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即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德育为首,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根本。在以“学会做人”为根本而开展的学校班级管理活动实践中,传统的班主任个体独挡一面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求;而且由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差异和限制,由其包揽一切地去担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角色,已很难适应全面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家长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为数不少的学生成为事实上的“脱管生”。而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校级部——班主任——学生”“三点一线”的单通道教育管理格局,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无法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们开展了“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营造以人为本的、富有人情味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从教育管理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管理要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公平性和发展性的有机和谐统一。绽放孩子的价值,就是发散孩子们的思维与行为,使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体现出人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平等,人人获得发展的机会平等,营造以人为本的、富有人情味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2、树立个性张扬、健康审美的人生理念。从社会形态和实践看,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形态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的物质生活初步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价值体现追求必然会发生转变。由过去的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功用价值,开始向张扬人的个性、追求人的价值和意义方向转变,人们开始用一种崭新的审美标准、价值尺度来适应社会,建树人生。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苏霍姆林基斯说“我们深信只有能激发进行自我们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大解放”,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则体现了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3、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们,学生不愿“在恪守中成长”;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

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平等中的首席”即角色的重塑;

4、魏书生提出的《培养学生自我们教育能力的艺术》,他强调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激励自我们,管理自我们,控制自我们,战胜自我们,发展自我们,驾驭自我们,认识自我们等方面艺术化的处理,成为我们们培养学生自我们教育能力的楷模和典范。

5、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具有规律,人的行为规律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浙江的《“无班干”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课题,旨在民主与特色是自主管理制度的生命力所在,体现民主和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该课题基于对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和内容的研究,尤其是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实验等常用的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其实践性强,易于操作。

2、课题组成员大都是有六年以上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教师,并且刚刚完成市级课题(《班级自主管理研究》)的结题,具有独立实验和独立思考总结的能力。

3、当前国内外对该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研究,为我们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加之,有一批科研骨干教师指导,我们想通过我们们的共同努力,该课题一定会在预期内高质量的结题。

4、学校行政给予高度重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经费保证。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行性操作体系。

2、调动学生积极的主动参与意识,挖掘其潜力,发挥其特长,展现其个性。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便改革,综合采用调查研究、试验比较研究河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

(三)研究策略:

1、先理论,后实验,形成基本套路的策略。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去验证。

2、通过实验归纳整合,完善实验,完善理论。

3、强调自主管理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人文化。

4、围绕班级生活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型集体活动。

总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形成,让理论在不断整合中得到完善,让班级自主模式在不断实践中走向成熟。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该课题本着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课题进行整体研究。结合组员的研究专长进行具体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

2、协调性原则:课题组各成员深入班级、学生调查研究,摸取第一手资料,然后交流研究心得。并根据研究实际及时调整研究步骤,确保课题研究的紧密性、时效性。

(五)研究内容

1、纪律方面:对照《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校本班实际情况,由学生自查自纠,共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班级公约”,并分项附分。每天推举一名学生充当“代理班主任”,全面记录当天班内发生的各种事务,并及时做出处理决定,较为重要的事情,要及时向班主任及时汇报。依据“班级公约”,每天“代理班主任”要对当天的工作情况向全班进行汇报,写出工作感想,并对每生进行积分量化。班主任随时安排当天的各种事务给“代理班主任”,必要时做出指导。班主任定期根据积分,对表现好的“代理班主任”和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2、学习方面:针对现在学生上课时,由于害羞、不自信、怕回答错等原因,而引起的课堂沉闷、气氛不活跃等问题,采取积极鼓励的评价措施——“星花灿烂”活动。具体实施是:全班按组员自愿、民主的原则合理搭配,每4-6人一组,分为若干合作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组事务记录员一名每人负责1-2门小组学科课代表。小组共同协商,为小组起出有个性的组名,教师将组名和组员名打印上墙。依据每节课小组的表现情况或者老师的反馈情况或者参与班级活动的情况,量化小组积分,当积分累积到达升级分时,级数便上升一级。级别标志有:三角星、五角星、花形;每得20分得一个五角星,每3个五角星得一个月亮,每3个月亮得一个太阳。小组内,若有故意违反班规纪的情况,如果组员认错态度良好,并积极弥补的,可以给予扣分不处罚的处理;对错误认识不清且不积极弥补的,给予扣分并处罚个人和小组整体双重处理。每月对活动实施情况,汇总一次,分别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和优秀组员,对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3、卫生方面:卫生分为日常卫生和大扫除两方面。由工作积极负责的同学专门成立卫生督察小组,对日常小组的打扫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当场打分,一周评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大扫除时,做到分工到人,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达到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体,自己管”。

4、班级活动方面: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升旗、跳绳、拔河、运动会、艺术节、广播

操、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学科竞赛等等,每项活动,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在两学年内完成三个阶段的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探索阶段

1、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2、通过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研究准备。

3、召开班级师生动员会,针对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4、撰写第一阶段的总结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分析、改善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发现班级自主管理中暴露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研讨问题,调整措施,优化方案。

3、进一步实施优化后的课题方案,找到班级自主管理有效模式

4、整理过程材料,写出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总结阶段

1、完善活动操作模式;

2、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系统的课题研究材料。

3、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李金成

1、主持课题的研究和试验工作,负责课题会议的组织与协调。

2、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和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督促主持课题的研究和试验工作的实施;

主持拟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过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

参与阶段总结的撰写;

:负责过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参与阶段总结的撰写。

做好研究过程中理论学习笔记。

:负责过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以及案例的搜集、分析与整理。

做好研究过程中理论学习笔记。

:负责过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以及案例的搜集、分析与整理。

做好研究过程中理论学习笔记。

(三)班级自主管理体系的分工和责任

1、班级自主管理分工

班主任

代理班主任各班委

(每人一天)

学习小组卫生小组活动小组

(10个学习组)(5个卫生组)

2、各人负责义务

(1)学习组长:是各组同学学习、纪律的带头人。负责本组同学的早读、上课、自习和课活的纪律情况,并要主动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合适的早读、自习、课活和课余的作业,要督促、检查同学的完成情况,并如实记录,以备班主任的抽查。

(2)卫生组长:是各组同学卫生的负责人。负责值日当天室内、外的卫生打扫和保持。(3)代理班主任:是每天班级管理的关键人。负责在职当天班级管理的一切事物,诸如:记录同学的到校、出勤、早读、上课、上操、作业等个方面情况,并及时作出处理,完成当天来自学校、班主任布置的各项工作,个别重要的事情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4)各班委:是班级各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监督实施者。负责召集同学,根据学校要求合理安排学生积极参加、训练,并在活动的实施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督促。

六、研究成果形式

各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案例及分析、阶段总结、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