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急性毒品中毒
急性甲胺中毒

急性甲胺中毒急性甲胺中毒是一种由于摄入或暴露在高浓度甲胺环境中引起的急性毒性反应。
甲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制造聚合物、樹脂、農藥和颜料等。
虽然甲胺在许多工业和商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但它也存在着严重的毒性和危险性,如果不当使用或存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急性甲胺中毒的症状和影响症状和影响会根据不同程度的甲胺暴露而有所不同。
在轻微暴露的情况下,可能会看到气味、头痛、咳嗽、眼睛刺痛、喉咙不适和嗓子疼痛等症状。
严重的暴露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闷、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甲胺中毒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急性甲胺中毒的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尽早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如症状严重,应紧急插管上呼吸机,给予吸氧至少24 小时。
急性甲胺中毒需要医院的专业医生进行处理,所以在发现急性甲胺中毒症状时,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为避免甲胺中毒,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禁止在密闭场所储存甲胺,避免接触过量的化学品和气体。
同时,在搬运和使用甲胺时,要佩戴防护手套、眼罩和呼吸防护器等防护设备,对入口通风、排风通道和放置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布置,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结论在生产和使用甲胺时,必须尽可能遏制所有潜在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合适的安全标准和措施,包括合适的安全培训、安全设备、消防措施等,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由于甲胺的毒性和危险性较大,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在发现任何甲胺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协助,以确保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甲胺中毒的风险,并确保我们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急性毒性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内)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而引起的有害效应。
毒性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毒性分级标准来进行评估和分类。
毒性分级标准是根据物质的毒性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它对于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通常包括急性毒性分级、LD50值、毒物种类等内容。
急性毒性分级是根据物质对人体的毒性程度而划分的,通常分为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个级别。
剧毒物质的LD50值很小,即摄入量很少就能导致死亡;高毒物质的LD50值较小,摄入一定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中毒物质的LD50值适中,摄入一定量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低毒物质的LD50值较大,摄入一定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其次,LD50值是急性毒性分级的重要参数,它是指半数致死量,即在动物实验中,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
LD50值越小,说明物质的毒性越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越高。
根据LD50值的大小,可以将物质划分为不同的毒性级别,从而指导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
此外,毒物种类也是急性毒性分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毒物的化学性质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可以将毒物分为化学毒物、生物毒物和物理毒物三大类。
化学毒物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金属物质等,它们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都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物毒物主要是指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如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病毒毒素等,它们通过食入或接触都能引起中毒;物理毒物是指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理因素,如辐射、高温、高压等,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是对化学品毒性的评估和分类,它包括急性毒性分级、LD50值、毒物种类等内容。
通过对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进行分级,可以指导其安全使用和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犬急性毒品中毒的治疗及预防

( ) 二 尽快使 用解毒剂治疗 。纳 洛酮 ( ao o e) n lx n 是 抑制 、昏迷 、瞳孔缩小和镇痛等作 用。首先静注盐酸纳
洛酮 O4 gK ~ .m /g .m /g 08 gK 体重 , 5 每 分钟 ~1 5 钟重复一 - o) -
释放 、抑制血管紧张素 Ⅱ的作 用使小动脉扩张 ,引起血 阿 片受体拮抗 剂 ,能迅速全 面逆 转阿片类药物所致呼吸 临床症状
、
( ) 一 呼吸抑制。其特 点是呼吸频率减慢 , 吸量减 次 , 呼 若重复 3 次后病 情有所改善 , 判定诊断正确;对于呼 少, 重度 中毒 时呼吸频率仅 2 / ~3 / , 次 分 次 分 可视 粘膜 吸抑制较重犬 , 开始 即可静脉 注射纳洛酮 2 g 若使用纳 m,
发绀。急性 中毒致死犬几 乎均 出现呼吸抑制。 后期或缺氧严重 时也可能 扩大。
阿片类毒品 中毒
阿 片类毒 品主要 包括鸦片 、吗啡 、海洛因、可卡 因。
( ) 六 其它。 微中毒犬常见恶心 、 轻 呕吐 , 体温下降。
二 、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
犬有舔食或吞食毒 品病史 :昏迷、针尖样瞳7¥ 呼 LI ]
此类毒 品是阿 片受体 激动剂 ,阿 片受体存 在于 中枢神经 吸抑制 “ 三联 症”是典型急性阿片类 中毒 的表现 ; 血、尿
系统 中,影 响着 中枢镇 痛、精神变化 、呼吸抑制和瞳孔 或 胃内容 物检测示毒 品阳性 ;纳 洛酮诊 断性试 验治疗 。
缩小等效应。阿片类 药物 能与阿片受体结合 ,产 生 中枢 镇 痛、兴奋 、呼吸 抑制和 瞳孔缩小等作 用 ,能直 接兴奋
三、治疗
( ) 救阿 片类 中毒病 犬最重 要 的措施 是尽早建 一 抢
急性毒品中毒

重度海洛因戒断综合症(SHWS):海洛 因吸毒者,有时因一时无法得到毒品引起的 症状,表现与中毒相似。 维持呼吸、给氧;不使用纳洛酮, 吗啡10mg 稀释后缓慢静注,20min 后可在 给予,暂时解除重度戒断症状,挽救生命。
2.致幻剂 致幻剂可使用药者产生知觉、思维和情 绪的改变,以视错觉、视幻觉最为明显,所 见物体色彩瑰丽、光采耀人,并发生形状、 距离变化,甚至自身也在变形、消失;听错 觉、听幻觉和触错觉、触幻觉也可出现,各 种感觉还会倒错融合,使人臵身于难以臵信 的神秘境界,但意识一般不受影响。
(1) 戒断症状:因用药后药效可维持较长时间,且耐受 性发展极快,第二 次之药量需加倍才能产生效应,停药则 使耐受性很快消除,滥用者多采用间断用药方式,故致幻 剂仅有精神依赖性,很少有身体依赖性,戒断症状多不明 显。有报告认为苯环己哌啶撤药后可出现恐惧感、震颤、 面肌抽动等,亦不严重。 (2)中毒症状:剂量过大时会出现恐怖幻境,可导致“中 毒性精神病”,并产生被害妄想,患者极度紧张、恐惧、 焦虑、抑郁,出现攻击或自杀行为,病程可持续数日甚至 数月,牵延较久者则难与精神分裂症鉴别。麦角酰二乙胺 (LSD)等致幻剂在撤药后亦易产生症状“回闪“重现幻境, 多为瞬间体验,但也有持续数日以上者,从而引起焦虑、 恐惧,甚至自杀。
(三)可卡因类 急性可卡因中毒无特殊解毒治疗方法,主要为 对症支持措施,其处臵要点主要是防治癫痫样发作、 维持呼吸、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并注意降温。 对其中枢神经兴奋作用的特效办法是静脉注射短效 巴比妥类药物,如阿米妥钠(amytal)0.4-0.8g或 硫喷妥钠(pentothal sodium)0.1-0.2g,注射时 需缓慢,并注意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反复惊獗者可静注安定;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明显 烦躁者可用少量氟哌啶醇。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 可作为可卡因的拟交感胺效应的拮抗剂使用(每分 钟静注1mg,一般8mg),但本品不能对抗致死量的 可卡因中毒,对严重可卡因中毒的症状作用也不大。
第六节-急性毒品中毒

第六节急性毒品中毒[概述]毒品(narcotics)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能使人成瘾的麻醉(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和精神药(psychotropic drugs),该类物质具有成瘾(或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
毒品是一个相对概念,临床上用作治疗目的即为药品,如果非治疗目的的滥用就成为毒品。
目前我国的毒品不包括烟草和酒类中的成瘾物质。
国际上通称的药物滥用(drugabuse)也即我国俗称的吸毒。
短时间内滥用、误用或故意使用大量毒品超过个体耐受量产生相应临床表现时称为急性毒品中毒(acute narcotics intoxication)。
急性毒品中毒者常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有时发生意外死亡。
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毒品滥用。
2005年底,世界吸毒人数已超过2.54亿,主要吸食的毒品有大麻、苯丙胺类、海洛因、可卡因和氯胺酮等。
我国吸毒者吸食的主要毒品是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毒品。
吸毒除损害身体健康外,还给公共卫生、社会、经济和政治带来严重危害。
第一次国际禁毒会议于1909年在上海召开,有13个国家代表参加,讨论阿片的国际管制问题,并通过有关麻醉品管制的“四项原则”,该原则被吸收到国际禁毒公约中。
目前毒品中毒己成为许多国家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后的重要致死原因。
为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抵御毒品危害,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我国政府对吸毒、制毒和贩毒行为也加大打击力度。
[毒品分类]目前,我国将毒品分为麻醉(镇痛)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本文重点介绍常见的毒品。
(一)麻醉(镇痛)药1.阿片(opium,鸦片)类阿片是由未成熟的罂粟蒴果浆汁风干获取的干燥物,具有强烈镇痛、止咳、止泻、麻醉、镇静和催眠等作用。
阿片含有20余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蒂巴因和罂粟碱等),其中蒂巴因与吗啡和可待因作用相反,改变其化学结构后能形成具有强大镇痛作用的埃托啡。
急诊急性阿片类毒品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急性阿片类毒品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评估】
1.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瞳孔、皮肤黏膜。
2.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询问当时的情况。
【急救护理】
1.口服中毒者应予洗胃,防止毒物继续吸收(阿片毒品可使幽门括约肌痉挛,可使毒物在胃内停留较久,因此,在吞服毒品后较长时间洗胃仍有价值)。
2.心搏、呼吸骤停者,应立即心肺脑复苏。
3.昏迷且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或机械辅助通气。
4.心电血压监护。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特效解毒药。
【病情观察要点及记录】
1.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记录。
2.观察患者意识的改变情况,准确描述意识状态并记录。
【健康指导】
1.根据病人精神状态改变过程,决定病人的安全需要。
2.遵医嘱使用保护性约束,并向家属解释用约束的必要性。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毒性作用及急救要点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毒性作用及急救要点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或者短期内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毒物) ,引起人体功能性或者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
常见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物有(按毒物作用分类):窒息性毒物,如 CO、氰氢酸或者氰化钠、硫化氢、苯的氨基、硝基倾倒物;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一甲胺漠气、四氟乙烯;麻醉性毒物,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二氯乙烷;神经性毒物,如磷化氢、漠甲烷、有机磷农药;溶血性毒物,如砷化氢;代谢性毒物,如五氯酚及五氯酚钠。
一、报告登记1.接到报告后应问询并做好的记录(1)报告人的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如报告来自医院,要问清收治人数、临床初步诊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地点、名称,便于进一步核实。
(2)中毒发生的时间、主要毒物或者可疑物。
(3)中毒人数和程度、患者的去向。
2.接报人还应做好的工作(1)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接报状况,请示派出调查处理队伍。
(2)通知本单位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理豫备。
(3)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状况,反映要求和建议,以便采取暂时掌握和应急求援措施,准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患者。
二、现场调查与处理1.现场调查的目的(1)确定造成危害的物质。
(2)对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向现场求援者供应求援建议。
(4)对临床工提出处理建议。
(5)对公众、媒体和决策者供应建议。
(6)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动身前的豫备(1)化学物毒性信息资料的应用:结合报告内容复习有关职业中毒防治文献,包括网上查询、查阅数据库软件、专业杂志、书籍,也可请教有关专家。
依据资料和经验初步估计引起中毒的危害物。
(2)检查突破性化学物中毒应急调查包是否处于完好状态:①照像机;②录音机;③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或者快速检气管 (连手泵);④玻璃注射器、铝箔袋(连采气装置及配套的长橡皮管);⑤职业中毒患者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包括采样记录)、座谈会记录单,如系卫生监督部门应随带监督执法文书。
急性中毒

确定急性中毒的有无
确定毒源的存在 对患者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损害 出现临床表现甚至导致死亡 可以明确诊断急性中毒的存在
确定急性中毒的有无
没有明确的毒源的存在 但患者症状体征用常见病难以解释 也要考虑中毒的可能 应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对各种标本进行毒 物鉴定
判断中毒程度的轻重
水解
结合
毒素的吸收途径
1.经呼吸道吸收 2.经消化道吸收
3.经皮肤和黏膜吸收 收
4.静脉肌肉吸
毒物在体内的分布
毒物 血循环 结合 毛细血管
组织
全身
中毒表现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表现 眼的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 循环系统表现 泌尿系统表现 血液系统表现
皮肤粘膜表现
急诊治疗
安定类药物 循环衰竭者 深昏迷抽搐 中毒性肝损 重症 皮疹
安易醒---氟马西尼 补充血容量 20%甘露醇 呋塞米 护肝 皮质激素 血液或腹膜透析 抗组胺药 地塞米松
发病机制
HbCO
Hb02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 HbCO 10%~30% 中度中毒 HbCO30%~50% 昏迷或虚脱
急诊治疗
脱离中毒环境 尽快给高浓度氧,促使HbCO解离 输血,换血 防治脑水肿 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中暑
概 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急诊治疗
概述
高温环境——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汗腺 分泌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导致——中 枢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毒机制
氯胺酮
2
兴奋脑干和边 缘系统使意识 与感觉分离
3
兴奋交感神 经,快速大 剂量给予时 抑制呼吸
4
拮抗μ受体和 激动κ受体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诊断
毒品 滥用史
临床表 现
实验室 检查
解毒药 试验
同时吸食多种毒品中毒者诊断较困难
内科学(第9版)
麻醉类药治疗 中毒者病史
(五)诊断
用药或吸食史
0.1~1.0
0.48~0.85 -
>2.0 0.5
致死浓度 >4.0 >74.0 >2.0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实验室检查
阿2片00类7. 中01毒致谵妄VS其他精神药物作用或合并脑疾病
中毒致瞳孔缩小VS镇静催眠药、酚噻嗪、OPI、可乐定中毒或脑桥出血
海洛因中毒表现不典型时,应想到其他掺杂药物(奎宁、咖啡因或 安定等)影响
内科学(第9版)
(四)中毒机制
大麻
1 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2
急性中毒时与酒精作用相似,产生神经、精神、呼吸和循环系 统损害
3 长期应用产生精神依赖性,而非生理依赖性
内科学(第9版)
(四)中毒机制
苯丙胺类
易通过血脑屏障
抑制性递质 5-羟色胺↓
神经兴奋 欣快感
兴奋性递质 儿茶酚胺↑
内科学(第9版)
1
阻断NMDA受 体,阻断痛觉 冲动向丘脑-新 皮层传导产生 镇痛作用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毒品 是指国家规定管制能使人成瘾的麻醉(镇痛)药和精神药,用作治疗目的即为药品,滥用 即为毒品,我国毒品不包括烟草和酒类成瘾物质 ➢ 药物依赖性 ➢ 危害性 ➢ 非法性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急性毒品中毒(acute narcotics poisoning):短时间内滥用、误用或故意使用大量毒品超过 耐受量所产生的相应临床表现
通畅气道
(六)治疗与预防
——复苏支持治疗·呼吸支持
兴奋 呼吸中枢
机械通气
其他
必要时行气 管内插管或
气管造口
应用阿托品、 安钠咖或尼可 刹米,禁用士 的宁或印防己 毒素
神经精神症状 ➢ 精神错乱 ➢ 语言含糊不清 ➢ 幻觉
高热 谵妄 肌颤 木僵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测
其他检查
毒物检测
胃液
尿液
呕吐物
检测
动脉血气分析 血液生化检查
内科学(第9版)
吗啡 氯胺酮 苯丙胺 单位:mg/L
(五)诊断
毒物血药浓度意义
治疗浓度
中毒浓度
0.01~0.07
(三)中毒原因
严重肝肾疾病
A
体质衰弱老年人
F
阿片类与酒精或镇 E
静催眠药同时服用
毒品中毒 易发因素
B 严重肺部疾病
严重甲状腺或肾上
C 腺皮质功能减低
D
胃排空延迟
内科学(第9版)
(四)中毒机制
镇痛、镇静、 抑制呼吸、 致幻或欣快 等
阿片类药 + 阿片受体
戒断现象
抑制内源性 阿片样物质 (内啡肽) 生成
急性毒品中毒者常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及意外损伤等
内科学(第9版)
麻醉 镇静药
(二)毒品分类
天然 吗啡、可待因
阿片类
半合成 海洛因、羟考酮
可卡因类
合成
哌替啶、美沙 酮、芬太尼
精 神
药
大麻叶、大麻树脂、大麻油
中枢抑制药 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
中枢兴奋药
苯丙胺(冰毒) 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 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摇头丸)
(五)诊断
急性重症可卡因 中毒
症状 奇痒难忍 肢体震颤 肌肉抽搐 癫痫大发作
体征 体温和血压升高 瞳孔扩大 心率增快 呼吸急促 反射亢进
内科学(第9版)
精神和行为异常
高热性谵妄 惊恐、躁动不安 意识障碍 昏迷
(五)诊断 ——急性大麻中毒
短暂抑郁
体征
悲观绝望 自杀倾向
球结膜充血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吗啡中毒:典型 “三联征” 伴发绀和血压下降 海洛因中毒:“三联征” 伴严重心律失常、呼吸浅快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哌替啶中毒:除血压降低、昏迷和呼吸抑制外,与吗啡不同伴心动过速、瞳孔扩大、抽搐、惊厥
和谵妄等 芬太尼:常致胸壁肌强直 美沙酮:可出现失明及下肢瘫痪
内科学(第9版)
第三节
急性毒品中毒
作者 : 寿松涛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重点难点
掌握 急性毒品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 毒品的分类、急性毒品中毒的病因
了解 急性毒品中毒的预防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二)毒品分类 (三)中毒原因 (四)中毒机制 (五)诊断 (六)治疗与预防
一、急性毒品中毒
停药
内啡肽不能很快生成补充
内科学(第9版)
(四)中毒机制
可卡因
通过血脑屏障
脑内5-羟色胺 和多巴胺转运
体失活
经粘膜吸收 迅速入血
中枢兴奋 拟交感作用
内科学(第9版)
可 待 因
(四)中毒机制
急性中毒 大剂量中毒 静脉注射中毒
交感神经递质 及5-HT释放增 多
呼吸中枢抑制
心脏停搏
•心率增快 •心肌收缩力 增加 •血压升高 •心脏传导异 常
大麻类 可卡因、古柯
致幻药
麦角二乙胺、苯环已哌啶 西洛西宾、麦司卡林、氯胺 酮(K粉)
内科学(第9版) 中 毒 原 因
(三)中毒原因
绝大多数
滥 用
口服 吸入:鼻吸、烟吸或烫吸 注射:皮下、肌肉、静脉或动脉
粘膜摩擦:口腔、鼻腔或直肠
误食、误用、故意大量使用 用药过量或频繁用药,超过人体耐受
内科学(第9版)
阿片类物质戒断综合征患者出现认知改变时应寻找其他 可能原因
内科学(第9版)ຫໍສະໝຸດ (五)诊断 ——诊断性治疗
怀疑某种毒品中毒时,给予相应解毒药后观察疗效以助诊断
吗啡中毒 ?
静脉注射纳洛酮 迅速缓解
诊断确定
内科学(第9版)
(六)治疗与预防 ——治疗
对症治疗措施 解毒药 清除毒物 复苏支持治疗
内科学(第9版)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苯丙胺类中毒
表现精神兴奋、动作多、焦虑、紧张、幻觉和神志混乱等 严重者,出汗、颜面潮红、瞳孔扩大、血压升高、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律失常、呼吸增强,高热、
震颤、肌肉抽搐、惊厥或昏迷 可发生高血压伴颅内出血 常死于DIC、循环或肝肾衰竭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氯胺氯酮胺中酮毒中毒
滥用中毒者病 史不易问出, 经查体可发现 应用毒品痕迹
精神药品滥用者多 为经常出入特殊社 交和娱乐场所的青 年人
经口鼻烫吸:鼻中隔 溃疡或穿孔
静脉注射:皮肤可见 注射痕迹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严重急性阿片类中毒 “三联征”
昏迷
呼吸 抑制
瞳孔 缩小
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多于12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存活48小时以上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