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超声检查规范

合集下载

产科超声管理制度

产科超声管理制度

产科超声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孕产妇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产科超声检查流程,减少误诊、漏诊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产科超声检查工作中的全体医技人员和临床医生。

三、产科超声检查的安全措施1. 严格执行超声检查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程,保证超声探头的洁净、无菌。

2. 孕产妇进行超声检查前,需了解其孕周、病史等信息,并严格执行孕妇超声检查适应症的规定,严禁无医疗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超声检查。

3. 孕妇进行超声检查前,应经过医生的解释和同意,超声医师需向孕妇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让其了解超声检查的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 对于特殊情况下(例如:孕妇体内有金属异物、孕妇备有心脏起搏器等),需提前告知超声医生,以免超声检查过程中对孕妇产生不利影响。

5. 超声医生在进行检查时,需结合孕妇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和参数,避免超声检查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伤害。

四、产科超声检查的操作规程1. 超声医生需严格执行超声检查的操作规范,按照超声检查的标准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 超声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前,需对超声设备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超声设备正常工作。

3. 超声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孕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4. 超声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全程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并保存相关资料。

五、孕产妇超声检查结果的解读及报告1. 超声医生需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解读,并及时编写超声检查报告。

2. 超声检查报告应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孕周、超声检查结果、异常发现及建议处理方案等内容。

3. 超声医生需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超声检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4. 超声医生在编写检查报告时,需表述积极、严谨,并尽可能减少遗漏和错漏,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质量管理1. 医院设备科应定期对超声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超声设备的正常使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标准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标准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标准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妇科检查方法,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探头频率:阴道探头的频率通常为5\~,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盆腔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2.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排空膀胱,以便于医生更好地观察盆腔内的器官。

3. 检查体位:患者通常需要采取仰卧位,双腿弯曲外展,以充分暴露会阴部。

4. 扫描方式:检查时,医生会将涂有耦合剂的探头缓慢放入阴道内,并观察盆腔内的器官形态和血流情况。

5. 观察指标:医生需要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血流情况,以评估是否存在病变。

6. 诊断标准: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医生会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检查前需要避免性生活和阴道用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与报告书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与报告书

• 四 肢:左肱骨显示 左尺桡骨显示 左手显示 呈握拳状

右肱骨显示 右尺桡骨显示 右手显示 呈握拳状

左股骨显示 左胫腓骨显示 左足显示

右股骨显示 右胫腓骨显示 右足显示
三、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
针对性超声检查主要是在一般常规超 声及系统超声检查基础上进行的针对特 定器官、系统或特定目的的检查。如针 对胎儿颜面部、胎儿四肢、胎儿泌尿系 统发育有可疑异常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 检查

② 此项检查不包括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③ 此次检查结果仅反映受检者当时情况。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
适应症
(1) 适应于所有孕妇,包括低危和高危孕妇 尤其适应于高危孕妇产前超声检查
(2) 35 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3) 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 (4) 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平衡易位者 (5) 原因不明的流产、死产、畸形史和有新 生儿死亡史的孕妇 (6) 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
③服用一些致畸药物、长期饮酒或吸烟 ④接触有害环境及有害物质(有害气体、放射线、 化学物质等)
适应症 胎儿方面
①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心律失常 (尤其是心动过缓)、胎儿羊水过多或 过少、单一脐动脉脐带、胎儿发育迟缓, 水肿等
②胎儿心外畸形常与心血管畸形并存。 (如脑积水、消化道闭锁、脐膨出、膈 疝、内脏外翻、四肢和颜面部畸形、肾 脏发育不全等)
附件6《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
一、 基本要求
(一) 超声产前诊断机构的设置
超声产前诊断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国家级、各省开展产前 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
(二) 超声产前诊断人员的要求
从事超声产前诊断的人员必须符合《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 技 术人员的基本条件》中有关要求。

产前超生检查工作制度

产前超生检查工作制度

产前超声检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孕产妇产前超声检查服务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超声诊断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前超声检查工作,保障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孕产妇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的产前超声检查工作,包括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院等。

三、工作原则1. 依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执行产前超声检查相关技术标准。

2. 母婴安全:关注母婴安全,提高产前超声检查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3. 质量第一:遵循超声检查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服务至上:尊重患者权益,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组织管理1. 成立产前超声检查管理小组:医疗机构应成立产前超声检查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机构产前超声检查工作。

2. 人员配备:产前超声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3. 设备管理:产前超声检查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定期进行检定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资料管理:建立健全产前超声检查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检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

五、检查程序1. 预约与登记:孕妇应提前预约产前超声检查,填写相关信息,领取检查号。

2. 检查准备:孕妇根据检查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饮水、憋尿等。

3. 检查过程:产前超声检查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关注孕妇及胎儿状况,确保检查安全。

4. 检查报告:产前超声检查人员应及时出具检查报告,向孕妇及家属解释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5. 随访与跟踪:对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孕妇,进行随访与跟踪,确保母婴安全。

六、质量控制1. 制定质量控制措施:产前超声检查管理小组应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检查过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定期质量评估:产前超声检查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检查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妇产科超声检查完整版

妇产科超声检查完整版

11/8/2019
6
正常产科超声诊断
孕囊与假妊娠囊主要区别:
• 宫外孕时子宫内膜有蜕膜反应,亦可有积血,在10%20%的患者中可有假孕囊样改变。
• 真正的孕囊一般偏子宫中央种植,埋于一侧的子宫内膜 中,外围有绒毛膜和蜕膜层,即有“双环征”。
• 假胎囊常位于宫腔中央,即两侧子宫内膜中间,外围仅 有薄壁蜕膜,内无胎芽,且无“双环征”。
在卵黄囊和胚胎不能显示时可通过测孕囊大小估计。
① 孕龄(d )=孕囊平均内径(纵径+横径+前后径/3)mm + 30
例:超声测得孕囊平均内径5mm,孕龄即是35d(5W)
② 孕龄(w )=孕囊最大径cm + 3
例:超声测得孕囊最大径2cm,孕龄即是5W
11/8/2019
10
二、正常产科超声诊断
n 早孕期超声估计妊娠龄(孕周)方法 (二)头臀长推算(CRL)
11/8/2019
21
二、正常产科超声
• 脐带超声声像图
脐带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超声像图
11/8/2019
22
23
15
正常产科超声诊断
胎盘成熟度:
0级 绒毛膜板:直而清晰,光滑平整。 胎盘实质:均匀分布,光点细微。 基底膜:分辨不清。 I级 绒毛膜板:出现轻微的波状起伏。 胎盘实质:出现散在的强回声光点。 基底膜:似无回声。
ab — o级 cd — I级
11/8/2019
16
二、正常产科超声诊断
约7周,可显示胚芽、心管、 卵黄囊等结构回声。
通常孕囊直径>20mm, 而囊内仍未见到胚芽, 则提示空孕囊可能。
孕囊双环征
11/8/2019
4

广东省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

广东省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

广东省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一、引言产科超声检查是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手段,通过高频声波检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广东省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医疗中心,制定并实施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本省的产科超声检查技术,确保母婴健康。

二、指南内容1、检查设备与人员资质产科超声检查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超声设备,并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操作。

设备应具备高分辨率、低噪音等特性,以便更准确地检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医生应接受过严格的超声检查培训,并熟练掌握胎儿生长发育的生理知识。

2、检查流程产科超声检查通常在孕妇怀孕18周至24周进行,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次检查。

检查过程中,医生会使用探头在孕妇的腹部进行扫描,获取胎儿的各项生理数据。

这些数据将用于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

3、图像解析与报告撰写医生在完成超声检查后,需对获取的图像进行细致解析,并撰写检查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胎儿的各项生理数据,以及医生对胎儿健康状况的评估。

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医生应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三、实施与监督本指南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实施,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各级医院应严格按照本指南进行产科超声检查,确保母婴健康。

同时,相关部门将对指南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本指南的有效执行。

四、结语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规范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为孕妇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这也有助于提高广东省产科超声检查的整体水平,为更多的孕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广东省产科超声检查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产前超声检查是怀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它能够在胎儿出生前获取关于胎儿发育状况的宝贵信息。

本文将引导大家了解产前超声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推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孕期检查。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参考模板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参考模板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第一部分妇科张晶妇科超声检查指女性盆腔超声检查。

女性盆腔超声检查有其适应征,应予掌握。

检查途径有经腹壁、经阴道、经直肠及经会阴4种。

临床常用的途径为前2种。

对未婚女性经腹壁盆腔结构显示不清者需经直肠途径检查,外阴部或阴道下段病变可经会阴扫查。

对有些患者经腹壁和经阴道途径相结合扫查。

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技术、临床经验及解剖学基础知识等因素有关,检查时应遵循一定的扫查顺序,以避免漏诊。

一、检查适应征因月经异常、腹痛、腹部不适、盆腔包块、肿瘤手术后、常规体格检查及宫内节育器定位等均为超声检查的适应征。

二、二、超声仪器采用实时扫描超声仪,依据仪器条件可用高档黑白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扫查时宜选择合适的头频率,同时注意分辨力与穿透力的相互关系。

经腹壁检查可使用凸阵、线阵或相控阵探头,通常使用的探头频率为2.5~5.0MHz;经阴道扫查用经阴道探头,常用的频率为5~7MHz;经会阴扫查需用高频探头。

经阴道探头插入阴道前需套上安全套或专用的一次性探头套。

检查后,使用过的安全套或探头套应予集中存放并适当处置。

探头应用抗菌液擦拭清洁,抗菌液的种类和作用时间应根据仪器制造商的要求及受检者疾病的种类确定。

三、三、检查前患者准备经腹部超声检查时,膀胱需适度充盈。

经阴道超声检查时,需排空膀胱。

经直肠超声检查需排空大便。

经会阴超声检查无需特殊准备。

经阴道超声检查由男医师操作时,应有一名女性医务人员或患者亲属在场。

四、检查顺序(一)子宫女性盆腔超声检查首先应检查子宫。

以子宫和阴道作为盆腔内其它器官或结构的定位标志。

观察子宫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子宫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宫颈及阴道。

阴道可作为子宫颈的定位标志,子宫颈可作为子宫下段的定位标志。

1.子宫的形状和位置子宫正常呈倒置的梨形,其位置依据子宫体与子宫颈的关系而定。

前位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前成角,后位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后成角,水平位(中位)是子宫体与子宫颈间无明显夹角。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检查方法】动脉: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

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

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

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

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

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

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

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内容】
• • • • • 5.子宫纵切面节育器的上缘至宫底外缘的距离应<2cm。 6.观察卵巢大小,必要时观察卵泡的个数,大小及有无黄体。 7.双附件区有无异常回声。 8.子宫直肠陷窝有无积液。 9.必要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可以在宫体与宫颈交 界处显示子宫动脉,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随月经周期、妊娠期变 化而变化。
【检查内容】 1.子宫肌层及内膜 2.卵巢形态、大小和卵泡。 3.盆壁、子宫直肠险窝、宫颈等。 【禁忌证】 1.未婚妇女。 2.阴道畸形。 3.月经期、生殖系炎症。
产 科
一、经腹部超声Biblioteka 查早期妊娠• 【检查方法】 • 1.将仪器设置在产科条件下,以达到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一般采 用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 • 2.膀胱适度充盈,患者取卧位,进行下腹部纵、横、斜向探测。 【检查内容】 • 1.测量子宫三径。 • 2.宫内孕囊三径。 • 3.测量头臀长(CRL)。 • 4.观察孕囊、胚胎形态,有无胎心搏动。
二、经阴道超声检查
• 【检查方法】 • 1.毋需膀胱充盈,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阴道或通用腔内探头。 • 2.探头套入一次性避孕套内,在避孕套内及表面涂以消毒型耦合剂 使用。 • 3.右手持探头在阴道内作多角度旋转,获得子宫矢状切面的长轴和 冠状切面图像。探头在阴道内作推拉式移动,必要时左手可在腹壁配 合加压,使盆腔器管接近探头。
二、经腹部超声检查中晚期妊娠
• • • • • 【检查方法】 同早期妊娠检查,但患者毋需膀胱充盈。 【检查内容】 1.胎儿个数,胎位,观察胎心率、胎动。 2.测量双顶径(BPD)、股骨长(FL),必要时测量腹围(AC)、 头围(HC)。 3.羊水测量:羊水最大深度≤2cm为羊水过少,≥8.0cm为羊水过多。 羊水指数,四个象限内羊水之和≤8cm为羊水过少,四个象限内羊水 之和>20cm为羊水过多。 4.胎盘的位置、分级,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5.脐带有无饶颈。 6.应用彩超检测脐动脉血流指数(S/D比值≤3)
• • •
妇产科超声检查规范
妇 科
一、经腹超声检查
• • • • 【检查方法】 1.膀胱充盈,以显示子宫底为标准。 2.一般采用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 3.患者取卧位,于下腹部先纵向探测,后横向探测,多切面探测。
【检查内容】
• 1.子宫体大小(纵径)×(横径)×(前后径),标准切面为纵切 面测量宫底至内口最大距离为纵径,垂直于子宫纵径为前后径,横切 面垂直于子宫体纵切面为横径。 • 2.子宫肌壁回声。 • 3.内膜厚度为子宫矢状切面双层内膜的厚度,成人月经分泌期内膜 厚度<14mm,如怀疑内膜病变时,超声检查应选择月经干净后3~4 天进行。绝经期妇女内膜厚度<4mm。 • 4.宫腔分离时测量分离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