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 期末测试题 2

合集下载

中图版《旅游地理》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

中图版《旅游地理》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

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期末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旅游路线中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是()A.北京故宫—云冈石窟—平遥古城B.山东泰山—苏州园林—浙江杭州C.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苏州园林D.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读下列景观图,完成2~3题。

2.以上所示事物和因素属于旅游资源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3.以上景观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4.下列叙述中,属于旅游资源内涵的有()①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②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③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④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旅游资源有地表类、水体类、生物类、气象和气候类、历史类、游乐类、体育类等,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B.深圳有了“锦绣中华”景观,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C.埃及金字塔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变化性D.我国北方海滨浴场夏季游客比冬季多,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定向性云南,彩云之间,一个神秘多彩的名字。

云南,遥远的边陲秘境,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

2000年,全国14个省会城市中,打算外出旅游的人数占本地居民的39%,其中有25%的人表示会选择云南作为旅游目的地。

统计资料显示,最近数年间,云南每年接待游客的总数均居中西部省区之首。

云南省魅力何在?据此完成6~7题。

6.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表现在()①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②众多的名胜古迹③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④令人敬仰的革命纪念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昆明—石林—九乡—阿庐古洞奇观之旅,山、水、林、洞交相辉映,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什么特点()A.季节上的变化性B.美学上的观赏性C.吸引力的定向性D.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旅游饱和与超载是许多旅游地都会面临的问题,下列对于饱和和超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对发生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的地区应实行严格的旅游分类和管理措施_周期性饱和与超载源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周期性瑰丽及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_偶发性饱和与超载是由于旅游地或附近发生偶然时间在短时间吸引了大量游客造成的2.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主要表现为()。

参考答案: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_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_游客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_旅游产品不能储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3.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旅游是?参考答案: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_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_一种社会行为。

_一种地理现象。

4.Leiper在1979年提出的旅游系统模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的居住地,旅行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_旅游通道的特征和效率将影响和改变旅游流的规模和方向。

_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5.旅游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与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与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是平行关系,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参考答案:正确6.下面有关于旅游通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旅游通道的特征和效率是固定的,对旅游的影响较小。

7.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参考答案:“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8.旅游线路分为哪些类型?参考答案:逗留型_周游型9.旅游宾馆的微观选址应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而宏观选址则需要考虑投资经营相关的因素,例如交通、旅游资源、土地费用、城市规划等。

参考答案:错误C使得容量体系在科学理论的研究支持下形成一系列管理工具。

参考答案:正确11.当景区内部所有景点都达到饱和时,应考虑向外部景区进行分流。

参考答案:正确12.对容量的积极控制手段多指能够实施的一些带预防性质的控制手段。

2020-2021大学《旅游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大学《旅游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旅游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考试时间:120分钟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题 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成 绩 一.判断题(20*1´=20分) 1.旅游节点的职能体系中,各节点间的关系包括了从属关系、共生关系、依附关系、松散关系和排斥关系。

2.线状要素大多描述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点状要素描述旅游交通的空间结构,网络要素反映旅游资源、市场和交通的空间结构。

3. 魏小安的“两纵两横”四大旅游带是指新亚欧大陆桥、长江开放带、京广旅游线和中部高速旅游带。

4. Gunn1972提出旅游吸引物的空间结构有三重地带构建包括核心、不可侵犯地带和外围地带。

5.影响旅游用地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区位和交通。

6.Gunn 从微观层面对旅游地域系统研究,提出旅游目的地地带(TDZ )理论,认为它有吸引物组团、 社区、中转通道和区内连接通道四个要素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

7.从体系的角度,认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包括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以及旅游交通的空间结构。

8.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线的布局。

9. 中,Pn 为高峰指数,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 等于0;当游客量集中于某些时期时,Pn 值会很大。

10.中国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及中、西部的人口稠密大省。

11. 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中,出游方式以短程为主,中远程较少。

12. 旅游地综合件评估模型 中,Qi 为第i 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 为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第i个评价因于的评价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现代旅游六要素中核心要素是:()A.宿 B.娱C.游 D.行2.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具有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大学毕业,有一定文化素质C.要有出游的时间 D.要有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2010年5月1日,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约有70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海外游客约有350万,世博会为上海创造了3100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据此完成3~4题3.材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性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4.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②增加外汇收入③平衡国际收支④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

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为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C.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6.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A. 珠海、南昌B. 南昌、贵阳C. 贵阳、厦门D. 厦门、珠海7.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8.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A.黄龙——安徽 B.大足石刻——重庆C.龙门石窟——云南D.丽江古城——山西9.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B.自然景观大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C.旅游资源一般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备经济价值D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10.如果按照纬度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A .平遥古城 皖南村落 开平碉楼 避暑山庄B .避暑山庄 平遥古城 开平碉楼 皖南村落C .开平碉楼 皖南村落 平遥古城 避暑山庄D .开平碉楼 平遥古城 避暑山庄 皖南村落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11-12题:11.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2.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 .纬度低B .雨季长C .地势高D .气温高 13.图一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A .a 图B .b 图C .c 图D .d 图读下面两个表格,完成14~15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查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查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查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每题2分,共50分)1.黄河流经青海、四川、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

[单选题] * A东海B黄海C南海D渤海(正确答案)2.下列景区中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是()。

[单选题] *A庐山B九寨沟C丽江古城D泰山(正确答案)3.我国著名的桂林山水风景区是属于()地貌的典型代表。

[单选题] *A岩溶地貌(正确答案)B海岸地貌C丹霞地貌D火山地貌4.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我国最典型的()自然景观。

[单选题] *A岩溶地貌B海岸地貌C.丹霞地貌D.火山熔岩地貌(正确答案)5.长城修筑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是()。

[单选题] *A唐代B宋代C明代(正确答案)D清代6.下列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的是()。

[单选题] * A苏州、安阳(正确答案)B北京、杭州C西安、南京D洛阳、开封7.京津冀地区的地形区包括()。

[单选题]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正确答案)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三江平原8.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的是()。

[单选题] * A福州市B济南市(正确答案)D广州市9.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单选题] *A蓬莱阁(正确答案)B黄鹤楼C岳阳楼D滕王阁10.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位于()。

[单选题] *A石家庄(正确答案)B开封C北京D泉州11.以下位于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点的是()。

[单选题] * A清东陵B明孝陵C黄帝陵D明十三陵(正确答案)12.我国以生产紫砂陶著名的陶都是() [单选题] *A醴陵B潮州C宜兴(正确答案)13.我国四大名窟中位于河南省的石窟是()。

[单选题] *A莫高窟B云冈石窟C麦积山石窟D龙门石窟(正确答案)14.历史上许多皇帝,如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要登()祭祀天地,称为“封禅大典”。

[单选题] *A.黄山B华山C嵩山D泰山(正确答案)15.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旅游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旅游者行为B. 旅游资源开发C. 旅游市场分析D. 旅游环境影响答案:ABCD2. 下列哪项不是旅游资源的特点?A. 多样性B. 可再生性C. 一次性消费D. 地域性答案:C3. 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可持续发展原则B. 市场导向原则C. 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D. 环境保护原则答案:C4.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A. 自然景观B. 文化遗产C. 旅游设施D. 以上都是答案:D5. 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价格B. 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C. 个人兴趣D. 目的地的政治稳定性答案:D6.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破坏B. 文化同质化C. 经济发展D. 生态失衡答案:C7. 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理因素B. 人口统计因素C. 心理因素D.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答案:D8. 旅游规划中,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资源的价值B. 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C. 保护旅游资源D. 以上都是答案:D9. 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增加就业机会B. 提高居民收入C. 破坏社区文化D. 促进文化交流答案:C10.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环境效益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A. 旅游流的空间分布B.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C. 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答案:ABCD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包括哪些?A. 保护性开发B. 科学性开发C. 经济性开发D. 可持续性开发答案:ABCD3. 旅游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A.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B. 旅游市场分析C. 旅游产品开发D. 旅游环境影响评估答案:ABCD4. 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就业机会B. 提高居民收入C.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 增加政府税收答案:ABCD5.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哪些?A. 资源保护B. 环境管理C. 社会文化保护D. 经济合理利用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二套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二套

《托职中》中国旅游地理试卷及答案第二套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城市是()A、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吉林省吉林市C、吉林省长春市D、辽宁省沈阳市2、北京有“夏宫”之称的园林是()A、北海公园B、颐和园C、圆明园D、景山公园3、我国九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是()A、北京B、西安C、南京D、洛阳4、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A、沈阳市B、长春市C、哈尔滨市D、吉林市5、()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A、大观楼B、黄鹤楼C、岳阳楼D、滕王阁6、香港迪士尼乐园是全球第()个以迪士尼乐园模式兴建的主题乐园。

A、三B、四C、五D、六7、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石窟是()A、麦积山石窟B、炳灵寺石窟C、云冈石窟D、敦煌莫高窟8、唐蕃会盟碑已成为千余年来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位于()前。

A、大昭寺B、哲蚌寺C、布达拉宫D、萨迦寺9、被誉为新疆的“夏威夷”的景区是()A、可可托海景区B、金胡杨景区C、喀纳斯景区D、博斯腾湖景区10、广东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鼎湖山B、丹霞山C、开平碉楼D、光孝寺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西藏自治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A、布达拉宫B、大昭寺C、雅鲁藏布大峡谷D、罗布林卡2、以下古迹中,位于宁夏银川及附近的是()A、承天寺塔B、须弥山石窟C、西夏王陵D、一百零八塔3、贵州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A、黄果树瀑布B、百里杜鹃景区C、赤水丹霞D、荔波喀纳斯景区4、“世界自然遗产”黄龙著称于世的“四绝”是()A、彩池B、雪山C、峡谷D、晚霞E、森林5、海南省属于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有()A、南山文化旅游区B、天涯海角C、南山大小洞天景区D、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E、分界洲岛景区6、我国四大避暑胜地是()A、河北北戴河B、河南鸡公山C、浙江莫干山D、安徽黄山E、江西庐山7、吉林省的5A级景区有()A、净月潭B、伪满皇宫博物院C、长白山D、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8、下列清朝的哪几个皇帝埋葬于东陵()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E、嘉庆9、下列属于华北旅游区的特种工艺品有()A、唐三彩B、景泰蓝C、玉雕D、牙雕E、风筝10、我国最著名的具有特殊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古树名木有()A、皇帝手植的“轩辕柏”B、台湾“阿里山神木”C、黑龙江“红松”D、黄山“迎客松”三、填空题。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成功与否和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这三个因素是()。

答案:游客;时间、空间和交流;文化掮客2.关于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答案: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重要活动,城市会兴建很多面向游客的基础设施或服务设施3.根据《旅游规划通则》,编制旅游规划有7个原则,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短期需要,具有迫切性4.旅游宾馆宏观选址主要考虑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答案:在节点状旅游区,可以在旅游中心城市、风景区附近选址5.以下不属于皮尔斯旅行生涯阶梯理论的旅游动机层次的是()。

答案:安全保障6.下列有关旅游动机外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可达性能够节省交通费用7.下列关于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黄果树瀑布和龙宫溶洞是此消彼长的旅游地空间竞争8.以下关于喀斯特洞穴开发做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答案:在游客量开始下降时,应进行大的投资以使游客增长9.关于空间竞争的特点,错误的是()。

答案:在同一区域出现的多个同类型旅游地的吸引力不会增长10.对于环境容量概念的理解,下列有误的是()。

答案:各种具体容量之间是具备相加的基础的11.下列不属于基本容量的是()。

答案:既有容量12.下列对替代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替代旅游的经济返回率很高13.对于冒险旅游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冒险旅游的种类不多,比较有限14.事件具有许多类型,其中,会重复举办,且随着时间消逝会逐渐与举办地融为一体的事件是()。

答案:标志性事件15.生态旅游是从替代旅游中逐渐推理形成的独特旅游形式,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硬性生态旅游比软性生态旅游更有自然难度16.孙九霞构建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有效模式中,公平参与、民主参与的前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测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6*5=30
1.旅游决策
2.旅游资源
3.基本空间标准
4.历史地段
5.区域旅游合作
6.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地理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

2.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

3.简述旅游空间结构整合的大致思路
4.简述生态位理论对区域旅游协作的指导作用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你熟悉的某个景区(不论是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还是主题公园型),论述其成功或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选择区域旅游合作基本理论中的两个,论述其要点及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旅游决策
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2.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3.基本空间标准
基本空间标准是旅游环境容量测定的基点,是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车、船等)必须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4.历史地段
1987 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宪章》中提出了“历史地段”的定义: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它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

我国在《文物保护法》(2002)中也提及了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而对价值较高的,采取法定保护措施,冠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名分。

5.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6.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1)空间数据用以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如上海位于东经121.4°,北纬31.2°。

(2)属性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用来说明是什么,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如上海是精彩之都。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地理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

(1)综合性: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可为认识旅游这种复杂现象做出贡献,如从自然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来看,是自然地理学;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可视为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是经济地理学。

(2)交叉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也不断地扩大和深入,众多相关学科理论方法运用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如心理学用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历史学用于目的地历史文化的研究;建筑学用于旅游景观规划的设计;经济学用于客源市场的研究等。

(3)应用性:旅游地理学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因此特别注重其应用性研究,如国家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开辟与容量的估算、度假区的发展和定位、旅游流的测定和预报技术。

2.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

(1)自然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其实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自然景观的形成离不开地质作用;地理区位及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自然景观;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与分异决定了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演变。

(2)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劳动的凝聚和人类文化的灌注:古代人文资源最初目的都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和生活水平的体现;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历史文化的厚度与长度密不可分;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和创造力紧密相关。

3.简述旅游空间结构整合的大致思路
结合图5.5空间结构整合的大致思路作答。

侧重于要素分析、模式选择。

4.简述生态位理论对区域旅游协作的指导作用
(1)确定区域内各单元的定位。

旅游区的准确的定位, 应根据区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价值、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开发利用条件、区位条件以及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确定各旅游单元的主要功能和开发顺序,这是整个旅游区域构建分工体系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分析区域之间及其内部各单元之间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便于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这有利于旅游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个旅游系统保持持久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命力。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你熟悉的某个景区(不论是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还是主题公园型),论述其成功或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结合该景区所属类型的生命周期模式图,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思路。

2.选择区域旅游合作基本理论中的两个,论述其要点及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核心—边缘理论”
要点: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也称为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所组成的,其界限由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来确定。

其中,核心区域大多是国家内的城市聚集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心区域,工业发达、技术先进、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度快,边缘区域则是那些相对于核心区域来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总体上说,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两者的关系既不平等又相互补充,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相互转化。

应用: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如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
对建设旅游廊道、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确定区域内部与外部的旅游空间的协调对应关系以及协调发展区域旅游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区域旅游协作理论
要点: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在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广泛开展的大背景下,开展区域旅游协作是体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区域旅游协作,既包括区域之间的旅游协作,也包括区域内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旅游协作。

协作的开展,有利于避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地方旅游保护主义倾向;避免以行政区域代替客观上的旅游区域,从而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旅游产品重复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分割等违背客观规律等问题的发生。

应用:共享和重组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旅游产品;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挖掘区域特色;区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取消非正常性壁垒;开展信息的双向交流与协作,加强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与共享;突破区域内各地原有的旅游功能区的限制;在区域内开展管理协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旅游企业的管理协作和资金合理流动。

(3)区域旅游形象构建理论
要点:旅游活动的魅力体现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获得的感受与体验。

在旅游区域构建鲜明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旅游区域形成统一的特色,创建品牌、开展宣传,从而提升旅游地知名度和吸引力,拓展客源市场。

应用:成功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的构建,应当从区域旅游地的整体出发,既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又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最佳的感受和体验,长远看来,也能够实现区域效益的最优。

(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要点:理论实质在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这一理论是人类在对工业化运动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反思的基础上,在发展道路、模式上的理性选择。

选择的核心是要求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在社会发展中,既讲究经济效率,又关注生态和谐与社会公平,最终得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区域为空间尺度对旅游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的扩展和深化。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既要使区域旅游的合作主体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提高旅游地的声誉并且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又要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进行保护,使后人具有同等的旅游发展机会和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