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多西环素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复发率6.5%显著低于对照组23.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非淋菌性宫颈炎非淋菌性宫颈炎为妇产科常见疾病,主要由病原体感染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白带异常、宫颈炎症,且伴有腹部不适,尿急、尿痛等[1]。
为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本院针对收治的89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
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年龄21-46岁,平均(32.5±3.1)岁,病程2-24m,平均(4.5±2.1)m,糜烂程度: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20例;研究组46例,年龄20-45岁,平均(33.8±1.9)岁,病程4-22m,平均(4.5±1.9)m,糜烂程度: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20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多西环素(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2021266,100mg*片)治疗,口服,100mg/次,2次/d;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浙江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0013,C-M)治疗,避开月经期间,暴露宫颈,取干棉球对其表面及阴道分泌物进行擦拭,用夹持器将膜贴于宫颈表面,并按压15s,用带线纱球固定,1次/w,疗程为8w。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12-21T15:16:16.8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3期作者:孙莉娜郑亚宁[导读] 探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孙莉娜郑亚宁 264203【摘要】目的:探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 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宫颈炎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
给予甲组患者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案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给予宫颈炎慢性期患者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宫颈炎;慢性期宫颈炎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或病原体持续存在,易出现脓性黏液分泌、性交后出血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我院治疗的86例宫颈炎慢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 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宫颈炎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
甲组年龄在20-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1.8)岁。
病程在5个月到3年,平均病程在(2.2±0.8)年。
其中25例宫颈糜烂,18例宫颈黏膜炎;乙组年龄在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1.6)岁。
病程在6个月到4年,平均病程在(2.3±0.7)年。
其中26例宫颈糜烂,17例宫颈黏膜炎。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分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效果

分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5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44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不但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关键词: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非淋菌性宫颈炎;效果分析目前,临床妇科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是非淋菌性宫颈炎。
所谓非淋菌性宫颈炎,即除了淋菌以外的病原菌感染导致的宫颈炎。
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会不同[1]。
非淋菌性宫颈炎位居发达国家性传播疾病的第一位,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发展。
笔者通过对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在多西环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并与同期单纯采用多西环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取得了效果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做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规定的非淋菌性宫颈炎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经病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0.8±5.4岁;病程14d-9个月,平均病程3.1±0.9个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The r a pe ut i c e f f e c t of c h i t os a n c e r v i c a l a nt i b a c t e r i a l me m br a ne c o m bi ne d wi t h do x y c y c l i n e f o r n o ng o n o c o c c a l c e r v i c i t i s He Ye, Ze ng Di ngyu a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y n e c o l o gy, Fo u r t h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Gu a n g xi
Me di c al Un i ve r s i t y, Li uz ho u, Gu an gxi 5 45 0 05, Chi n a)
多 西环 素 治 疗 后 , 有4 7 . 6 2 患 者病 原体 检 测 阴性 但 表 现 为 持 续 性 宫 颈 炎 。( 2 ) 持续性 宫颈炎观察组痊愈 1 O例 、 显效 1 4例 、 有 效
9例 、 无 效 2例 , 总有效率 9 4 . 2 9 ; 而对 照 组 痊 愈 、 显 效、 有 效 和 无 效例 数 分 别 为 0 、 0 、 2和 3 3 例, 总有 效 率 5 . 7 1 。( 3 ) 壳聚糖 宫 颈抗 茵膜 治 疗过 程 未发 现 明显 不 良反 应 。 结论 壳 聚糖 宫 颈抗 茵膜 治疗 持 续 性 宫颈 炎是 一 种 安 全 、 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关键词 : 聚 糖 宫 颈抗 茵膜 ; 非淋茵性宫颈炎; 持 续 性 宫 颈 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0 6 . 0 0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0 6 — 0 6 2 2 — 0 2
多西环素结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用于非淋菌性宫颈炎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多西环素结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用于非淋菌性宫颈炎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潘娜;崔亚琦【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9【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环素结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用于非淋菌性宫颈炎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0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对照组仅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试验组进行多西环素+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原体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患者中25例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患者中20例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病原体转阴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出现4例轻微恶心或胃肠道刺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非淋菌性宫颈炎,多西环素结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的疗法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较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82-183)【作者】潘娜;崔亚琦【作者单位】450002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450002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探讨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与多西环素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J], 刘嘉宁2.联合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及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J], 谭秋慧3.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孙博;4.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孙博5.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刘少晓;赖晓珺;林雪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效果分析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持续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恶臭、瘙痒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目前对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以及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的探讨和确认。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持续性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该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持续性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2.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持续性宫颈炎的治疗机制;3.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推广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持续性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本研究,期望为持续性宫颈炎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持续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易导致药物耐药性,治疗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寻找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探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还可以拓展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领域,推动医学科研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壳聚糖的特点和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合物,具有无毒、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包括药物载体、组织工程、创伤修复等多个方面。
首先,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壳聚糖的多孔结构可以提高药物的包埋率和缓释效果,使药物在体内释放更为持久和稳定。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0.0000
组别
n
声音嘶哑
研究组
46
1(2.17)
对照组
46
3(6.52)
x2
--
--
P
--
--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 [n(%)]
腹泻
心悸
口干
1(2.17)
0(0.00)
1(2.17)
2(4.35)
2(4.35)
3(6.52)
--
--
--
--
--
--
皮疹 1(2.17) 2(4.35)
---
FVC(L) 0.87±0.22 1.46±0.37
表1 宫颈炎疗效观察 [n(%)]
组别
观察组(n=50) 对照组(n=48)
x2 P
治愈 38 30
改善 9 10
无效 3 8
治疗率(%) 47(94.0) 40(83.3) 5.689 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统计 观察组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卫生院收治的非淋菌性宫 颈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医 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未合并其他炎症感染、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无用药禁忌症,无言语、精神障碍,自愿 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8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观察组病程4个月~3年,平均 (1.7±0.5)年,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3.1±2.8)岁; 对照组病程4个月~4年,平均(1.8±0.5)年,年龄 20~61岁,平均年龄(43.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国药准字H13021945,产品规 格:0.1 g,河北东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给药方式:口 服;用药剂量:0.1 g/次,2次/d,持续用药。 1.2.2 观察组 患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产 品规格:C-M型,浙江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方 法:患者暴露宫颈,由专业护理人员擦拭干净分泌物后, 将抗菌膜贴于患者宫颈管或表面位置,轻按10 s,待抗菌 膜与宫颈面完全贴合,以带线纱球固定(24小时后可取 出),1次/周。本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宫颈炎治疗效果,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 异,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判标准[2]: 治愈:糜烂面消失,宫颈光滑,白带异常、下腹不适等体 症消失;改善:经治疗糜烂面缩小,体症减轻、缓解;无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评价非淋菌性宫颈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46例持续性宫颈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使用多西环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在使用多西环素的基础上给予壳聚糖宫颈膜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对比。
结果23例观察组中有7例治愈,显效10例,还转5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加显效加有效)为96.7%;对照组中治愈0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20例,综合有效率为13.0%。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运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并无显著的不良反应。
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联合多西环素对于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具有很好的效果。
标签: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非淋菌性宫颈炎非淋菌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并且长期以来呈现出有增无减的发展态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
临床上通常采用单纯性抗感染药物疗法对非淋菌性宫颈炎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2]。
一部分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通常还会出现病原学病原学转阴但是临床症状继续发展的现象。
本文运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对非淋菌性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国于2008年3月至2010年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此期间我院共收治了103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对其进行多西环素治疗之后病原体转阴有持续宫颈炎症状的患者46例。
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8岁至55岁,平均年龄为37.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7岁至49岁,平均年龄为38.2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9-07-18T16:20:30.6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张璐婷[导读] 临床医师选择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加以治疗,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病原体转阴率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非淋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病情康复。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 158300【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
对照组(55例)选择多西环素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选择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最终就两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原体转阴率展开对比。
结果: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8%)对比,观察组(98.18%)提升程度明显(P<0.05,χ2=10.5551);同對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73%)对比,观察组(0.00%)降低程度明显(P<0.05,χ2=7.4757);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病原体转阴率(74.55%)对比,观察组(96.36%)获得明显提升(P<0.05,χ2=10.5319)。
结论:临床医师选择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加以治疗,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病原体转阴率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非淋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病情康复。
【关键词】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非淋菌性宫颈炎;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tosan cervical antimicrobial membrane plus doxycycline on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by drawing lots.The control group(55 cases)was treated with doxycycl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55 cases)was treated with chitosan cervical antimicrobial membrane + doxycycline.Finally,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adverse reactions and pathogen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 Patients(78.18%)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8.18%)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5,2 = 10.5551);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 Patients(12.73%)in the observation group(0.00%)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5,2 = 7.4757);and the pathogen of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2 = 7.4757).The negative rate of body turnover(74.55%)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6.36%)(P < 0.05,2 = 10.5319).CONCLUSION:Clinicians choose chitosan cervical antimicrobial membrane + doxycycline to treat patients with non-gonococcal cervicitis,which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pathogens,thus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non-gonococcal vaginitis. [Key words] Chitosan cervical antimicrobial membrane;Doxycycline;Non-gonococcal cervicitis;Clinical efficacy 非淋菌性宫颈炎作为医院妇科一种感染性疾病,疾病诱因主要集中于人型支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两方面。
当前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选择罗红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等系列抗生素药物加以治疗,但是在抗生素应用逐渐增多的同时,病原体耐药性也表现出显著增高现象,从而无法获得显著效果[1]。
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药物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以此说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
对照组(55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为(36.69±11.42)岁;观察组(55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6.72±11.45)岁;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以及家属均完成签署。
对两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年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在研究治疗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多西环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采用多西环素治疗期间,用药剂量为2次/d,用药时间为14d[2];对于观察组,多西环素药物应用方法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保持一致;对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应用期间,针对患者宫颈表面分泌物以及阴道中分泌物,利用干净棉棒完成清理,之后对患者进行15s按压,观察宫颈表面同抗菌膜表现出黏合状态之后,合理完成带线纱球放置工作,以对抗菌膜固定充分性做出保证。
治疗1d后,合理取出纱球;应用频率为1次/7d,应用时间为2个月[3]。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原体转阴率。
1.4疗效判断标准痊愈: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系列自觉症状全部转为正常,未表现出显著阴道分泌物现象,对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查,最终获得阴性结果;显效: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系列自觉症状全部显著缓解,未表现出显著阴道分泌物现象,对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查,最终获得阴性结果;有效: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系列自觉症状全部缓解,对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查,最终获得阳性结果;无效: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系列自觉症状未获得缓解,表现出显著阴道分泌物现象,对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查,最终获得阳性结果[4]。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所有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原体转阴率)组间对比以%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8%)对比,观察组(98.18%)提升程度明显(P<0.05,χ2=10.555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55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完成治疗后,未表现出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55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完成治疗后,表现出胃区不适症状以及轻微恶心症状患者7例(12.73%);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73%)对比,观察组(0.00%)降低程度明显(P<0.05,χ2=7.4757)。
2.3病原体转阴率对比观察组55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完成治疗后,病原体转阴患者53例(96.36%);对照组55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完成治疗后,病原体转阴患者41例(74.55%);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病原体转阴率(74.55%)对比,观察组(96.36%)获得明显提升(P<0.05,χ2=10.5319)。
3讨论临床选择多西环素药物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一定杀菌效果,对于支原体属、多立克次体属以及衣原体属能够进行消除;但是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无法获得确切效果[5]。
在此基础上,配合选择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进行治疗,能够将宫颈炎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6]。
本次研究中,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8%)对比,观察组(98.18%)提升程度明显(P<0.05,χ2=10.5551);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73%)对比,观察组(0.00%)降低程度明显(P<0.05,χ2=7.4757);同对照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病原体转阴率(74.55%)对比,观察组(96.36%)获得明显提升(P<0.05,χ2=10.5319),充分证明选择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多西环素药物完成,通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病原体转阴率,促进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