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疝5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高龄女性患者闭孔疝5例诊治体会

高龄女性患者闭孔疝5例诊治体会

高龄女性患者闭孔疝5例诊治体会薛林强;戈军刚;黄建明【摘要】目的:总结闭孔疝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5例闭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为老年女性,4例为右侧闭孔疝.术前误诊3例,3例肠管坏死行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老年女性,术前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0(024)004【总页数】2页(P433-434)【关键词】闭孔疝;肠梗阻;疝修补术;女性;高龄患者【作者】薛林强;戈军刚;黄建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苏2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闭孔疝是腹外疝的一种,因空腔脏器或网膜突入髋骨的闭孔管而形成,发病率极低,仅占所有疝的0.05%~1.40%[1]。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大多数医师认识不足,常出现延误诊治,导致严重后果,肠坏死甚至死亡的发生率较高[2]。

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5例闭孔疝患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例均为急诊收治的老年女性患者,年龄73~86岁,平均78.8岁;均为消瘦体型,体重 40~46kg,平均 43.6kg;生育 4~6 次,平均 4.6 次;病程1~7d,平均3.2d。

其中既往曾因同侧腹股沟股疝嵌顿行疝修补术1例;有阑尾炎手术史1例;有同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病史1例。

1.2 临床表现 5例均以急性腹痛起病,伴有大腿内侧疼痛2例,同时伴有恶心呕吐4例,有至少1天以上停止排气排便4例。

查体:5例均有腹部压痛,有反跳痛、肌卫、肠鸣音减弱3例;有腹股沟区压痛2例;直肠指诊均阴性,未作阴道检查。

本组腹部平片见局部肠段扩张、多个气液平,提示肠梗阻可能3例。

行腹盆腔CT 检查提示闭孔疝2例。

闭孔疝的诊治分析

闭孔疝的诊治分析

闭孔疝的诊治分析目的:闭孔疝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是因腹腔内容物顺闭孔管脱出腹腔导致,挤压闭孔神经及血管。

豪-罗二氏征(Howship–Romberg,HR)目前作为闭孔疝的一个特异性体征并未在较多数患者中表现,而且不能得到正确认识。

闭孔疝临床诊断困难,患者常表现为不明原因肠梗阻,在行剖腹探查时明确诊断。

目前CT被认为是诊断闭孔疝的金标准。

闭孔疝患者往往年纪较大,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较多,如未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患者的预后往往不佳。

本文结合我院既往病例,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方法:自2010年至今,我院共收录此类病人11例,通过查阅病人档案资料。

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生育胎数,并发症,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采用Excel、SAS10.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我院收治的11个病人中,女性病人有10例,占闭孔疝病人总数的90%。

患者年龄波动在64~94岁之间(平均77.64岁)。

女性患者多存在多胎生育现象,生育次数波动在2~7次。

平均4.5次。

所有患者均较为瘦弱,BMI波动在13~21之间,平均为16。

患者多存在多种合并症,慢性咳嗽等肺部疾病的患者数量最多。

6例患者以机械性肠梗阻入院,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占病人总数的55%。

左侧闭孔疝患者8例,占73%。

右侧闭孔疝患者3例,未见双侧闭孔疝患者。

2例患者诉存在腰臀部,腿部疼痛。

其中一例确定存在H-R征,另外一例合并骨关节炎,并不能确定是否存在H-R征。

11闭孔疝病人有10例患者得到了CT检查,其中9例患者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0%。

11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行剖腹探查+闭孔疝修补术,2例患者因入院时已经导致肠穿孔,且身体条件较差,家属签字出院。

手术的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行肠切除术,1例患者给予肠减压术,一例患者急诊行闭孔疝松解+肠穿孔修补术。

闭孔疝5例诊治分析

闭孔疝5例诊治分析

r e p a i r . T h e o he t r 4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r o u t i n e r e p a i r wi h t t r a n s a b d o mi n l a a p p r o a c h , 2 o f wh i c h r e c e i v e d i n t e s i t n e
f e ma l e w i t h t h e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7 6 y e a r s o l d . 5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 b y c o mp u t e r i z e d t o mo g r a p h y ( C T ) s c a n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 1 p a t i e n t wi t h t r a n s v a g i n l a a p p r o a c h a n d r e c u r r e d 1 mo n t h l a t e r , t h e p a t i e n t r e c e i v e d p r e p e r i t o n e a l
es r e c t i o n a s t h e n e c es r i s nd a p e r f o r a t i o n f o s ma ll i n t e s t i n e . 2 p a t i e n t s h a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he t me n a
1 9 . 4 d 。结 论 闭孔疝是 临床 上较少见 的腹壁 疝 , 常发 生嵌 顿 。C T是术前确诊 的有效 手段 , 手术仍是治

闭孔疝的诊断

闭孔疝的诊断

型 则 用后径路方法 缝合骼耻束 至 耻骨 上韧带

便 秘 和脊柱后 侧 凸 因能 增加腹 内压
闭 孔 病 系 后天 性
,
以闭 合 缺损
4
绝 大 多数可致小
0
.
型 常规用后径路 方 法

采 用 骼耻束修补和置入
2%
。 ,
小肠梗 阻 因闭 孔 庙 引 起 者
。 。
4% 1
~
0
.
8%

,
人 工 网加 强
全 组 因 肠坏 疽需 行 肠
3
k
h
f o
f
导管 或 放 置 第 二 个套管
, ,
5
例 应 用 钝性 H “ e s:
切 除者 个)

7

病 内容物主要 为 回肠 ( n 个 ) 和 空 肠 (

s o n
套针 作 开放性 腹腔镜操 作

1 例 通过 V e r
Te
套 在
1

例 双 侧 闭孔 病
5
9
或 耻骨 上韧带修补法 ) 或 用后径路 的 方 法 人工 网 镶嵌支 持 加 强
3 C
。 ,
,
后 者需 用
中 以 消瘦为最重要 呼 吸 道疾病 肠梗 阻
, 、
,
有 人 设 想在体 重 严 重 丧失患者
。 ,
,
其闭 孔 管内的保 护 性 腹 膜外 脂 肪 也丧 失 成为 其 促 发 因 素
, 。
慢性梗 阻性 也
。 。
口 的选 定 根据原有 的手术而
患 者 就 诊 和 手 术 均有 拖 延

闭孔疝的诊治体会

闭孔疝的诊治体会

闭孔疝的诊治体会摘要闭孔疝是临床上罕见的腹外疝,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误诊率高,绝大多数病例以急性肠梗阻而就诊,因诊断不及时,导致疝内容物嵌顿、坏死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闭孔疝患者,将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报道如下:关键词:闭孔疝;诊断治疗;误诊分析1. 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见下表,所有患者均为高龄、瘦弱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75.6岁, 5例患者均因急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考虑为急性肠梗阻入院,入院检体时均未发现包块,2例患者术后追问病史证实H一R征阳性;2例患者术前行腹部和盆腔CT检查,提示存在闭孔疝。

2例有腹部手术史。

本组5例患者均因肠梗阻行手术探查发现确诊,2例有合并症或并发症。

1.2治疗及结果本组5例均采取剖腹探查,均证实为闭孔疝,嵌顿的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4例出现肠坏死,均给予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1例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术后气管拔管困难,转重症监护病房治疗(ICU)治疗,5例均治愈住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8天。

讨论2.1闭孔疝发生的解剖基础闭孔由坐骨和耻骨围绕而成,闭孔的盆腔侧大部分附着于孔周的闭孔筋膜,其前上部的闭孔神经和闭孔动脉穿越处无筋膜覆盖,仅有腹膜和一些腹外组织遮蔽。

神经和血管穿越的通道为闭孔管,其方向向前、向下、向内,管长约2-3cm。

闭孔为一狭小纤维性管道组织,韧而弹性差,腹内脏器经过闭孔管突出于股三角区而形成闭孔疝。

2.2闭孔疝的特征性临床表现Howship一Romberg(H—R)征是闭孔疝的病理反射,疼痛是由闭孔神经被其疝囊及其内容物卡压引起的,该疼痛是沿着闭孔神经引起的大腿疼痛,髂关节弯曲疼痛缓解,伸髂关节及旋转运动则疼痛加剧,即称H一R征阳性,H—R征为诊断闭孔疝比较特征的临床表现。

据报道称[1]闭孔疝患者H一R征阳性率为15%一50%,阳性率的差别与临床医生病史采集不详或病人主观上的忽视有关。

闭孔疝诊断和治疗体会

闭孔疝诊断和治疗体会

的治疗还仍在探索 中。
总之 , 临床 对 于 老 年 妇 女 具 有 原 因 不 明 的 肠 梗 阻 时 具有 极 高的敏感 性 和准确 . C
率 , 达 到 10 可 0 % , 们也 在 C 我 T提 示 下 进 行 了 剖 腹 探 查 手 术, 尚无 耽 误 治 疗 。C 表 现 为 耻 骨 肌 和 闭孔 肌 之 间 、 T 闭孔 外 肌 的 上 下 束 之 间 以 及 闭 孔 内外 肌 之 问 可 见 到 低 密 度 的软 组
起病 , 2例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起病 。其 中 5例 回顾性 分析
H w hp R m e 征 呈阳性 ; o si— o br g 1例术前诊断肠穿孔 , 5例 术前 诊断为肠梗阻 , 肠坏死 ; 5例立位腹平片均 可见腹腔有多个液 平面 , 提示小肠梗 阻 , 1例立位 腹平片 可见膈下游 离气体影 , 提示肠穿孔。6例 B超均 提示 : 盆腔 可见少 量积液 。5例全 腹 C T提示腹腔 内可见扩张 、 积液 的肠管影 , 并见 阶梯状气液
闭孔 疝 是 指 腹 腔 脏 器 经 髋 骨 闭 孔 向 股 三 角 区 突 出 的 腹 外 疝 , 于 少 见 疝 。 国外 文 献 报 告 仅 占全 部 疝 的 0 0 % ~ 属 .5
07 , . % 占肠梗阻手术患者的 0 2 … 。闭孔疝 因临 床少见 , .% 术前 确诊率仅 为 1 % 一8 %。大多数病 例是在 出现肠 梗阻 5 0 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在剖腹探查术 中确诊 的 。近几年 , 随着人 口老龄化 , L 发病率 有所增加 。因此 , 闭孑 疝 早期 的诊断 与治
由于疝人的 内容物压 迫 闭孑 神 经所致 ,此征象 是 闭孔疝 的 L
特异性体征 , 常可据此做 出诊断 。而另 一征象为 Hanntn nig — o

闭孔疝易误诊原因分析(附5例报告)

闭孔疝易误诊原因分析(附5例报告)

闭孔疝易误诊原因分析(附5例报告)标签:闭孔疝;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闭孔疝是腹内脏器,经骨盆侧壁闭孔管向股三角区突出的隐匿性疝,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占所有疝的0.05%-0.7%,占肠梗阻手术患者的0.2%[1]。

大多数闭孔疝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患者主、客观因素,常常延误诊治,导致患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病死率极高。

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5例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学习,分析和查早易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分析本组5例均为女性,年龄均>65岁,身体消瘦,都有多胎生育史(3~5胎次),2例有便秘史,3例均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病程3~7 d,均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入院,其中2例患者伴有右大腿内侧及膝部疼痛,1例患者10 d前曾行肠穿孔修补术。

2例病人以往均有类似腹痛发作史,保守治疗后好转。

体查:腹部未见肠型,脐周及下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

肛门指检未见异常。

X线示小肠梗阻。

入院均诊断为机械性小肠梗阻,考虑为粘连、肿瘤、肠扭转可能。

1例因年龄在80岁,,但由于患者高龄、消瘦,营养状况较差,心肺功能欠佳,家属及患者考虑麻醉及手术风险大,拒绝进一步手术治疗,故转入监护病房保守治疗,最后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剩余4例经保守治疗(36~48 h)无效后行剖腹探查,2例患者均有部分小肠嵌入闭孔内,已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闭孔内口用丝线缝合数针关闭缺,2例回肠嵌顿于闭孔,肠管无发黑,经手术治疗好转。

术后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讨论闭孔疝是少见的盆壁疝,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6,盆底肌肉、筋膜薄弱松弛和腹内压慢性增高是闭孔疝的发病基础。

高龄、消瘦、女性、多胎妊娠及腹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是发病的相关因素,老年人患有诸如慢性支气管炎、长期便秘等致腹内压增高及由于生理性盆腔筋膜松弛、盆底肌肉萎缩有关。

闭孔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闭孔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志( 电子版 ) 姗
年1 2月 第Biblioteka 7卷 第 6 期t h i n J I - I {  ̄ n i a A b d 0 l 血l a l
S l l ( E l e 出 cE d i t i o n

论著 .
闭孔 疝 的临 床诊 断 与治 疗 分 析
朱响 吴向阳 马宁 施雪松 曹红勇 郭嵩 袁爱华
s e v e B o p e r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r e q u i r e d b o w e l r e s e c t i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w e r e f o u n d i n i f v e c a s e s ,f i v e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o b t u r a t o r h e r n i a Z HU Xi a n g, WU 。 一 , MA ,S HI Xu e — s o n g,
C A O H o n g — y o n g , G U O S 0 , Y U A N A i — h u a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N a n j i n g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 A f f d i a t e d
0 f 7 c a s e s o f o b t u r a t o r h e ni r a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N a n j i n g F i r s t H o s p i t 1.A a f i l i a t e d t o N a n j i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孔疝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闭孔疝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例闭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女3例,男2例,均为右侧闭孔疝。

术前均为以肠梗阻收入院,术中发现所有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管,其中3例嵌顿的小肠已坏死,有1例已发生肠穿孔。

术后并发症较多,均能治愈5例。

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老年人,术前诊断率低,应加强对该病临床特殊性的认识,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闭孔疝;诊断;手术治疗
闭孔疝在临床上实为罕见[1],由于对本病的特点熟悉不够,经常不能在手术前明确诊断,而行剖腹探查得以确诊,故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现就我院在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例闭孔疝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女3例,男2例,均为右侧闭孔疝,年龄45~65岁,平均58岁,均为消瘦体型,其中女性患者有多次生育史,均以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就诊。

其中,1例既往有反复腹痛发作史,1例入院时仍有肛门排气、排便,1例患者诉右大腿内侧疼痛。

腹部X线检查均有肠梗阻征象,其中1例有膈下游离气体,4例术前诊断为肠梗阻(原因待查)。

1.2 治疗及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3例,其余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再改行手术剖腹探查。

4例均作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手术中对每例患者闭孔缝合关闭。

3例合并切口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均能治愈。

出院后随访1~5年,均无复发。

2 讨论
2.1 闭孔疝发病的病因闭孔管是闭孔膜外上缘与耻骨上支之间的裂隙,斜向前内下方,连接盆腹与大腿的内收肌,只能容纳一指尖,长约2~3 cm,管壁由骨质和坚韧的腱膜及肌肉边缘组成,几乎无伸展性,腹内脏器经闭孔管突出形成闭孔疝。

闭孔疝多见于女性,本组男女比例2:3,主要发生在年老、多胎生育、瘦弱,则闭孔管的筋膜,结缔组织及脂肪退化松弛,闭孔管相对增大,在腹内压增高时可发生疝。

另外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骨盆的解剖[2]和骨盆骨折有关[3]。

2.2 闭孔疝的诊断闭孔疝的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本组5例患者术前诊断4例为肠梗阻,其中1例为肠穿孔,均由剖腹探查确诊。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闭孔疝的内容物大多为小肠肠壁的一部分。

患者出现大腿内侧和膝关节内侧局部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在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加剧,但当患侧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置时,疼痛减轻,有时可消失,提示Howship~Romberg征阳性,对闭孔疝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肛门或阴道
检查有盆腔触痛或压痛性肿块,有助于本病的诊断[4]。

若X线片示有低位小肠梗阻或一侧盆腔有固定扩张的小肠袢影常提示有闭孔疝的可能,行CT扫描如能见一厚壁小肠向闭孔突出,即可确诊,故手术前行CT检查可辅助诊断。

闭孔疝术前不能确诊,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本病少见,临床医生经验不足,对此病缺乏警惕性;②老年人并发病较多,对相对有特征的Howship~Romberg征阳性易用其它原因解释而被忽略;③老年人反应迟钝,临床表现与肠管病理变化不相称,加之可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肠道肿瘤、肠粘连、粪便等),延长保守治疗时间,延误了手术时机;④疝块位于耻骨深面不易扪及;⑤患者年龄大、常合并各种内科疾病(如有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等),手术风险大。

只要了解该病的特点,考虑全面,细致检查,早诊断,早手术,从而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

2.3 闭孔疝的手术治疗手术是该病的唯一治疗方法。

对闭孔疝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5]。

手术有经腹部入路、经耻骨后腹膜外入路、经腹股沟韧带下大腿根部切口和腹股沟切口几种方法。

本组5例均采用中下腹部探查切口,经腹腔入路,不仅能完全显露闭孔管口,保护闭孔神经和血管,同时还能处理肠管坏死损伤,便于切除吻合的操作。

近年来国外[6]首先有学者尝试以无张力法修补闭孔管,应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闭孔管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后李茂德等[7]采用巴德Perfix plug网片无张力法修补闭孔疝,效果同样满意。

这些思路为闭孔疝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前还有些学者提出在腹腔镜下,应用网片行腹膜外无张力修补闭孔管内口,不仅可以避免损伤闭孔神经和血管,同时可以减少肠道粘连梗阻的危险性,为临床上提供另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郁解非.闭孔疝.//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3):266269.
[2] 杨希中,张建国,侯连泽. 闭孔疝长期误诊2例.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6.
[3] 陈宏业,韩子民,王冰,等.骨盆骨折引起乙状结肠右侧闭孔区疝1例.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81.
[4] 刘俊臣.闭孔疝3例诊断体会.中国综合临床,2000:16207.
[5] 刘云峰,张静.闭孔疝误诊1例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6.
[6] Lobo DN, Clarke DJ. Obturator hernia: a new technique for repair. J R Coll Edinb, 1998, 43(5): 3334.
[7] 李茂德,田农庄,朱平宇,等. 补片无张力法修补闭孔疝1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6, 21(2): 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