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可能与不可能
【叙事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困境与出路

【叙事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困境与出路重要小贴士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现已推出V2.5密码狗版本,将于2015年8月7-9日举办第四期培训班,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培训报名】⊙作者:王一方⊙编辑:小余在当下,医学人文正滑向空壳化,如果它无法融入临床路径和制度,就无法根植于临床大夫的观念与行为,推动医学人文关怀从自发走向自觉,怎样认知医学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如何推动医学人文关怀走进临床,在观念拓展与路径选择方面都存在诸多误区与误解,也存在许多待开垦的领域和开发的机遇,需要我们着力去批评、去建设。
1 临床医学人文的困境与原因在很多人心中,医学人文关怀只是一份理想的职业姿态,一种美好的情愫,一场职业自新运动,一个反抗职业傲慢、冷漠的温暖呼吁。
既不具备扎实的学理建构,也无法成为行动逻辑,更谈不上内化成为一种职业人格。
无法根植灵魂。
于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实践遭遇到“叶公好龙”式的尴尬境遇,需要我们花气力去理顺人文关怀体系中的矛盾与困惑。
无需指责社会人文氛围,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交叉与边缘定位,它本是一种职业服务,却被当作“买一送一”的赠品,原因是它既在技术(药物、手术)外,又在技术中(谈话、抚慰),渗透、内化、融会在技术服务的流程与细节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人文关怀游离于实证的科学真理谱系,也无法归属于医疗技术规程。
常常被排斥在诊疗价值之外,或者勉强承认其辅助价值。
无疑,人文关怀是技术后服务、价外服务,既是基础服务,又是升级服务、超值服务。
既是世俗关爱,又是神圣至爱。
人文关怀是高端服务品质的体现、服务人格的外化。
必须在行业内树立起对医疗高端服务品质、服务人格的关注与投入。
在全人医学的价值谱系中,人文关怀意义重大。
技术服务着眼于患病的躯体(病灶),是专业知识的效能化、人文关怀着眼于蒙难的人,直指心灵、情感、意志,是苦难的救赎。
随着一些资深临床学家的积极倡导和推进,医学人文关怀意识在不断复萌与回归,更多的医院管理者和中青年临床医生逐渐加深了对医学人文关怀的价值认同,形成许多共识,譬如,医学人文关怀意识和制度安排是高端服务业的基本诉求,是患者顺应性、满意度、忠诚度的基石;医学人文关怀制度安排是医院医疗风险防范的隔离带,是医患冲突的减压阀。
叙事医学综述

叙事医学综述一、叙事医学的定义与起源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是一种将叙事技巧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方法,旨在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增强医生对患者的理解和共情。
叙事医学起源于文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借鉴文学中的叙事技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患者的经历和感受。
二、叙事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叙事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而叙事医学通过运用文学技巧,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患者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同时,叙事医学也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背景,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三、叙事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在医疗实践中,叙事医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在儿科中,医生可以通过倾听患儿和家长的叙述,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症状和病情,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神经科中,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叙事描述,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和疾病发展过程。
在精神科中,医生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心理治疗。
四、叙事医学在医疗教育中的作用叙事医学在医疗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叙事医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叙事医学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此外,叙事医学还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方法。
五、叙事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叙事医学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叙事医学将会与这些技术相结合,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患者信息分析和处理工具。
其次,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叙事医学将会在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北京协和医学院叙事医学课程教学经验探索

北京协和医学院叙事医学课程教学经验探索李飞【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9(040)015【总页数】4页(P51-53,78)【关键词】叙事医学; 叙事能力; 医学人类学; 缓和医疗【作者】李飞【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1 叙事医学教育现状与课程缘起叙事能力指倾听、阅读、识别、吸收、解释并被听到或读到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1]。
叙事医学被界定为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是一种新的临床框架,是医者的职业理想[2]。
正如发起人丽塔·卡伦[3](Rita Charon)医生所说:“叙事知识指向的是参与者或观察者的本土的、独特的理解。
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及实践能够去激发叙事行为并且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叙事能力。
”2011年以来,叙事医学理念结合医学人文的探索在国内正式发端,学术界积极引荐理论的同时,临床实践表现出强烈需求:肿瘤、护理、缓和医疗、康复照护等领域开始初步积累叙事医学的实践经验。
朱婷婷[4]对国内叙事医学研究演进、现状和热点分析进行梳理后发现,近几年的主流和热点集中于理念引进、理论梳理和初步实践的阶段,应用推广刚刚起步,基于本土的叙事医学教育和临床应用体系架构还比较少,现阶段中国叙事医学领域呈现“强理论、弱应用”的特点。
本文视叙事医学课程为教学应用与实践的一种探索,致力于寻求适合我国社会文化框架的叙事医学教学模式,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国内叙事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自2012年起,笔者从事的系列相关教学、科研及撰写成为开设叙事医学课程的基础:针对医学研究生学医动机主题[5],被医学生的故事所触动,是直面医学叙事的开端;每年阅读医学生的医学叙事文本(年均300万字);曾酝酿开设一门课程疾病的表达,其实是对叙事医学的自发的认知。
自2014年起,开始接触并系统学习临床医生卡伦发起的叙事医学概念与方法,结合医学人类学学者凯博文(Arthur Kleinman)的病痛叙事研究,包括两位学者分别提出的叙事医学实践的工具,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成果;2017年,对近百名住院医师开展“成长危机”事件主题调查并出版叙事医学著作。
叙事医学共情与反思——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郭莉萍访谈录

|名家论道|《叙事医学》:请您先给读者介绍一下他们所关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叙事医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的相关进展。
郭莉萍:谢谢大家的关心。
原本定于2020年春节后印刷,受疫情影响推迟了。
目前,该教材已经出版,很多电商平台上都可以买到。
这本教材只是一种探索,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提高。
至于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的筹备情况,北京大学每一个研究中心在成立前都要召开业内专家和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论证会,只有在绝大多数与会成员认可的情况下,才会批准建立。
学校认为,研究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推动这一领域理论向前发展,因此研究中心不能办学,包括继续教育,只能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叙事医学》的主编,亦是本刊副主编。
郭莉萍教授系统地把叙事医学引入我国,主译了叙事医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各医学院校、三级医院、临床专业学/协会组织的培训会上作报告,推广叙事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叙事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专注于研究。
我们刚向学校提出为叙事医学研究中心开论证会的申请,希望能在近期召开。
拟成立的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主要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教师和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组成。
根据学校要求,叙事医学研究中心3/5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韩启德院士曾在数次会议上提出,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国内叙事医学的发源地,要有责任意识,要提出本土化理论、提出课程建设纲要、制定叙事医学临床路径。
虽然对国内叙事医学“发源地”的称号有些不安,但我特别认同韩院士—我们更习惯称呼他韩校长—提出的期望,这也是未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和我们团队努力的方向。
叙事医学:共情与反思—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郭莉萍访谈录本刊编辑部文章编号:2096-5893(2020)04-0229-06|名家论道|《叙事医学》:此次疫情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作为学界领军人物,您如何安排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治学和教学?郭莉萍:疫情期间,跟全国所有的大学教师一样,我也走上了被迫“在线营业”之路,成了“十八线主播”。
叙事医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叙事医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程艳【摘要】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 由于床护比失衡, 护理人员处置性操作多, 相比国外人文护理略显不足.叙事医学能够有效地将病人的经历、情感、体验外化, 促进护士与病人的共情, 弥补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不足.本研究从叙事医学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如何采用叙事护理的新思路、新途径, 更好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人文关怀.【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06【总页数】3页(P681-683)【关键词】叙事医学;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研究【作者】程艳【作者单位】山西大医院 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6人文回归作为现代医学心之所向,叙事医学已成为它的载体,近年来备受欧美国家关注,但是在国内叙事医学还是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相关文献不多。
国内对叙事医学的介绍多以对医学人文反思的形式呈现[1-2],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甚少[3-4],本研究旨针对叙事医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叙事医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Charon[5]2001年首次在《内科年报》上发表了《叙事医学:形态、功能和伦理》一文,并提出了“叙事医学”的概念。
Charon将其定义为能够采用叙事方式实施治疗的医生开展的,可以提供人性化且可行而有效诊疗活动的医学治疗模式[6]。
一般来说,就是医生勇于去倾听病人的各种疾苦,然后用心将这些疾苦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叙事模式达到医生对病人疾苦感同身受的效果,从而在诊疗过程中去唤起医生的悲悯之情,来实现提高诊疗效果的一种医疗模式。
2 叙事护理叙事医学的主导概念是将文学与医学相结合,要求护理人员以文学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病人的故事,观察每一段病情的发展,不再是一本又一本的病例,一个又一个单薄的病人,而是一段段充满色彩的故事,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歌谣。
叙事护理源于叙事医学,是指护理人员去倾听和感受病人的故事,帮助病人帮助病人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
医疗决策中的循证与叙事依据

医疗决策中的循证与叙事依据摘要:一、循证医学在医疗决策中的重要性二、叙事医学的兴起和发展三、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区别和联系四、如何结合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进行医疗决策正文:一、循证医学在医疗决策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决策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循证医学已经成为医疗领域中的主流决策方法,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避免个人经验和偏见的干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医疗错误。
二、叙事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叙事医学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方法,它强调医生应该倾听患者的讲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治疗决策中。
叙事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医疗过程中的尊重和人文关怀的重视,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三、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区别和联系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决策方法,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循证医学强调科学研究和证据的重要性,而叙事医学则强调患者的故事和经历的重要性。
但是,这两种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可以结合起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
四、如何结合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进行医疗决策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结合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需求和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医生应该先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然后,医生应该倾听患者的讲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治疗决策中。
这样,医生就可以制定出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决策方法,它们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起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
综述叙事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NorthumbriaResearchLink

A Critical Review of Narrative-based Medicine -- Its Recent Development andProspective OutlookYE Yun-Je a, HUANG Mimi b( a. Lung Cancer Institute,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510080, China.b.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Northumbria University, Newcastle upon Tyne, UK.)Abstract:Narrative-based medicine is a medical model that provides clinicians with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empathizing and acting upon patients’ experience of pain and illness. This medical model can work parallel to, and can be integrated with,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narrative-based medicine, examining it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ts development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recent medical practic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s discussed before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s proposed that allows both medical models to work together in China’s medical care system. Finally, it argues that the narrative-based model can play an im portant role in China’s fast-moving translational medicine.Keywords: narrative-based medicin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narrative competence; social constructi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综述叙事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叶云婕1,黄紫薇2(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州 510080;2.诺桑比亚大学、人文科学院,英国)[摘要] 叙事医学是一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 它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了解患者对病痛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与患者共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十年民间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近十年民间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作者:王丽颖陈仁波赵学尧王燕平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1年第06期【摘要】近十年来,中医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源头活水,一直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文章通过检索近十年来民间中医药相关的网站、公开数据库等信息,分析民间中医药的政策、机构以及科研情况,探索民间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冀望民间中医药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增强民众健康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医药;现状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2-0123-04Abstract:In the past decad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nd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Fol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the source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n this paper,the related websites and open databases related to fol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ast decade had been searc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licies,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fol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al suggestions of fol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proposed. The article is hoped that fol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tter played the rol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nhancing public health.Keywords:Fol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Suggestion民間医药是民间医药工作者在数千年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是中医药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 合 循 证 医 学 与 叙 事 医 学 的 可 能 与 不 可 能 ——— 王 一 方 医 学 与 哲 学 2014年 1月 第 35卷 第 1A 期 总 第 492期
以及心理、灵魂的律动,总 是 朦 胧 的,常 常 不 可 视 (不 可 辨 察 ),只 可 以 诉 说 与 聆 听 。 与 今 人 拘 泥 于 形 迹 不 同 ,古 人 更 显 得 视 野 广 大 ,不 拘 细 微 (精 细 化 、微 观 化 ),旨 在 寻 找生命的大尺度,本质 上 是 生 命 感 知 的 无 穷 递 进,由 知 拓 展 到 情 ,再 到 意 ,由 身 蔓 延 到 心 ,再 到 灵 。
循 证医 学 与 叙 事 医 学 存 在 深 刻 的 价 值 冲 撞 ,其 不 可 通约性表现 在 :客 体 与 主 体 ,观 察 (外 在 化 ,客 观 量 化 )与 体验(内在 化 ,感 受 描 述 ),普 遍 性 与 个 别 性 (特 质 性 ),必 然性与偶 在 性 (偶 然 性),身 (生)- 心 - 社 与 身 (生)- 心-灵等 方 面。任 何 一 个 范 畴 都 可 以 做 深 入 详 细 的 开 掘 ,限 于 篇 幅 ,本 文 只 聚 焦 于 循 证 医 学 观 察 与 体 验 分 离 的 视觉主义迷失与叙事医学的修复努力。由此揭示作为视 觉优先的循证医学与听觉优先的叙事医学的认知分野。
麦 克 卢 汉 认 为 ,用 眼 睛 代 替 耳 朵 去 处 理 和 把 握 世 界 的开始,是人类告别蒙 昧 走 向 文 明 的 标 志,但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人 类 就 此 找 到 了 完 善 自 身 感 官 的 可 靠 形 式 。 “眼 睛 不 具 备 耳 朵 那 种 敏 感 的 感 知 力 ”,他 甚 至 认 为 “中 国 文 化 比 西 方 文 化 更 高 雅 ,更 富 有 敏 锐 的 感 知 力 ”,其 合 理 的 解 释就是相对而言中国人是“偏重于耳朵的人”[2],当 然 不 必 笃 信 麦 克 卢 汉 的 结 论 ,但 通 过 视 听 比 较 会 对 听 觉 意 义 实现再认识,以反思、反 抗 当 下 流 行 的 视 觉 霸 权。 生 命 感知的存在 无 形 的 分 工,视 觉 刻 画 客 观 真 相,听 觉 (倾 听 )滋 生 关 怀 之 情 。 列 文 引 用 梅 斯 特 · 艾 克 哈 特 的 话 说 道 :“倾 听 可 以 给 人 带 来 更 多 的 东 西 ,而 看 则 使 人 失 去 更 多的东西……因为倾听这个永恒世界的能力是内在于 我的,而看的能力却是 外 在 于 我 的,这 是 由 于 在 倾 听 时 我是恬静的,而在看 时 我 则 是 活 跃 的。”“倾 听 是 亲 近 性 的、参与性的、交流性 的,我 们 总 是 被 倾 听 到 的 所 感 染, 相 形 之 下 ,视 觉 却 是 间 距 性 的 、疏 离 性 的 ,在 空 间 上 同 呈 现于眼前的事物相隔离。”[3]由此可见,医学对人文 的 排 斥 始 于 视 觉 崇 拜 ,以 及 对 倾 听 (听 觉 )的 否 定 。 杜 威 也 认 为:“耳朵同充满活力 和 乐 于 交 流 的 思 想 情 感 之 间 的 联 系,比起眼睛来说要格 外 地 密 切 与 多 样,视 觉 只 是 旁 观 者 ,听 觉 才 是 参 与 者 。”[4]
专论 医 学 与 哲 学 2014年 1月 第 35卷 第 1A 期 总 第 492期
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可能与不可能
王一方①
摘要:基于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假定目标提出三点思考,其 一 是 重 视 研 究 循 证 医 学 与 叙 事医学的不可通约性,将前者定义为视觉(证据)优势的医学,后 者 定 义 为 听 觉(共 情)优 势 的 医 学,并予以价值分野的阐释;其二是 从 思 想 史 的 角 度 考 察 循 证 医 学 与 叙 事 医 学 的 精 神 发 育,从 中捕捉两种医学认知路径的类型意 义;其 三 建 议 将 肿 瘤 这 一 涉 及 身 心 灵 不 同 境 遇 的 临 床 领 域 作为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思维路径的试验田。 关 键 词 :循 证 医 学 , 叙 事 医 学 , 医 学 整 合 , 癌 症 诊 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0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0772(2014)01-0015-04 It is Possible or Impossible for Integrating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ANG Yi-fang.Institute of Medical Humaniti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propose three viewpoints based on the assumed target of integrating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First is researching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 two types,evidence-based medicine is defined as the medicine of visual or evidence advantage,narrative medicine is defined as the medicine of auditory or empathy advantage,and stating their value.Second is promulgating the spirit retardation and types of meaning of two types.Third is suggesting cancer clinic for experimental field of integrating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Key Words:evidence-based medicine,narrative medicine,integration of medicine,cancer clinic
叙 事 医 学 的 创 生 源 自 一 批 临 床 医 生 的 职 业 反 思 ,临 床 “共 情 ”能 力 的 拓 展 被 视 为 技 术 医 疗 的 “人 文 补 丁 ”,但 作为技术型医疗主导性认知模式的循证医学是否能够 在临床思维范式上开放并接纳叙事医学依然具有不确 定 性 ,理 想 的 “叙 事 - 循 证 医 学 ”整 合 能 否 在 理 论 和 实 践 层 面 达 成 相 互 认 同 和 共 识 还 不 明 朗 。 很 显 然 ,笼 统 地 回 答 整 合 循 证 医 学 与 叙 事 医 学 可 能 或 不 可 能 是 愚 蠢 的 ,首 先必须对循 证 医 学 与 叙 事 医 学 的 思 想 流 脉、价 值 冲 撞 (不 可 通 约 性 )进 行 深 入 地 研 讨 ,通 过 两 种 医 学 范 式 的 思 想 史 梳 理 可 以 捕 捉 到 价 值 冲 突 的 深 层 分 歧 ,确 认 两 种 临 床 认 知 的 并 存 具 有 “类 型 意 义 ”,其 对 照 与 对 撞 有 利 于 维 பைடு நூலகம்学术生态的平衡,克 服 傲 慢 与 偏 见,由 批 判 性 引 发 创 新思维。虽然系统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时机并 未成熟,但整合的探索 值 得 鼓 励,肿 瘤 病 房 可 以 作 为 特 区尝试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整合。 1 循 证 医 学 与 叙 事 医 学 的 不 可 通 约 性
“眼 - 耳”关 系,早 期 医 学 诊 疗 中 就 存 在 “视 觉 优 先 论”,人们坚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认定医生“望而知之谓 之神”,今天的诊疗格局中,循证医学偏于视觉中心论,而叙 事医学偏于听觉中心论,现实的境遇是视觉中心论占据上 风,听觉却被 大 大 地 边 缘 化 了,首 先 是 “心 脏 听 诊 ”完 全 被 “心电图”(动态)、“超声 心 动 图”指 标 所 替 代,其 次,患 者 的 疾苦倾诉得不到充分地“聆听”,三两句寒暄后被迅速差遣 去接受影像学检测。当下医患间的怨恨和冲突大多源自 医生对患者疾苦倾诉的漠视与悉心倾听的缺失。
如 果深 究 其 认 知 原 理 ,是 因 为 倾 听 更 有 利 于 与 对 象 物建立 相互 关 联 的 纽 带 ,它 比 观 看 更 容 易 与 对 象 物 缔 结 亲密联盟,更容易营造出参与、交流的契机。视觉总是要 保 持 与 对 象 物 的 一 定 间 距 ,才 能 保 证 观 看 的 效 果 ,对 象 物 永远是 外在 的 “他 者 ”,倾 听 则 是 以 恭 敬 的 姿 态 去 聆 听 对 象 物 ,因 此 ,就 跟 对 象 物 的 关 系 而 言 ,听 觉 是 亲 和 的 接 纳 , 视觉是旁观 和 攫 取 。 看 客 是 傲 慢 的 ,观 看 使 看 客 同 对 象 疏离,听者是谦逊的,倾听使听者与对象亲近。人文主义 者 曾 反 其 道 而 行 之 ,倡 导 听 觉 优 先 论 ,“聪 - 明 ”语 义 即 表 明人类认知 发 生 序 列 为 “先 聪 而 后 明 ,耳 聪 而 目 明 ”。 现 代胎教实践先要学会聆听,然后才开眼看世界。
“意-象”关系,即“意”(既 是 根 由、本 相,也 是 本 质 认知、顿悟)与“象”(形 式、呈 现)的 纠 结,观 察 与 体 验 的 分野本质上是对意(患 者 的 世 界)与 象(医 生 的 世 界)的 价值划分。这个命题与中国文化的认知价值息息相关, 王弼认为“象生于意,故 可 寻 象 以 观 意”,中 国 人 认 知 的 至 高 体 验 是 “得 意 忘 形 ”(不 拘 泥 于 形 态 结 构 )与 “得 意 忘 言”(不拘 泥 于 言 辞);《道 德 经 》有 言 “大 象 无 形 ”,在 这 里,“大象”乃不受时 空 所 限 的 真 理 性 出 场,它 不 但 是 无 形的,也是沉默的(大 音 稀 声)。 因 为 无 形,所 以 拒 绝 视 觉 的 抵 达 ,更 拒 绝 视 觉 的 包 办 ;因 为 沉 默 ,为 听 觉 提 供 了 可 能 。 譬 如 ,疾 病 中 无 所 不 在 的 痛 苦 (难 受 ),景 象 万 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