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孜县某铅锌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5西藏某矿区铅锌矿物探工作思路

2015年物探工作思路本区主要的问题是相对高差大,地表的地质信息较少,不了解矿体具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导致未能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前期运用的物探方法大多是扫面性工作,都有其明显的优缺点,不能最终对找矿起到立竿见影效果。
以下是以往物探工作方法及问题分析:1、前期的激电(视电阻率)中梯的平面测量,矿体一般处在中等强度极化率梯度上,对找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区内炭质板岩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异常性质无法有效判别。
针对平面激电(视电阻率)异常也未开展剖面测深工作,无法明确异常体在地下的产状和埋深,致使钻孔布设依据不充分,影响找矿效果。
2、2013年、2014年针对亚桂拉矿带延伸部位,布设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圈出了明显的构造破碎带。
但此方法只获取电阻率信息,不能提供极化率参数,导致对构造带中是否存在金属矿物难以有效判别。
且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对较大的异常体反应灵敏,容易漏掉细节,不能很好的反应小构造。
在本区运用它进行剖面测量,能发挥其对深部异常分辨率的优势,对深部岩体的圈定和断裂带的研究,可成为间接找矿的重要手段。
2015年的勘查工作拟加大新物探手段的投入和综合应用,详细探究深部的地质变化情况,具体工作思路、步骤如下:工作思路:主要开展激电(视电阻率)剖面和激电(视电阻率)高密度测深剖面工作,将两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合地质情况对异常体性质进行判别,寻找隐伏矿体、控矿构造,指导钻探施工,增强钻探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探矿权区的地质找矿效果。
工作步骤:进入工作区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选取地质条件较清楚、见矿较好的区段部位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工作,有效性试验包括抗干扰试验,分析勘查区内可能的干扰源,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
在有效性试验工作完成后,形成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报告,对各物探方法在本区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在取得明显试验效果后,最终投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探方法进行勘探,以便相互验证、排除干扰,提高综合解释的精度。
西藏当雄县拉屋矿区铜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型研究

西藏当雄县拉屋矿区铜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型研究
叶吉文1,2,郝建伟2,廖 千2,何文璐2,刘 涛2,莫 慧2
(1. 中国黄金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2.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资源勘查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 :西藏拉屋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次级构造单元的念青
大理岩等钙质岩性。
HS1、HS2、HS3、HS4、HS5、HS6、HS7、HS8,现分述如下。
2.2 构造 矿区处于色日绒 - 巴嘎复式背斜次级日音拿背斜南西翼,断
1 号 异 常(HS1):位 于 矿 区 西 部 边 缘,为 Au、Cu、W、Bi、 Hg 综合异常。形态椭圆,面积 0.06km2。Cu、W、Bi 元素峰值突
少,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拉屋矿区地质、地球化学 了有利条件。
等特征总结分析,建立找矿模型,提出了找矿预测矿床类型,为 2.3 岩浆岩
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1 矿区地质背景
区 内 岩 浆 活 动 较 为 发 育,主 要 为 燕 山 晚 期 日 音 拿 岩 体 (ηγ53),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另有几个小岩体,呈岩株 不规则状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及拉屋断裂带中。这些岩体与围岩
多群(Cpn)岩性为含泥炭质板岩、泥质板岩(部分地段形成矽卡 较好,说明区内具明显的中—低温、中温、中—高温多元素、多
岩)、硅化砂板岩、绢云母板岩、变细粒石英砂岩、弱矽卡岩化大 期次热液活动,充分显示了区内良好的多金属找矿前景。1 :2.5
理岩、大理岩、薄层硅质砂岩等,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性为矽卡岩、 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综合异常 8 处,编号分别为
西藏干中雄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作者简介:(1988-),,。
西藏干中雄矿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怒江与澜沧江深大断裂间,隶属于昌都县若巴乡管辖。
区域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种主要为铅、锌、锑、银,次为铅锌、锡。
附近矿床有大型矿1个,中小型4个,矿化点较多。
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干中雄矿床地质成矿特点,探讨矿产成矿模式。
1矿区地质特征干中雄铅锌矿位于羌塘地块东部昌都地区的昌都盆地,三江成矿带北部,在卡玛多-刚沱断裂带与桑多-吉塘断裂带之间,羌塘-唐古拉-保山板片之内,为澜沧江板边带北西延伸部分。
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动力变质规模宏大,成矿条件优越。
区域地层出露主要为中生代地层。
区域岩浆活动较强烈,岩浆活动从元古代至古近纪均有不同程度地质记录,晚古生代、三叠纪岩浆活动记录最为广泛,出露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
昌都盆地的构造活动在喜山期,在中生界到新生界内,岩层的顺层剪切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发生于36Ma~38Ma [1],表现为地层的劈理及岩石的糜棱岩化,构造破碎带是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见图1[2]。
2矿床地质特征干中雄铅锌矿区主要地层有甲丕拉组(T 3j )与波里拉组(T 3b )。
地层基本为倾向70°~110°,倾角30°~60°,呈单斜构造。
上三叠统甲丕拉组(T 3j )为一套浅变质的由粗到细碎屑岩系。
主要岩性为灰黄色中-厚层状变砾岩、变砂砾岩、变砂岩、变泥质砂岩、砂质绢云母板岩夹泥灰岩透镜体、绢云母板岩。
反映出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与上覆三叠系上统波里拉组地层为断层接触。
波里拉组(T 3b )为一套滨-浅海相含丰富张朋举(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摘要:西藏干中雄铅锌矿床青藏高原东部,三江地区北段,区域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区出露地层为中生界地层,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推断干中雄矿床为碳酸盐岩层控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1、矿床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概况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
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
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
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
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
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上升成为导矿通道,仅在微裂隙内充填呈羽毛状铅锌微脉,使整个规模很大的糜烂棱岩带在成矿过程中普遍产生铅锌矿化,但没有形成工业矿体,仅局部地段出现厚度薄而规模短小的铅锌矿脉。
西藏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西藏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西藏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主要赋存岩石类型为英安岩。
该铅锌多金属矿体主要为热液改造(叠加)型。
矿床的产出除与岩浆岩有关外,与断裂构造存在密切关系。
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浅析,认为矿区一带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關键词]铅锌多金属矿断裂构造英安岩罗布真罗布真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北东方向直距约62km的德吉林乡罗布拉-阿当拉一带。
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陆块与冈底斯-拉萨陆块结合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部的雄巴-谢通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火山岩浆弧带上(图1)。
矿区位于冈底斯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嘎松多-则学铅锌(银)找矿远景区西侧。
已有资料显示,该地区拥有较高的地球化学异常。
目前已发现铅、锌、铜、银、金等矿(化)体。
矿体赋存于英安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了解该铅锌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有助于对该区找矿工作有进一步的突破。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白垩纪桑日群比马组灰绿色中-厚层状变质沉基性凝灰岩,因多期岩浆活动而被吞食,只留下少量且分散的残留体。
以及第四纪山麓冲洪积相砂、砾石及亚粘土、粘土。
1.2断裂构造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发育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高角度断裂,晚期有近南北向构造活动(地震)叠加。
其中东西向断裂是主要构造(图2),其对岩浆岩就位与含矿热液的沉淀具有主要作用,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北东、北西向构造是破矿构造。
东西向断层以F1断层为例,断裂位于矿区南部,东段为弧形状,由北东东向逐渐转为北东向,走向80~50°,倾向170~140°,西段为近北西西向,走向285°,倾向195°,倾角一般25~35°,断裂破碎带宽4~19m不等,可见灰黑色粘土质断层泥,为张性断层,是岩浆和含矿热液的重要通道,也是容矿的主要空间,Ⅰ号矿体产出在此断裂中,受断层控制,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
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体预测研究

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体预测研究茂租铅锌矿床是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茂租地区的一个重要矿区。
该矿床主要产出铅、锌等金属矿物,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有着极高经济价值的矿床。
其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是预测矿体的关键。
茂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茂租铅锌矿床位于大同-拉萨岩浆带上,该地区是典型的克拉通-弧-克拉通(CAK)岩浆成矿带。
矿床依托于隆起的花岗岩体和变质基盘中发现,属于脉状矿床。
在此矿床发育的成矿期次有两个,其一为早第三纪,主要矿产为黄铜矿和硫黄银矿,其二为晚第三纪至早第四纪,主要矿产为闪锌矿和方铅矿等。
茂租铅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茂租铅锌矿床区域内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主要包括电测深和磁测。
电测深的测量结果表明,矿床所处的位置是一条深长方向的、向东北延伸的低阻带。
该低阻带在沿着矿床延伸的路径上持续了1.8km,深度达到了1200m。
磁测的结果显示,在矿床上方,磁性异常带的中央区域呈现出轻微地伸展带的形态,向水平方向呈现出丝绸状的断层结构。
此外,除了磁性异常之外,矿床附近的地球物理勘探还显示出了明显的低速震波速度异常和重力异常,这有助于矿体的预测和识别。
矿体预测研究矿体预测是寻找矿床的关键领域之一,众多专家通过各种研究手段进行了矿床预测效果较好的研究。
在茂租铅锌矿床预测研究中,一些专家通过综合测量和统计分析区域各种地球物理字段的数据来建立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获得三种矿体类型的预测结果:低品位矿体、中品位矿体和高品位矿体。
此外,一些专家对矿床的结构和地质成因作出了基础性的研究,描述了不同类型的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
总之,茂租铅锌矿床是一个有着极高经济价值的矿区,其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是预测矿床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地球物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矿体的品位和分布情况。
这为进一步的矿产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茂租铅锌矿床是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茂租地区的一个重要矿区,该矿床已经被确认是一个有着极高经济价值的矿床。
西藏错那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 . , . 。 。 ,
西藏错那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代顺 军 , l 、 鹏 辉 ,普布 扎 西
( 藏 地 勘 局翁 , 、 、 地 凡队 , 减 萨 8 5 I 4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 本 文 重点 对 错 那铅 锌 矿 床 成 矿地 质 特 征 、 控 矿 因素 、 物质来源、 找矿标志、 矿 床 成 因 等相 关 内容进 行 了总 结
2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1) 地 层 :矿 区 出 地 层 主 要 为 上 三 叠 统 阿 堵 拉 组 ( T a) 、 与 近系 贡觉组 ( E g o阿堵 拉 组 为 一 陆 交互相滨 海 环境 的沉 f j ! 岩 层 ,岩件 主 要 为 砂 岩 、 泥质粉 砂岩 、 角 岩 化 砂 板岩 、 、 斑 点 状 角 等 ; 贡 觉 组 为 一 套 红 色 粗 碎 屑 岩 为 主 的 托 建 造 , 不整 合 于阿 堵 拉 组 之 上 。 ( 2) 构造 : 矿 区 构 造 主 耍 为 北 西一 南 东 向 断 裂 , 其 次 为 北 东 一南 两 向次 级 断 裂 。 北 东 一南 两 向 断 层 不 同 程 度 的 破 坏 了 北 西 一 南 东 向矿 化 蚀 变 带 。 ( 3) 岩浆岩 : 岩 浆岩 主要为燕 山晚期 的豆雅岩 体 , 岩性 主 要 为 二 长 花 岗 岩 (T l ^ y ! 。 。 ) , 研 究表明该岩 体是一 个含矿性 较好, 其 f } ] 微 超 元 素 和 稀 土元 素 含 量 都 大 大 高 于 一 股 花 岗 岩 。其 次 为 化 岗 斑 岩 脉 (. y耵 ) 群和 安【 l _ 玢 岩 (a ) 脉, 前 人 工 作 中发 现 在 花 岗 斑 岩 脉 与 围 岩 接 触 带 中 发 育 无 数 条 长3 1 0 C i n、 宽0 . 2 —1 0 n l I I 1 的 工 业 铅 锌 矿 体 。错 铅 锌 矿 地 质 简 i 羊 见图1 。
西藏拉孜县某铅锌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西藏拉孜县某铅锌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铅锌矿点主要赋存在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其中的含矿石英脉体中。
地表出露有三条石英脉,脉体中均零星可见铅锌矿。
通过探槽揭露及取样分析,多数样品均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标签:拉孜县铅锌矿石英脉1地质概况矿点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区、喜马拉雅Sb-Au多金属成矿带中段。
主要出露有奥陶纪、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等,其中三叠纪地层分布较广,含矿层位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板岩,地层中侵入有较多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及石英脉。
1.1地层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该组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较为发育。
岩石整体较为破碎,板岩中见有较多的黄铁矿立方晶体,大小1~5mm不等,以1~3mm者多见。
在涅如组测制的地化剖面中显示该组的Pb、Zn、Ag、Cu、As、Sb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地壳丰度(黎彤,1997),并且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中上述六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也高于地壳丰度,脉体大小不一,顺板理或斜切板理分布。
铅锌矿化主要与石英脉及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围岩有关。
1.2岩浆岩岩浆岩不发育,离矿点北侧约3.5km处出露有奥陶纪辉长辉绿岩,岩体规模较小,其与地层接触部位发生角岩化。
1.3构造区内岩石较破碎,板理产状不清,层间的小型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在其北侧发育有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断裂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北,其性质为逆断层。
1.4化探特征目前该地区只完成1:50万化探,化探异常显示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中有较好的Sb、Au、Pb、Zn组合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向分布,异常面积较大,元素套合较好,与该矿点东部已知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位置相对应。
2矿体特征矿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到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中的石英脉体中,经过后期热液交代,在板岩中铅、锌含量也达到边界品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拉孜县某铅锌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铅锌矿点主要赋存在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其中的含矿石英脉体中。
地表出露有三条石英脉,脉体中均零星可见铅锌矿。
通过探槽揭露及取样分析,多数样品均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标签:拉孜县铅锌矿石英脉
1地质概况
矿点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区、喜马拉雅Sb-Au多金属成矿带中段。
主要出露有奥陶纪、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等,其中三叠纪地层分布较广,含矿层位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板岩,地层中侵入有较多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及石英脉。
1.1地层
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该组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较为发育。
岩石整体较为破碎,板岩中见有较多的黄铁矿立方晶体,大小1~5mm不等,以1~3mm者多见。
在涅如组测制的地化剖面中显示该组的Pb、Zn、Ag、Cu、As、Sb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地壳丰度(黎彤,1997),并且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中上述六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也高于地壳丰度,脉体大小不一,顺板理或斜切板理分布。
铅锌矿化主要与石英脉及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围岩有关。
1.2岩浆岩
岩浆岩不发育,离矿点北侧约3.5km处出露有奥陶纪辉长辉绿岩,岩体规模较小,其与地层接触部位发生角岩化。
1.3构造
区内岩石较破碎,板理产状不清,层间的小型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在其北侧发育有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断裂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北,其性质为逆断层。
1.4化探特征
目前该地区只完成1:50万化探,化探异常显示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中有较好的Sb、Au、Pb、Zn组合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向分布,异常面积较大,元素套合较好,与该矿点东部已知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位置相对应。
2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到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中的石英脉体中,经过后期热液交代,在板岩中铅、锌含量也达到边界品位。
经过探槽揭露(图1),含矿石英脉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石英脉宽约50cm,长度3~4m,顺板理分布,板理产状225∠30°。
第二条石英脉宽约3.4m,地表可见长度10~15m,脉体产状:200∠80°。
第三条石英脉宽度40cm,地表可见长度5~6m,脉体产状:10∠70°。
三条石英脉中均可见到蓝铜矿及孔雀石,并见有较多的黄铁矿,局部发生褐铁矿化。
本次所采9件样品全部圈入矿体,其中含矿石英脉样4件,蚀变围岩样5件,缺圈边样,矿体厚度16m。
刻槽样Zn最高品位6.2×10-2,最低品位0.491×10-2,平均品位2.09×10-2,达到最低工业品位。
Pb元素最高2.12×10-2,最低0.021×10-2,平均品0.43×10-2,达到边界品位。
3矿石特征
矿石具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
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次生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4围岩蚀变及矿化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石英脉中偶可见蓝铜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围岩中可见浸染状的方铅矿及黄铁矿晶体。
铅锌矿化的强度和围岩蚀变组合的复杂程度及蚀变强度有密切关联。
5成因类型
矿体赋存于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充填其中的石英脉体中。
涅如组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岩石较为破碎,因断裂构造而产生的平行状及雁状裂隙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及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活动性成矿热液沿着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运移时,形成含铅锌矿的石英脉体,继而对破碎围岩进行交代改造,形成含铅锌矿蚀变岩。
矿体由含矿石英脉和含矿蚀变围岩组成。
其成因类型初步判断为中低温热液型。
6 找矿标志
(1)石英脉在涅如组中产出较多,所以要注重在三叠系涅如组中寻找具有褐铁矿化、蓝铜矿化、孔雀石化石英脉体。
(2)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是含矿热液对围岩交代改造的产物,为直接找矿标志。
(3)三叠纪涅如组地化剖面岩石测量结果显示,该组本身Pb、Zn元素含量较高,是找矿的地层标志。
(4)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严格控制着含矿地层涅如组的北界及西界分布,同时该组中小型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是找矿的构造标志。
7进一步工作建议及找矿方向
初步工作结果表明,该矿点是一个以锌为主的铅锌矿点;矿化不仅仅分布在石英脉内,石英脉的围岩中也具有较好的矿化,缺少圈边样的情况下仍可圈定16m厚的铅锌矿体,说明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可在TC4附近增加工程揭露,同时考虑安排磁法和电法工作,以确定石英脉的延伸方向,查清是否有隐伏断裂或岩体存在。
同时结合该区的区域资料与地质条件,扩大范围寻找与此类石英脉有关的矿化线索。
参考文献
[1]黎彤,倪守斌.1997.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地质与勘探.33(1):31~37.
[2]《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编委会. 2010.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902.
[3]翟裕生等.2011. 矿床学(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413.
[4]李奋其等.201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