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球蛋白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合集下载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概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惰性 B 细胞淋巴瘤,属非霍奇金性淋巴瘤范畴,表现为大量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聚集,并分泌克隆性免疫球蛋白 M(IgM),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可有乏力、盗汗、消瘦、紫癜、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全身多系统表现。

本病的病因与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改变导致 B 淋巴细胞增殖失控有关。

针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常采取以化疗结合免疫调节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辅以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英文名称: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其它名称:Waldenstrom 病,巨球蛋白血症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全身,血液组织,淋巴组织常见症状:乏力、消瘦、发热、皮肤黏膜出血主要病因: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染色体突变、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 B 淋巴细胞增殖失控有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检查、凝血四项、外周血涂片、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 M 蛋白测定、血清黏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检测、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重要提醒:注意监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情况请及时送医就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特点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病因总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可能于遗传因素有关,致使骨髓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大量聚集,并分泌单克隆 IgM,血浆 IgM 水平异常增高,引发全身多系统受损。

巨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

巨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

# 巨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什么是巨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其特点是血清中富含异常大的蛋白质分子。

这些异常大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巨球蛋白(macroprotein)。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差异诊断在临床上,鉴别诊断巨球蛋白血症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临床表现: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倾向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血液疾病中,因此临床表现并不具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发现异常大的蛋白质分子。

此外,还需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血液疾病。

•影像学检查:有时候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X射线检查等,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瘤或其他引起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变。

诊断步骤当怀疑患者可能患有巨球蛋白血症时,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鉴别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表现等。

2.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脾脏等的触诊。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等检查。

4.影像学检查: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进行X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5.穿刺活检:对怀疑为淋巴瘤等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穿刺活检。

治疗策略一旦确诊为巨球蛋白血症,治疗方案通常包括针对患者病因的治疗,比如针对淋巴瘤的化疗、放疗等。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结语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疾病,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来进行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在面对巨球蛋白血症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②克拉屈滨,亦称为2-氯脱氧腺苷,有效率
60%,中位显效期为1.2-5.8个月,大约80% 的复发WM 患者可以二次缓解
3、单克隆抗体治疗
①美罗华 研究证实,美罗华每次375mg/m2,每周1次,
连用4周,可使30%-40%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 对于初治和复发者均有效,它与克拉屈滨、 环磷酰胺等联合应用可使’90%患者获得部 分缓解,其中80%获得完全缓解,随访21个 月未见1例复发。 对于高黏滞综合征的患者应慎用美罗华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主要内容
WM流行病学
WM临床表现 WM实验室检查
WM诊断及鉴别诊断
WM治疗
WM预后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概述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原因未
明的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以具 有合成和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能 力的淋巴细胞样浆细胞骨髓浸润为特征,目 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其发病率近年 来有上升的趋势。
(4)单克隆IG-M在组织内沉积
单克隆lgM在皮肤、消化道和肾内的非结晶物
聚集可引起特异性器官功能障碍,主要表现 有皮肤表现(大疱性皮肤病、四肢丘疹)、消化 道症状(腹泻、吸收不良、出血)和肾脏表现 (轻度、可逆性蛋白尿,多无症状);淀粉样纤 维(轻链)可引起轻链淀粉样变,在临床表现为 疲乏、体重下降、眶周紫癜、水肿、肝大和 巨舌,也可表现为肾脏、心脏、肝脏、周围 感觉及自主神经受累引起的功能障碍
免疫性特征
90%的WM 患者的淋巴样浆细胞表面表达
CD19/CD20/CD22/CD25,还有10%患者表 达CD5/CD10/CD23,后一部分患者需要除外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套细胞淋巴瘤方能 诊断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巨球蛋白血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巨球蛋白血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球蛋白血症>>>
病因:
巨球蛋白血症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巨球 蛋白血症
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可在家族及同卵双胞胎中发病,推 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环境因素、病毒 感染,如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巨球蛋白 血症中的发病作用尚不明确。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球蛋白血症>>>
症状及病史:
有些病人要长期口服烷化剂。常选用 苯丁酸氮芥,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球蛋白血症>>>
治疗:
每日0.03~0.09mg/kg,或加大剂量,每日 0.25mg/kg共4天,每隔4~6周一次。但可 引起骨髓毒性反应。用以治疗多发性骨髓 瘤的苯丙氨酸氮芥和环磷酰胺亦可任选一 种使用,同时口服强的松(每日1mg/kg共4 天,每隔4~6周一次)可能有裨益。近年研 究报告使用嘌呤拮抗剂氟达拉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球蛋白血症>>>
相关疾病: Whipple病、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慢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谢谢!
巨球蛋白血症症状_巨球蛋白血症有什么 症状
一、临床表现 为老年患者,有贫血、出血、高粘滞 血症、肾功能不全等。此外常见乏力、虚 弱、消瘦等症状。 二、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贫血及出血倾 向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球蛋白血症>>>
症状及病史:
3)视力障碍 (4)雷诺现象 (5)肝、脾、淋巴结肿大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中单克隆IgM>30/L (2)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有关症状: 透明血管型、头痛、疲劳、透明血管型、 头痛、疲劳、视力障碍、脾肿大、肝肿大、 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导读: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primarymacroglobulinemia,Waldenstrmsmacroglobulinemia)是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无限制地恶性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IgM所引起,以高粘滞血症、肝脾肿大为特征病因还不明确。

……【临床表现】诊断时中位年龄为60岁,男性占60%。

大量的高分子巨球蛋白导致血浆粘滞度增高,患者软弱、乏力、头痛、视力减退,易出血,特别是口、鼻部粘膜渗血。

视网膜也可见出血、渗出和静脉充血,伴血管节段状、腊肠样改变。

因血浆容量扩张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周围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也较常见。

肺部受累时有呼吸困难,X线胸片显示肺部弥漫性浸润,孤立性肿块或胸腔积液。

对寒冷过敏或出现雷诺现象与冷球蛋白有关。

患者很少出现溶骨性病变、肾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腹泻和脂肪痢。

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体征。

【实验检查】几乎所有病人均有正常细胞性贫血。

血清蛋白电泳在γ区带内可见高而窄的尖峰或密集带,免疫电泳证实为单克隆IgM(19s),75%的IgM带κ轻链,亦可有低分子量IgM(7s)存在。

尿内有单克隆轻链存在。

血浆粘滞度增高。

血片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

血沉显著增高。

约10%患者可检出冷球蛋白。

骨髓穿刺涂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介乎两者之间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肥大细胞也常增加。

淋巴结活检亦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

【诊断说明】血清中存在大量单克隆IgM,通常30g/L;骨髓内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即可证实诊断。

本症必须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未定性单克隆IgM血症和见于某些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反应性IgM增高相鉴别。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标准与讨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抗淋巴瘤联盟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09.0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09B12)通信作者:邱录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qiulg@ ;周道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Email :zhoudb@The consensu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r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in China (2016version )Hematol-ogy Oncology Committee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Leukemia &Lymphoma Group Society of Hematology at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Union for China Lymphoma InvestigatorsCorresponding author:Qiu Lugui,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Tianjin 300020,China.Email:qiulg@;Zhou Daobi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Email:zhoudb@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LPL/WM )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 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大量异常的蛋白质,导致血液中蛋白质浓度异常升高。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骨髓中的浆细胞产生异常的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病因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有一些可能的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都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相关。

具体来说,这种疾病可能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失调、浆细胞的异常增殖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通常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的器官系统。

一般而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感染、骨痛、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此外,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

诊断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蛋白质的组成比例来帮助诊断该病。

此外,骨髓穿刺检查、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方法也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作用。

治疗目前,针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葡萄糖苷、多明格利普(Dexamethasone)、环磷酰胺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接受输血、抗感染治疗等支持性治疗以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结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挑战性。

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了解,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巨球蛋白血症的实验诊断

巨球蛋白血症的实验诊断

巨球蛋白血症的实验诊断
1.概念:巨球蛋白血症是B淋巴、淋巴样浆细胞与浆细胞恶性增生,分
泌大量单克隆巨球蛋白,并广泛浸润骨髓和髓外脏器的一种病症,病
因不明。

2.血象:绝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80%病人有正常细胞正
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在58~104g/L,少数低至11g/L.极个别可发生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白细胞计数不一,一般正常,常伴有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轻度增多,少数病人血小板
减少,但多数为正常,可见显著的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红细胞沉降率
增快。

3.骨髓象:骨髓穿刺可以干抽,骨髓象常呈多形性,除异常淋巴
样浆细胞增多为主外,尚有裸核的小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浆细胞,
嗜酸性细胞可增多。

典型的淋巴样浆细胞,胞质嗜碱性,糖原染色有
球状阳性颗粒,核具有1~2个核仁,在细胞外可见断离的小滴状胞质。

嗜碱性粒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散在于异常细胞之间为本症特征。

粒和
巨核系细胞多无特殊。

4.临床生化检查
(1)凝血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肝功能检验:一般正常。

(3)高尿酸血症:发生在部分患者中。

(4)血浆胆固醇:偏低。

(5)全血(浆)粘度:增高。

5.免疫电泳:蛋白电泳IgM的单株峰见于γ区或β与γ区间,轻链以κ为常见。

巨球蛋白超速离心沉降系数为19s.单克隆IgM浓度不一,10~120g/L(1.0~12g/dl),占总蛋白浓度的20%~70%.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约1/3患者尿中可出现B-J蛋白,且与巨球蛋白的轻链相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一、临床表现为老年患者,有贫血、出血、高粘滞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常见乏力、虚弱、消瘦等症状。

二、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1)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贫血及出血倾向(2)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3)视力障碍(4)雷诺现象(5)肝、脾、淋巴结肿大 2.实验室检查(1)血清中单克隆IgM&gt;30/L (2)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外周可出现少量不典型浆细胞(3)骨髓、肝、脾、淋巴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4)血液粘滞度增高(5)眼底出血或静脉曲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