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针刺穴位辅助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针刺穴位辅助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文 章 编 号 :0 6 6 3 (0 0 0 — 0 7 0 10 — 2 3 2 1 )9 1 3 — 3
针 刺 穴 位 辅 助 闭 孔 神 经 阻 滞 的 临 床 研 究
闰 成 智
( 津 市 宝 坻 医 院 泌 尿 外 科 , 天 津 宝 坻 天 310 0 8 0)
摘 要 : 目的 : 刺 穴位 辅助 闭孔 神 经阻滞麻 醉在预 防和 治 疗经 尿道 电切膀 胱 肿 瘤 时 而发 生的 针
反 射 性 内收 肌 痉 挛 的 作 用 。方 法 : 尿 道 电切 膀 胱 肿 瘤 病 人 7 经 O例 , 机 分 为 两 组 , 用 连 续 硬 膜 外 麻 随 采 醉 一闭 孔 神 经 阻 滞 , 以 或 不 辅 以 针 刺 麻 醉 。 结 果 : 组 经 尿 道 切 除 膀 胱 侧 壁 肿 瘤 患 者 均 无 明 显 闭 孔 辅 两
社 。0 1 3 3 20.5.
志 ,9 3, 1 6 7 6 8 19 1 :5 — 5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Ga ly RE , u n nde Ty f VA , i Hua , ta S i o o b mi — ng W e 1 nt sa u n r l

me itd r lx t n i e h n e y a c r ae a d c p e : da e ea ai s n a c d b s o b t o n o p r
神 经 反 射 发 生 。 结 论 :明 确 了 闭 孔 神 经 阻 滞 在 膀 胱 侧 壁 肿 瘤 电切 过 程 中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麻 可 以 减 少 针 麻 醉 用药剂 量 。 ’
关 键 词 : 闭孔神 经 阻滞 ; 针 刺辅 助麻 醉 ; 椎 管 内麻 醉 ; 膀 胱肿 瘤 ; 经尿道 电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闭孔神经卡压征

闭孔神经卡压征

闭孔神经卡压征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闭孔神经在走行途中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的闭孔神经支配区域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性疾病。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闭孔处深压痛,并向下肢内侧放射,在腹内压增高时会有所加重。大腿内侧肌肉运动障碍和感觉功能障碍,损伤晚期可有肌萎缩。下肢关节可存在运动性的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闭孔神经来源:闭孔神经是腰丛计股神经之后的第二大分支,由L2、L3 和L4脊神经腹侧支组成。其中第3 腰神经的分支最大, 第2 腰神经经常较小。 闭孔神经走行:L2、L3、L4脊神经前支在腰大肌内侧合形成闭孔神经,然后沿腰大肌内侧下行,在骨盆内朝向闭孔走行于腰大肌与髂血管之间。 闭孔大部分由闭孔外肌的腱膜形成的闭孔膜覆盖。闭孔外上方的闭孔膜上存在一孔,此孔称为闭孔管。闭孔神经由闭孔管穿出骨盆,此管道较为狭窄,闭孔神经穿过此孔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卡压。 闭孔神经出骨盆前分成为前、后两股。此两股均穿过闭孔管并穿出闭孔外肌,当穿过闭孔外肌后,闭孔神经在耻骨肌深面走行。 闭孔神经支配:闭孔神经前股发出运动分支支配短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闭孔神经后股支配闭孔下肌,终止并支配小部分大收肌。 闭孔神经感觉支配:闭孔神经前股由近端发出一感觉分支穿过长收肌和筋膜走行至大腿下端内侧皮下,并支配大腿内侧下方皮肤区域感觉。 闭孔神经易卡部位: 1、闭孔管:闭孔由闭孔外肌的腱膜覆盖,闭孔外上方的闭孔膜上存在一孔,称为闭孔管。治疗定点为耻骨结节外下1.5cm的闭孔管。 2、收肌裂孔:收肌腱裂孔是指大收肌肌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肌腱与股骨之间形成的裂孔称收肌腱裂孔。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节概述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

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

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

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

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

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解剖学

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解剖学

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解剖学
陈黔南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1989(7)1
【摘要】解剖了成年尸体40侧闭孔区,观测了闭孔神经盆外段的局部关系,并就闭孔神经反射的解剖和临床机理及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定位标志、方向、角度及深度等进行了讨论.推荐一种简便易行的闭孔神经阻滞法.
【总页数】4页(P21-24)
【关键词】膀胱;肿瘤;闭孔神经;局部神经阻滞
【作者】陈黔南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81
【相关文献】
1.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效果的临床研究 [J], 卡依沙尔·托乎提;居来提·白克热;王龙;张振忠;张涛
2.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及研究进展 [J], 张梅;郭道宁
3.椎管内麻醉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临床观察[J], 陈强;王彬彬;饶德强;马小兵;曾志辉;邹金寿
4.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观察 [J], 汲振荣;刘钢
5.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代晨旭;蔡宁;官双双;李慧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阻滞定位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额神经阻滞:定位:眶上缘内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操作:用10cm 长、7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

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时呛咳;4).穿刺部位过高可以阻滞膈神经、部分臂丛神经。

膈神经阻滞:定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间隙锁骨上2.5-3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严禁双侧阻滞,肺功能不良者禁忌,避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1)颈侧入路法: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颈深丛神经阻滞操作亦相同。

病人取仰处,(2)定位:C4横肩胛上神经阻滞:定位:坐位,背朝术者,双肩放松自然下垂,确定肩胛冈,从脊柱缘至肩峰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做一标记。

再标出肩胛下角,于肩胛冈中点作另一连线,两连线交点的外上角作分角线,延长至肩胛冈前缘,极为穿刺点。

或简单定位,即肩胛冈连线中点与外1/3连线之中点前缘。

用腰麻针进针至冈上窝后滑上1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避免进入胸腔,反复穿刺容易引起肩胛上动脉损伤。

▲斜角肌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臂垂直放松平贴身旁,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间隙下移触及锁骨下动脉,示指下压出现手臂麻木感,此处为肌间沟,再确定C6横突或环状软骨作一连线,与肌间沟交点为穿刺点。

▲下角为7▲▲腰丛神经阻滞:又称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效果的临床研究

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效果的临床研究

6 0・
1 o u r n a 2 o f C l i n i c a l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d c i i n e V o 1 . 1 3 , N o . 1 J a n . 2 0 1 4
( 1 ) : 2 7— 2 9 .
2 0 0 9, 2 4 ( 7 ) : 7 6 1— 7 6 9 .
[ 7 ] 陈小勋 , 周永醇 , 张兆 明,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 直肠癌 的临床对 比[ J ] . 中国普通外科杂 志 , 2 0 1 1 , 2 0 ( 4 ) : 3 5 6 — 3 5 9 .
[ 8 ] K a n g S B , P a r k J W, J e o n g S Y, e t 1 a .O p e n v e r ¥ u ¥ l a p a r o s c o p i e s u r g e r y
膜切除的近期临床效果对 比[ J ] . 中华 胃肠外科杂志 , 2 0 1 2 , 1 5 ( 5 ) :
5 l 7 —5 1 9.
难度 , 并且传统 的开腹 T M E手术保肛率较低 , 患者满意 度较差。是否保 留肛门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很
大的影响 , 医生和患者均希望在完全切除肿瘤组织的基 础上保 留肛门 , 而能否保 留肛门主要 由肿瘤组织距离决 定, 但术 中盆底肌 肉是 否完 全也会 在 一定 程 度 上对 此产
5 6 5 —5 6 9 .
开腹手术具有 明显的优势 , 近中期疗效肯定 , 临床上安
or f mi d o r l o w r ec t a l c a n c e r a f t e r n e o u v nt a e h e mo md i o t he r a p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位置
dpmz
dpmz
dpmz
解决办法
对于TUR-BT 手术: 采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闭孔神经阻滞
dpmz
下肢神经阻滞的类型
阻滞类型 腰丛 股神经 坐骨神经 闭孔神经
隐神经
dpmz
适应症
腰神经丛支配区域的手术操作,与近端坐骨神经阻滞 复合可完成髋部远端整个小腿的复杂手术。
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操作,与近端 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可完成整个小腿的手术。 与腰丛/股神经阻滞复合可进行整个小腿的手术。
禁忌症:
无特殊
注 意:
经尿道的膀胱外侧壁手术,内收肌反射只能可靠地被单独 的闭孔神经抑制,而股神经阻滞和脊麻都不能达到。
dpmz
下肢神经解剖
dpmz
1. 股外侧皮N 2. 股N 3. 生殖股神经 4. 坐骨神经 5. 闭孔神经 6. 阴部神经
解剖标志— 闭孔神经
内收长肌的起点 耻骨结节 股动脉 髂前上棘
在经尿道膀胱外侧壁切除时抑制内收肌反射; 与股神经阻滞配伍,治疗术后内侧膝关节疼痛; 治疗内收肌痉挛。
与远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可完成整个小腿下部和足部 的手术。
闭孔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适应症:
1. 在经尿道膀胱外侧壁切除时抑制内收肌反射; 2. 与股神经阻滞配伍,治疗术后内侧膝关节疼痛; 3. 治疗内收肌痉挛。
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s ,ONBs) 在经尿道膀胱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dpmz
大坪医院麻醉科 闫 红
在泌尿外科经尿道膀胱电切手术,特别是涉及膀胱 外侧壁的手术中,我们发现:即使采用硬膜外或者腰硬 联合麻醉,也不能抑制患者下肢体动(大腿内收肌群强 烈急剧的内收内旋,带动躯干在手术台上移动,此被称 作闭孔神经反射),这严重影响术者操作,甚至造成一 定的风险。
dpmz
为防止术中出现的闭孔神经反射,较传统的方法是全 身麻醉,然而 TUR-BT 手术的对象一般是高龄患者,全 麻会带来较多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且增加手术费用。
临床更倾向于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但这两类麻醉方式仅仅能够阻断冲动沿闭孔神经感觉纤维上传至脊髓,而不 能抑制其沿运动纤维传导引起的内收肌收缩,因此脊麻不 能阻止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dpmz
闭孔神经阻滞方法
dpmz
副作用/并发症
刺破血管: 闭孔动脉或静脉
dpmz
外周神经阻滞注意事项
准确的解剖定位是阻滞成功的关键 局麻药中毒反应是最严重的即刻风险。其总剂量应确定并保持在可
接受的限度;防止局麻药直接误入血管 神经阻滞时宜适当镇静、镇痛,减少病人不适感 进针前注液管内应注满生理盐水或局麻药,给药前回抽 局麻药注入神经干内时可出现剧烈灼痛,立即停止注射并调整穿刺
dpmz
① 内收长肌 ② 穿刺点
闭孔神经阻滞方法
体位:患者仰卧,小腿旋外并外展 穿刺部位:耻骨结节下5-10cm,刚好在内收长肌起
点处肌腱的外侧。穿刺方向约头外侧45度,指向髂前 上棘 进针深度: 4-6cm 阳性刺激反应:来自内收肌群 局麻药剂量: 成人0.5%罗哌卡因6-8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