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的模式共60页文档
活动单导学模式与活动单设计原则

活动单导学模式与活动单设计原则新课程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为教学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要实现“三维目标”,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变“教”为“导”。
“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要求设计“活动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即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答疑解难——评价点拔——检测反馈等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其关键在于:(1)通过“活动单”呈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方案等;(2)教师利用“活动单”对学生进行导趣、导思、导行的导学活动。
活动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其编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就“活动单”设计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目标确定上,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学情结合“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生成知识,打造高效课堂。
“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教育理想,可现实中不可能同时满足几十位不同的学生而设计,但我们的教学设计是能够尽可能去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情的。
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度”与“量”,既不过分拔高,也不随便降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要一定要科学合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学情,同时也必须符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
超越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或超越学生学情的活动绝对不要设计进来,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或者是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根据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就可以不进行活动设计,重点围绕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设计活动,确保能够突出课时教学的重点。
另外,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已经了解了一部分,在活动设计时就尽可能设计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来处理这部分内容,教师才能将有限的点拔时间、精力花在重点问题上,确保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到位。
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

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孕育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模式学生主体活动单导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通过以“活动单”为“引”,学生在“活动”中自学、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在本地区适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现通过《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复习课的活动单教学着重介绍“活动单导学模式”。
一.活动单设计活动单的基本组成:标题、学习目标、活动设计、课堂反馈。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钠、铝、铁、铜等的化学性质;2.体会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和个性。
【活动方案】活动一:复习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1.钠、铝、铁、铜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若能反应,请在相应空格内打√,将你不熟悉的反应写在表...格下面,有意识记一下。
活动二:掌握金属与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某活动小组为了分离出某合金中的铝、铁、铜三种物质。
查阅资料后,已知AlO2-可发生以下反应:AlO2-+H++H2O=Al(OH)3↓;AlO2-+CO2+2H2O=Al(OH)3↓+HCO3-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补充剩余的流程图:2.该小组某同学在分析了上述方案后认为,第一步使用氢氧化钠也可达到分离铝、铁、铜的目的,请你写出该同学的合理流程图。
活动三:探究镁的某些化学性质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金属Mg的某些性质(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都是完全的):(1)实验结束后,取D中生成物投入水中,产生一种能试红色石蕊试纸蓝的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性碱。
则D中生成物的化学式:(2)设计A装置的作用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除白色固体外,还有黑色固体生成,该黑色固体是什么?(3)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活动四:体会金属性质的应用为了探究某银白色金属单质的种类,经讨论交流形成如下方案:方案一密度法:通过测定该金属单质的密度,查阅常见金属的密度来确定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写出主要操作步骤方案二性质检验法:该金属与浓硫酸接触,无明显现象,有同学提出“该金属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也可能是“没有发生反应”。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yuanyue
(2)“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活动”与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活动” 传统教学活动中的“活动” 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学活动中的“活动” 有什么不同? ■“活动”目的不同; 活动”目的不同; 活动 ■“活动”组织形式不同; 活动”组织形式不同; 活动 ■“活动”结果不同 。 活动” 活动
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yuanyue
1.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活动单导学” 1.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 素质教育的思想是 式的根本思想。 式的根本思想。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应试教育”体现了以应对考试和进行选拔为基础的教育的 价值取向。它只重视少数学生,只教授对应考试的知识,强调这部 分知识内容的唯一性,忽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造 成学生片面、畸形的发展。 ■素质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它着眼于学生的 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承 认发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强调 发展的主体性;注重潜能开发。
(3)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个性发展。
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yuanyue
“以活动促发展 以活动促发展” 活动单导学” 2.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
(1) “活动”的含义是什么? ) 活动”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科学活动单导学模式

二、“活动单”的设计与呈现 活动三: 活动目标 1、科学有序地进行实验。 2、认真观察,获取证据并分析。 活动方法 1、在组长的组织下,先进行实验分工。 2、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开始实验,记录员负责记录。 4、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5、明确小组发言人,准备发言。 活动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的分析:
四、活动单导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过度弱化教师引导 活动单: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 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 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因 此,它更接近于“学案”。理念的课堂状态是,学生 拿到“活动单”,即使没有教师组织,也能在“活动 单”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的、卓有成效的自能学习。
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毫无疑问,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
的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少年变 成“难教的群民”的原因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三、“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三、营造安静倾听氛围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 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 能动的行为,但不应该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
谓“弱智生”的发展。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中,它追求的是
大面积的丰收。
四、活动单导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不能弱化课堂练习及反馈。
杜郎口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好。它不仅注重反
馈,还注重帮扶,他们建有明确的帮扶对子并且
还进行小组捆绑式考核。科学课现在考核的主要 指标是及格率,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尝试。
谢谢大家!
三、“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六、注重个体发展 (1)强化对小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每次练习后, 我都要求小组内批阅,并针对错误进行帮扶,然后由错误 学生向全班汇报的方式,然后向全班汇报。我规定凡是主 动汇报,并且阐述得清晰流畅的每人次加5颗星。 (2)强化捆绑式考核。每个单元,我一般都安排一 个小的集体反馈,然后按每组最后一名的学生进行排序, 进入进5名的依次加5、4、3、2、1颗星,倒数5名的所在 小组减5、4、3、2、1颗星。
小学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

3.活动:包括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切心智活动和肢体活动。
“活动”的基本原则:①“学科性”原则。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语文”活动,要有语文味道,体现语文的规律。语文是什么,无非字词句段,听说读写。我们不排斥一些肢体性的活动,但一定要做语文的事,体现语文的特点,否则,就是不适宜的。②“目标性”原则。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人更愿意把活动理解为动手、动脚、唱歌表演、做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这是片面的。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③“趣味性”原则。活动还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我们都说,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活动”的基本要素:每一个活动,都应该包含以下4个基本要素: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成果展示;d自我完善。这4个基本要素也可以视为活动的4个步骤,组合起来就是活动的常规模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在这4个基本要素中,“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这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就进行合作,势必滋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维惰性和依赖情绪,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害无益。“合作探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活动)是活动的主体部分。怎样合作,用怎样的机制来规范合作,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在语文课上,展示的方法应力求多样化,可以是“读”(如有感情的读,分角色读等);可以是“说”(如解说、辩论等);可以是“写”(如抄写、默写、写片断、上黑板写等);可以是“画”;可以是“演”;可以是“采访”;等等等等。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点评,包括纠错、表扬等。“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益。
活动单导学模式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创设情境: 播放电视画面: 一:电视节目《星光大道》 ,一选手正声情并茂地向观众 自我介绍: “. .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北京市 第三十八中学,我现在的班级是高一(1)班. . . ” 二:DV 短片: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原,清清的湖水, 鸟群、羊群、鱼群。背景轻音乐. . . .
2 活动单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一是指任何一个课题的活动单设计都要有明 确的目标; 二是设计的所有活动都必须以目标为引领,并 服务于预设的目标; 三是预设的目标要有可行性,要妥善处理好预 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
《利用向量知识求空间的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 过程与方法:经历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三个步骤(空间问题平面化、 立体几何向量化、向量问题坐标化) ,使学生掌握向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深刻领会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2 活动单设计的基本原则
(3)生成性原则:
已有认知 -------- 预期认知--------新的认知 知识建构 悟
《三角函数的定义》 (案例1)
一.创设情境 问题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 问题 2:你能表示 225 的三角函数吗? 二.概念生成: 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设锐角 的顶点与原点 O 重合,始边与 x 轴的 正半轴重合,终边上任取一点 P( x, y ) ,点 P 与原 点的距离记作 r x2 y2 (r 0) ,则有 sin ,
《利用向量知识求空间的角》
活动一:掌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的概念;了解向量法. 问题 1:立体几何中学习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 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 2:上节课学习了向量法,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要经 历几个步骤? (此活动的作用在与构建知识,复习回忆.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转)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转)“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1)主题:“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就是“活动”。
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2)目标:是教学模式指向的、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3)策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等等。
(4)程序流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程序大体为: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答疑解难——评价小结——检测反馈。
(5)理念及优势:“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
“活动”是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主要途径;“活动”是学生认识的起点,是教学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过程;“活动”是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活动方式广泛、内容丰富、水平高级)。
重在活动单的设计,如何发挥导学功能,促进活动的实效。
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活动单是关键。
若活动单中的“活动” 若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就会低效甚至无效。
那么,怎么才能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要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单干、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
一份优秀的活动单的出台应该有规范的流程:备课组长将任务分工到人,指定各课主备人;主备人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活动单初稿,提前打印分发给备课组每一成员;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会议上讨论活动单初稿,充分预设活动效果,优化活动形式,主备人听取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修订优化初稿;主备人使用修订优化后的活动单进行试上,全体备课组成员参与听课,认真思考修订后的活动单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改善策略;集体备课组举行评课活动,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并最终完善、定稿、归档后,全体备课组成员在教学活动中统一使用并及时记下教学反思,为日后的继续完善提供思想依据。
活动单教学文档

“活动单”教学模式一、“活动单”基本框架:《×××××》活动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活动方案:(每个活动的主要环节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活动一:×××(名称)(名称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活动所达到的目标)★活动二:×××(名称)★活动三:×××(名称)……◆检测反馈(对学习结果的检测与评估)二、概念解读1.活动单: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
“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因此,它更接近于“学案”。
理念的课堂状态是,学生拿到“活动单”,即使没有教师组织,也能在“活动单”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的、卓有成效的自行学习。
2.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设定的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
目标的设定一是要准确,不能“超标”或“降标”;二是要具体,不能空洞,要把课后习题作为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要写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期待。
要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教师的眼光描述学习目标,因为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
3.活动方案:包括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切心智活动甚至肢体活动。
“活动”的基本原则:①“学科性”原则。
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要有数学味道,体现数学的规律。
数学强调什么,就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讲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们不排斥一些肢体性的活动,但一定要做数学的事,体现数学的特点,否则,就是不适宜的。
②“目标性”原则。
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
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
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