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汇编.doc
2024年9-10月新高考数学名校模拟大题汇编:立体几何(解析版)

2024年9-10月新高考数学名校大题汇编:立体几何大题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1)空间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空间向量也可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模,若向量a 的起点是A ,终点是B ,则向量a也可以记作AB ,其模记为a或AB .(2)零向量与单位向量规定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当有向线段的起点A 与终点B 重合时,AB=0.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3)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在空间,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个平面,成为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与向量a 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相反向量,记为-a .(4)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①OC=OA+OB=a +b ,BA=OA-OB=a -b.如图所示.②空间向量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a +b =b +a ,a +b +c =a +b +c【知识点二: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1)数乘运算实数λ与空间向量a 的乘积λa 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λ>0时,λa 与向量a方向相同;当λ<0时,向量λa 与向量a 方向相反.λa 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 倍.(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λa +b =λa +λb ,λμa =λμ a .(3)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4)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5)直线的方向向量如图8-153所示,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a 的直线.对空间任意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使OP =OA +ta ①,其中向量a 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在l 上取AB =a ,则式①可化为OP =OA +tAB =OA +t OB -OA =1-t OA +tOB ②①和②都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达式,当t =12,即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时,OP =12OA +OB ,此式叫做线段AB 的中点公式.(6)共面向量如图8-154所示,已知平面α与向量a ,作OA=a,如果直线OA 平行于平面α或在平面α内,则说明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7)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a +yb.推论:①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AC;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OP-OA=xAB+yAC,该式称为空间平面ABC 的向量表达式.②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向量关系式OP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的点P 与点A ,B ,C 共面;反之也成立.【知识点三: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1)两向量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通常规定0≤a ,b ≤π,如果a ,b =π2,那么向量a ,b 互相垂直,记作a ⊥b .(2)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 a,b.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特别地,a ⋅a =a 2.(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满足的运算律:λa ⋅b =λa ⋅b ,a ⋅b =b ⋅a (交换律);a ⋅b +c =a ⋅b +a ⋅c(分配律).【知识点四: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应用】(1)设a =a 1,a 2,a 3 ,b=b 1,b 2,b 3 ,则a +b=a 1+b 1,a 2+b 2,a 3+b 3 ;a -b=a 1-b 1,a 2-b 2,a 3-b 3 ;λa=λa 1,λa 2,λa 3 ;a ⋅b=a 1b 1+a 2b 2+a 3b 3;a ⎳b b ≠0⇒a 1=λb 1,a 2=λb 2,a 3=λb 3;a ⊥b⇒a 1b 1+a 2b 2+a 3b 3=0.(2)设A x 1,y 1,z 1 ,B x 2,y 2,z 2 ,则AB =OB -OA=x 2-x 1,y 2-y 1,z 2-z 1 .这就是说,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起点的坐标.(3)两个向量的夹角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①已知a =a 1,a 2,a 3 ,b =b 1,b 2,b 3 ,则a =a 2=a 12+a 22+a 32;b =b2=b 12+b 22+b 32;a ⋅b=a 1b 1+a 2b 2+a 3b 3;cos a ,b =a 1b 1+a 2b 2+a 3b 3a 12+a 22+a 32b 12+b 22+b 32;②已知A x 1,y 1,z 1 ,B x 2,y 2,z 2 ,则AB=x 1-x 22+y 1-y 2 2+z 1-z 2 2,或者d A ,B =AB.其中d A ,B 表示A 与B 两点间的距离,这就是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4)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为a cos a ,b=a ⋅b b.【知识点五:法向量的求解与简单应用】(1)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n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如果n⊥α,那么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几点注意:①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②一个平面的所有法向量都互相平行;③向量n 是平面的法向量,向量m 是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有m ⋅n =0.第一步:写出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a=x 1,y 1,z 1 ,b=x 2,y 2,z 2 ;第二步:那么平面法向量n=x , y , z ,满足n ⋅a=0n ⋅b =0⇒xx 1+yy 1+zz 1=0xx 2+yy 2+zz 2=0.(2)判定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不重合的两条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若a ∥b,即a =λb,则a ∥b ;若a ⊥b,即a ⋅b=0,则a ⊥b .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且l ⊥α.若a ∥n ,即a =λn ,则l ⊥α;若a ⊥n ,即a ⋅n =0,则a ∥α.(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若n 1∥n 2,即n 1=λn 2,则α∥β;若n 1⊥n 2,即n 1⋅n 2=0,则α⊥β.【知识点六:空间角公式】(1)异面直线所成角公式:设a ,b分别为异面直线l 1,l 2上的方向向量,θ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则cos θ=cos a,b =a ⋅b a b.(2)线面角公式: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a 为l 的方向向量,n为平面α的法向量,θ为l 与α所成角的大小,则sin θ=cos a ,n=a ⋅na n.(3)二面角公式:设n 1,n 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θ=n 1 ,n 2 或π-n 1 ,n 2(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相等或互补),其中cos θ =n 1 ⋅n 2n 1 n 2.【知识点七:空间中的距离】求解空间中的距离(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也不必寻找公垂线段,只需利用向量的正射影性质直接计算.如图,设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 ,这时分别在a ,b 上任取A ,B 两点,则向量在n上的正射影长就是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则d =AB ⋅n |n |=|AB ⋅n ||n|即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等于两异面直线上分别任取两点的向量和公垂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与公垂线的方向向量模的比值.(2)点到平面的距离A 为平面α外一点(如图),n为平面α的法向量,过A 作平面α的斜线AB 及垂线AH .|AH |=|AB |⋅sin θ=|AB |⋅|cos <AB ,n >|=|AB ||AB ⋅n |AB ⋅n =|AB ⋅n|nd =|AB ⋅n||n|【必考题型汇编】1.(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六校九月大联考解析第16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DEF 均为等腰梯形,BC ⎳AD ,EF ⎳AD ,AD =4,AB =2,BC =EF =2,AF =11,FB ⊥平面ABCD ,M 为AD 上一点,且FM ⊥AD ,连接BD 、BE 、BM .(1)证明:BC ⊥平面BFM ;(2)求平面ABF 与平面DBE 的夹角的余弦值.方法提供与解析:(1)解析:因为FB ⊥平面ABCD ,又AD ⊂平面ABCD ,所以FB ⊥AD .又FM ⊥AD ,且FB ∩FM =F ,所以AD ⊥平面BFM .因为BC ⎳AD ,所以BC ⊥平面BFM .(2)解析:作EN ⊥AD ,垂足为N ,则FM ⎳EN .又EF ⎳AD ,所以四边形FMNE 是平行四边形,又EN ⊥AD ,所以四边形FMNE 是矩形,又四边形ADEF 为等腰梯形,且AD =4,EF =2,所以AM =1.由(1)知AD ⊥平面BFM ,所以BM ⊥AD .又AB =2,所以BM =1.在Rt △AFM 中,FM =AF 2-AM 2=10.在Rt △FMB 中,∴FB =FM 2-BM 2=3.由上可知,能以BM 、BC 、BF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1,0 ,B 0,0,0 ,F 0,0,3 ,D -1,3,0 ,E 0,2,3 ,所以,AB =1,1,0 ,BF =0,0,3 ,BD =-1,3,0 ,BE=0,2,3 ,设平面ABF 的法向量为m=x 1,y 1,z 1 ,由m ⋅AB=0m ⋅BF =0,得x 1+y 1=0z 1=0 ,可取m =1,-1,0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x 2,y 2,z 2 ,由n ⋅BD=0n ⋅BE =0,得-x 2+3y 2=0-2y 2+3z 2=0 ,可取n=9,3,2 .因此,cos ‹m ,n›=m ⋅n m ⋅n=9-31+1⋅81+9+4=34747.依题意可知,平面ABF 与平面DBE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34747.2.(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解析第17题)如图,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侧面AA 1B 1B ,侧面BB 1C 1C 是矩形,侧面AA 1B 1B 是菱形,∠BAA 1=60°,AB =2BC =2,点E ,F ,G 分别为棱AA 1,A 1C ,BB 1的中点.(1)证明:FG ⎳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1-B 1C -E 的余弦值.方法提供与解析:解析:(1)证明:因为点E ,F ,G 分别为棱AA 1,A 1C ,BB 1的中点,连接EF ,EG ,则EF ⎳AC ,EG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同理可得EG ⎳平面ABC ,因为EF ∩EG =E ,EF ⊂平面EFG ,EG ⊂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 ⎳平面ABC ,因为FG ⊂平面EFG ,所以FG ⎳平面ABC .(2)解:侧面BB 1C 1C 是矩形,所以BC ⊥BB 1,又因为平面BB 1C 1C ⊥平面AA 1B 1B ,平面BB 1C 1C ∩平面AA 1B 1B =BB 1,所以BC ⊥平面AA 1B 1B ,又BE ⊂平面AA 1B 1B ,因此BC ⊥BE .在菱形AA 1B 1B 中,∠BAA 1=60°,因此△AA 1B 是等边三角形,又E 是AA 1的中点,所以BE ⊥AA 1,从而得BE ⊥BB 1.如图,以B 为坐标原点,BE ,BB 1,B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B =2BC =2,所以BE =AB sin60°=3,因此B 10,2,0 ,A 13,1,0 ,E 3,0,0 ,C 0,0,1 ,所以B 1C =0,-2,1 ,B 1E =3,-2,0 ,B 1A 1=3,-1,0 ,设平面EB 1C 的法向量为m=x 1,y 1,z 1 ,由m⊥B 1C,得-2y 1+z 1=0 ,令y 1=1,得m =23,1,2设平面A 1B 1C 的法向量为n=x 2,y 2,z 2 ,由n ⊥B 1Cn ⊥B 1A 1,得-2y 2+z 2=03x 2-y 2=0 ,令y 2=1,得n =33,1,2 ,cos ‹m ,n ›=m ⋅n m ⋅n =23+1+4193⋅163=171976,即二面角A 1-B 1C -E 的余弦值为171976.3.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梯形,AD ⎳BC ,BC =4,AB =AD =DC =AA 1=2,Q 为AD 的中点.(1)在A 1D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直线CQ ⎳平面AC 1P ,若存在,请确定点P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1)中点P 存在,求平面AC 1P 与平面ABB 1A 1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方法提供与解析:(1)解析:(几何法)存在,证明如下: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因为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所以可在平面A 1B 1C 1D 1内作C 1P ⎳CQ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证△C 1D 1P ≅△CDQ ,所以D 1P =DQ ,可知P 是A 1D 1中点,因为C 1P ⊂平面AC 1P ,所以CQ ⎳平面AC 1P .即存在线段A 1D 1的中点,满足题设条件.满足条件的点只有一个,证明如下:当CQ ⎳平面AC 1P 时,因为CQ ⎳平面A 1B 1C 1D 1,所以过C 1作平行于CQ 的直线既在平面A 1C 1P 内,也在平面A 1B 1C 1D 1内,而在平面A 1B 1C 1D 1内过C 1只能作一条直线C 1P ⎳CQ ,故满足条件的点P 只有唯一一个.所以,有且只有A 1D 1的中点为满足条件的点P ,使直线CQ ⎳平面AC 1P .(2)解析:(坐标法)过点D 作DF ⊥BC ,垂足为F ,又因为DD 1⊥平面ABCD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F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2,0,0 ,P 1,0,2 ,C 1-1,3,2 ,A 12,0,2 ,B 3,3,0 ,P A =1,0,-2 ,PC 1 =-2,3,0 ,AB =1,3,0 ,AA 1=0,0,2设平面P AC 1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有n ⋅P A=0,n ⋅PC 1 =0,即x -2z =0,-2x +3y =0. 令x =23,得y =4,z =3,所以n=23,4,3 .设平面ABB 1A 1的法向量为m=x ,y ,z .则有AB ⋅m =0,AA 1 ⋅m =0,即x +3y =0,2z =0. 令x =3,得y =-1,z =0,所以m=3,-1,0 .所以cos n ,m =n ⋅m n m=6-4+0231=3131.故平面AC 1P 与平面ABB 1A 1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131.4.(福建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模拟检测(一)解析第16题)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PC =CB =BA =12AD =2,AD ⎳CB ,∠CPD =∠ABC =90°,平面PCD ⊥平面ABCD ,E 为PD 中点.(1)求证:PD ⊥平面PCA ;(2)点Q 在棱P A 上,CQ 与平面P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求平面PCD 与平面CDQ 夹角的余弦值.方法提供与解析:(1)解析:由题意:BC =AB =2,∠ABC =90°,AC =AB 2+BC 2=22同理CD =22,又AD =4,CD 2+AC 2=AD 2,CD ⊥AC .而CD =22=PD 2+PC 2,即PC ⊥PD ,又平面PCD ⊥平面ABCD ,平面PCD ∩平面ABCD =CD ,AC ⊂平面ABCD ,AC ⊥平面PCD ,PD ⊂平面PCD ,PD ⊥AC ,又PC ⊥PD ,且PC ⊂面PCA ,AC ⊂面PCA ,PC ∩AC =C ,PD ⊥平面PCA .(2)解析:以C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 ,A 0,22,0 ,D 22,0,0 ,P 2,0,2 ,所以CD =22,0,0 ,CP =2,0,2 ,P A=-2,22,-2 ,设PQ =λP A 0<λ<1 ,有CQ =CP +λP A=21-λ ,22λ,21-λ ,取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m =0,1,0 ,则cos CQ ,m =22λ41-λ 2+8λ2=63,λ=12,故CQ =22,2,22.令n=x ,y ,z 是平面CDQ 的一个法向量,则n ⋅CD =0n ⋅CQ =0,即22x =022x +2y +22z =0,令y =1,有n =0,1,-2 ,则cos ‹n ,m › =n ⋅m n m=55,故平面PCD 与平面CDQ 夹角的余弦值为55.5.(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综合自主测试解析第17题)5:如图(1),在△ABC 中,CD ⊥AB ,BD =2CD =2AD =4,点E 为AC 的中点.将△ACD 沿CD 折起到△PCD 的位置,使DE ⊥BC ,如图(2).图(1)图(2)(1)求证:PB ⊥PC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CP ⊥DF ?若存在,求二面角P -DF -E 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点在侧棱上,。
(I)证明:是侧棱的中点;求二面角的大小。
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 (Ⅱ)设二面角A-BACBA1B1C1DE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3.如图,平面,,,,分别为的中点.(I)证明:平面;(II)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4.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Ⅱ)当且E为PB的中点时,求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以的中点为球心、为直径的球面交于点.(1)求证:平面⊥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6.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证:∥(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7.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 =AD=a,点E是SD上的点,且DE=a(0<≦1). (Ⅰ)求证:对任意的(0、1),都有AC⊥BE:(Ⅱ)若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600C,求的值。
8.如图3,在正三棱柱中,AB=4, ,点D是BC的中点,点E 在AC上,且DEE.(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9.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证:∥(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完整版.doc

(Ⅱ)平面 BDC 1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16 (2014 课标全国Ⅰ )如图 1-1 所示,三棱柱 ABC - A1B1C1中,点 A1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D 在 AC 上,∠ ACB= 90°, BC= 1,AC= CC1= 2. (1)证明: AC1⊥ A1B; (2)设直线 AA1 与平面 BCC1B1 的距离为 3, 求二面角 A1-AB -C 的大小.
12.( 2017 年 16)已知三棱锥 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 SC 是球 O 的直径。若平 面 SCA⊥平面 SCB,SA=AC,SB=BC,三棱锥 S-ABC 的体积为 9,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________。
13(2011 年).如图,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17.(2015 年新课标 1)如图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G 为 AC 与 BD 交点, BE 平面 ABCD , (1) 证明:平面 AEC 平面 BED ; (2) 若 ABC 120o , AE EC, 三棱锥
E ACD 的体积为 6 ,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 3
18 (2016 年新课标 1)如图,已知正三棱锥 P-ABC 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 PA=6,顶点 P 在平面 ABC 内的正投影为点 D, D 在平面 PAB 内的正投影为点 E,连结 PE 并延长交 AB 于点 G. ( I)证明: G 是 AB 的中点; ( II )在图中作出点 E 在平面 PAC 内的正投影 F(说明作法及理由) ,并求四面体 PDEF 的体积.
PD 底面 ABCD . ( I)证明: PA BD ;
( II )设 PD=AD=1 ,求棱锥 D-PBC 的高.
高考数学近三年真题立体几何(理科专用)

三年专题 立体几何(选择题、填空题)(理科专用)1.【2022年新高考1卷】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40.0km 2;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80.0km 2,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时,增加的水量约为(√7≈2.65)( ) A .1.0×109m 3B .1.2×109m 3C .1.4×109m 3D .1.6×109m 32.【2022年新高考1卷】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 ,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π,且3≤l ≤3√3,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18,814]B .[274,814]C .[274,643]D .[18,27]3.【2022年新高考2卷】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3√3和4√3,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100πB .128πC .144πD .192π4.【2021年甲卷理科】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单位:m ),三角高程测量法是珠峰高程测量方法之一.如图是三角高程测量法的一个示意图,现有A ,B ,C 三点,且A ,B ,C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A B C '''满足45A C B ∠'''=︒,60A B C ''∠'=︒.由C 点测得B 点的仰角为15︒,B B '与C C '的差为100;由B 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45︒,则A ,C 两点到水平面A B C '''的高度差A A C C ''- 1.732≈)( )A .346B .373C .446D .4735.【2021年甲卷理科】已如A ,B ,C 是半径为1的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1A CBC A C B C ⊥==,则三棱锥O A B C-的体积为( )A 12B 12C 4D 46.【2021年新高考1的母线长为( )A .2B .C .4D .7.【2021年新高考2卷】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 )A .201+B .2C .563D 38.【2020年新课标1卷理科】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 4B 2C 4D 29.【2020年新课标1卷理科】已知,,A B C 为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1O 为A B C的外接圆,若⊙1O 的面积为4π,1A BB C A C O O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64πB .48πC .36πD .32π10.【2020年新课标2卷理科】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这个多面体某条棱的一个端点在正视图中对应的点为M ,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 ,则该端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 )A .EB .FC .GD .H11.【2020年新课标2卷理科】已知△ABC 4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 的表面积为16π,则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AB .32C .1D 212.【2020年新课标3卷理科】下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B .C .D .13.【2020年新高考1卷(山东卷)】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 ),地球上一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 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 垂直的平面.在点A 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 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A .20°B .40°C .50°D .90°14.【2022年新高考1卷】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则( ) A .直线BC 1与DA 1所成的角为90° B .直线BC 1与CA 1所成的角为90° C .直线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为45°D .直线BC 1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15.【2022年新高考2卷】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D ⊥平面ABCD ,FB ∥ED,AB =ED =2FB ,记三棱锥E −ACD ,F −ABC ,F −ACE 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 )A .V 3=2V 2B .V 3=V 1C .V 3=V 1+V 2D .2V 3=3V 116.【2021年新高考1卷】在正三棱柱111A B CA B C -中,11A BA A ==,点P 满足1B P BC B B λμ=+,其中[]0,1λ∈,[]0,1μ∈,则( )A .当1λ=时,1A B P△的周长为定值B .当1μ=时,三棱锥1P A B C-的体积为定值C .当12λ=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P B P⊥D .当12μ=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B ⊥平面1A BP17.【2021年新高考2卷】如图,在正方体中,O 为底面的中心,P 为所在棱的中点,M ,N 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 NO P⊥的是( )A .B .C .D .18.【2020年新课标3卷理科】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_.19.【2020年新高考1卷(山东卷)】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均为2,∠BAD=60°.以1D BCC 1B 1的交线长为________.20.【2020年新高考2卷(海南卷)】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N分别为BB1、AB的中点,则三棱锥A-NMD1的体积为____________三年专题立体几何(解答题)(理科专用)1.【2022年全国甲卷】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CD∥AB,AD=DC=CB=1 ,AB=2,DP=√3.(1)证明:BD⊥PA;(2)求PD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2.【2022年全国乙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AD⊥CD,AD=CD,∠ADB=∠BDC,E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平面ACD;(2)设AB=BD=2,∠ACB=60°,点F在BD上,当△AFC的面积最小时,求CF与平面A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3.【2022年新高考1卷】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4,△A1BC的面积为2√2.(1)求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2)设D 为A 1C 的中点,AA 1=AB ,平面A 1BC ⊥平面ABB 1A 1,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4.【2022年新高考2卷】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A =PB ,AB ⊥AC ,E 是PB 的中点.(1)证明:OE//平面PAC ;(2)若∠ABO =∠CBO =30°,PO =3,PA =5,求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 5.【2021年甲卷理科】已知直三棱柱111A B C A B C -中,侧面11A AB B为正方形,2A BB C ==,E ,F 分别为A C 和1C C 的中点,D 为棱11AB 上的点.11B FA B ⊥(1)证明:B F D E⊥;(2)当1BD为何值时,面11B BC C与面D F 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6.【2021年乙卷理科】如图,四棱锥P A B C D==,P D D C-的底面是矩形,P D⊥底面A B C D,1M为B C的中点,且P B A M⊥.(1)求B C;(2)求二面角A P M B--的正弦值.7.【2021年新高考1卷】如图,在三棱锥A B C D-中,平面A B D⊥平面B C D,A B A D=,O为B D的中点.(1)证明:O A C D⊥;(2)若OCD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在棱A D上,2--=,且二面角E B C DD E E A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 C D-的体积.8.【2021年新高考2卷】在四棱锥Q A B C D-中,底面A B C D是正方形,若====.A D Q D Q A Q C2,3(1)证明:平面Q A D ⊥平面A B C D ; (2)求二面角BQ D A--的平面角的余弦值.9.【2020年新课标1卷理科】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 E 为底面直径,A EA D=.A B C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为D O 上一点,6P OO=.(1)证明:P A ⊥平面P B C ;(2)求二面角BP C E--的余弦值.10.【2020年新课标2卷理科】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 1C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11.【2020年新课标3卷理科】如图,在长方体1111A B C 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在棱11,D DB B 上,且12D EE D =,12B FF B =.(1)证明:点1C 在平面A E F 内;(2)若2A B=,1A D=,13A A=,求二面角1AE F A --的正弦值.12.【2020年新高考1卷(山东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 BCD .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13.【2020年新高考2卷(海南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 BCD .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QB ,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完整版)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
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
连接CH,则∠ECH为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 ,故EH=1,又EC= =2,
(II)设线段 、 的中点分别为 、 ,
求证: ∥
(III)求二面角 的大小。
10.如题(18)图,在五面体 中,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 , .求:
(Ⅰ)直线 到平面 的距离;
(Ⅱ)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Ⅱ)设平面BCD的法向量 则
又 =(-1,1,0),
=(-1,0,c),故
令x=1,则y=1,z= , =(1,1, ).
又平面 的法向量 =(0,1,0)
由二面角 为60°知, =60°,
故 °,求得
于是 ,
,
°
所以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 ,在 中, 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 ,又 ,所以 ,又 平面ACD,DC 平面ACD,所以 平面ACD
(1)证明:PA⊥BD;
(2)设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AC BD,垂足为H,
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
(1)证明:PE BC
(2)若 APB= 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1、2003(理科)(本题满分12分)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A ⊥平面ABCD ,AB=4,AD=2.若B 1D ⊥BC ,直线B 1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等于30°,求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解]连结BD ,因为B 1B ⊥平面ABCD ,B 1D ⊥BC ,所以BC ⊥BD.在△BCD 中,BC=2,CD=4,所以BD=32.又因为直线B 1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等于30°,所以 ∠B 1DB=30°,于是BB 1=31BD=2.故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S ABCD ·BB 1=38. 2.2005(理科)(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已知正三棱锥ABC P -的体积为372,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60. (1)证明:BC PA ⊥;(2)求底面中心O 到侧面的距离.[证明](1)取BC 边的中点D ,连接AD 、PD ,则BC AD ⊥,BC PD ⊥,故⊥BC 平面APD . BCPA ⊥[解](2)如图, 由(1)可知平面⊥PBC 平面APD ,则PDA ∠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过点O 作E PD OE ,⊥为垂足,则OE 就是点O 到侧面的距离. 设OE 为h ,由题意可知点O 在AD 上,∴ 60=∠PDO ,h OP 2=.h BC h OD 4,32=∴=,∴ 2234)4(43h h S ABC ==∆, ∵ 3233823431372h h h =⋅⋅=,∴ 3=h . 即底面中心O 到侧面的距离为3.3、2006(理科)(本题满分 14分)本题共有 2个小题,第 1小题满分 5分,第 2小题满分满分 9分。
在三棱柱 ABC —A1B1C1 中,∠ABC=90°,AB=BC=1。
(完整)理科立体几何高考题

立体几何高考题1.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C )23(D3.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9π B .10π C .11π D .12π4.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中,SA =,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 )1 (B(C )2 (D )35.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 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13B.3C.3D .236.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三条棱AB 、1CC 、11A D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有且只有1个 (B )有且只有2个(C )有且只有3个 (D )有无数个7.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3(B)3(C)38.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c )A .13B.3C.3D .239.已知球的半径为2,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分别截球面得两个圆.若两圆的公共弦长为2,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 A .1B .2C .3D .2俯视图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10.等边三角形ABC 与正方形ABDE 有一公共边AB ,二面角C AB D --的余弦值为3,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EM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11.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 ; 充要条件② .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四棱锥A BCDE -中,底面BCDE 为矩形,侧面ABC ⊥底面BCDE ,2BC =,CD =AB AC =.(Ⅰ)证明:AD CE ⊥;(Ⅱ)设CE 与平面ABE 所成的角为45o,求二面角C AD E --的大小.13.(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24AA AB ==,点E 在1CC 上且EC E C 31=. (Ⅰ)证明:1A C ⊥平面BED ;(Ⅱ)求二面角1A DE B --的大小.CDE AB AB CD EA 1B 1C 1D 11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A ⊥平面ABCD ,60ABC ∠=o,E F ,分别是BC PC ,的中点.(Ⅰ)证明:AE PD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E AF C --的余弦值.15(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五棱锥P —ABCDE 中,PA ⊥平面ABCDE ,AB ∥CD ,AC ∥ED ,AE ∥BC , ∠ABC =45°,AB =22,BC =2AE =4,三角形PAB 是等腰三角形. (Ⅰ)求证:平面PCD ⊥平面PAC ; (Ⅱ)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四棱锥P —ACDE 的体积.PBECDF A16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BC =,1AA AB =,D 为1BB 的中点,E 为1AB 上的一点,13AE EB =.(Ⅰ)证明:DE 为异面直线1AB 与CD 的公垂线; (Ⅱ)设异面直线1AB 与CD 的夹角为45°,求二面角111A AC B --的大小.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 AB//DC ,AD ⊥DC ,AB=AD=1,DC=SD=2,E 为 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则棱锥AB BC-的体积为。
O ABCD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Ⅰ)证明:PA⊥BD;(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D2.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由余弦定理得BD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1,0,0A,()0B,()C -,()0,0,1P 。
(1),(1,0,0)AB PB BC =-=-=-uu u v uu v uu u v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0,{n AB n PB ⋅=⋅=u u u r u u u r00z =-=因此可取n=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m 0,m 0,{PB BC ⋅=⋅=u u u ru u u r可取m=(0,-1, cos ,m n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 23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A) 4- (B)3-+ (C) 4-+3-+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C)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1. D2. D3. B4. 解法一:(Ⅰ)连接BD,取DC 的中点G ,连接BG,由此知 1,DG GC BG ===即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BC BD ⊥. 又ABCD,BC SD SD ⊥⊥平面故,所以,BC ⊥⊥平面BDS,BC DE .作BK ⊥EC,EDC SBC K ⊥为垂足,因平面平面,故,BK EDC BK DE DE ⊥⊥平面,与平面SB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K 、BC 都垂直 DE ⊥平面SBC ,DE ⊥EC,DE ⊥SBSB =SD DB DE SB ==-EB SE SB EB ====所以,SE=2EB(Ⅱ) 由1,2,,SA AB SE EB AB SA ===⊥知1,AD=1AE ==又.故ADE ∆为等腰三角形.取ED 中点F,连接AF ,则,AF DE AF ⊥==. 连接FG ,则//,FG EC FG DE ⊥.所以,AFG ∠是二面角A DE C --的平面角.连接AG,A G=,3FG ==, 2221cos 22AF FG AG AFG AF FG +-∠==-,所以,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120°. 解法二:以D 为坐标原点,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D xyz -, 设A(1,0,0),则B(1,1,0),C(0,2,0),S(0,0,2)(Ⅰ)(0,2,-2),(-1,1,0)SC BC ==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为n=(a, b, c) 由,n SC n BC ⊥⊥,得0,0n SC n BC == 故2b-2c=0,-a+b=0令a=1,则b=c,c=1,n=(1,1,1) 又设SE EB λ= (0)λ>,则2(,,)111E λλλλλ+++ 2(,,),(0,2,0)111DE DC λλλλλ==+++设平面CDE 的法向量m=(x,y,z) 由,m DE m DC ⊥⊥,得0m DE ⊥=,0m DC ⊥= 故20,20111x y zy λλλλλ++==+++. 令2x =,则(2,0,)m λ=-.由平面DEC ⊥平面SBC 得m ⊥n,0,20,2m n λλ=-== 故SE=2EB(Ⅱ)由(Ⅰ)知222(,,)333E ,取DE 的中点F ,则111211(,,),(,,)333333F FA =--,故0FA DE =,由此得FA DE ⊥ 又242(,,)333EC =--,故0EC DE =,由此得EC DE ⊥, 向量FA 与EC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A DE C --的平面角 于是 1cos(,)2||||FA EC FA EC FA EC ==-所以,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120(三)1. 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342. 已知二面角l αβ--为60o,动点P 、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Q 到α的距离为则P 、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 )(A) (B)2 (C) 3. 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12AB AC AA ===, 120BAC ∠=︒,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AB,AD,AP两两垂直.
→
→
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AP|
D(0,
3,0),E 0,
3
1
→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则
2
,2
,AE=
3
1
0,2
,2.
→
3,0).
设B(m,0,0)(m>0),则C(m,3,0),AC=(m,
(1)证明:PB∥平面AEC;
(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
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1)证明:PB∥平面AEC;
(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
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图1-3
2,解:(1)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
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
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
因为EO?平面AEC,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
所以BC⊥平面CMD ,故BC⊥DM .
因为M为?
CD上异于C,D的点,且DC为直径,所以DM⊥CM .
又BCICM=C,所以DM⊥平面BMC .
而DM平面AMD ,故平面AMD⊥平面BMC.
uuur
(2)以D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M为?的中点.
∴
AB
⊥
AD
,
则
四
边
形
ABCD
为
矩
形
,
在△APD
中 , 由
PA=PD,∠APD=90°, 可 得
△PAD
0.
即
0.
AB
2 y
可取n(1,0,2).
uuur
DA是平面MCD的法向量,因此
uuur
uuur
5
n DA
cos n, DA
uuur
,
| n || DA |
5
uuur
2 5,
sin n, DA
5
所以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2
5.
5
2、[2014·新课标全国卷 Ⅱ]如图1-3,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
(Ⅱ)求二面角BD AC的正弦值.
8.(动点问题)(2018年II卷)如图,在三棱锥P
ABC中,AB
BC22,
PA PB PC AC
4,O为AC的中点.
P
(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 PA
C为
30,求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
O
AC
M
B
近几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汇编
1.(2018年III卷)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是?上异
CDMCD
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1.解:(1)由题设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 .因为BC⊥CD,BC平面ABCD,
3.【答案】(1)证明:∵∠
BAP=∠CDP=90°,∴PA⊥AB,
PD
⊥
CD
,
∵
AB
∥
CD
,
∴
AB
⊥
PD
,
又
∵
PA∩PD=P
,
且
PA?
平
面
PAD
,
PD?
平
面
PAD
,
∴
AB
⊥
平
面
PAD
,
又
AB?
平
面
PAB
,∴平ຫໍສະໝຸດ 面PAB⊥
平
面
PAD
;
(2)解:∵AB∥CD,AB=CD,∴四边形
ABCD为平行四边形,
由(1)知AB⊥平面PAD,
CD
由题设得D (0,0,0), A(2,0,0), B(2,2,0), C (0,2,0), M (0,1,1),
uuuuruuuruuur
AM( 2,1,1), AB(0, 2,0), DA(2,0,0)
设n ( x, y, z)是平面MAB的法向量,则
n
uuuur
0,
2x
y z 0,
AM
n
uuur
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Ⅰ)证明:平面AEC⊥平面
AFC;
(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6.(翻折)(2018年I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 F分别为AD, 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 BF.
4.(菱形建系)[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AB⊥B1C.
(1)证明:AC=AB1;
(2)若AC⊥AB1,∠CBB1=60°,AB=BC,求二面角A -A1B1-C1的余弦值.
5.(菱形建系)【2015高考新课标1】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
设n1= ,
,
z)
为平面
ACE
的法向量,
(x y
→
mx+
3y=0,
n1·AC=0,
即3
则
1
→
2y+2z=0,
n1·AE=0,
可取n1=m3,-1,3 .
又n2=(1,0,0)为平面DAE的法向量,由题设易知|cos〈n1,n2〉|=12,即
3
1
3
.
2= ,解得m=
3+4m
2
2
因为E为PD的中点,所以三棱锥
E-ACD的高为
1三棱锥
E-ACD
的体积
V
=1×
2.
3
13 1 32×3×2×2=8.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
AB∥CD,且∠BAP=∠CDP=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近几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汇编
1.(2018年
III
卷)如图,边长为
2的正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
CD?
所在平面垂直,
M是CD?
上异
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2014·新课标全国卷 Ⅱ]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
7.(翻折)(2016年全国II高考)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
AB
5, AC
6,点
E, F
分别在
AD ,CD
上,
AE
CF
5,
EF
交
BD
于点
H.将
4
DEF沿EF折到D'EF位置,OD10.
(Ⅰ)证明:D H平面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