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对文献的评价[整理]

循证医学对文献的评价[整理]

专业:2016级医学影像一核医学姓名:学号: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患者信息男,36岁病史资料现病史:因双眼重影2个月,近2天加重伴头痛入院既往史:既往体健体格检查: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1)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 ng/ml <;甲胎蛋白(AFP): ng/ml <;糖类抗原199(CA199): U/mL < FPSA/TPSA ↓ % >1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ng/ml ;糖类抗原72-4(CA72-4): U/mL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ng/mL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g/mL 。

(2)脑脊液检查:多核:;单核:;红细胞:0 10^6/L 0;白细胞:30 ↑10^6/L 0--8;潘氏反应:+ -;氯: mmol/L 119--129;葡萄糖: mmol/L ;蛋白:↑ g/L ;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检查(图1-6):松果体区分别见结节样、不规则形等T1等T2信号,大小约,边界欠清,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视交叉受压略移位,其中松果体区病变堵塞中脑导水管,与四叠体板分界不清,三脑室、双侧侧脑室扩张,侧脑室旁可见条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线无移位。

一、提出问题同步放化疗对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效果如何例临床随诊观察P:生殖细胞瘤患儿I:术后同步放化疗C:单纯收手术O:随访时间复发、转移情况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数据文献检索资源CNKI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儿童;生殖细胞瘤;放疗;化疗检索策略:生殖细胞瘤术后放化疗3、检索结果检索到的文献共有88篇,选择用以评价的文献为《化、放疗联合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34例临床随诊观察》三、评价证据题目:《化、放疗联合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34例临床随诊观察》作者:甲戈罗世祺李春德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Ⅰ.【原文摘要】目的:观察颅内生殖细胞瘤经过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后的疗效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范文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范文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范文循证医学---文献评价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患者,男,64岁。

入院时间:2012年1月10日。

主诉间断胸闷,心悸。

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头痛恶心,经确诊为冠心病,医生主张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他汀类药物能否有疗效?P: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男性患者I:他汀类药物C:双盲O: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维普资讯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绞痛检索策略:他汀类药物AND 心绞痛3.检索结果结果共纳入115篇RCT,其中1篇3分,6篇2分,106篇1分,2篇0分。

无RCT执行分配隐藏。

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三、评价证据题目: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作者:樊涛;王刚;王蕾;熊泽宇;毛兵;目的调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并评价其能否为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2005年l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RCT,采用Jadad评分量表、CONSORT标准和其他自拟评价指标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共纳入115篇RCT,其中1篇3分,6篇2分,106篇1分,2篇0分。

无RCT 执行分配隐藏。

按CONSORT标准,仅4篇(3.5%)RCT描述了如何产生随机顺序,其中2篇为半随机,没有RCT报道如何执行随机,有1篇(0.9%)RCT采用安慰剂对照,1篇(0.9%)报道了终点指标,9篇(7.8%)实施单盲,4篇(3.5%)采用双盲,11篇(9.6%)进行了具体统计量计算,2篇(1.7%)提供了随访记录,1篇(0.9%)报道了阴性结果,25篇(21.7%)报道不良事件,均未进行样本含量计算、意向性分析(ITT)和分层分析,属于多中心的仅有1篇(0.9%),均未进行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

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_张伶俐

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_张伶俐

• 7 •© 2011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C JEBM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张伶俐1 梁 毅1,2 胡 蝶1,2 曾力楠1,2 李幼平3*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 61004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国际国内循证药学文献,比较循证药学现有定义,了解循证药学发展现状和前景。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PubMed 、EMbase ,并以Google 辅助检索。

纳入循证药学相关文献,提取循证药学定义、作者信息、发表年限及研究主题等信息。

描述性分析现有循证药学定义异同,评价循证药学学科发展现状。

结果 ① 循证药学定义:共获得4个定义,各自就实践主体、实践方法和实践领域做出不同描述。

② 循证药学相关研究:共获得循证药学相关文献214篇(英文12篇,中文202篇),中文文献数量逐年递增,近3年以每年10篇的速率增长;作者主要来自医疗机构(以药剂科最多);作者研究方向以临床药学和医院药学为主;研究主题以临床药学实践与发展、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药学发展为主。

结论 ① 现有循证药学定义差异较大,尚缺乏公认定义。

② 循证药学在国际上知晓度和关注度较低,在国内正日益受到关注。

③ 循证药学学科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应尽快完善循证药学知识体系,探索和构建循证药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 循证药学; 定义; 文献; 系统评价Defi nition and Literature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 Systematic ReviewZHANG Ling-li 1, LIANG Yi 1,2, HU Die 1,2, ZENG Li-nan 1,2, LI You-ping 3*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2.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3. 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efi nition,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hrough systematically assessing the extant literatures. Methods We searched CBM, VIP, CNKI, PubMed, EMbase, and Google for supplement. We extracted defi nitions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ypes of studies, published year, topics of studies, and the author information from the included studies. We compared the defi nitions on diff erent domains, and assess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literature. Results a) Th e defi nition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We found 4 defi nitions, and there were great diff erences among them on the people who practiced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s well as the methods and areas of the practice. b) Th e evidence-based pharmacy literature: 12 English and 202 Chines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Th e number of Chinese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rticles was increasing annually, especially in recent 3 years; Most of their authors were from hospitals, especially from pharmacy department; Th eir study orientations mostly involved clinical pharmacy and hospital pharmacy; Th e topics mainly refered to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rational drug use, an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pharmacy. Conclu-sion a) Th ere is yet no consensus on the defi nition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b) Few researchers worldwide know or show interest i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while, so far,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getting to know evidence-based pharmacy in China. c) Further eff 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velop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nd the pattern of its practice.Key wor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Defi nition; Literature; Systematic review1992年,McMaster 大学Gordon Guyatt 教授等成立的循证医学工作组在JAMA 杂志发表了《循证作者简介:张伶俐,女(1971年~), 副教授,在职博士研究生,以临床药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循证医学对文献的评价

循证医学对文献的评价

专业:2016级医学影像一核医学姓名:学号: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患者信息男,36岁病史资料现病史:因双眼重影2个月,近2天加重伴头痛入院既往史:既往体健体格检查: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1)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3.75 ↑ ng/ml <3.4;甲胎蛋白(AFP):2.23 ng/ml <7.0;糖类抗原199(CA199):15.27 U/mL <27.0 FPSA/TPSA 7.08↓ % >1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680 ng/ml 0.00--4;糖类抗原72-4(CA72-4):1.21 U/mL 0--6.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1.4 ng/mL 0--3.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119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2.4 ng/mL 0--16.3。

(2)脑脊液检查:多核:0.03;单核:0.97;红细胞:0 10^6/L 0;白细胞:30 ↑ 10^6/L 0--8;潘氏反应:+ -;氯:128.4 mmol/L 119--129;葡萄糖:2.71 mmol/L 2.3--4.1;蛋白:1.01 ↑ g/L 0.15--0.45;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检查(图1-6):松果体区分别见结节样、不规则形等T1等T2信号,大小约0.9-2.1cm,边界欠清,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视交叉受压略移位,其中松果体区病变堵塞中脑导水管,与四叠体板分界不清,三脑室、双侧侧脑室扩张,侧脑室旁可见条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线无移位。

一、提出问题同步放化疗对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效果如何例临床随诊观察P:生殖细胞瘤患儿I:术后同步放化疗C:单纯收手术O:随访时间复发、转移情况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数据文献检索资源CNKI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儿童;生殖细胞瘤;放疗;化疗检索策略:生殖细胞瘤术后放化疗3、检索结果检索到的文献共有88篇,选择用以评价的文献为《化、放疗联合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34例临床随诊观察》三、评价证据题目:《化、放疗联合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34例临床随诊观察》作者:甲戈罗世祺李春德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Ⅰ.【原文摘要】目的:观察颅内生殖细胞瘤经过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后的疗效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循证医学》6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评价

《循证医学》6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评价

M:Measurement 盲法的应用 测量方法的标准化
指标的客观度
二、临床重要性的分析与评价
围绕正面的有效性(防止不良结局的发生or促使良好结局的发生)
和负面的不良反应,同时注意研究精确度的有效范围
原始数据——行为观测,列为变量
基本的数据整理表
结局事件 合计
发生
试验组未Βιβλιοθήκη 生acbd
a+b
c+d
RBI
CER EER CER
绝对收益增加(absolute benefit increase, ABI) 试验组与对照组良好结
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值
ABI CER EER
需治疗人数 (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 试验组需要干预处理
多少例同类患者,才能比对照组多获得1例良好结局事件的发生
NNH
1 ARI
空白对照时
接实例1,若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5%,对照组0.03%,则该研究 RRI、ARI、NNH为? 40%,0.02%和5000
二、临床重要性的分析与评价
2. 疗效证据精确度的估计
95%CI——范围越窄越精确
样本含量
三、治疗性证据适用性的分析与评价
1. 被评价的证据是否与病人情况不符而不能应用?
发生副作用停药对象依从性差而未按医嘱认真服药对象间的沾染和干扰等若不纳入结果分析必然会破坏随机化原则和基线的可比性最终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analysisitt分析无论对象是否接受干预治疗措施所有对象都按最初随机分组的方案进行最后的结果整理和分析?按方案分析perprotocolpp需剔除失访者的资料按对象实际接收的治疗进行分组一真实性的分析与评价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

一、名词解释1.循征医学(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

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2.系统评价(SR)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3.Meta分析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和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4.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5.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

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6.敏感性分析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的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是否相同的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

其目的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是否稳定和可靠。

二、单选题1.E2.B3.D4.B5.B6.A7.B8.C9.D10.A11.B12.B三、多选题1.DE2.BC3.ABCDE4.ABCD5.AC6.BE7.ABDE四、简答题.循证医学的基础是什么?①素质良好的1医生;②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及合作;⑤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2.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是什么?①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④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循证医学》第六章系统评价(新)

《循证医学》第六章系统评价(新)

外部的真实性
是否有推广价值,能否应用于临床病人?
长 治 医
内部的真实性
学 院 预 防 医 学 教 研 室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临床试验中的误差:随机误差、 临床试验中的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即是偏倚
选择偏倚 测量偏倚 混杂偏倚 随访偏倚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ase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ased
第六章 系统评价
长 治 医 学 院 预 防 医 学 教 研 室
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SR)
SR的出现是临床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Sachett教授的调查: 一周内读文献时间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ased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 与中等剂量的类固醇喷雾治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疗比较,salmeterol喷雾治疗对控制症状和预防远期肺损 疗比较, salmeterol喷雾治疗对控制症状和预防远期肺损 害的效果如何?" 害的效果如何?"
长 治 医
步骤2: 制定研究计划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ased
问题的构成要素:简明、准确、 问题的构成要素:简明、准确、具体 研究对象(P) 干预类型(I) 对照措施(C) 评价的结局(O)
长 治 医 学 院 预 防 医 学
步骤1、提出“焦点” 步骤 、提出“焦点” 问题
问题 1.病人特征
教 研 室
例子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所要评价的干预措施? Salmeterol喷雾治疗 2a. 所要评价的干预措施 ? Salmeterol喷雾治疗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ased 所考虑的对照治疗? 2b. 所考虑的对照治疗? 3. 最重要的疗效结果是什 么? …与中等剂量的类固醇喷雾治疗相 与中等剂量的类固醇喷雾治疗相 比较…… 比较 …..控制症状和预防长期的肺损害? ..控制症状和预防长期的肺损害 ..控制症状和预防长期的肺损害? "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四、证据的评价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是否评价和报道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
8)描述了如何评价和(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
8)描述了如何评价和(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研究目的 例:某医生欲了解目前关于激素类药物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如何?是否有合适的药物可以治疗、治疗效果是否肯定?
退出与失访 恰当: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了 详细的描述 不恰当:没有提到退出和失访
计分 2 1 0
2 1 0
1 0
表4-5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评价指标
选择偏倚 随机序列产生 分配隐藏
实施偏倚 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测量偏倚 研究结果盲法评价
随访偏倚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报告偏倚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 1.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 2.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标准 3.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熟悉: 1.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容 2. 常用的证据评价工具
了解: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证据的来源 三、证据的分类 四、证据的分级 五、证据的评价 六、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七、证据评价举系统评价 2.临床实践指南 3.临床决策分析 4.临床证据手册 5.卫生技术评估 6.健康教育材料
三、证据的分类
(三)按照临床研究问题的类型分类
1.病因研究 2.诊断研究 3.治疗研究 4.预后研究 5.预防研究 6.临床经济学研究
四、证据的分级
Ø NOS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NOS量 表通过研究人群选择、可比性、暴露评价或结果评价三方面 共8个条目的方法,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Ø Ø 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 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 推荐评价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标准包 括11个条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患者,男性,53岁,一年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

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人民医院确诊为胃溃疡。

医生建议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对患胃溃疡的男性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维普资讯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检索策略:埃索美拉唑AND奥美拉唑AND胃溃疡3.检索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4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三、评价证据题目: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作者:胡慧胡海燕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杂志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期86页I.[原文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方法80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治疗组前2周给予埃索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对照组前2周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D根除三联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

评价和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溃疡愈合有效率、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幽门螺杆菌II.[原文剖析]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1.1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1.2背景胃溃疡(GU)是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和复发率高等特点。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损伤因素多.胃溃疡的发病率因此有所提高。

基于“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的理论,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

PPI类药物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

2001年上市的埃索美拉唑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与以往的PPI明显不同【1]。

为了解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面的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选择80例本院门诊就诊的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均1日2次,共2周,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6周奥美拉唑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均1日2次,共2周,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

在治疗结束的第8周末的晚上22时至第2日8时,采用便携式24 h胃内pH 监测仪记录夜问酸突破的发生情况并于第2日复查胃镜。

胃镜检查时取胃窦活检标本1份,用于快速尿素酶试验。

3.研究场所(setting)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研究对象(research subjects)2011年2 —5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且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良性活动性胃溃疡。

4.1诊断标准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且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良性活动性胃溃疡。

均有上腹痛、腹胀、反酸、暖气等症状中的两种以上。

4.2排除标准(excluding criteria)有心、肺、肝、肾等严重伴随病;溃疡并发症;复合性溃疡;妊娠或哺乳者;食管糜烂或溃疡;1周内服用过抑酸药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4.4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总计80例,:埃索美拉唑组男25例,女15例,奥美拉唑组男22例,女18例5.干预措施(intervention):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耐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1001108)20 mg,阿莫西林(阿莫仙,香港联邦制药厂批号,17064)l。

0 g,克拉霉素0.5 g(卡碧士,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133800),均1日2次,共2周,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奥美拉唑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CK8037)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日2次,共2周,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

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规律,戒烟、戒酒。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于早晚空腹服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于早晚餐后服用。

在治疗结束的第8周末的晚上22时至第2日8时,采用便携式24 h胃内pH监测仪(瑞典,CTD公司)记录夜问酸突破的发生情况并于第2日复查胃镜。

胃镜检查时取胃窦活检标本1份,用于快速尿素酶试验6.主要结果的测试指标(main outcome):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第6版《内科学》教材进行评估。

症状评估:治疗前及服药期间(服药1、2、4、6、8周)根据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和嗳气的改善情况,对每个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无需服药;2分:症状明显,部分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3分: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服药。

将每项症状积分相加得出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

胃镜评定指标:胃镜下愈合标准:愈合为溃疡愈合,周嗣炎症消失;显效为溃疡愈合,周围仍有炎症;有效为溃疡缩小50%以上或溃疡减少(2个中1个愈合);无效为溃疡愈合不到50%或无变化甚至加重。

各组总有效率=(愈合+显效+有效)/各组总例数。

幽门螺杆菌(Hp)根除评估:在治疗第4周时做4C呼气试验,在治疗第8周末做快速尿素酶试验,两次检查均为阴性才确认Hp已根除。

夜间酸突破夜问酸突破:是指服用PPI后。

出现夜间胃pH<4的持续1 h以上的现象。

7.主要统计方法(main bio-statistic methods)采用SPSS13软件系统,统计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8.主要的研究结果(main research result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见表1溃疡治疗有效率:8周末胃镜复查,治疗组愈合9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愈合5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

溃疡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Hp根除有效率:治疗组Hp治疗后阳性3例.阴性37例.Hp根除有效率为92.5%,对照组Hp治疗后阳性13例,阴性27例,Hp根除表2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 有效率为67.5%。

两组Hp根除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40例中5例发生夜间酸突破,对照组40例中14例发生夜间酸突破,两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8.1一般资料: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两组随访复发率比较随访两个月后,治疗组26例痊愈患者有8例复发,对照组27例痊愈患者中有16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治疗组4例(9.52%)服药后出现恶心或胃肠不适,改为少量多次服用,症状改善。

对照组5例(12.5%)在治疗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口干或疲乏等,但程度轻微,不需要停药。

采用校正后的)c2检验,=0.00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安全性相当。

8.2临床疗效比较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x±s,分)组别治疗前治疗治疗治疗治疗治疗 F1周 2周 4周 6周 8周试验组 7.1±1.6 3.3~1.5 2.5±1.6 1.7±1.4 1.3±1.1 1.1±0.9 6.423对照组 7.5±1.7 3.8±1.7 3.2±1.9 2.8±1.7 2.6±1.4 2.2±1.3 13.846 t 1.084 1.395 1.782 3.159 4.618 4.400P >O.05 >O.05 <0.05 <O.05 <O.05 <O.05注: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O.05)。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2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n (%)】组别n 溃疡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有效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40 38(95.0)37(92.5)5(12.5)对照组40 29(72.5)27(67.5)14(35.0)X2 5.878 6.328 4.418P <0.05 <0.05 <0.059.主要临床结论(main clinical conclusion)埃索美拉唑的光学异构特点、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几乎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等决定了其抑酸效应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这与本研究显示的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相符合,说明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III.[讨论与评价](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一)真实性评价1,该证据只是说明了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但并没有指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的分组,因此不能判断是否进行了真正的随机化分组2,该证据没有说明是否进行了分配方案隐藏3,该证据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具有基线可比性4,该证据表明研究中未出现失访的情况,随访时间为2个月,符合药物的治疗时间标准5,该证据均按原始分组进入分析过程,采用的是ITT(意向性)分析6,该证据没有说明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二)重要性评价1,根据表2可计算如下指标EER=2/40=0.05CER=11/40=0.275RRR=|CER-EER|/CER=|0.275-0.05|/0.275=0.818ARR=CER-EER=0.225NNT=1/ARR=1/0.225=4据此计算得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对4例有胃溃疡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可多使1例患者达到防止复发的效果2,该证据未评价治疗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经自己计算可得ARR的95%CI为(0.127,0.323),NNT的95%的CI为(0.8,3.1)(三)可行性1,案例中患者是53岁男性患者,虽与该证据中在患者年龄、性别少有不同,但所患疾病特征是一样的,且无免疫缺陷及特殊合并症,可以认为患者情况与研究人群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