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神经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
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标签: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腹股沟径路闭孔闭孔神经分为两支,前支行于长收肌与短收肌之间,后支行于短收肌与大收肌之间。
临床医生闭孔神经阻滞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表标志来定位,但是有学者指出闭孔神经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异度很高,导致神经阻滞术失败率达到25%~45%。
超声对血管、神经等组织显示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52.2±15.6)岁,男24人,女2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3.6±14.9)岁,男21人,女3人。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除标准1)妊娠、神经病变、下肢行动障碍、闭孔神经感染者;2)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麻醉前准备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常规消毒、铺菌,局麻药为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
内科学_各论_症状:闭孔神经损害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闭孔神经损害>>>
病因:
外膜之间脱出。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均部位 很深,除非疝囊很大,否则不易在股部扪 及肿物。
3.病理生理 闭孔为一狭小纤维性管 道,周围组织硬韧而弹性差,且有闭孔神 经(腰2~3)从中穿过。内脏或组织由闭孔 脱出时,由于疝囊及内容物的拥挤,必然 压迫闭孔神经,出现股部和膝关节内侧的 间歇性疼痛、
内科学症状部分:闭孔神经损害>>>
病因: 可在闭孔外肌下方突 出(图2)。
2.盆底组织退变 此疝好发于老年高龄 患者,大多发生于 70~80岁,Larrieu
内科学症状部分:闭孔神经损害>>>
病因:
孔疝女性病人多见,这与女性闭孔管较男 性宽大、平直有关。生理上由于多次妊娠、 腹内压增加,亦可造成女性会阴过于松弛 且宽大。
内科学症状部分:闭孔神经损害>>>
病因:
Richter氏疝)也可以是肠管全部。其疝内 容物也可为膀胱、卵巢、输卵管、阑尾、 结肠以及Meckel憩室等。
2.疝出途径 疝突出的途径有3条:① 疝囊通过闭孔管,经耻骨肌下方脱出。② 疝囊在闭孔外肌的中、上肌束之间,沿闭 孔神经和动脉下支的走行路线脱出。③疝 囊向下向前,从闭孔内、
内科学症状部分:闭孔神经损害>>>
诊断:
X线检查等可与之相鉴别。 4.股疝 疝块于股静脉内侧的卵圆窝
处突出,闭孔疝疝块则经闭孔管于耻骨股 深层、股三角的下端突出。结合直肠或阴 道指检,于患侧骨盆前壁触及条索状或块 状物伴触痛,外展患肢,肿块突出明显, 触痛加重,有助于诊断。
5.急性阑尾炎 Richters疝小肠部分 肠
6.输尿管结石 有
病例讨论-闭孔神经痛

▪ ▪
分析
及闭 功孔 能神
经 的 组 成
分析
经文献检索,闭孔神经痛并不多见,易被忽略 ▪ 本人认为治疗闭孔神经痛成功与否的关键在
于诊断是否无误 ▪ 正确的诊断依据是解剖学特有的临床症状与
体征必须是严格在闭孔神经的分布区内,且 无其他任何易混淆的症状与体征 ▪ 需要考虑的因素:闭孔疝、盆腔肿瘤、宫外 孕、前列腺炎等。
▪ 查体发现会阴区有压痛,并可诱发疼痛 ▪ 患者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及腰椎置管有效
思考
▪ 审视患者治疗过程,再次思考诊断闭孔神经 痛是否恰当?
▪ 如果还考虑该病,闭孔神经损伤的定位如何 考虑?病因如何考虑?
神经射频微创镇痛术 腰椎间盘热凝
▪ 从患者盆腔CT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闭孔神经干未 见明显卡压征象
体格检查
▪ 脊柱无侧弯畸形,腰肌紧张,左侧会阴区压 痛,Howship-Romberg征(±)
▪ 双侧下肢肌力正常,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生 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辅助检查
▪ 相关检查: ▪ 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尿常规均未
见异常 ▪ 我院盆腔CT未见异常 ▪ 外院前列腺超声未见异常
▪ 患者发病时无发热、外伤等明确诱因 ▪ 查体闭孔神经支配范围无感觉减退,大腿内侧肌群
无运动障碍,排除周围性病变可能 ▪ 患者疼痛呈阵发性,表现为刺激症状 ▪ 结合患者腰椎影像检查,椎间盘变性,以L3/4明显 ▪ 考虑椎间盘源性神经痛影像可能
▪ 患者射频过程中成功复制疼痛 ▪ 术后患者疼痛消失 ▪ 自述性冲动时未诱发疼痛 ▪ 术后3天左侧大腿内后侧疼痛再次反复, 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较前增加, 遂再次至我院就诊。
闭孔神经损伤至髋膝关节周围疼痛的临床研究

查体:腹股沟区压痛, 以闭孔区、长收肌处压 痛明显,臀部压痛,屈 伸髋关节及外展外旋时 疼痛明显HowshipRomberg征(+)
诊断:考虑为闭孔 神经卡压
处理:闭孔处行局 部封闭,当天髋关 节周围疼痛完全缓 解,次日再次出现 疼痛。诊断:闭孔 神经卡压,建议行 手术治疗。患者拒 绝,连续行三次局 部封闭治疗,疼痛 缓解,可下地行走, 出院。
检查资料
外院所做的治疗
第一次诊断性治疗:作闭孔神经及臀上皮神经外侧支
阻滞,20分钟后疼痛缓减(治疗前VAS:10分;治疗 后VAS:2分)。次日小便后再发疼痛 VAS评分:8分。 后转入我院。 诊断为:1、右侧闭孔神经卡压;2、腰椎间盘突出症; 3、右侧臀上皮神经卡压。 行:L3\L4、L4\L5椎间盘射频及右侧L4\L5小关节射 频+小针刀。压痛及右侧大腿外侧疼痛及坐骨神经走 行区疼痛缓解。
病例2
男性、68岁,膀胱癌术后1年出现左股内侧疼痛、麻木
3个月,伴同侧髋关节酸沉,行走、咳嗽、用力排便时 症状加重。查体:股内收肌轻度萎缩,股内侧自腹股沟 至膝上3cm处皮肤触痛觉减退,股内收肌肌力3级,左 髋关节伸、屈正常,外展时疼痛沿股内侧放射至膝。 左下肢肌电图提示闭孔神经中度损伤,
病例3
男性、57岁。反复腰痛2年,右侧髋膝关节疼痛2月。
疼痛呈阵发性,活动、咳嗽,及解小便时诱发疼痛并 加重,休息及服用止痛药可缓解。曾经在多家医院就 诊,诊断不明。疼痛时VAS评分为10分。查体:腰骶 部压痛,右侧L4、L5小关节压痛,臀中肌压痛,疼痛 剧烈时放射至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外下,腹股沟区压痛, 内收肌处压痛明显至大腿内侧至膝关节内侧,大腿内 侧皮肤感觉减退,右下肢外旋、外展时疼痛加剧。坐 骨神经走行区压痛至腘窝
解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

解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1腰丛示意图2股神经股神经:为腰丛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4腰神经前支的后股组成。
自腰大肌下部外侧缘穿出,在髂筋膜深面沿髂肌前面下降,经腹股沟韧带深面的肌腔隙至股部,于股三角内先分为前、后股,再分为支。
其分支如下:1)在腹股沟韧带以上发出肌支至髂腰肌。
2)股神经前股的终支:①:至耻骨肌的肌支②:至缝匠肌的肌支③:股中间皮神经(前皮支):在股前内侧部下降到膝关节处,管理股前内侧下2/3的皮肤,终支加入髌神经丛。
(图中示显示)④:股内侧皮神经(前皮支):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垂直向下,在股部中、下1/3交界处穿阔筋膜,向下至膝关节,加入髌神经丛。
后支沿缝匠肌后缘下降,至膝关节内侧穿阔筋膜,分数支下降至小腿中部,其分支与隐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支结合,形成缝匠肌下丛。
(图中示显示)3)股神经后支的终支:共6支,其中之一为皮神经:隐神经,其他均为肌支。
① 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下降,由股动脉外侧越过其前方至内侧,经股三角尖端进入收肌管,在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一道穿内收肌腱板,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内则,至小腿下1/3处分二支至内踝和足的内侧缘。
(参考上个图)隐神经在收肌管内发支加入缝匠肌下丛,出收肌管后,在缝匠肌下方发出髌下支加入髌丛。
② 肌支:股内侧肌支、股直肌支、股中间肌支、股外侧肌支、膝关节肌支。
4)皮肤支配:闭孔神经闭孔神经:闭孔神经起自第2、3、4腰神经前支的前股,以第3腰神经分支为主,而来自第2腰神经常很小,神经在腰大肌中下降,下行到达盆腔至闭孔,穿闭膜管时,其分为前后支,首先被部分闭孔内肌分开,下行又被短收肌分开。
1)前支(浅支):于闭孔外肌的前方下降,行于短收肌(深层)与耻骨肌、长收肌(浅层)之间,分:关节支在闭孔处发关节支至微关节;肌支至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皮支粗细不定,在股中部经股薄肌与长收肌之间穿至浅层,管理股内侧下2/3的皮肤。
2)后支(深支):穿闭孔外肌上部,在短收肌后方下降,其分支有:肌支至闭孔外肌(发自闭膜管内),大收肌和短收肌;关节支发出细长的膝关节支穿大收肌的下部向后行,至腘窝,分布于膝关节囊、交叉韧带及附近结构。
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中的应用

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讨论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治疗的膀胱肿瘤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肿瘤电切手术,硬膜外麻醉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
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闭孔反射发生率,肿瘤进展,肿瘤转移,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膀胱肿瘤患者中使用硬膜外麻醉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闭孔反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闭孔神经阻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应用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传统手术治疗中使用开放手术,在手术后很容易复发,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手术的难度。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在手术中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创伤较小,手术后身体恢复较快[1]。
在手术中,需要将肉眼可见的肿瘤全部切除,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以及分期[2]。
在切除肿瘤后需要让正常的膀胱壁肌层露出。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闭孔神经反射,导致无法控制电切镜,从而发生膀胱穿孔等症状。
另外,闭孔反射还会影响手术效果,出现遗留的病灶,提高患者疾病复发率[3]。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中,使用硬膜外麻醉下的闭孔神经阻滞,严格进行膀胱灌注,从而降低闭孔神经反射,提高手术效果。
本文中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治疗的膀胱肿瘤的患者100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治疗的膀胱肿瘤的患者100例,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3:1,年龄均值(62.32±1.71)岁。
TNM分期:有25例患者为Ta,有15例患者为T1,有8例患者为T2,有2例为T3。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均值(61.29±1.38)岁。
闭孔神经阻滞术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闭孔神经阻滞术是什么
导语: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一些医学知识的,但是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人不是很好的治疗疾病。
治疗疾病的方法有闭孔神经阻滞术,很多人都不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一些医学知识的,但是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人不是很好的治疗疾病。
治疗疾病的方法有闭孔神经阻滞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那么到底闭孔神经阻滞术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权威的专家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大家如何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一、适应证
闭孔神经阻滞术适用于:
1.治疗大腿膝关节内侧痛症,包括闭孔肌痉挛,髋关节痛,膀胱括约肌痉挛性疼痛,膝关节痛,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缺血性痛。
2.膀胱镜手术避免闭孔反射。
3.辅助配合用神经阻滞,治疗会阴疼痛综合征。
4.外科手术时,采用三合一阻滞麻醉(闭孔、股外侧、股神经)施行股前内侧、膝部手术及术后镇痛。
二、禁忌证
1.盆腔肿瘤患者慎用。
2.有出血倾向者。
三、注意事项
1.定位务必准确,术者应熟悉局部解剖。
2.穿刺应轻柔,缓慢进针,且勿过深,以免损伤盆腔脏器,尤其是膀胱、子宫。
3.此处血液丰富,注药前务必充分回吸,避免药物误注入血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闭孔神经损伤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闭孔神经损伤怎么办导语:闭孔神经损伤常见于年龄较大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在不断的下降,因此免疫力已经不如从前。
所以闭孔神经损伤很容易受到损伤。
而且闭闭孔神经损伤常见于年龄较大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在不断的下降,因此免疫力已经不如从前。
所以闭孔神经损伤很容易受到损伤。
而且闭孔神经损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不然后果是很严重的。
希望大家多注意点。
闭孔疝有闭孔神经损害的症状,腹腔内脏器经过髋骨闭孔管突出于股三角区者,称闭孔疝。
闭孔管是一纤维骨性管道,长2~3cm,向前、内、下方斜行。
管的上面是由耻骨上下面的闭孔沟所构成,下面由盆腔肌膜与覆于闭孔内肌上缘之闭孔膜二者连接所形成。
闭孔膜是一纤维腱膜,其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列,分外膜及内膜,内口(盆腔口)有腹膜及腹膜外组织覆盖,外口开口于内收长肌、股动脉与耻骨所形成的三角区。
闭孔管内有闭孔神经及闭孔动静脉通过达大腿内侧,故有疝脱出时,常有闭孔神经受压症状。
闭孔动脉来自髂内动脉,然有少部分来自下腹壁动脉,在陷窝韧带边缘通过,术中剪断腹股沟韧带内侧时不慎误伤,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老年女性、消瘦,以往可能有类似发作史、多次妊娠分娩史、习惯性便秘等病史的病人应高度警惕。
发作早期即产生膝部疼痛、酸胀等以及肠梗阻症状体征外,尚具有一般疝的特点,即常在腹内压增高时突然发作,平卧或休息后缓解。
在闭孔神经损伤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过度疲劳要多休息,并且还要避免过食辛(腥)辣、油腻以及豆制品,也就是说饮食要清淡,比如吃一些米粥、红枣糯米粥、面条、面包等食物。
在平时工作之余要想着增强免疫力,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富含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由于闭孔神经在通过闭孔的膜-骨性管道时受压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5]
1、解剖基础
闭孔为坐骨、耻骨之间的大孔,边缘锐利,闭孔膜附着其上。
闭孔管是一纤维-骨性管道,长约2-3cm,闭孔管自外上向前下有内外两口,闭孔动静脉、闭孔神经由此通过,闭孔管的内口充填以脂肪组织,正常时仅能容纳指尖[5-1]。
闭孔神经是含感觉、运动的混合神经,由腰1~4脊神经前支构成,自腰丛发出后,于腰大肌内侧缘浅出,向下穿盆筋膜后入小骨盆。
循小骨盆侧壁,穿行至闭孔,穿闭孔管入股部,在闭孔管中分为前支、后支[5-2]。
前支跨过闭孔外肌上缘至其前面, 分出一支至髓关节, 而后在短收肌的前面与长收肌之间下行. 分支进人长收肌的深面并且分支供应短收肌,本干终于股薄肌的内面二前支又发出一皮支分布于股内侧中部皮肤此皮支大小不定, 可远达小腿上部.或可缺如。
前支:沿闭孔外肌前缘下行于短收肌、长收肌和耻骨肌之间,发出的肌支支配长收肌、股薄肌和内收肌;发出的皮支支配股内侧下2/3的皮肤。
后支:经闭孔外肌上部下行于短收肌和大收肌间,发出的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大收肌、短收肌。
闭孔神经尚分出分支支配髋膝关节。
[7]
骨性病变、闭孔膜周围的软组织病变或闭孔管周围病变,如局部组织充血、水肿、钙化、增生、骨折移位及骨痂形成等均可造成闭孔神经的卡压。
3、诊断及鉴别诊断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表现为闭孔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疼痛、无力,晚期可有肌肉萎缩,相应区域的皮肤感觉减退,股内收肌肌力下降、外展受限,闭孔处有深压痛并向下肢内侧放射,腹压增高时症状加重。
随着病情的进展,以上症状逐渐加重,可有间歇性跛行。
由于闭孔神经有支配同侧髋关节的关节支,有的患者科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酸沉、无力等症状。
肌电图提示闭孔神经损伤,闭孔管封闭有助于诊断性治疗。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卡压、闭孔疝等妇科、外科疾病引起的闭孔神经受压相鉴别。
该症的疼痛部位主要在髋关节、股下部内侧及膝关节。
疼痛常呈持续性,髋关节活动时加剧。
在该神经分布的区域(股下部内侧及膝关节内侧)皮肤感觉可出现过敏、刺痛等异常或障碍。
下肢内收及外旋无力,表现为卧位时患肢内收困难,坐姿时不能把患侧小腿放在对侧腿上。
该症常被误诊为膝关节疼痛性疾患,应慎重鉴别。
引起腰痛[15]
膝关节疼痛[15]
3、治疗
闭孔神经痛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病因,因而治疗闭孔神经痛,首先应进行病因治疗,反之,也可通过阻滞闭孔神经,而解除某些原发疾患而引起的疼痛,首选神经阻滞疗法
闭孔神经阻滞术[13]
此综合征由不同病因引起, 进行对原发病的治疗, 解除或改善闭孔神经的刺激或压迫。
如不为此症引起者, 用闭孔管内强的松龙封闭治疗, 如无效, 可行手术治疗。
其方法包括内收肌、耻骨肌剥离松解术, 闭孔神经切断手术等。
手术入路可分盆腔内和闭孔外两种方法并行。
手术治疗结果一般都较满意, 无后遗症。
本组25例中, 有11例经封闭和按摩治疗不显效而采用手术松解的方法, 效果良好。
[6]
至于强的松龙的作用机制、仍与在治疗其他神经痛中相同,主要为消减闭膜管出日处的纤维组织炎, 解除对神经的卡压作用[7]
[6] 有此综合征的患者, 腹股沟至膝内侧部疼痛, 内收肌群痉挛, 局部明显压痛, 尤以内收肌和耻骨肌更明显, 常呈条索状。
若系闭孔疝, 则可有腹部或盆腔症状和体征。
可因髋关节出现疼痛而呈跋行步态。
大腿内侧至膝内侧感觉减退, 髋关节“4" 字征试验阳性, 髋部X 线检查无异常。
有时部分患者诉伴有会阴部不适, 下腹部不适疼痛及肛门部刺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闭孔管及闭孔神经的解剖特点,临床检查有大腿内收肌痉挛、压痛、大腿内侧皮肤感觉减退, 主诉镜部疼痛直至膝内侧疼痛, 或主诉伴有下腹隐痛、肛门灼痛、会阴部不适和性交痛者, 在排除外伤、关节炎或骨关节疾患,X 线提示无异常者, 可考虑本综合症的可能。
临床出现大腿内侧疼痛症状的疾病有耻骨肌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隐神经痛综合征、以及股内收肌慢性损伤等, 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易于和本综合征区别。
治疗
此综合征由不同病因引起, 进行对原发病的治疗, 解除或改善闭孔神经的刺激或压迫。
如不为此症引起者, 用闭孔管内强的松龙封闭治疗, 如无效, 可行手术治疗。
其方法包括内收肌、耻骨肌剥离松解术, 闭孔神经切断手术等。
手术入路可分盆腔内和闭孔外两种方法并行。
手术治疗结果一般都较满意, 无后遗症。
本组25例中, 有11例经封闭和按摩治疗不显效而采用手术松解的方法, 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