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ppt

合集下载

检测技术及应用.ppt

检测技术及应用.ppt

信号 处理
数据显示 与记录
为了准确的获得被测对象的信息,要求测试系统中的 每一个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必须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而且,其输出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其输入的变化,即 实现不失真的检测。
绪论
传感器
传感器是感受被 测量并将其转换成可 用信号输出,这种输 出量通常是电信号。
绪论
调理环节
• 信号的调理环节是把来 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成 更适合于进一步传输和 处理的形式。这种信号 的转换,多数是电信号 之间的转换。如幅值放 大,将阻抗的变化转换 成电压的变化或频率的 变化等等。
现测量自动化。
为提高测量精度和 自动化程度,以便 于和其它环节一起 构成自动化装置, 通常先将被测物理 量转换为电量,再 对电信号进行处理 和输出。如图所示 的声级计。
检测系统是指由相关的器件、仪器和测试装置有机组合 而成的具有获取某种信息之功能的整体。如下图所示。
被测对象
传感器
信号 调理
反馈、控制
绪论
4、家庭与办公自动化
在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设计中,人们大量的应用 了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想一想
指纹传感器
1、全自动洗衣机中应检测哪些物理量? 2、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家电及办公自动化产品应用 传感器的例子
绪论
5、其他应用
航天
农业
交通
医学
绪论
6、PC机中的测试技术应用
鼠标:光电位移传感器 摄象头:CCD传感器
特性等方面的信息的问题。
您在发烧, 请……
• 检测技术的研究内容:
检测技术是实验科学的 一部分,主要研究各种物理 量和几何量的测量原理和测 量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检测技术》PPT课件

《检测技术》PPT课件
检测元件的分类
按转换原理分类
结构型传感器
利用机械构件(如金属膜片等)在动力场或电磁场的 作用下产生变形或位移,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 的电阻、电感、电容等物理量,它是利用物理学运动 定律或电磁定律实现转换的。
物性型传感器 复合型传感器
精选课件ppt
9
TMT&AI ›› 检测元件与检测技术
精选课件ppt
41
TMT&AI ›› 检测元件与检测技术
传感技术基础
基础效应
光磁电效应
▪ 克尔效应:光通过各种同性物质并在垂直方向加 电压时分成正常和异常光线(光电→光)
▪ 法拉第效应:线偏振光通过磁性物质时偏振面旋 转(光磁→电)
精选课件ppt
42
TMT&AI ›› 检测元件与检测技术
传感技术基础
▪ 一般可由物理方程给出,这些方程可作为许多传 感器工作的数学模型。例如,利用静电场制成的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可制成的电感 (自感或互感)式传感器等等。
▪ 利用场的定律制成,可统称为结构型传感器。
精选课件ppt
36
TMT&AI ›› 检测元件与检测技术
传感技术基础
自然规律
物质定律
精选课件ppt
34
TMT&AI ›› 检测元件与检测技术
传感技术基础
自然规律
守恒定律
▪ 包括能量、动量、电荷量等守恒定律。 ▪ 这些定律是分析、研制新型传感
器时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法则。
精选课件ppt
35
TMT&AI ›› 检测元件与检测技术
传感技术基础
自然规律
场的定律
▪ 动力场的运动定律、电磁场的感应定律等,其作 用与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状态有关。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第一章

2024/2/29
16
1.2检测技术理论基础
1.2.2 测量方法
1)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又称联立 测量)。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被测物理量的最后
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组合测量。
2) 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
3) 等精度测量与非等精度测量
4)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2024/2/29
2024/2/29
23
2024/2/29
3
1.1.3 传感器基本特性
当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是常量,不随时间变化时,其 输入输出关系特性称为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特性 ,即传感器系统的输出信号y(t)和输入信号(被测 量)x(t)之间的关系,传感器系统示意图如下图所 示。
2024/2/29
4
1.1.3 传感器基本特性
2.传感器的分类
(1)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可分为电参数式(如电阻式、 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及 热电式传感器等。
(2)按照其被测量对象,传感器可分为力、位移、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等。常见的被测物理量有机械量、声、磁、温 度和光等。
(3)按照其结构,传感器可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复合型 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是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 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结构型传感器是依 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如:电容式传感器。
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电信号 的元件。
测量电路(measuring circuit): 将转换
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进一步转换和处理的部分,如 放大、滤波、线性化、补偿等,以获得更好的品质特 性,便于后续电路实现显示、记录、处理及控制等功 能。

《elisa检测技术》ppt课件(2024)

《elisa检测技术》ppt课件(2024)

拓展ELISA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 、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
2024/1/28
22
06 ELISA实验操作技巧与注 意事项
2024/1/28
23
实验前准备工作建议
01
仔细阅读试剂盒说明书 ,了解实验原理、操作 步骤和注意事项。
2024/1/28
02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耗 材和仪器,确保它们的 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去除异常值、缺失值等, 保证数据质量。
2024/1/28
数据转换
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归 一化等处理,以满足后续 分析需求。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 计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 组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差 异显著性。
13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结合专业知 识对实验数据进行解读,如判断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
《elisa检测技术》ppt课件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ELISA检测技术概述 • ELISA实验方法与步骤 • ELISA实验数据分析与解读 • 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 ELISA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 ELISA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
01 ELISA检测技术概述
发展多重ELISA检测技术,实现对多个目标物的同时检测,提高检 测效率。
20
新型ELISA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ELISA
利用微流控、微阵列等技术,实现ELISA检测的数字化、自 动化和智能化。
免疫荧光ELISA
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提高ELIS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化学发光ELISA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件
农药残留的种类繁多,不同农药的降解周期不同,给检测 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农药残留的浓度通常较低,检 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敏度。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
01
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
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长
期食用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蓄积性毒副作用,甚至引发癌症和致畸作
用。
02
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
主要包括免疫分析法、微生物法、理化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等。其中,
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是兽药残留检
测的常用方法。
03
兽药残留检测的挑战
兽药残留的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机制各异,给检测带来了
一定的难度。此外,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较低,检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预防食品中毒 和其他健康问题,同时也能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检测方法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测、化学分析、微生物培养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食 品中的有害物质,但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等问题。
现代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 、质谱分析、免疫分析、生物芯片等。这些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更 可靠的手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
按检测原理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生物分析法 等。
敏度。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无损检测技术》课件

《无损检测技术》课件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和涡流检测等技术手段,可 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叶片的内部缺陷和损伤,如裂纹、 气孔和夹杂物等。这些缺陷和损伤可能导致发动机性能下 降或失效,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保证飞行安全至关重 要。
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案例
总结词
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是保障工业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压力容器内部的缺陷和 损伤,预防事故发生。
《无损检测技术》 PPT课件
目录
•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 •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 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 无损检测技术案例分析
01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 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对其内部 、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在被检测工件上施加交变磁场
涡流产生
在导体中产生涡流
信号检测与处理
检测涡流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和成像
红外线检测原理
总结词
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性质进行检测
红外线辐射
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辐射
辐射接收与处理
接收辐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和成像
03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领 域
航空航天领域
飞机制造与维修
无损检测技术用于检测飞机结构中的裂纹、腐蚀和损伤,确保飞行安全。
发动机检测
对发动机叶片、涡轮等关键部件进行无损检测,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石油化工领域
管道检测
对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进行无损检测, 预防因腐蚀和裂纹引起的泄漏事故。
储罐检测
对大型储罐进行无损检测,确保其结 构和材料的完整性。

《压力检测技术》课件

《压力检测技术》课件

传感器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
网络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智能化: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控制
压力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领域中的压力检测需求
监测血压:实时监测血压变化,预防高血压等疾病
监测呼吸: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辅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监测心律:监测心律变化,辅助诊断心律失常等疾病
微型化:压力检测技术将更加微型化,实现更小体积、更低功耗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
发展趋势: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
工作原理:通过测量压力变化,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传感器类型:应变式、压电式、电容式、光学式等
压力传感器的分类
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及优势
灵敏度高:能够准确检测微小的压力变化
稳定性好: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
测量范围广:能够测量从低压到高压的各种压力
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使用方便
应用广泛:可用于各种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压力测量
压力检测技术的方法及实现
压力检测的方法
心电图监测: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心脏跳动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疾病
睡眠监测: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睡眠质量,及时发现睡眠障碍等疾病
医疗领域中压力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非侵入式检测技术的发展:如光学、超声、电磁等非侵入式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得压力检测技术更加智能化。
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发展:如可穿戴设备、手持式设备等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发展,使得压力检测技术更加便捷。

《高光谱检测技术》PPT课件

《高光谱检测技术》PPT课件

使透射光强减弱的原因:光的吸收与光的散射
I
I e l
I0I0el
其中,α:吸收系数
β:散射系数
精选课件ppt
6
3. 近红外光与固体样品的作用
精选课件ppt
7
食品物料的光学
特性主要包括光反射率 、光透过率、光吸收率 、光密度、光发射现象
等,如图。
精选课件ppt
8
小麦中各成分的光谱
精选课件ppt
• 各种多元校正技术有多元线性回归法(mu 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
• 主成分回归法( principa l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 )
• 偏最小二乘法( partia l least square, PLS)
• 人工神经网( art ific ia lneura l ne tw ork, ANN )
精选课件ppt
16
反射光谱分析时,检测器与光源置于待测样品的同一侧,检测 器检测到的分析光是光源发出的作用光投射到物体后,以各种 方式反射回来的光。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规则反射光(镜面反 射)与漫反射。规则反射光指在物体表面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的反射定律发生的反射。漫反射是光投向漫反射体(颗粒或粉
末)后,在物体表面或内部发生的方向不定的反射。
第四章 高光谱图像检测技术
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第二节 高光谱图像检测技术
精选课件ppt
1
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一、基本概念 二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三、 近红外光谱的常见分析方法 四、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流程与步骤
五、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缺点
六、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9 变骨架高度式非线性电位器
图2.20 对称变骨架高度式非线性电位器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2.3 电位器式传感器应用
1.位移传感器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几毫米到几十米的 位移和几度到360°的角度。
电位器传感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性能稳定,能 承受恶劣环境条件,输出功率大,一般不需要对输出信号 放大就可以直接驱动伺服元件和显示仪表。
电子工业出版社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2 电位器式传感器
电位式传感器可以测量位移、压力、加速度、容量、高度等多种物 理量。 电位器可分为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
2.2.1 线性电位器
线性电位器由绕于骨架上的电阻丝线圈和沿电位器滑动的滑臂,以 及安装在滑臂上的电刷组成。线绕电位器传感元件有直线式、旋转式或 两者相结合的形式。线性线绕电位器骨架的截面处处相等,由材料和截 面均匀的电阻丝等节距绕制而成。
后通过应变计和应变电桥,输出正比于被测位移的电量。它可用于近测或 远测静态或动态的位移量。
如图2.35(a)所示为国产YW系列应变式位移传感器结构。这种传感 器由于采用了悬臂梁-螺旋弹簧串联的组合结构,因此它适用于10~100mm 位移的测量。其工作原理如图2.35(b)所示。
1—测量头;2—弹性元件;3—弹簧;4—外壳;5—测量杆;6—调整螺母;7—应变计 图2.35 YW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弹性形变)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它们的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对于一定的材料, 弹性模量是常数,弹性模量越大,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 变形量越小。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3.2 电阻的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拉伸 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变化。
弹性敏感元件
2.悬臂梁 (1)等截面梁。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
且截面为矩形的梁称为等截面悬臂梁。等截 面悬臂梁所受作用力 F 与某一位置处的应变 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6F( l x )
ESh
(2)等强度梁。等截面梁的不同部位所
产生的应变是不相等的,当作用力 F 加在梁
的两斜边的交汇点处时,等强度梁各点的应
据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得到应力值s。
通过弹性敏感元件转换作用,将位移、力、力矩、 加速度、压力等参数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将应变片 由测量应变扩展到测量上述参数,从而形成各种电阻 应变式传感器。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弹性敏感元件
1.弹性圆柱
柱式弹性元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可承受很大的 载荷。
轴向应力的应变量
第一项(1+2),它是由于金属丝受拉伸后,材料的几何尺
寸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金属丝电阻的变化主要由材料的几何形变 引起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第二项 dr /r ,它是由于材料发生变形时,
x
其自由电子的活动能力和数量均发生变化的缘故。(压阻式传感 器,锗、硅等半导体)
实验证明,在金属丝变形的弹性范围内,电阻的相对变化dR/R与
数时,负载误差也随之增加。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2.2 非线性电位器
非线性电位器是指在空载时其输出电压(或电阻)与电刷行程之间 具有非线性函数关系的一种电位器,也称函数电位器。它可以实现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其他任意函数,因此可满足控制系统的特 殊要求,也可满足传感、检测系统最终获得线性输出的要求。常用的非 线性线绕电位器有变骨架式、变节距式、分路电阻式及电位给定式四种。
Rr l S
当金属丝受拉时,其长度伸长dl,横截面将相应减小dS,电阻率也 将改变dr,这些量的变化,必然引起金属丝电阻改变dR,即
令 变量。
dl l
x
dR
r
S
dl
rl
S2
dS
l S
dr
——金属丝的轴向应变量;
dR R
x
2 y
dr r
dr r
y
——金属丝的径向应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金属丝受拉时,沿轴向伸长,而沿径向缩短,二
sx
F S
x
F SE
横向应力的应变量
sy
F S
y
F SE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荷重传感器原理演示
荷重传感器上 的应变片在重力作 用下产生变形。轴 向变短,径向变长。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应变式荷重传感器外形及受力位置
F
F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汽车衡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汽车衡称重系统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图2.21 推杆式位移传感器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
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由 弹簧管和电位器组成。
电位器被固定在壳体上, 电刷与弹簧管的传动机构相
连。当被测压力p变化时,弹
簧管的自由端产生位移,带 动指针偏转,同时带动电刷 在线绕电位器上滑动,就能 输出与被测压力成正比的电 压信号。
变值为:
6lF Eb0 h2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图2.4 等截面悬臂梁 图2.5 等强度悬臂梁
称重系统应用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电子秤
磅秤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超市打印秤
四、测量转换电路
金属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范围很小,如果直接用欧 姆表测量其电阻值的变化将十分困难,且误差很大。
有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标称阻值R0为100,灵敏 度K=2,粘贴在横截面积为9.8mm2的钢质圆柱体上,钢 的弹性模量E=21011N/m2,所受拉力F=0.2t,受拉后 应变片的阻值R 的变化量仅为0.2,所以必须使用不
平衡电桥来测量这一微小的变化量。 下面分析该桥式测量转换电路是如何将R /R转
换为输出电压Uo的。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3.4 测量电路
1.直流电桥工作原理
输出端电压Uo为
Uo U1 U3
R1
R1R4 R2
R2 R3
R3
R4
E
电桥的平衡条件
R1R4 R2 R3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图2.25 电阻电桥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5 压阻式传感器
2.5.1 压阻效应与压阻系数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1)温度误差: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电阻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一、应变片的电阻丝具有一定的温度系数;二、电阻丝材料与测试材料 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由温度变化形成的总电阻变化为
R [t K(e g )t]R0
电阻的相对变化量为
R R0
t
K (e
2.电阻应变片测量电桥
图2.26 单臂工作直流电桥
图2.27 双臂直流电桥
图2.28 直流全桥电路
(1)应变片单臂工作直流电桥
Uo
E 4
R R
E 4
K
(2)应变片双臂直流电桥(半桥)Uo
E 2
R R
E 2
K
(3)应变片直流全桥电路
U0
E
R R
EK
全桥工作时,输出章 电阻式传感器
2.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流体的压力。根据其弹性体的结构形式可分
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
1—插座;2—基体;3—温度补偿应变计;4—工作应变计;5—应变筒 图2.34 筒式应变压力传感器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3.位移传感器 应变式位移传感器是把被测位移量转变成弹性元件的变形和应变,然
图2.14 直线位移电位式传感器示意图
Ux
xU L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图2.15 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
U U
线绕电位器的阶梯特性如图2.16所示。
图2.17 带负载的电位器电路
图2.16 线绕电位器的理想阶梯特性
图2.18 线性电位器误差df与m、X的曲线关系
对理想阶梯特性的线绕电位器,在电刷行程内,电位器输出电压阶梯
g
)t
(2)温度补偿 ① 单丝自补偿应变片
K( e g )
② 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应变片 ③ 桥式电路补偿法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图2.29 桥式电路补偿电路
应变片在悬臂梁上的粘贴及变形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的精度 可达十万分之一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人体秤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吊钩秤
提取一定比例,一般为5%,测定灵敏系
数K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这批产品的
灵敏系数K,这就是产品包装盒上的“标
称灵敏系数”。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3.3 应变片测试原理
用应变片测量应变或应力时,是将应变片粘贴于 被测对象上的。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 小机械变形,粘贴在其表面上的应变片亦随其发生相 同的变化,因此应变片的电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根
全桥的四个桥臂 都为应变片,如果设 法使试件受力后,应 变片R1 ~ R4产生的电 阻增量(或感受到的
应变1~4)正负号相
间,就可以使输出电 压Uo成倍地增大。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结论: 用直流电桥做应变的测 量电路时,电桥输出电压与被测量成线性 关系,而在相同条件下,差动工作电路输 出信号大,半桥差动输出是单臂的2倍, 全桥差动输出是单臂输出的4倍。即全桥 工作时,输出电压最大,检测的灵敏度最 高。
2.4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1.测力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最大用武之地是在称重和测力领域。这种测力
传感器由应变计、弹性元件、测量电路等组成。根据弹性元件结构形式 (柱形、筒形、环形、梁式、轮辐式等)和受载性质(拉、压、弯曲、 剪切等)的不同,它们可分为许多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