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基础知识-填空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基础知识-填空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基础知识-填空版

必修一

(一)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它是指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它具有三个性质,即 、 和 . (2)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数的多少,集合可分为 、 和空集;根据集合所含元素的性 质,集合又可为点集、数集等.空集是不含任何元

素的集合,用?表示.

(3)我们约定用 表示自然数集,用 表示正整数集,用 表示整数集,用 表示有理数集,用 表示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 和图示法(venn 图).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情形.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集合之间有包含、真包含、不包含、相等等几种关系.

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 ,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真子集的个数为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 3.集合的运算

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交、并、补集三种运算. 4.集合运算中两组常用的结论

(1)①__________)(=?B A C U ;②;__________)(=?B A C U (2)①________?=?A B A ;②________?=?B B A . (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 .值域是集合B 的 .

③·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 A B →.函数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一对一,多对一.

(2)函数的三要素: 、 及 称为函数的三要素.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其

决定性作用的是 及 ,定义域及对应关系确定了,这个函数就唯一确定了. (3)相等函数: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的两个函数就称为相等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三)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减函数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2,x x ,当 时,都有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2,x x ,当 时,都有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 2.单调性、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 3.利用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① ② ;③ ④ 4.数最值的几何意义是对应函数图像上点的纵 坐标的 或 ,即图像的 或 .

5函数的最值与求函数的值域从概念上看是不同的,函数值域的一些边界值不一定是函数值,函数的最值是函数值域中的一个值,函数取得最值时,一定有相应的x 值. 6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见方法

①定义法;②图象法;③导数法. 7求函数最值或值域的方法

①单调性法;②配方法;③换元法;④判别式法;⑤图象法;⑥不等式法等. 8一些重要函数的单调性

1

y x x

=+

的单调区间: 增区间 ;减区间 .

()0,0b

y ax a b x

=+

>>的单调区间: 增区间 ;减区间 . (四)函数奇偶性 (1)奇函数、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

(2)奇偶性

如果函数()f x 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

(3)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

①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皆关于 对称(此条件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③若奇函数()f x 在x =0处有定义,那么一定有 . ④在定义域的公共部分内,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商(分母不为零)仍是 数;两个奇函数的和、差仍是 ;奇数个奇函数的积为 ;偶数个奇函数的积为 ;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为 ;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均不恒为零)的和与差 .

⑤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五)基本函数:一次二次函数

1.(0)y kx b k =+≠叫做一次函数,它的定义域和值域皆为R

2.函数性质

①当k >0时,为 函数,当k <0时,为 函数; ②当b =0时,函数(0)y kx k =≠为正比例函数; 3.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 ②顶点式 ; ③零点式 ;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①()2

22

424b ac b f x ax bx c a x a a -?

?=++=++

??

?(0)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方程为 ,当0a >时开口向上, 当0a <时开口向下;

②()2

400,0b ac ?=->?=?<时,抛物线与x 轴有 交点.

③单调性:当0a >时,()f x 在 减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0a <,相反.

④奇偶性:()0当时,为b f x = 函数;()0当时,b f x ≠为 函数; (六)指数函数 1.幂的有关概念

正整数指数幂:=??434

21Λn

a a a a n a ; 零指数幂:0

a =1( ) ; 负整数指数幂:p

a

-= (0,a p N +

≠∈);

正分数指数幂:m n

a = (0,1a m n N n +

>∈>、且); 负分数指数幂:m n a

-=

(0,1a m n N n +

>∈>、且);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的负分数指数幂 2.幂的运算法则(0,0,a b r s Q >>∈、)

r s a a = ;()r s a = ;()r ab =

4.指数函数()x

f x a =具有性质:

()()()(),1(0,1)f x y f x f y f a a a +==>≠

(七)对数函数

1.定义:如果)1,0(≠>a a a 且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b

a N =,那么数

b 称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b N =,其中a 称对数的底,N 称真数.

①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 lg ,②以无理数( 2.71828)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 ln 2.基本性质:

①真数N 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 ②log 10a =, ③log 1a a =, ④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

3.运算性质:如果,0,0,1,0>>≠>N M a a 则

①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②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③log log n a

a M n M

=.

4.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0,1,0,1,0),a a m m N >≠>≠> ①log log 1a b b a ?=,

②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 5. 对数函数x y a log =具有性质: )()()(xy f y f x f =+ 6.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八)幂函数:,y x =2

y x =3

,y x =1

y x

=1

2y x =的图像 1.当0a >时,幂函数()y x

R α

α=∈有下列性质:(1)在第一象限内,1α>时图像为

型抛物线,图像下凸,01α<<时图像为 型抛物线,图像上凸. (2)图像都通过点 ;

(3)在第一象限内,随x 的 ; 2.当a<0时,幂函数()y x

R α

α=∈有下列性质:

(1)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图像为 型,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 ,图像是向下凸; (2)图像都通过点 ;

(3)在第一象限内,图像向上与y 轴无限地接近,向右与x 轴无限地接近; (九)函数图像变换 1.平移变换

⑴水平平移:()()0y f x a a =±> 的图象,可由()y f x = 的图象向左()+ 或向右

()- 平移

a 个单位而得到;

⑵竖直平移:()()0y f x b b =±> 的图象可由()y f x = 的图象向上()+ 或向下()- 平移b 个单位而得到;注:对于左、右平移变换,往往容易出错,在实际判断中可熟记口诀:左加右减. 2.对称变换

⑴()y f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⑵()y f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⑶()y f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⑷()1y f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⑸()y f x =的图象可将()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以 轴为对称轴翻折上去,其余部分不变;

⑹()y f x = 的图象可将()y f x =()0x ≥的部分作出,再利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作出0x < 的部分. 3.伸缩变换

⑴()()0y Af x A => 的图象,可将()y f x = 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横坐标不变而得到;

⑵()()0y f ax a => 的图象,可将()y f x =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纵坐标不变而得到.

(十)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

使成立的叫做函数

=∈=

,0

y f x x D f x

()()

y f x x D

=∈的零点 .

2.二分法定义:对于区间[],a b上连续,且()()0

f a f b<的函数()

y f x

=,通过不断把函

f 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从而得到零点近似数()

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注:该法一般求的是近似解.

3.解函数应用题,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

(1)阅读理解,认真审题.

(2)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

(3)利用数学的方法将得到的常规数学问题给出解答,求得结果.

(4)转译成具体问题做出回答.

必修二

(一)多面体和旋转体

1.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概念

(1)棱柱:有两个面,其余各面都是,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由这些面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2)棱锥:有一个面是,其余各面都是,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3)棱台:用一个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4)圆柱:以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5)圆锥:以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6)圆台:①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②圆台还可以看成是以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7)球:以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2.多面体和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1)圆柱的侧面积:;

(2)圆锥的侧面积:;

(3)圆台的侧面积:;

(4)球的表面积:;

(5)柱体的体积:;

(6)锥体的体积:;

(7)台体的体积:;

(8)球的体积: .

(二)画法

1.我们把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

2.我们把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

是 .

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 ,否则叫做 .

3.光线从几何体的 ,得到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 ,得到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左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 ,得到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般地,一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主视图 一样,俯视图与正视图 一样,侧视图与俯视图 一样.

一般地,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边.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在已知图形中取 的x 轴和y 轴,两轴交于点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 '轴与y '轴,两轴交于点O ',且使x O y '''∠= (或 ),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2)已知图形中 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 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

(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 ,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 .

(三)点线面位置关系 1.四个公理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 过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 过 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异面直线

(1)我们把 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

? 直 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 直

 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直

 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 叫做异面直线a

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

(4)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有无数个公共点;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没有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没有公共点;

(2)——有一条公共直线.

(四)平行问题

1.定义:,则称此直线l与平面α平面,记作;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与该直线平行;

用符号表示:.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

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

几个结论:

①如果两个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且符号表示:.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

示: .

(五)垂直问题

1.定义: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 都垂直,那么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记作 .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 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用符号表示: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用符号表示: .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 .

5.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用符号表示:

. 几个结论:

①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必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②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六)角问题

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两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02π?? ???

,. 2.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02π??

????

,.

3.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衡量.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二面角范围[0]π,.

(七)直线的概念与方程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为基准, x 轴的 与直线l 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并规定:直线l 与x 轴 时,它的倾斜角为ο

0.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2、直线斜率的概念:把一条直线倾斜角的 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直线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式为 .当k= 时,直线平行于x 轴或者与x 轴重合;当k 0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当k<0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倾斜角为 的直线没有斜率.

3、两点斜率公式 :直线上两点A(1x ,1y ),B(2x ,2y ),当1x =2x 时,直线的斜率 , 当1x ≠2x 时,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k .

4、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设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则方程 称

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够用点斜式来表示,直线方程此时为 5、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直线方程b kx y +=由直线的斜率k 和它在y 轴上的截距b 确定,所以方程b kx y +=被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斜截式不存在. 6、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已知经过两点),)(,(),,(2121222111y y x x y x P y x P ≠≠的直线方程为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称为直线方程为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直线两点式方程的前提是直

线的斜率存在且斜率不为0.

7、直线方程的截距式直线在 上的截距为a,在

上的截距为b,则直线方程 称为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应用截距式的前提有.

斜.率存在且不为......0,..还要求直线不能过原点............

8、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二元一次方程)0,(0不同时为B A C By Ax =++表示的直线方程称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当0≠B 时,可变形为 ,它表示一条斜率为 且在y 轴上截距为 的直线; (八)直线的关系和距离

1、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不重合的直线21l l 、,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及性质可知

1l 2

12αα=?l α

21//l l 21k k 、21k k =21k k 、21l l 、21,αα2

1l l ⊥ο90||21=-?αα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分为两类,一是:其中一条

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 ;二是: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乘积为 .

3、直线0:1111=++C y B x A l ,直线0:2222=++C y B x A l ,重合的条件是: 平行的条件是 . 垂直的条件是: .

4、两条直线交点的求法:直线0:1111=++C y B x A l ,直线0:2221=++C y B x A l .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是 ,直线的交点的坐标为方

程组 的解.

5、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内任意两点A ),(11y x ,B ),(22y x 之间的距离为|AB|= , 当21x x =时|AB|= ; 当21y y =时|AB|= .

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平面内任意一点P ),(00y x 到任意一条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 ,特别的,当B=0时 ,当A=0时 .

7、两平行线的距离:直线0:1111=++C y B x A l 与0:2112=++C y B x A l 平行,则 . (九)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的意义

当圆心位置和半径的大小确定后,圆就唯一确定了,根据圆的定义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 ,半径r (r>0),所以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需判断 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即可。 2.圆的一般方程

方程

022=++++F Ey Dx y x ,则可变形为 44)2()2(2222F E D F y D x -+=

+++,只有当

时,才表示圆,圆心( ),半径 ,当

F E D 422-+= 时,表示点( ),若F E D 42

2-+<0, 。

(十)直线和圆圆和圆位置关系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点到圆心距离 半径,点在圆上; ②点到圆心的距离 半径,点在圆内; ③点到圆心的距离 半径,点在圆外. 2.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①直线与圆 ,有两个公共点; ②直线与圆 ,只有一个公共点; ③直线与圆 ,没有公共点; 3.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两种

①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若 ,直线与圆相交; 若 ,直线与圆相切; 若 ,直线与圆相离。 ②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 解,则直线与圆相交; 若方程组有 解,则直线与圆相切; 若方程组 解,则直线与圆相离.

4. 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1,r r ,两圆的圆心距为d ,则 时,两圆外离; 时,两圆外切; 时,两圆相交; 时,两圆内切; 时,两圆内含.

必修三

(一)算法

1.算法通常是指用 计算机 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 程序或步骤 ,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又称 流程图 ,是一种用规定的 图形 、 指向线 及 文字说明 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几种常用的图形符号的名称及作用如下: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 、 和 .

4.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 输入 和 输出 功能.其一般格式为: 输入语句: 输出语句:

5.

赋值语句的功能是给变量 赋初值或计算 ,其一般格式是: 变量=表达式 。 6

7.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将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将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两个数相等时为止,这时这两个相等的数就是m ,n 的最大公约数。

8.秦九韶算法:一种求多项式的值的算法。方法是将多项式通过加括号变形,如

32()456((4)5)6f x x x x x x x =-+-=-+-.

这样计算的好处,一是大大减少了乘法的次数,二是每次计算都是相同的过程——将上

次的结果乘以x 再加下一个系数,这样很容易用计算机来实现。注意计算时若有系数为0的项要补上该项 (二)统计 一、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适用范围:

2.系统抽样的适用范围:

3.分层抽样(1)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就叫做分层抽样.

(2)抽取数量的计算:各层抽取的数量之比,等于各层的数量之比.

如各层分别有300,200,400个个体,则从各层中抽取的个体数量之比为300∶200∶400,即3∶2∶4.(3)适用范围:总体容量N 较大,且个体差异明显(有明显的层次).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 (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做法

① ;

② ,组距与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常常需要一个尝试和选择的过程(试题中一般有规定);

③数据分组:计算各小组的频数和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

④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纵轴表示 ,各小矩形的面积= . (2)茎叶图: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保留所有信息,而且可以随时记录,这对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能带来方便。 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若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估计众数,则可用最高矩形的横坐标的中点表示.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处于正中间的一个数叫做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平均数:

12n x ,x ,,x L 的平均数为:12n

x x x x .n

++=

L

(2)标准差:12n x ,x ,,x L 的标准差为

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L 2s 表示.标准差(或方差)越小,说明数据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 . 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线性相关与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

y bx a =+:()

x,y 叫做回归中心,回归直线必定经过回归中心. (三)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概率的相关概念

(1)事件;(2)频数与频率;

(3)概率:

(4)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

2.概率的性质:

(1)0≤P(A)≤1.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3)若A,B互斥,则有P(A+B)= .

(4)若A,B对立,则P(___

A)= .

二、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

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②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

2.古典概型: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

①;

②.

3.古典概型概率公式:

P(A)=

三、几何概型

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

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概率计算:

P(A)=

必修四

(一)角的概念

1.任意角

(1)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2)终边在x轴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在x轴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在y轴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在y轴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2.弧度制

(1)定义: 叫做1弧度的角.(2)计算: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那么角α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其中,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 注意: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S= = (3)换算:360°=2π, 180°=π

1°=

180π

rad ≈ 1rad=180()π

°≈ °

(4)一些特殊角的弧度数及函数值

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 弧度:0,

6π,4π,3π,2

π,23π,34π,56π

,π,32π,2π.

要熟记这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三种三角函数值.

3.三角函数的定义

(1)初中直角三角形中的定义;

(2)坐标法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它的终边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 y ,令22r x y =

+,则 , ,

4.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注:一二三四指象限,提到的函数为正值,未提到的为负值.

5.三角函数线: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设它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当α为第二、三象限角时)相交于点T ,则有:sin α= ,cos α= ,tan α= . (二)诱导公式及同角关系式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2

2

sin cos 1αα+= 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 2.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2

k k π

α±∈Z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三角函数性质

1.五点法作图的原理:在确定正弦函数在[0,2]π上图象的形状时,起关键作用的五个点是 ,

余弦的是 . 2.作正切函数的图象关键是三点两线,即三点

是 ,两线是 . 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定义域是否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集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必要条件,必须优先考虑,然后再进行化简判断.

5.五点法作函数)sin(?ω+=x A y 的图象

分别令x ω?+取30,

,,

,222

π

π

ππ,求出相应的x 值与y 值,然后描点,再用光滑的

曲线连结,即可得到一个周期的图象,通过左右平移,就得到)sin(?ω+=x A y 在R 上

的图象.

6.,,A ω?的物理意义:

A 叫 ,决定图象最高(低)点的位置;x ω?+叫 ,?叫 ,影响图

象的零值点; 影响其周期,2T π

ω

=.通常情况下0,0A ω>>,?可正可负,也可

为0.

7.由sin y x =的图象可有两条途径得到

)sin(?ω+=x A y 的图象:

① 先相位变换,再周期和振幅变换;

②先周期或振幅变换,再相位变换,此时横坐标的平移量为?

ω

个单位. (四)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如上知识结构).

2.辅助角公式:

sin cos)

y a x b x x?

=+=+,

其中cos?=sin?=

3.注意拼角、拆角的技巧:

如()

ααββ

=+-,

22

αβαβ

β

+-

=-,

22

αβαβ

α

+-

=+,()()

222

αββα

αβ

-

=+-+,

2()()

ααβαβ

=++-等.

4.注意公式的“三用”:正用,逆用,变形用.

sin()cos cos()sin

αββαββ

+-+

sin[()]sin

αββα

=+-=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等

(五)平面向量的概念

1.向量的基本概念

(1)叫做向量.

(2)向量AB

u u u r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

u u u r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u u u r

,a

r

的模为a

r

. (3) 叫做零向量,记作 .

,叫做单位向量.

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叫做相等向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高中数学 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 f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②)(x f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⑵单调性的判定 ① 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21x f x f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 |2:)cos(),sin(ωπ ?ω?ω=+=+=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a x f a x f -=+或)0)(()2(>=-a x f a x f ?)(x f 的周期为a 2;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α x y = ()R ∈α ;⑵指数函数:)1,0(≠>=a a a y x ; ⑶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⑷正弦函数:x y sin =; ⑸余弦函数:x y cos = ;(6)正切函数:x y tan =;⑺一元二次函数:02 =++c bx ax ; 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0(≠=k kx y ;②反比例函数:)0(≠=k x k y ;③函数)0(>+=a x a x y ;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 )(;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 )()(,),(k h 为顶点;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34337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 一、集合 (1)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二章不等式 (1)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 一、幂函数 (3) 二、指数函数 (3) 三、对数 (3) 四、反函数 (4) 五、对数函数 (4)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 第五章三角比 (5)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 二、三角恒等式 (5) 三、解斜三角形 (7) 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 一、周期性 (8)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9) 一、数列 (9) 二、数学归纳法 (10)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2)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4) 一、矩阵 (14) 二、行列式 (14) 第十章算法初步 (16) 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7) 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19) 第十三章复数 (21)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1、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 4、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 ? A,读作“a不属于A” 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Z+、Z-、Q+、Q-、R+、R- 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 7、空集是指不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叫做描述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做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2、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相等的集合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B,且B?A,那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如果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