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doc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doc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山西省汾阳市杏花初中李海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1.练习快速默读法,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学习重点难点1.快速并简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2.文中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学习方法自学诵读----成果交流----质疑讨论----点拨理解----拓展延伸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并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信息;听歌曲《青藏高原》;读课文,排除伺语障碍,初步了解文意。

老师: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1.预习导引1.文题解读“巅”是什么意思?“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谁登上了地球之巅?用自己的一句话解读文题。

2.话说珠峰你知道“珠穆朗玛”的地理位置和藏语意思吗?人类挑战珠峰的经历你了解多少?人类测量的珠峰的高度是多少?登顶珠峰的第一人是谁?3.掌握词语破()骨崔巍()()镶嵌()( )漆()JE/八、窒()息葡匐()()养精蓄()锐斩钉截()铁崎岖()()履()践携()带4.了解作者郭超人,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西藏十年》《向顶峰冲刺》等。

5.关于登山你了解登山运动吗?参加这项运动需要具备怎样素质?你如何看待这个运动?%1.课堂导学1.赏…图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珠穆朗玛峰图片,并用简要的语言说出珠穆朗玛峰在自己心目中印象。

老师补充概括,让学生明确登上珠峰的不易:•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

“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的译音。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②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找出最感人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队员们坚毅和大无畏的精神?
⑤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在文题前后加上一些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由沟通,然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最终明确。
1、学习快速阅读并能提炼文章的大体内容的实力
师小结: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是他付出多少,刘连满是英雄,刘连满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刘连满的事迹值得我们去牢记
思索后小组沟通
1、说说刘连满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典型事迹。
3、你认为刘连满在登山中起什么作用?
4、对于攀登阅历来说,最难是选择撤退那一刻。刘连满与《宏大的悲剧》中的奥茨一样,因故不能同战友一起接着前进。他们是出于个人目的吗?你怎么看待中途退出的行为?
九)、布置作业
1、阅读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老师分发打印资料)阅读《珠峰下,那一片宁静的墓地》,完成练习题,进一步感受献身珠峰的英勇者的生命价值。
四、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甘做人梯 意志坚毅 坚忍不拔
放弃登顶 无私奉献 勇于探究
留氧写信 为国争光 团结合作
1、了解文章的作者并驾驭基础的学问
2、学生对背景的了解更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3、基础学问的落实与驾驭
三)、亲近作品,整体感知文意
师过渡:珠穆朗玛峰不仅雄伟宏大,而且气概磅礴。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已憧憬之。
结合课文思索:
①登顶过程中,许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逼,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呢?请你把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D、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时常用闲笔描写漂亮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

六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鲁教版

《登上地球之巅》【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3、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1、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1、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砭骨()(2)、履践()(3)、崔嵬()(4)、窒息()(5)、养精蓄锐()(6)、齐心协力()2、解释下列词语。

①砭骨::②履践:③阴霾::④迫不及待:⑤侵袭:⑥哀思:3、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合作探究】1、再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2、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展示提高】1、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2、12自然段中引用杨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作用是什么?是否离题?3、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4、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巩固拓展】(一)课内语段阅读。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7、第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二)、课外语段阅读。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珠峰的高度和历史背景;2.学会阅读并理解有关珠峰攀登的文章;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珠峰攀登时需要的各种技能;4.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珠峰的高度和地理位置;2.珠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4.《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和理解;5.探究珠峰攀登涉及到的各种技能。

教学重点1.珠峰的高度和历史背景;2.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3.《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探究珠峰攀登涉及到的各种技能;2.理解并归纳《登上地球之巅》的文章要点。

教学方法1.看图说话法;2.听说结合法;3.模拟实践法;4.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备条件1.教材《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词汇卡片、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第二步:讲解1.介绍珠峰的高度和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珠峰的外貌。

2.介绍珠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珠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介绍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珠峰攀登的一些基本技能。

第三步:领读让学生阅读教材《登上地球之巅》的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和归纳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

第四步: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珠峰攀登时需要的各种技能,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归纳,以及自己发现的珠峰攀登技能。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珠峰攀登的文章,并在文章中介绍珠峰的高度和历史背景,以及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

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3.学生对珠峰攀登涉及到的各种技能的掌握程度;4.学生对《登上地球之巅》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学生掌握珠峰攀登基本技能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2.学生在阅读文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1.鲁教版小学语文下册;2.珠穆朗玛:中国之巅。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2. 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3. 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1. 你听过这首歌吗?珠穆朗玛,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2.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空气稀薄, 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

风吹积雪, 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

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3.介绍作者: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1960年, 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 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 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 词语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与注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1. 地球之巅是指哪里?(珠穆朗玛峰)2. 谁登上了地球之巅?3. 登上地球之巅难吗?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提示: 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第5小节: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第六小节: 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第22小节: 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第4小节: 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第8小节: 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第22小节: 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4. 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

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等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4.练习快速默读法,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5.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6.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7.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二、学习重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四、导学问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砭骨()履践()崔嵬()窒息()养精蓄锐()齐心协力()2.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理解探究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2.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3.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三)合作质疑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

……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初中语文鲁教版六年级下册21 登上地球之巅

初中语文鲁教版六年级下册21 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中国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1.练习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习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23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中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1.注音2.释义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多媒体显示)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丰富相关珠穆郎玛峰的相关知识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水平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升学生概括课文的水平。

2、学习抓住特点实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相关珠峰的知识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2.相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

然后延伸拓展,以理解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实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1、表现相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很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文题和作者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1注音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2释义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设计区
学科语文课题主备人主备日

3、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
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

请找出二文中写二
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
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
(2)、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
行为?
4、找出文章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
作用。

(如:“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
环境作斗争的精神。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
五、课堂小结
课型新授课时 1 教案序

修改日

学习目标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故事复述。

内容设计区
导学设计、
错题更正

二、检查预习:
山巅.巉.岩窒.息养精蓄.锐齐心协.力步履.艰难异.口同声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
段的主要内容。

(2)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鲁教
版五四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