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第16课吉祥纹样丨赣美版

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吉祥纹样》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吉祥纹样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吉祥纹样的起源和发展。
2. 吉祥纹样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3. 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吉祥纹样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掌握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
2. 教学难点: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教材、吉祥纹样实物或图片。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吉祥纹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吉祥纹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吉祥纹样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吉祥纹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示范:教师展示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吉祥纹样的起源和发展2. 吉祥纹样的基本特点和分类3. 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学校设计一款吉祥纹样。
八、课后反思:1. 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吉祥纹样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情况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吉祥纹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吉祥纹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全)

五年级下册任课:教学进度计划目录内容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第三课色彩的纯度第四课让色彩动起来第五课提袋的设计第六课精细的描写第七课我的书包第八课奇思妙想第九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第十课自制小相框第十一课动漫——动起来的漫画第十二课电脑美术——巧用动漫形象第十三课花鸟画(一)第十四课花鸟画(二)第十五课山水画第十六课有特点的人脸第十七课雕塑之美第十八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第十九课昨天、今天和明天第二十课科学创造新生活1.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课时:1课时任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4.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5.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
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
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
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4课 剪纹样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4课剪纹样丨浙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剪纸艺术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纹样的设计原理,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纹样的设计原理和创意方法;3)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步骤;4)纹样的剪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纹样的剪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使他们在剪纸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剪纸作品展示板、纹样设计图例。
学具:剪刀、彩纸、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纹样的设计原理。
3. 技能示范:演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纹样的剪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6. 总结反思: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本课的主题:剪纹样;2. 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3. 纹样的设计原理和创意方法;4. 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步骤。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要求使用本课学到的纹样设计原理;2. 写一篇关于剪纸艺术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剪纸艺术的看法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剪纸技巧的掌握上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来提高。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创意设计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在剪纸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教材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趣味 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色,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和优化。
02
绘画基础技能训练
线条表现技巧
01
02
03
线条的种类与特性
了解直线、曲线、折线等 不同类型的线条,掌握它 们各自的表现特性和情感 表达。
宣传方式
将优秀学生作品在学校网站、宣传栏等地方进行 展示,并邀请媒体进行报道。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中国传统艺术欣赏与创作
中国画欣赏及基本技法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讲解中国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中国 画的意境和美感。
基本技法
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用笔、用墨、用水等方法,并进行 示范。
创作实践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题材和构图,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培养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构图的常见形式
学习水平式、垂直式、斜线式、曲线 式等构图形式,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 和适用场景。
03
创意绘画实践活动
主题性创意绘画
四季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四季的特点, 通过色彩和线条表现季节的情感。
节日的欢歌
结合节日文化,创作与节日氛围 相符的绘画作品,如春节的鞭炮、
中秋的月饼等。
我心中的城市
学习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情 感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 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等。
色彩的搭配原则
探究色彩的和谐与对比原 则,掌握同类色、邻近色、 对比色等搭配方法,提升 画面的色彩美感。
构图原则和方法
构图的基本要素
了解点、线、面等构图基本要素及其 在画面中的作用。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民间美术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刺绣等,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力的发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了剪纸艺术在节日装饰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喜庆和祝福。
3.创作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动手制作一件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种类、特点及表现手法,提高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点滴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以及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作品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剪纸或刺绣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民间美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过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以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让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3.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以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观察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4.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2.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教学内容:介绍“近大远小”的概念,观察与实践,绘画练习。
4.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2.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8课 映日荷花别样红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8课映日荷花别样红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次美术课程以“映日荷花别样红”为题,以浙美版为教材,通过对荷花、水和阳光等元素进行感知,开展创造性的绘画实践活动,通过感性认识和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的特点及荷花在京杭大运河中的文化地位;2.了解水在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重要性;3.感知阳光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并理解观察阳光的方法;4.熟练掌握绘画工具的使用技巧;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学生手中拿着一只荷叶,思考下列问题:•荷花的形状是什么?荷花和叶子有什么特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荷花?•荷花和水有什么联系?2. 学习教材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特点和荷花在京杭大运河中的文化地位,以及水在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带领学生感知阳光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并理解观察阳光的方法。
3. 实践操作步骤一让学生打开工具箱,拿出画笔,随手找到一张白纸,画一个大大的水滴。
在水滴中,让学生画出反射的阳光和形状各异的水波。
步骤二再让学生用鲜艳的颜色和细腻的笔触,画出最漂亮的荷花和荷叶,形象地展现荷花的飘逸和优美,同时突出荷叶的繁茂和生机。
4. 总结反思在练习结束后,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并对学生所知道的荷花、水和阳光等元素进行再次讲解。
并提出以下问题:•你的作品中有哪些典型的特征,表现了荷花、荷叶、水和阳光的特点?•你的创意出自哪里?你如何获取灵感?•你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如何解决?四、教学反思本次美术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通过感知自然元素进行创造性的绘画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也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剖析感官的信息,从而逐渐了解自我和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颜色上较为单一,缺乏变化和鲜明的色彩对比,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以改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岭南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 使学生掌握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介绍岭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让学生了解岭南美术的背景。
2. 岭南地区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岭南地区美术作品欣赏:欣赏岭南地区著名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
4. 美术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岭南地区美术的特色、表现手法和技巧、美术作品欣赏、美术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岭南地区著名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演示法:示范岭南地区美术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技巧。
4.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背景、表现手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欣赏岭南地区美术作品:展示岭南地区著名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
4. 演示美术创作过程:示范岭南地区美术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美术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年 2 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4.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5.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
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
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
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三、欣赏感悟畅想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1)你最喜欢哪幅?(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
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1)你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
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1)P3下《荷花蜻蜓》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写意与工笔结合。
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
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
②说说你看画的感受。
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3)P3左《竹楼荷塘》①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
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
5.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
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
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
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
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6.你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7.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四、运用色彩体验创新1.作业要求:选择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你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生作业,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延伸1.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2.齐白石一生有上万幅作品,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
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
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2.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1. 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我深感欣赏教学的难,一是难在让学生感受作品;二是难在把握欣赏的尺度,教得太深,学生不理解,太浅,居于表面又不行。
在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分成两大块内容,一是欣赏和感悟马蒂斯的作品,了解其作品的风格。
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带帽的女人》的感受时,几乎一口同声地说“不好看”,说实话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这可怎么办?马上我就顺着让学生问下去“为什么不好看?”,学生们有的说“脸上的颜色青一块、紫一块”,有的说“颜色一块一块的,不柔和”……在问答中,学生把对作品不满意的地方全都列举了出来。
随后,我接着学生们的话说:“你们的想法很对,在1905年的时候,当时许多评论家也象大家一样觉得这幅作品很难看,想野兽一样……”最后我让学生将刚才列举的对这幅作品的种种“不好”的地方归纳起来……在这节课上,我没有一味地让学生去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而是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作品,这样产生的效果反而要好得多。
色彩的纯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2、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4、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5、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7、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四、艺术实践: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
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
1、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2、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课题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教学反思:色彩的纯度是一节进行美术色彩知识教授的课程,其中有纯度概念、对比色概念,色相环的认识,和渐变的技法。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怎样能做到教师讲得少而学生能理解,在两课时里学生能快而好的完成作业呢?根据五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想到了做实验,实验演示因其具有的形象性,故而是理解掌握美术抽象知识的好方法,简洁明了的演示能引发学生直觉体验。
我设计了实验演示的方法来感受色彩的纯度。
开始时,我在一张纸上划出一道红色的墨迹,在这基础上再涂上一层灰色墨迹,两色混合后,红色不再鲜艳了,并且不同的用量,产生颜色的深浅色调也不同。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感受到了纯度降低的过程及效果,并产生极欲动手也来试一试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