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科研设计

合集下载

口腔实验报告两篇

口腔实验报告两篇

口腔实验报告两篇篇一:口腔内科实验报告实习一口腔检查与病历书写(4学时)[目的和要求]1初步掌握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及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2初步掌握口腔科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正规的病历书写要求[实习内容]1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史采集2常规口腔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3写一份口腔科门诊病历[实习用品]口腔综合治疗台,检查器械一套,敷料盒,咬合纸,小冰条,牙胶棒,酒精灯,电活力测试仪,病历首页及副页,《口腔内科学》教材[方法和步骤]1每二位学生互相进行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史采集:问诊目的是了解疾病开始发生的时间,表现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疾病发展的过程和治疗的经过.医生需用和蔼的语调和患者易懂的语言进行询问.在问诊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按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的问题扼要而系统地询问病史.一边询问,一边书写完成病历的“病史”部分(约10-20分钟).2每二位学生互相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2.1检查前的准备a诊室清洁,安静,自然光线充足b着装整洁:工作衣,帽子,口罩c检查口腔综合治疗台各部分功能正常d检查器械的消毒和正确使用e手的消毒:剪短指甲,肥皂洗手,清水冲洗或洗手后带一次性医用手套f医师和患者体位的调整.医师体位原则上是坐位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均保持在肌肉的张力较小,能持续进行口腔治疗工作而不感觉疲劳,自觉最舒服的体位上.医师坐在医师椅位上,两脚底平放地面,两腿平行分开,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头,颈,胸,背,腰部呈自然直立位,前臂弯曲,双肘关节贴近腰部,其高度应与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术者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0-30cm.医生活动的范围为自患者头顶后方到右前方约60度左右患者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调节患者位置,使患者头部与术者的肘部在同一水平,头部沿矢状位可左右移动.治疗上颌牙时,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治疗下颌牙时,使下颌平面与地面尽可能平行.2.2口腔检查方法a一般检查方法视诊视诊的内容全身情况:全身发育,四肢,体态,行动.口腔颌面部情况:发育是否正常,面部左右是否对称,有无肿胀或畸形.皮肤的颜色改变,瘢痕和窦道等.若要检查面神经的功能,注意鼻唇沟是否消失,嘱患者闭眼,吹口哨,观察眼睛能否闭合,口角有无歪斜.牙齿和牙列:牙齿的颜色,形态,质地,大小,数目,排列和接触关系;牙体的缺损,着色,牙石,软垢和充填体等情况;牙列的完整和缺损,修复体的情况.口腔软组织:与牙体及其并发病相关的牙龈表征,如牙龈色形质的改变,肿胀程度及范围,是否存在窦道;其他各个部位口腔粘膜的色泽及完整性的改变,有无水肿,溃疡,瘢痕或肿物等.视诊的方法首先检查主诉部位,因为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然后再按一定顺序(如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检查其它部位.探诊探诊的内容牙体缺损部位:范围深浅,质地软硬,敏感及露髓与否充填体边缘:密合程度,有无继发龋及充填体悬突牙面的敏感点:确切部位和敏感程度皮肤或粘膜的感觉:感觉的过敏或迟钝,麻醉的效果皮肤或粘膜瘘道的通道:深度,方向,有无渗出,瘘道液性质,瘘道口周围皮肤粘膜牙周袋探诊探诊的方法医师握笔式用口腔科探针进行探诊,选择尖端锐利的探针.动作轻巧有支点,必须有支点,握探针的手指方可有灵敏的感觉.先检查主诉牙和可疑牙,然后按顺序逐个检查.可疑穿髓孔处;不可用力探人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剧烈疼痛和心理压力.瘘道的探诊用钝头探针,探时应顺势推进,不可用力过猛.叩诊叩诊的内容根尖和根周牙周膜的健康状况由叩诊后患牙是否有痛和叩诊牙齿时发出声音的清或浊来辨别;检查牙齿劈裂的部位可由不同方向叩诊后的疼痛来判定.叩诊的方法用平端的手持器械,如口镜,平端镊子的柄端叩诊方向垂直叩和侧方叩,先叩正常对照牙,后叩患牙,一般以邻牙作对照叩诊力量宜先轻后重,一般以叩诊正常牙不引起疼痛的力量为适宜力量.患牙对叩诊的反应,按其与正常牙反应的比较,分别定为:叩痛(-)用适宜力量叩诊反应同正常牙叩痛(土)用适宜力量叩诊引起不适叩痛(+)重叩引起轻痛叩痛(+++)轻叩引起剧烈疼痛:叩痛(++)叩痛反应介于(+)和(+++)之间者扪诊扪诊的内容牙齿的动度,牙龈的压痛,肿胀,范围及波动感,牙周袋的溢脓,口腔粘膜的质地,肿物的范围,边缘和活动度,淋巴结的大小,活动或粘连等.扪诊的方法口内扪诊多用单个示指,应戴指套,动作要轻柔;口内双指触扪脓肿的波动感,唇颊部的双指扪诊.口外扪诊常用双手扪诊法扪诊牙齿的“功能动度”时,用示指同时置于患牙及相邻一正常牙的牙颈和龈缘部,让患者作正中合和非正中合运动,示指可以感觉出患牙的异常动度:0度同正常牙,无异常动度1度仅一个合位有异常动度2度两个以上合位有异常动度咬诊咬诊的内容检查根尖牙周膜的压痛,牙齿的咬合接触,牙合干扰及早接触点的部位.咬诊的方法空咬法:嘱患者咬紧上下牙或作各种咀嚼运动,同时注意牙齿动度和牙龈颜色的改变.咬实物法:选用近似一个牙宽的棉卷或棉签,先检查正常牙,再检查患牙,根据患牙是否疼痛而明确患牙部位.咬合纸法或咬蜡片法:用于检查患者的咬合情况时,应使用薄咬合纸,分别对正中和非正中合位进行咬诊.如果用于确诊单个牙齿的牙合干扰部位,可用一块2-3层厚半个牙尖宽的咬合纸分别垫在不同牙尖的斜面,按正中合和非正中合位顺序检查.患牙咬牙合疼痛明显的着色深处,即为牙合干扰所在处.牙齿松动度检查法用镊子夹住切端或抵住牙合面的窝沟,作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和上下推(摇)动,按不同的动度记录为:I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Ⅱ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Ⅲ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近远中向及垂直方向也均有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嗅诊用鼻子辨别气味,对某些口腔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如牙髓坏疽的髓腔内和坏死性龈口炎患者口腔内有特殊的腐败气味.b特殊检查方法牙髓温度测试法冷测法使用综合治疗台上三用枪的冷空气或冷水或使用小冰棒(5-6mm长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内注满水冷冻).将小冰棒置于被测牙的唇(颊)或舌面完好釉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热测法使用加热的牙胶棒或用注射器注滴热水.将牙胶棒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变软,但不使之冒烟燃烧(约65-70.C),立即置于被测牙的唇(颊)或舌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事项]1作测试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感觉,并嘱患者有感觉时抬手向医生示意2先测对照牙(首选对侧正常的同名牙),再测可疑患牙3避免在有病损的部位以及金属或非金属修复体上作温度测试4用牙胶热测时,牙面应保持湿润,以防止牙胶粘于牙面5用冷,热水作温度测时应注意隔离未被测试的牙齿.如有多个可疑牙,应从牙列后部向前逐个测试温度测试结果的表示及临床意义测试结果是与正常健康牙齿对照的结果,因而不能简单用(+),(-)表示.具体表示法如下:正常: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敏感:比对照牙反应强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迟缓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迟钝: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应.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牙髓电活力测验法临床意义:有助于确定牙髓的活力.若患者能感受到电活力计的电刺激,牙髓则被认为有某种程度的活力.但活力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根据,因为有假性反应的可能,必须结合病史和其它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操作: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嘱患者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将被测牙严格隔离唾液,吹于或擦干,在牙面上放少许导电剂(如牙膏).将已调整好的仪器的工作端放于牙面上,当患者有感觉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并记录读数.[注意事项]先测对照牙,再测患牙.每牙测2-3次,取平均数作结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严禁作电活力测试.注意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如牙髓坏死液化,大面积银汞充填体或全冠等.结果:用数字表示,与对照牙相差一定数值则有意义(具体差值因厂家,产品不同而异,可参看说明书).低于对照牙说明敏感,高于对照牙说明迟钝,若达最高值仍无反应,说明牙髓无活力.X线检查:(放射实习)窦道检查法用牙胶尖自窦道口顺其自然弯曲插入,拍X线片可显示与窦道相通的根尖病变处.碘酊染色法可疑牙隐裂时涂碘酊于可疑处的牙面,片刻后用棉球擦去牙面碘酊,若有隐裂则可见裂纹深着色.麻醉检查法当无法确定放敷痛病原牙的部位时,可用局部麻醉法协助定位.若注射麻药后疼痛缓解,则可确定是麻醉区域内的牙齿疼痛.3每位实习学生根据问诊和口腔检查的结果书写一份口腔科门诊病历.病历是诊断和治疗的记录,又是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因此,病历书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一位医师基本功的表现,直接影响医教研工作的质量.病历书写要求客观反映情况,一律使用术语表达.字迹要清晰,禁止涂改,伪造.病历书写的要求如下:3.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出生地,通讯地址及电话号码.3.2病史主诉:就诊时主要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生的时间(主诉三因素).现病史:按时间顺序记录本次患病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作过何种治疗及目前况,有意义的阴性结果也应记录.既往史:患者与现有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的既往疾病史和治疗史.其它:有无饮食,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有无全身疾患及家庭或遗传性疾患均应记录.3.3口腔检查记录主诉牙:记清牙位,按口腔检查顺序记录.如龋病,应先描述龋洞的深浅,范围,腐质情况,敏感程度,穿髓与否,叩诊,松动度,扪诊及咬诊的情况,再描述温度测验,活力测及X线片的表现.结合病史有意义的阴性所见也应记录.非主诉牙的牙体疾病及治疗情况,龋病,非龋疾患,充填体的情况等.牙周,粘膜,牙列及颌面部阳性所见均应作一般记录.3.4诊断:主诉疾患诊断要求名称正确,依据充足.诊断不明确时,应记录“印象”或“待诊”,牙体牙髓科疾病二次诊断正确率要求>95%.三次应诊仍不能确诊时,应请上级医师会诊,并详细记录.3.5治疗设计:根据全口情况,按从主到次的原则,作出全面治疗设计.3.6治疗记录:牙体疾病应写明患牙牙位及龋洞,缺损或开髓的部位(符号),主诉牙处理中关键步骤及其所见.如龋洞去腐后的情况,达牙本质层的深度,有无露髓,敏感程度,所用充填材料和所作的治疗.牙髓疾病应记录开髓时情况,是否麻醉,有无出血,出血量及颜色,拔髓时牙髓的外观,根管数目及通畅程度.根管治疗时,还应记录各根管预备情况(第一支锉及最后一支锉的型号)以及工作长度(以mm为单位),所封药物及根充材料以及充填后X线片的表现.复诊病历应记录上次治疗后至复诊时的症状变化和治疗反应,本次治疗前检查情况,进一步治疗的内容以及下次就诊计划.病历书写完毕:医生应签全名,实习或进修医生还应请指导教师签名.[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及常用特殊检查方法的掌握.评定口腔科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正规的病历书写要求的掌握.实验二蜡牙洞型的制备(4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在蜡牙上预备洞形,掌握各类窝洞特点及制备原则[实验内容]1了解认识各类窝洞在不同牙齿上的外形特点2蜡牙上制备I,Ⅱ,Ⅲ,V类洞形3完成实习报告[实验用品]蜡制模型(包括上颌前牙,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各一颗),雕刻刀,小尺[方法和步骤]1观察蜡体牙标本,认识各类窝洞在不同牙齿上的外形,深度,固位形和抗力形设计2蜡牙洞形制备2.1蜡牙I类洞型的制备a用雕刻刀尖头刻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顺裂沟扩展,牙尖牙嵴处避让,成为圆缓的曲线.b在外形线内0.5mm处,用雕刀平行于牙长轴形成洞侧壁,注意掌握刀的方向和支撑点,准确的按外形成型.c与侧壁垂直制备洞底,使洞型呈现底平,壁直,侧壁相互平行的标准盒状洞型.洞深度以颊沟洞缘至洞底5mm.d修整侧髓线角,在牙尖下的侧髓线角处作出倒凹.2.2蜡牙II类洞型制备a用雕刀尖头刻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邻面龈壁作于游离龈下(颈缘线上5mm),龈方大于牙合方,邻面侧壁缘至自洁区.牙合面越过边缘嵴,在颊尖和舌尖之间形成最窄的鸠尾峡部,在近中窝内,形成鸠尾膨大部,鸠尾峡宽度为牙颊舌牙尖之距的l/3.b用雕刀在画线内0.5mm,依外形先制备邻面洞,轴壁与邻面外形一致,深度为3mm,侧壁与轴壁接近垂直,并向洞口微张,龈壁在龈上与轴壁之夹角略小于直角.预备完成的邻面洞,应为龈方大于牙合方的梯形盒状.c再制备牙合面洞部分,距边缘嵴4mm的轴壁上与轴壁垂直制备髓壁,牙合面沿鸠尾外形制备侧壁使于髓壁垂直,注意鸠尾峡与邻面洞的宽度的比例.颊侧沟洞缘至洞底深度约4mm.d修整洞型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轴髓线角略圆钝,髓壁与龈壁平行.2.3蜡牙Ⅲ类洞制备a用雕刻刀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邻面唇侧缘与唇面平行,切侧缘和龈侧缘向舌侧略聚合,使成为唇方大于舌方的梯形.鸠尾不宜大,越过近中边缘嵴为鸠尾峡部,应为邻面缺损的1/2或2/3,鸠尾膨大部位于舌面凹内,不损伤舌隆突,不越过中线,避免到切1/3区.b在画线内0.5mm处下刀,先制备邻面洞,轴壁与近中邻面外形相平行,龈壁,切壁与轴壁相垂直,呈唇方大于舌方的梯形盒状,深度为2.5mm.c从邻面轴壁距舌面2.5mm处,近中边缘嵴中份向舌侧制备舌面洞部分,呈鸠尾外形.舌侧髓壁与舌面平行,龈壁,远中壁,切壁与髓壁垂直.鸠尾峡位于边缘嵴内,洞深2.5mm.d修整洞型,侧壁直,底平,点线角清晰,轴髓线角圆滑,在舌侧的切髓线角和龈髓线角处,鸠尾膨大部作园弧形倒凹.2.4蜡牙V类洞制备a用雕刻刀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在所选牙齿的颊(唇)面或舌(腭)面颈1/3部位画出肾形的V类洞形.b在画线内0.5mm处下刀,先制备近远中洞壁,深度为2mm.分别自近远中沿外形向中间扩展,洞深始终保持2mm左右并与洞底保持垂直.c修整洞型,侧壁直,轴髓线角圆滑.使洞底成一弧形面,与所在牙面的弧度一致.洞壁与洞底垂直.[注意事项]制备窝洞操作时,注意支点,避免雕刻刀滑脱.[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对各类洞形设计的掌握.实习三口腔科医师的术式,支点与钻针切割硬物练习(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正确术式2初步掌握口腔综合实习台的使用3初步掌握手机和口镜的握法和支点的应用4初步掌握用钻针切割硬物的方法[实习用品]口腔仿头模实习台,手机,各类钻针,预成硬材料块(地板砖,瓷砖等材料,尺寸约为4cmX2cmX2cm的长方体,其一末端为圆柱状),铅笔,尺子,刻度探针,橡皮.[实习内容]1教师讲解口腔仿头模实习台的使用及保养2教师讲解和示教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术式3练习医师的体位及术式,手机和口镜的握持和支点的应用,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4完成实习报告[方法与步骤]1学习口腔综合实习台各部位名称及功能1.1介绍仿头模及颌架的使用方法1.2复习涡轮手机和电动手机的正常使用程序,日常维护及保养方法2练习口腔科医师的体位调节及术式2.1医师体位:原则上是坐位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均保持在肌肉的张力较小,能持续进行口腔治疗工作而不感觉疲劳,自觉最舒服的体位上.医师坐在医师椅位上,两脚底平放地面,两腿平行分开,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头,颈,胸,背,腰部呈自然直立位,前臂弯曲,双肘关节贴近腰部,其高度应与仿头模(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土.术者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0-30cm.医生活动的范围为自患者头顶后方到右前方约60度左右2.2患者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调节合适仿头模位置,使之与术者的肘部在同一水平,沿矢状位可左右移动.治疗上颌牙时,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治疗下颌牙时,使下颌平面与地面尽可能平行.3练习手机和口镜的握发与支点的应用3.1手机:牙体牙髓科及儿科治疗时用握笔法,修复科和正畸科用直机头修整义齿的操作用掌拇指法.上述两种握持法在进行工作时,都必须有支持点,即支点.一般用无名指做支点.但在某一狭小部位进行一些精确而用力的工作,如使用挖匙刮除腐质时,常用握住工具的中指做支点;有时为了支点更稳固,用无名指和中指共同做支点.支点应放在邻近的硬组织上.支点对正确使用器械非常重要.由于支点支持和限制了器械的走动幅度,可以施用较大的力而不易滑脱损伤邻近组织,要求能用中指或(和)无名指作支点,有了支点,工作时手指才能感觉灵敏,动作才能精细准确.3.2口镜:左手用拇,食指和中指握持口镜柄距柄端1-2cm处,中指在口镜柄的前方,用左手无名指或手掌尺侧轻支在患者的左面颊部作为支点.口镜可以在口腔内前后左右移动和转动.医师从口镜内可以看清楚上颌牙齿的各个部位而保持头颈部的基本直立体位.要求用口镜作以下练习:a正确的握持和支点b用口镜的移动和转动,反射聚光看清仿头模口腔中上颌每一个牙齿的各面和上腭部,注意保持头颈部的基本直立姿势c用口镜牵拉颊部,保护舌部4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下列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练习制备一定形状的洞形.4.1洞形的设计要求a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2mm且两端为弧形的沟,要求线角清楚,底平,侧壁各面相移行.b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2mm的盒状洞形,要求点线角清楚,底平壁直. c预备一个直径5mm,深2mm的半圆形洞,要求底平壁直,线角清楚.d预备一个边长5mm,深2mm的等边三角形洞,要求各线角清楚.e预备一个与a相似的沟,并使沟的一端达到预成材料的一个侧面上.f预备一个与b相似的沟,并使沟的一端达到预成材料的一个侧面上.g预备一个与e相似的沟,并在侧面上预备一个深3mm,长2mm的台阶.h预备一个与g相似的洞,俯视成鸠尾形,鸠尾膨大部宽3mm,峡部宽2mm,在侧面形成梯形,梯形的底边长3mm.注意鸠尾的峡部不应与台阶重叠.i在预成材料的弧形面上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1.5mm的沟,沟的两端为弧形,沟底与表面的曲度相一致.j在预成材料的弧形面上预备一个长约5mm,宽2mm,深5mm的似肾形的沟,向下方弯曲,两端为弧形,沟底面曲度与表面保持一致.[操作步骤]1画轮廓线并将各种洞形的位置摆放设计好2备洞:用裂钻在轮廓线内钻洞,注意支点3扩展洞形:按设计好的洞形选用裂钻扩展,钻针方向垂直于表面,深浅要均匀一致.4修整洞形:将洞形修整成低平壁直,点线角清楚[注意事项]1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口腔综合实习台2不论是用哪种手机,都要求钻针停转时进入口腔,在钻针转动时出入牙齿.要求右手握持手机,左脚踩脚闸3用手机和钻针切割硬材料时,必须有支点[实验报告与评分]评定预成材料上制备洞形的过程与结果实验四窝洞的结构分类及石膏牙备洞(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窝沟定义,结构,各部分名称及常用的窝洞分类方法2在石膏牙上备洞,掌握G.V.Black各类洞形分类方法[实习用品]各类窝洞的标本,模型及挂图,不同牙位的放大数倍的石膏牙,雕刻刀,铅笔,刻度探针[实习内容]1学习窝洞定义,结构,各部名称,代表符号及牙位表示法2学习G.V.Black窝洞分类法3石膏牙备洞4完成实习报告[方法和步骤]1学习窝洞定义,结构,各部名称,代表符号及牙位表示法1.1窝洞定义:牙齿龋洞去净龋坏组织,经手术制备的具有特定形状的洞.要求填入充填材料后,充填材料及牙齿均能承担正常咀嚼压力,不折断,不脱落. 1.2窝洞结构:窝洞由洞壁,洞角及洞缘角构成a洞壁:组成窝洞的内面统称为壁.按其所在牙面部位命名如近中壁,远中壁,颊壁,舌壁,髓壁,轴壁,龈壁等.b洞角:两个洞壁相交构成的角称为线角(Lineangles),三个洞壁相交形成的角称为点角(pointangles).线角及点角的命名均以构成他们的各洞壁名称联合命名,如颊轴线角,轴髓线角,颊龈轴点角,舌龈轴点角等.c洞缘角:(cavosurfacemargin):洞侧壁与牙齿表面的相交线称为洞缘角,也称为洞面角.1.3窝洞的名称及符号;a窝洞的名称:可根据窝洞所在的牙面命名.如牙合面洞,近中洞,近中牙合面洞等;也可以窝洞所包括牙面数命名,如单面洞,复面洞等.b窝洞的符号:以所在牙面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前两个字母作为符号,具体如下:切端为I(incisiveS.)颊侧为B(buccalS.)舌侧为L(lingualS.)牙合面为O(occlusalS.)唇侧为La(1abialS.)近中面为M(medialS.),远中面为D(distalS.)等.符号应按习惯的排列顺序书写,如近中咬合面写为MO,不写为OM,其它如DO,BO,MOD,。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细那么〔修订稿〕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9)5 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方法?[学位(1998)6 号]文件的规定,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下简称一委两部一局)?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 [学位办(1998)59 号]精神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21)49 号]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修订本细那么,现公布如下:总那么一、为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研究生处负责人和各附属医院分管教学和科研的院长组成的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为贯彻有关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由研究生处负责制定实施细那么、各科培养方案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情况作定期检查评估,以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对象(一)统招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二)完成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并取得第一阶段合格证书的在职临床医师1、完成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人员:在取得合格证书4年之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修满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可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具有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年龄原那么上不超过40岁的我校各附属医院〔三级乙等及以上医院〕的在职临床医师,可在结束课程后申请按照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型进行后续培养,并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中国口腔医学科研成果展示

中国口腔医学科研成果展示

中国口腔医学科研成果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科研领域卓有成就,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项目为例,向读者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科研的成就和前景。

一、口腔疾病防治研究针对口腔疾病的防治,研究人员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他们在牙齿蛀牙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开发出了微创技术,例如采用激光治疗、缺损补偿等,有效减少了牙齿修复过程中的疼痛和损伤。

其次,通过调查统计,研究人员发现空气污染与口腔健康之间关系密切,这一成果推动了口腔卫生习惯的建立和口腔疾病的控制。

二、口腔种植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口腔种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学科。

中国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他们通过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加强了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力,提高了种植体的成功率。

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了运用三维影像引导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导板的技术,实现了植体的精确定位,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

三、口腔病理学研究中国的口腔病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此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深入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为口腔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们通过活体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某些口腔癌的独特形态学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发现了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多个基因变异,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口腔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研究中国的口腔医学科研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还重视教育和临床实践。

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临床实践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开发虚拟仿真系统和口腔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灵活的学习平台。

同时,研究人员还针对口腔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麻醉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如何改善口腔手术的效果和恢复速度等等。

总之,中国口腔医学科研领域的成果令人鼓舞。

在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下,相信口腔医学科研将继续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为促进人类口腔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口腔科实践教学总结(3篇)

口腔科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口腔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我参加口腔科实践教学的经历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1. 基础技能培训在口腔科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基础技能培训。

内容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修复学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培训,我们掌握了口腔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口腔解剖标志、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2. 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口腔科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导师参与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的日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具体内容包括:(1)门诊实习:在门诊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口腔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如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

通过观摩导师的临床操作,我们掌握了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颌面外科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病房实习:在病房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如颌骨骨折、颌面肿瘤、颞下颌关节病等。

通过参与病例讨论,我们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手术室实习:在手术室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如拔牙、牙槽外科手术、颌面肿瘤切除术等。

通过观摩和参与手术,我们掌握了手术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科研实践在口腔科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参与了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们学习了科研方法、科研设计、数据分析等技能,提高了科研素养。

三、实践教学的收获1. 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口腔科实践教学,我对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临床技能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如何进行口腔检查、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等,提高了临床技能。

口腔教研活动(3篇)

口腔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我校口腔医学院于2021年11月举办了主题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探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3. 推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口腔医学人才。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开幕式上,口腔医学院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期望。

随后,全体参会教师合影留念。

2. 专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口腔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1)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讲座由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张教授主讲,张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了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与实践临床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讲座由李教授主讲,他分享了临床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临床教学工作。

(3)口腔医学科研方法与创新科研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动力。

本次讲座由王教授主讲,他介绍了口腔医学科研的方法和技巧,为教师们提供了科研思路。

3. 教学经验分享本次教研活动还邀请了部分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内容包括:(1)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实践(2)口腔内科临床教学实践(3)口腔外科临床教学实践(4)口腔正畸学教学实践4. 教学观摩与研讨参会教师分组观摩了部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在课后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5. 总结与展望活动最后,口腔医学院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中华口腔医学会 团体标准

中华口腔医学会 团体标准

中华口腔医学会团体标准中华口腔医学会(以下简称“口腔医学会”)作为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权威组织,致力于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规范行业,提高口腔医学的水平,口腔医学会特制定了一系列的团体标准,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概述1.1 目的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一套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原则,以确保口腔医学领域的各项工作具有可信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2 适用范围本团体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从事口腔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教育的机构、团体和个人。

二、标准内容2.1 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口腔医学会将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标准,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习要求等,以确保培养出严格符合职业要求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

2.2 临床实践标准口腔医学会将制定一系列的临床实践标准,包括临床操作规范、手术技巧、器械使用等,以确保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安全、准确和高效。

2.3 科研标准口腔医学会将制定一系列的科研标准,包括研究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以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4 诊疗标准口腔医学会将制定一系列的诊疗标准,包括疾病分类、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以确保患者得到标准化的诊疗服务。

2.5 职业道德标准口腔医学会将制定一系列的职业道德标准,包括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等,以维护行业声誉和公众利益。

三、标准制定流程3.1 需求调研口腔医学会将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者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口腔医学领域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3.2 制定草案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口腔医学会将组织专家学者起草团体标准的初稿,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 讨论修订初稿制定完成后,口腔医学会将组织各界人士和相关机构进行讨论和修订,确保团体标准的广泛参与和专业性。

3.4 正式发布修订完成后,团体标准将经过严格审查和正式批准后,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并向社会公布。

四、标准的监督和评估4.1 监督机制中华口腔医学会将建立标准的监督机制,对实施团体标准的机构、团体和个人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和质量控制。

口腔临床试验方法【32页】

口腔临床试验方法【32页】
3.对照的种类与方法
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四)随机分组
1.意义 在医学研究中,随机有两方面的含意:随机抽样与随机分组。 随机抽样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取样本的方法应随机化,称随机抽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这在临床研究中往往做不到,因为门诊或医院的病例,都是该病种人群总体中的非随机样本,不大可能大批同质病种的人群,同时来就诊,故临床医生没有随机抽取样本的机会。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原则,是指将研究对象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要求每个个体进入各组的机会均等,不随主观意愿分组,也不是随便分组。随机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均衡性,即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实验措施不同外,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易患因素等应具有均衡性,防止和减少混杂偏倚。
口腔临床试验方法
临床试验的基本概念
临床试验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为研究场所,对口腔诊断技术、口腔治疗方法和口腔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的研究方法。 2.疗效 疗效是指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包括放射、心理治疗,某种治疗方案、整套治疗措施的效果,甚至包括某传染病疫苗的预防效果。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是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或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即确定某种治疗事实上是否利多弊少。
2.方法
⑴简单随机分组⑵区组随机法⑶分层随机法
⑴简单随机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事先规定,凡遇到数字0~4分到A组,5~9分到B组。然后随意指定一行随机数字,如第一行:0,5,2,7,8,4,3,7,4,1,6,8,3,8,5,1,5,6,9,6。则可按此顺序将病人分到A,B,A,B,B,A,A,B,A,A,B,B,A,B,B,A,B,B,B,B。结果20个病人中分到A组8人,而分至B组12人。显然两组人数不平衡。这是简单随机分组的最大弊病。应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就诊)的时间先后,交替地分配到两组不属于随机化分组。

口腔科研立项课题

口腔科研立项课题

口腔科研立项课题一、选题背景口腔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涉及到口腔健康、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和对口腔疾病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口腔科学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因此,开展一项有意义的口腔科研立项课题,对于推动口腔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目的本次立项课题旨在探究某种新型材料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该课题的开展,旨在为牙齿修复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牙齿修复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选题内容1. 研究对象:选择100例需要进行牙齿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的牙齿修复材料进行修复,另一组采用新型材料进行修复。

在同等的治疗时间内,对两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3. 研究内容:(1)新型材料的制备:选取适宜的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制备出新型材料,并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检测。

(2)临床实验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的牙齿修复材料进行修复,另一组采用新型材料进行修复。

在同等的治疗时间内,对两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绘制图表展示结果。

4. 研究成果:(1)对新型材料在牙齿修复中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并与传统牙齿修复材料作出比较。

(2)对新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检测,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撰写研究报告,并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为口腔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选题意义1. 推动牙齿修复技术的进步:通过对新型材料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为牙齿修复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其水平的不断提高。

2.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口腔健康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临床科研设计》(循证口腔医学)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院七年制用)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临床科研设计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for Stomatology课程号(代码): 502058020L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36 学分:2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循证口腔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它从宏观的群体的角度全面观察健康与疾病,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严谨进行科研设计,正确实施科研计划,准确地测量和观察结果,实事求是评价研究结果,使结论真实可靠,从而提高口腔医学科研质量,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口腔临床医学水平。

教学目的是传授临床科研和循证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口腔临床科研基本能力和对科研证据及医学文献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要求同学在结合本专业最新文献的阅读分析和评价进行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如何拟定和实施自己的科研课题。

二、教学内容共分11单元进行教学。

. 绪论及临床科研设计方案(4学时);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与评价(4学时);诊断试验的研究与评价(4学时);临床治疗性试验的设计与评价(4学时);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4学时):临床经济学的评价(4学时);临床科研中研究的质量控制(2学时);循证医学与循证口腔医学(2学时);口腔临床医学科研的选题与立题(2学时);临床科研统计方法(4 学时); .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2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及临床科研设计方案1. 目的要求掌握: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设计、衡量和评价的定义和内容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3)临床科研常用设计方案的模式4)各种设计方案应用的范围熟悉:1).临床流行病学的特色和任务2)简单随机分配的方法3)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了解:1)临床流行病学的历史和现状2)提高临床医生研究素质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3)常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4)在临床科研中如何优选最佳的设计方案2. 讲授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特色和任务临床流行病学的历史和现状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设计、衡量和评价临床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同临床科研设计方案的论证强度和特点设计方案的三大原则常用临床科研设计方案的设计模式及结果分析的四格表常用设计方案的应用范围,举例比较常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3. 教学时数讲:3学时讨论:1学时近期发表的口腔医学文献中的设计方案第二单元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与评价1. 目的要求掌握:1)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3)病因学研究的测量指标及其意义4)病因学研究的评价原则熟悉: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2. 讲授内容病因、病因学、直接病因、间接病因、危险因素、致病因素网的基本概念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叙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干预性研究)的设计模式、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整理分析等病因学研究的测量指标及其意义病因学研究评价的八条原则致病因子、宿主、环境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3. 教学时数讲:2学时讨论:2学时近期发表的相关口腔医学文献第三单元诊断试验的研究与评价1. 目的要求掌握:1)诊断性试验的设计原则2)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熟悉:1)诊断性试验常见偏倚及控制常见偏倚的方法2)确定诊断试验参考值的几种方法了解:1)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学会对运用评价原则对诊断性试验文献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2)了解通过诊断性试验效率的方法,特别是多项试验的运用原则2. 讲授内容诊断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和诊断试验的指标诊断性试验的设计原则和常见偏倚及控制偏倚的方法确定诊断试验参考值的方法和优缺点估计验后概率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性试验的方法和应用条件诊断性试验在筛检中的应用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3. 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讨论:2学时近期发表的相关口腔医学文献第四单元临床治疗性试验的设计与评价1. 目的要求掌握:治疗性研究评价的原则熟悉:1)临床治疗性试验设计的方法2)治疗性试验中常见的偏倚及处理的方法了解:临床治疗性试验的决策基础2. 讲授内容临床治疗性试验的决策基础:科学依据、治疗试验达到的最佳目标、选择最有效的试验药物或措施、最佳治疗水平的终点标准确定临床治疗性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案要合理和可行;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试验样本需要量的估算;试验治疗药物或措施的备选条件;试验效果的测试及终点指标;治疗观察的期间要合适;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治疗性试验中常见的偏倚及处理的方法:选择性偏倚;测量性偏倚;干扰;沾染;霍桑效应;向均数回归现象;机遇;依从性治疗性研究评价的原则:治疗性研究是否是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试验的全部对象是否完成了全部治疗;有关研究结果是否全部作了报告;治疗试验结果的临床及统计学意义如何;治疗对象的特点是否作了仔细描述;治疗方法和措施是否切实可行3. 教学时数讲: 2学时讨论:2学时近期发表的相关口腔医学文献第五单元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1. 目的要求掌握: 疾病预后研究的六条评价原则熟悉: 1)疾病的自然病史和病程2)疾病预后研究方法了解: 1)疾病预后及其研究的目的、意义2)疾病预后评定方法及其指标2. 讲授内容疾病预后及其研究的目的、意义疾病的自然病史、病程和预后因素疾病预后研究方法:疾病预后研究常用设计方案、注意事项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处理方法疾病预后研究的评价原则3. 教学时数讲: 2学时讨论:2学时近期发表的相关口腔医学文献第六单元临床经济学的评价1. 目的要求掌握: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基本任务及基本方法。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基本概念,WHO对生存质量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

熟悉:临床经济评价的标准生存质量研究的四条评价标准及其应用,特别是评价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主要和次要标准。

了解:临床经济评价的背景及重要性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基本特性。

2. 讲授内容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定义及重要性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基本任务成本的种类及其结果的测定方法效果的类型及衡量临床经济学评价中有关的重要因素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临床经济学评价的标准健康的定义以及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生存质量产生的背景。

生存质量的定义,生存质量与疾病、生理、社会功能等相互关系。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测量的工具通用量表及专用量表,效度和信度的分析测量方法与要求。

生存质量的评价标准。

3. 教学时数讲:2学时讨论:2学时近期发表的相关口腔医学文献第七单元临床科研中研究的质量控制1. 目的要求掌握:1)各种偏倚的定义2)机遇的定义熟悉:1)各种偏倚的作用、方向和识别2)机遇与偏倚的关系了解:1)各种偏倚的控制方法2)机遇的控制方法2. 讲授内容偏倚的定义、作用和方向偏倚的识别偏倚的分类及控制机遇的定义机遇与偏倚的关系机遇的控制方法3. 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第八单元循证医学与循证口腔医学1. 目的要求掌握: 1)循证医学的概念2)提出临床问题的方法3)查寻最好的证据的途径4)对证据的科学评价了解: 临床决策分析研究的评价原则2. 讲授内容循证医学的概念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如何提出可回答的临床问题如何查寻最好的证据学习如何评价临床证据应用证据指导临床决策对临床决策分析的评价和应用3. 教学时数讲:2学时第九单元口腔临床医学科研的选题与立题1. 目的要求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的特点从医学模式转换、疾病防治效应环角度虑选择课题作为科研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指标:测量疾病负担了解疾病负担的调查方法与如何确定医学研究的重点了解选题与立题的原则了解科研课题的类别了解选题和立题的程序2. 讲授内容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的特点从医学模式转换、疾病防治效应环角度虑选择课题作为科研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指标:测量疾病负担疾病负担的测量指标疾病负担的调查方法与如何确定医学研究的重点选题与立题的原则科研课题的类别选题和立题的程序科研标书的撰写要求临床科研设计报告的基本项目临床科研设计报告的项目内容3. 教学时数讲: 2学时第十单元临床科研统计方法1. 目的要求掌握正确抉择统计方法及其主要影响要素了解常用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与结果解释。

2. 讲授内容统计方法的抉择与评价应考虑因素:分析目的资料类型资料的分布特征设计方法数理统计条件常用统计方法及其抉择3. 教学时数讲授:4 学时第十一单元 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1. 目的要求了解: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的目的与特点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来源文献综述的类型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的撰写方法2. 讲授内容文献综述的类型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来源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的目的与特点Meta-分析方法口腔医学系统评价的撰写方法3. 教学时数讲:2学时三、教材史宗道主编. 循证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四、主要参考资料王家良主编. 临床流行病学-科研设计、测量和评价. 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1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6方积乾、徐勇勇、余松林等编著.《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97 .蒋知俭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7五、成绩评定期末理论考核:书面考试,成绩百分制表示。

四川大学华西医临床医学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教研室循证口腔医学教学组 2004年9月订, 2006-9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