制系统供电,仍 可保证短期内整套变桨电控系统正常工作,实现低电压 穿越(LVRT)功能。
变桨距系统培训
1.3 变桨系统分类
变桨距系统培训
3.5.2 编码器管理
电动变桨距系统电机执行机构原理图:
变桨距系统培训
1.3.2.2 液压变桨
液压变桨距系统(Hydraulic Pitch Control System)主要由推动杆、支撑杆、导套、防转装 置、同步盘、短转轴、连杆、长转轴、偏心盘、桨叶法兰等部件组成。
各部分作用如下: 推动杆: 传递动力,把机舱内液压缸的推力传递到同步盘 上; 支撑杆: 是推动杆轮毅端径向支撑部件; 导套: 与支撑杆形成轴向运动副,限制支撑杆的径向运动; 同步盘: 把推动杆的轴向力进行分解,形成推动三片桨叶 转动的动力; 防转装置: 防止同步盘在周向分力作用下转动,使其与轮 毅同步转动。
国外先进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都采用独立液压变桨执行机构的方式,如图所示。桨叶由油缸驱动, 油缸安装于轮毂内,液压油通过液压滑环进入轮毂。图中,1为轮毂壳,2为偏心块,3为活塞杆,4 为桨叶,5为回转支撑,6为油缸,7为油缸座,8为阀块,9为内压板。
该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主控系统根据检测到的 功率,以一定的算法给出桨距角参考信号,通过电滑 环送给轮毂控制器,轮毂控制器根据主控指令驱动伺 服比例阀使油缸活塞杆达到指定位置,偏心块将液压 缸活塞杆的直线运动转变成使桨叶旋转的圆周运动, 从而实现对桨距角的控制。由于风电机组的每个桨叶 都由一套独立的液压伺服系统驱动,一个桨叶出现故 障时,其他两个桨叶仍能正常工作,增加了系统的安 全性。这种执行机构尤其适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备用电源管理主要有2大功能:
1、充电测试:当调试变桨时,可手动按下充电测试按钮,变桨控制器将对3 支桨叶的备用电源进行一次充电,从第一个备用电源开始到第三个备用电源 结束,时间间隔1s。当第三个电源充电完成后回到第一个电源进行正常充电。 2、正常充电:对变桨备用电源进行循环充电,时间间隔15m。
变桨距系统培训
按照风力发电机的部位来分,一般关注以下载荷:
1、叶片上的载荷,主要是叶根处的载荷情况; 2、轮毂上的载荷; 3、塔架上的载荷,主要是塔顶和塔基的载荷情况等。
以上三部位的载荷是设计阶段和风机运行过程中所要关注的基本 载荷,其他部位的载荷可以由这些基本载荷推算出来。
变桨距系统培训
3、系统功能
3.1 通信 3.2 桨叶定位 3.3 备用电源管理
变桨距系统接收主控发来的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算法输出一个电压形式 的速度值,这个值通过伺服驱动器驱动电机运转以带动桨叶。同时,变桨控 制器对备用电源进行管理,以保证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收桨。
变桨距系统培训
1.2 变桨系统结构
变桨控制系统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在额 定功率以上通过控制叶片桨距角使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 状态。
2.1 原理简介
变桨距系统培训
2.2 智能变桨
智能变桨距技术对大功率、海上型风机实施控制是未 来风机的发展趋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十分迫切:
1、大型风机疲劳载荷是传统旋转机械的几十倍,特别是海上型大型风力发电 机组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补偿才能获得较长的有效生命周期; 2、大型风力机组只能通过智能控制补偿达到机组设计目标,并通过有效保护 来弥补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3.4 保护
安全链上包含如下信号:
1、轴控柜1 230VAC供电 (1F4); 2、轴控柜2 230VAC供电(1F5) ; 3、轴控柜3 230VAC供电(1F6) ; 4、油泵 230VAC供电(1F7) ; 5、200VDC 刹车电源1 (3F4) ; 6、200VDC 刹车电源2 (3F5) ; 7、200VDC 刹车电源3 (3F6); 8、充电器 230VAC供电 (5F1、5F2); 9、驱动器1 故障信号 (驱动器1 X2:23、24;轴控柜1:1F2、2F5); 10、驱动器2 故障信号 (驱动器2 X2:23、24;轴控柜2:1F2、2F5); 11、驱动器3 故障信号 (驱动器3 X2:23、24;轴控柜3:1F2、2F5);
1.3.1 按柜体数量分类 1.3.2 按执行机构动力形式分类 1.3.3 按驱动器输出电压类型分类
变桨距系统培训
1.3.1 按柜体数量分类
变桨系统结构有很多 种,有7柜式、6柜式、 4柜式、3柜式。但都 包括:
1、驱动柜(7柜式多 一个中控柜)
2、电池柜
3、变桨电机
4、编码器
5、限位开关
6、减速机
变桨距系统培训
1.1 风力发电系统总体结构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变桨距系统培训
1.1 风力发电系统总体结构
Vensys直驱风机
变桨系统所在位置
▪ 1.叶片
▪ 2. 轮毂
1
▪ 3.变桨系统
▪ 4.发电机转子
▪ 5.发电机定子
▪ 6.偏航电机
▪ 7.风速仪、风向标
▪ 8.基座
3
2
▪ 9.塔筒
变桨距系统培训
1.3.2.2 液压变桨
国内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距执行机构均采用曲柄连杆机构的方式,液压站和液压油缸 放在机舱内,通过一套曲柄连杆机构同步推动三片桨叶旋转,这种方案的变距力有限,而且不能对 桨叶独立控制,已不能满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要求。在对国内进口风电机组液压变桨距机构进 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独立液压变桨距机构。
Dewind、三菱重工、上海电气等。
变桨距系统培训
1.3.3 按驱动器输出电流类型分
项目
直流变桨
交流变桨
电机
直流电机的价格贵,而且 交流电机体积小,效率高, 有电刷,维护不方便。 价格也比直流电机便宜。
维护 安全性
3MW机组的变桨电机功率约
在8kW~10kW,若用直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