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下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未成年时期跨入成年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借助社会工作的力量,有效介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积极心态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的介入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提升社会的福祉和促进个人自身、家庭及社区的发展与改善的一种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具有综合性、性别平等、权利保障、情感关怀等特点。
2.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目标社会工作的内涵主要包括个人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服务。
其目标在于提供对个体的支持、帮助个体发展和改善社会环境。
3. 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社会工作可以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增强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和幸福感。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良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一方面对个人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困扰。
2. 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
然而,受限于人力资源和时间等因素,这种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效果有限。
四、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除了心理咨询和辅导,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艺术创作、体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方式,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2.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借助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化的服务模式,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工作的紧密联系。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群体培训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科技信息
基础 理 论 研 讨
学 校 社 舍 工 作 介 兀 高 校 学 生 工 作 的 思 考
盐城 工 学 院 胡 凌 霞
[ 摘 要] 当前我 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 它带来的经济成分、 生活方式、 利益关 系等的 多样化深刻式和价值取 向。这给传统的 高校学生工作带来 了新的 困难和挑 战。这为学校社 会工作介 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 了良好 的契机 , 学校 社会 工作 理 应 成 为 其 重 要 的 补 充 , 以保 证 大 学 生 获 得 优 质 的服 务 和 良好 的 育 人 环境 。 [ 关键 词 ] 社 会 工作 介 入 高 校 学 生 工 作 学校
一
、
1 学 校 社 会 工 作 的 定 义 、
“ 学校社会工 作(c oloi ok ” sho ca w r )是社 会工作 的一个重 要分支 , s l 是 一 门 教育 学 与 社 会 工 作 学 之 间 的交 叉学 科 ,在 发 达 国 家 和 地 区 已成 为一项专业化 的社会事业。它是社会 工作者依据专业 的理论 和方法 , 在 学 校 教 师 和管 理 人 员 的 密 切 配 合 下 , 要 以学 校 为 工 作 范 围 , 主 以帮 助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和 促 进 学 生 成 长 为 T 作 重 点 , 学 生 、 长 、 师 以 及 相 应 为 家 教 的学校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及发展 从 起 源来 看 , 校 社 会 工 作 是 社 会 工 作发 展 中很 早 的一 支 , 在 2 学 早 0 世纪初 , 国、 国和德 国就几乎 同时发展结 合教 育与福利两种制度 的 英 美 学校社会 工作 , 建家庭 、 创 学校 与社 区相互结合 的学校社会工 作体系 。 在 我 国 , 校 社 会 工 作 早 在 2 纪 早 期 就 曾 出现 过 , 要 由基 督 教 青 学 0世 主 年会( YMC 在 一些 中学 建 立 青 年 会 组 织 , 助 青 少 年 更 好 的 处 理 个 人 A) 协 生 活 与社 会 适 应 等 问 题 。 后 来 由于 种 种 原 因学 校 社 会 工 作 并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发 展 , 相 关 工 作 由 一 些 其 他 措 施 所 取 代 。 目前 , 发 达 国家 和 其 在 地区的高校 中学校社会工作 普遍存 在。在我国, 事业 尚未真正起步, 这项
学校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介入研究

法来解决问题和消除矛盾 , 实现学校——社区——家 i 心理健康教育 , 教师也难 以对不 同家庭背景和特点的
学生进行个别关注 , 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正确引导和行 庭的良性互动, 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应对农村留守学 l 生成长 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风险 , 可以考虑引入学 校社 l 为规范 。“ 社会妈妈 ” 等与 留守学生结对子 的志愿者 , 会工作机制来加以防范和解决 。
马亚静 : 学校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介入研究
性发育。 3 . 以 系统化运作 弥补碎片化服务的不足 对于农村留守学生问题, 地方政府、 村委会 、 共青 团、 妇联 、 学校 等各方都采取 了相应的关爱措施 , 包括
强外部保护 因素 , 构建家庭——学校— 社 区的横向 J 『 l 网络 , 为留守学生建立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此过 l 程 中, 社工扮演着教育者 、 联结者 、 协调 者、 发言人 、 建 - 议呼吁者等角色 。
问题诊 断与评估 、 心理 咨询 、 家庭与社区动力 、 学校 的 对于留守学生的看法, 目 前大多数人是以“ 问题”I 教学和管理情况 以及社会社 区干预的知识 , 掌握 了学 为导向的, 认为由于父母的缺位, 留守学生在社会化 l 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失衡、 道德失范、 学业失教、 行为失 l 校个案工作 、 学校小组 工作 、 社区式学校社 会工作 的 管和生活失助等一系列问题 , 而忽视 了留守学生 自身 方法和技 巧 , 对个 体学生 、 家庭和社 区具有 深度 的整 l 体认识 , 对各个层面的优势、 问题、 境遇、 资源非常敏 的优势和资源 , 夸大了该群体 问题 的严重性 。 基于“ 问 题视角” , 人们对 “ 留守学生” 大多存有怜悯心理 , 认为 l 感。 他们不仅能够较好地应对农村留守学生在成长中 他们是 当然 的弱者和救助对象 , 由此 出现 了一些强制 所面 临的各 种风险与 困扰 ,还可 以作为家庭—— 学 性的或过多的、 不必要 的关爱 。 在此类关爱的名义下 , l 校——社区的联系纽带, 充当家长、 教师、 校长 、 学生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路径初探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路径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
在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分析了社会工作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基本概念、作用,具体的介入路径以及效果。
同时也探讨了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总结了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介入、路径、效果、挑战、解决方案、可行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工作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路径,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管理的效果,解决现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初步探索,旨在为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下文对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探讨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路径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学生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研究如何引入社会工作来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和服务,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解决学生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研究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路径也有助于拓展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
通过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学生管理领域,可以不断拓展社会工作的实践范围,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2. 正文2.1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概念社会工作是一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的实践。
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研究

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研究一、本文概述《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研究》一文,旨在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在优势视角下如何有效介入并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
本文将首先介绍研究背景,明确学生偏差行为的概念及其在学校环境中的普遍性,进而阐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优势视角的理论框架,并说明其在介入学生偏差行为中的具体应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个案管理、小组工作和社区参与等。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建议,并展望学校社会工作在介入学生偏差行为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为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校社会工作在纠正学生偏差行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优势视角理论概述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资源的理论视角,它强调个体、群体和社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能,即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找到自我恢复和成长的可能性。
优势视角认为,社会工作者应该从优势和资源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和缺陷出发,来理解和介入服务对象的生活。
在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的研究与实践,应当着重发现并强化学生的内在优势,包括他们的才能、技能、兴趣、人际关系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这意味着,学校社会工作者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是应当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并发展自己的优势,进而以更加积极和正面的方式参与学习和生活。
优势视角理论还强调,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当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和伙伴关系,共同探索他们的优势和潜能。
这种伙伴关系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决策和行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服务和干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够更加主动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优势视角理论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它提醒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能,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发现并强化这些优势,以更加积极和正面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欺凌的问题研究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欺凌的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日益复杂,中学校园欺凌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其学业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介入和应对中学校园欺凌问题,成为了当前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中学校园欺凌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中学校园欺凌的现状进行梳理,明确欺凌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分析欺凌行为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在应对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和职责,分析当前学校社会工作在介入校园欺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套系统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预防、发现、干预和后续跟进等环节。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实际效果,为其他学校和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本质和成因,还能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有效的介入路径和策略,对于推动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应对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校园欺凌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众意识的提高,中学校园欺凌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因此,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欺凌的问题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成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校园欺凌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长期、反复发生的负面行为,包括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社交排斥等多种形式。
这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
关于校园欺凌的成因,学者们普遍认为它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调查分析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调查分析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们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也不断提高。
但是,随着各种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逐渐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重点高校中更为突出。
根据国内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重,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其中,学习压力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源,导致他们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感。
1. 学业压力。
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让学生处于持续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2. 就业压力。
毕业后就业的艰难和不确定性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人际关系压力。
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待提高,同时面对分居异地和异性交往等问题时,很容易失去自我和自信。
4. 经济压力。
大学生的日常开支和生活负担较重,这也是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逐渐受到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一)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咨询服务,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
引进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支持和心理诊疗服务。
同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帮助大学生了解有关心理问题的知识和应对技巧。
(二)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学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咨询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源,并学习化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三)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置社交活动、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心理沙龙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心理经历和共同面对心理压力。
社会工作在教育与学校问题中的干预与支持

社会工作在教育与学校问题中的干预与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学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专业,通过干预与支持来为教育与学校问题提供帮助。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教育与学校问题中的干预与支持,并分析其作用与意义。
一、介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项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专业,旨在提高个体、家庭和社区的福利。
在教育与学校领域,社会工作师通过与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合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二、社会工作在教育问题中的干预1. 学生心理健康支持在学校中,很多学生可能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家庭困扰等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提供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服务,以及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他们还可以与学校教育者合作,制定心理健康支持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家庭支持与介入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系统,但有些家庭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家庭暴力或家庭关系问题等。
社会工作师可以与家长合作,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如经济援助、家庭咨询和亲子交流活动等。
他们还可以介入家庭问题,协调与家庭有关的其他专业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3. 学校社区建设学校社区建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师可以发起和组织社区服务项目,如义工活动、社区参与项目等,以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他们还可以与学校管理层一起,制定学校社区建设计划,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社会工作在学校问题中的支持1. 教育政策参与与倡导社会工作师可以参与制定教育政策,并倡导社会公正和平等。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调查和提供相关数据来支持改进教育系统,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与学校管理层和政策制定者合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2. 学校暴力与欺凌防治学校暴力和欺凌是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和学业的问题。
社会工作师可以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合作,制定预防与干预计划,为学生提供安全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公 益 创 投 的形 式 购 买 社 会组 织 服 务 实 施学 校 社 会 工作 。可 以说 , 3.1 研 究 思 路
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在不 同地 区取得 了不 同进展 ,但相对于西方国
本 研 究 的核 心 是 要 解 决 学 校 社 会 工作 如何 作 为新 的 载体 介 入
家 ,仍存在很大差距和问题 。因此 ,认识学校社会工作 的重要性 , 我 国 高校 教 育 的问题 。
程 已三年 ,故借助 于学 习社会工作 的理论知识 ,坚持 以人为本的 通 过 对 高校 的学 生 、教 师 、家 长 以及 一 线学 生 工 作 者 的实 际调 查 、
原则 ,从高校学生 的需求着手 ,结合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的现状进 分析 ,深入了解现有学生工作体制下大学 生和学生 工作者们有 哪
本研究关 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研究是对 国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养成 。而学校 内长期以来实行的任务为本的社 会工作模式 的质疑 和反思 。本研
社会工作主要是发挥引导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的作用 ,协助学生全面 究的创新价值在于探究思想 政治教育体 系下许多高校学生在各方
一 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的工作模式 。
些 需 求无 法 满 足 。
2 研 究 意 义
最后 ,本研究根据高校学生 的服务需求和现行 学生工作 的体
2.1 理 论 价 值
系来说 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的具校工作体制尤其是加强思想政 校社会工作领域找到案主需求 ,通过制度保障 、人 员整合 、高校
对学校 的情况有 比较深入 的了解 ,同时周边可获取到高校学生的 作 体 制 发 展 现 状 和 所 处 困境 出 发 ,具 体 分 析我 国 已 沿用 多年 的 高
意 见 反 馈 ,积 累 了一 定 的经 验 ,加 之 学 校 设 置 了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课 校 学 生 工 作 体 制 ,应 如 何 继 续 发 扬 其 优 良传 统 和 保 持 自身 优 势 。
论不断完善 ,多元化视角下 的学校社会工作呈现出不同的具有多 校 社 会工 作 提 供 借 鉴 ,以解 决 学 校社 会 工 作 发展 的难 题 。
重 含 义 的 工 作模 式 。本 人 自 2013年 至 今 ,一 直 生 活在 学 校 社 区 中 ,
其次 ,本 研 究 从 我 国现 行 的 以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为 统领 的学 生工
而 ,我国内地 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 , 2.3 应 用 价 值
由于 我 国 内地学 校社 会 工 作起 步 晚 ,发展 慢 ;另一 方 面 , 国内对 学
本 研 究 试 图 通 过 在 我 国 高 校 逐 步 建 立 起 学 校 社 会 工 作 制 度 ,
校社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社会工作至今仍没有形成 来解决我 国高校学生工作中专门助人 机构 和功能缺失 的问题 ,为
比较明确 的理念 、目标 、体系和有效 的介入模式 。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切实的帮助。同时 ,为解决我 国高校学
就学校社会工作在全国开展 的范围来看 ,内地试行学校社会 校社会工作与学生教育难 以融合问题提供可行路径 。
工作 的城市仅 限于上海 、南京 、深圳 、北京等极少数城市 ,且多 3 研 究 思 路 与 方 法
正视学校社会工作 的现状 ,探索高效率 、高质量的学校社会工作
首先 ,本 研 究 通 过 相 关 文 献 的 梳 理 ,展开 先 进 国家 和地 区学
服 务 是 一个 急需 解 决 的问 题 。
校社会工作开展情况的介绍 ,说 明学 校社会工作在他 国理论 的积
在十几年的学校社 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 中,学校社会工作理 淀 和 自身 理 论 的发 展 以 及 实 务 操 作 已 相 当 成熟 ,可 为我 国发 展 学
展 到经济 、社会 等层面 。他们普遍 面 l盘着社会瞬 息万变发展 的就业和生 活等各种 压力 ,却始终没有合适 的途径和方法 来咨
询。 以理论教 育模 式为主的 学校教 育 ,并没有 涉及其 专业技 能知识的掌握 以及 对社会 的 了解程度和人 际关 系处理等能 力的
指导 。而学校社会 工作主要发挥 引导学生逐渐适应社会 的作 用 ,帮助 学生解 决问题 。 因而如何将 学生社会 工作和 高校教 育
发展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互 面素质存 在许多需求 ,虽然这 些需求客 观存 在也需要 给予 解决 ,
补 性 。 因而 完善 现 有学 校 社会 工 作制 度 的 呼声 也越 来越 来 高 ,提 高 但是满足该群体此类需求的服务却几乎为零。因此 ,认识到思想
学校社会工作者 的核心能力及制度模式水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 政 治 教育 可 与 学 校社 会 工 作 并 驾 齐驱 是 本 文 创新 之 处 。
科 教 论 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10期(总第438期)
高校教育下 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 究
郑 秋 茹
(苏州大学 社会 学院 ,江苏 苏t'1 215000)
[摘 要 ]我 国高校教 育体制 下的学生 问题类型也 日趋 复杂与 多元化 。学生 问题 涉及的 内容 已由学业、心理和 生理拓
治 教 育 方 面 的研 究 随处 可 见 。而 在 我 国高 校 推 行 社 会 工 作 的 理 念 学 生 体 系 与 社 工 服 务 体 系 之 间 如 何 实 现 协 调 与合 作 等方 面提 出初
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 问题 。
[关键词 ]高校教 育;社会 工作 ;介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1 研 究的缘起
度 融 入 困难 的 问题 。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普遍实行的教育体制 ,各地高 2.2 创 新 价 值
校都进行 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改革,广泛地传播 和应用了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