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问题基于vissim仿真研究现状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交通优化研究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交通优化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拥堵成为大中小城市的难题。
交叉口作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成为阻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
本文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沿河街与黄河路交叉口为例,在经过实地调查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对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使用仿真软件VISSIM对其进行交通仿真,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达到规避违规行为,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保障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交叉口;交通仿真;组织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运转正常、有序与否,往往取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问题的发生率。
所以需要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设计交叉口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从而达到提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为了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保证道路通行顺畅以及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必须对交叉口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
对于交叉口的组织优化设计,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交叉口信号配时方面,Arash M.Roshandeh、Herbert S.Levinson提出一-种有效的配时方法,在现有的,周期长度和信号协调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只对早晚高峰交通信号进行有效的配时优化,便能降低每个周期内的人车延误在信号控制与车道划分的组合优化方法上:CKWONG等从理论的角度建立了一系列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寻求车道功能划分和信号控制的最优解;赵靖等同在对出口道左转交叉口运行特点和饱和流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鲁棒优化方法可实现交通需求和供给波动下出口道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与设计车速的优化设计;马晓旦等以具体实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进行仿真,论证了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降低交叉口车辆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本次模拟仿真选取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沿河街与黄河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在经过查阅数据和文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考虑到安全因素,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交通组织进行仿真,并提出优化方案。
vissim仿真技术在高架路拥堵治理中的应用

vissim仿真技术在高架路拥堵治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在城市兴旺发展,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路网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课题。
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建设高架公路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的一种手段。
VISSIM模拟仿真技术因其复杂性和可灵活应用而受到技术开发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城市交通规划及其评价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VISSIM仿真技术在高架路的拥堵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分析交通高架路的拥堵程度。
将VISSIM和道路地理信息系统联合使用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真
实的环境,以便准确静态和动态地评价当前拥堵情况,并考虑各种建设的道路条件来进行
拥堵治理。
其次,VISSIM仿真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选项,例如改变道路结构、安排工作日行车时段以及技术改善等。
借助VISSIM仿真技术,研究者可以利用模拟系统将可行方案运用到
每一条高架路上,并考虑不同行驶时间,以期分析不同改善对交通流量和拥堵程度的影响,从而衡量出高架路拥堵治理改革的成效,实现拥堵治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此外,VISSIM模拟仿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车流量状况和拥堵类型,以及潜在的构建方案,为拥堵治理提供定量和定性的依据,从而使其在实践中更容易实施和可行。
伴随着VISSIM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城市规划研究将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拥堵治理后的金钱支出,还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秩序,为建设交通宜居城市
做出贡献。
基于Vissim仿真的T型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基于Vissim仿真的T型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发布时间:2022-12-14T05:07:07.8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6期作者:何杨[导读]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拥堵成为大中小城市的难题何杨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41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拥堵成为大中小城市的难题。
交叉口作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成为阻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
本文以成都市猛追湾街道T型交叉口为例,分析交叉口交通状况,优化信号灯配时,使用软件VISSIM对其进行交通仿真,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保障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交叉口;交通仿真;组织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运转正常、有序与否,往往取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问题的发生率。
所以需要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设计交叉口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从而达到提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1 交通调查1.1 交叉口现状调查本文选择猛追湾街道区域的一个T型交叉口作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研究对象。
交叉口处设有红绿信号灯控制、监控设置、电子警察,四周标志标线齐全。
通过观察,交叉口存在行人、自行车横穿马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冲突的现象。
该路口是3个方向进行交叉:东面、西面和南面。
其中,东西进口采用2进2出,南面进口同样采用2进2出的运行模式。
1.3 信号配时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人工调查,交叉口红绿灯相位为2相位。
据现场调查,一相位提供东西方向车辆直行,二相位为东面车辆左转以及南面车辆左转使用,并且各方向车辆右转均不受限,行人与机动车直行同时放行,非机动车采用与机动车相同的放行方式。
1.4 交通流量调查本次调查用人工计数法对机动车进行了12小时(7:00~19:00)分流向和车型的调查。
本文选取调查期间交叉口流量最高的10:00~11:00作为优化时段,将交通量按车型折算后的车流量数据、行人数据如表1、2所示。
基于VISSIM平台的高速公路仿真

工作基础
创新特色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
以限速为例
最低限速范围在50~90Km/h之间, 最高限速在70~130Km/h之间, 以10Km/h为间隔,每个车道有 4*6=24种限速方式。 两个车道就有24*24=576种限速 选择。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技术方案
工作基础
创新特色
危险性大,易 造成事故。
模拟程度高, 可以代表真实 情况。
创新特色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技术方案
工作基础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技术方案
工作基础
创新特色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
本项目以京石高速公 路为例,依据VISSIM 平台分析高速公路上 不同的车辆行驶规则 对交通流量和交通 冲突率的影响。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技术方案
工作基础
创新特色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
实地调研
模型搭建
论文撰写
数据分析
数据获得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技术方案
工作基础
交通问题基于vissim仿真研究现状

交通问题基于vissim仿真研究现状1.3.1国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交通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国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tl3〕。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诞生期。
该时期的工作大多讨论的是如何进行交通流仿真,直到大约1%O年,用仿真技术研究交通流状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才得到普遍承认,并且开始开发一些交通系统仿真软件。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为发展期。
该时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都是关于交通流仿真方法及其模型建立的内容。
与此同时,大量的交通系统仿真应用软件被开发出来,这些软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宏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基础,另一类则以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现在,为成熟期。
这一时期,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美国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本阶段,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①系统建模开始突破微观模型与宏观模型,出现了混合模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schwerdtfeger于1984年提出的DYNEMO仿真模型,采用交通流的一般关系式来描述车流运动,而将每辆车看作是一个基本单元。
另外,、乞nAerde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INTEGRATION,混合使用了微观和宏观交通流模型,被认为是准微观模型。
②仿真软件开始向大型化、综合性方向发展。
例如,由Hubschnelder从1983年开始研制的MlsSION软件,既可用于高速公路,又可用于城市道路;既可用于一般的交通流仿真,又可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仿真试验。
再如,由英国M琳公司开发的T班PS和美国caliper公司推出的肠anscAD软件包,都是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用于区域交通规划。
值得一提的还有,由英国Quadstone公司从1992年开发奴它ARAMIcs,能够持100万个结点,,_400万个路段,32000个区域的路网。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研制出用于信号交叉口的CALSIG(1988年)、CAPSSI(1986年)、POSIT(1985年)、SIDRA2.2(1986年)、sIGNA 乓55(1986年)、soAP一84(1984年),用于高速公路的CoRQ以及用于乡村道路的TWOPAS等。
基于VISSIM仿真的道路交叉口改善方案评估

基于VISSIM仿真的道路交叉口改善方案评估摘要:为缓解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制定更加合理的改善方案,需要进行科学评估。
以南昌学府大道-丰和大道交叉口交通改善为例,首先,对交叉口现状几何条件、信号配时、交通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交通改善的总体方案。
其次,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改善前后的行程时间、延误、排队长度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估方案的合理性。
对交叉口改善方案进行仿真评估,能够为其它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VISSIM;交叉口;交通改善;仿真评估0 引言城市道路网络是支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交通出行,实现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的重要载体。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交叉口位置,由于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效率低,交叉口通行能力仅相当于路段的一半左右,这是造成城市道路交叉口成为“交通瓶颈”的主要原因[1]。
解决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需要对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进行研究,并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
在规划阶段,可针对不同类型交叉口选型,建立环境评价、节能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而提出更加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2]。
在设计、建设阶段,可结合交叉口交通组成复杂、交通行为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交通岛、导流线等要素进行精细化设计,从而提高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3]。
在运营、管理阶段,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改善,需要从信号配时、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管理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
利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改善方案验证和评估,可有助于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4]。
因此,利用交通仿真模型对交叉口改善方案进行评估,已经成为交叉口交通改善治理的一种新思路。
1 VISSIM仿真介绍交通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交通仿真模型,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状况进行模拟演练、直观展示的一种技术手段。
依据交通仿真研究对象、层次和指标等不同,可将交通仿真分为宏观交通仿真、中观交通仿真和微观交通仿真三类。
基于Vissim仿真的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方案验证研究

基于Vissim仿真的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方案验证研究摘要:道路交通拥挤收费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引导和调节交通流的时空分布,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本文在建立交通拥挤收费模型以及车辆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仿真研究,以期对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对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具体实行以及交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交通拥挤收费;模型;路径选择;VISSIM引言城市交通拥挤是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城市综合症”的表现之一,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大中城市都很常见。
长期和严重的交通拥挤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
交通拥挤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包括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实践证明,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仅仅依靠道路、公交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已经很难有效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中心拥挤位置实行拥挤收费,从而抑制小汽车的出行量,使城市中心道路系统中交通量逐渐减少并内外趋于平衡,能够有效的缓解拥挤状况。
新加坡是最早通过实行拥挤收费来治理交通拥堵的城市,为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压力,新加坡实施区域通行证系统,在划定的控制区域内对车辆进行收费。
收费费率根据区域的交通拥挤程度采取浮动制,车辆每通过电子收费站收费一次。
该方案实施后效果非常明显,高峰小时交通量显著下降,平均车速和公交出行比例得到很大提高。
虽然城市拥挤收费很可能是将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一个良好方案,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少。
另外由于其涉及的问题较多,需考虑的因素复杂,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模型,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交通拥挤收费及方案仿真的必要性道路拥挤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挤道路或高峰路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国外称为拥挤通行费,其目的就是利用价格机制,引导交通需求,抑制交通出行产生,缓解交通拥堵。
基于Vissim仿真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改善对策-以潍坊市区某交叉口为例

2 . 2影 响 该 交叉 口安 全 问题 主要 因素 分析
2. 2. 1 人 的 方 面
接, 对提 高交 叉 口运行 效率 , 减少延误和交通事故 , 避免交通阻塞 , 交 通要 素 中人 的 交通 安 全 意 识 不高 。 通过 图2 及实 地 调 研 发 现 , 保障行车通畅 , 都具有重要意义 。 故 通过对机 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影 有些非机动车 驾驶人和行人 交通法律意识单薄, 缺乏基本的遵法 出 响分析和相 关计算 与利用Vi s s i m微观仿真相 结合 的方式评价交叉 口的信号配时合理性 , 以及 延误和排 队长度 , 进 而对交叉 口的安 全 性进行分析及改善 。
3§
嚣 嚣
3
4
曩 帮
3荦
0
{ 嚣 麓
l 7 了垂
襄转
卷辅
黪盼
5尊
2 嚣 4
嚣 嚣 露
0 2 巷
i e
嚣嚣
2 3 7鸯
2 《
21 2 2 0 1 5 # - 9  ̄上第1 7 期总第 2 2 1 期
3 嚣
嚣2
臻 2 窜2
{ 2 嚣惑
森赣
慧计
0 赫
嚣 尊 靠常
嚣4 7
≈ 孥 露
5 3 , 2 4
右转
愈瓣
{ 4 2
{ 耋 巷 2巷
巷
{ 靠嚣
4
整行
麓
3 。 8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国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国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tl3〕。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诞生期。
该时期的工作大多讨论的是如何进行交通流仿真,直到大约1%O年,用仿真技术研究交通流状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才得到普遍承认,并且开始开发一些交通系统仿真软件。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为发展期。
该时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都是关于交通流仿真方法及其模型建立的内容。
与此同时,大量的交通系统仿真应用软件被开发出来,这些软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宏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基础,另一类则以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现在,为成熟期。
这一时期,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美国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本阶段,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①系统建模开始突破微观模型与宏观模型,出现了混合模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schwerdtfeger于1984年提出的DYNEMO仿真模型,采用交通流的一般关系式来描述车流运动,而将每辆车看作是一个基本单元。
另外,、乞nAerde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INTEGRATION,混合使用了微观和宏观交通流模型,被认为是准微观模型。
②仿真软件开始向大型化、综合性方向发展。
例如,由Hubschnelder
从1983年开始研制的MlsSION软件,既可用于高速公路,又可用于城市道路;既可用于一般的交通流仿真,又可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仿真试验。
再如,由英国M琳公司开发的T班PS和美国caliper公司推出的肠anscAD软件包,都是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用于区域交通规划。
值得一提的还有,由英国Quadstone公司从1992年开发奴它ARAMIcs,能够持100万个结点,,_400万个路段,32000个区域的路网。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研制出用于信号交叉口的CALSIG(1988年)、CAPSSI(1986年)、POSIT(1985年)、SIDRA2.2(1986年)、sIGNA 乓55(1986年)、soAP一84(1984年),用于高速公路的CoRQ以及用于乡村道路的TWOPAS等。
③研究重点从软件开发逐渐转向了系统模型的改进,包括模型的精炼,如加入优化子模型和加入有效性测定、仿真模型集成、向个人计算机移植等等。
于是,己开发出的软件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比如,到1983年,sIGOP己上升为SIGOP一111;到1987年,TRANSYT已经上升为TRANSYT7F;到1985年,FREQ已上升为FREQSPE,TRARR 己提出了第三版等等。
中国智能交通网
国内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tech/show-8818.html
④新的计算机技术开始用于交通系统仿真,主要表现为仿真界面更加友好,人机交流更加方便。
另外,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使得仿真过
程更加透明和直观。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卡尔斯鲁厄交通运输与规划公司(PTv—planungsburoTransPortandVerkehr,Karlsruhe)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并于90年代逐渐改进的系列软件,它由用于道路网交通分配的Vl一SUM一IV、用于交通需求预测的VlsEM、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的VISSIM和用于公交线路优化的VISUM一OV四个独立的软件组成。
这套软件采用了人机交互的图形化界面,特别是1994年7月推出的VlsSIM2.00版,在Windows3.1环境下运行,可以同时观察多个交叉口的交通状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外对智能交通系统JTS(IntelligentTransPo到通tionSysterms)的研究日益深入,世界各国竞相开展以ITS为应用背景的交通仿真软件的研究,并达到了道路交通仿真研究前所未有的高潮,出现了一大批评价和分析rrs系统效益的仿真软件。
如西班牙TSS公司开发的AIMSUN2[‘4],是一个交互式交通仿真模型,主要用于测试和评价新的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管理策略,但它同时又能够用于交通状况的预测以及车辆导航系统和其他实时交通信息的应用。
1.3.2国内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道路交通系统仿真方面研究起步较晚。
用系统仿真技术进行道路交通的仿真试验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
1984年,北京工业大学就开始了交通仿真的研究工作,在以后几年里用各种应用软件对各种交通行为进行仿真研究[l5一];同济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建立了优先控制T型交叉口车辆运行的仿真模型[22]和名为Microsim的高速公路入口匝
道交通仿真软件的对象模型[23],并研制了相应的仿真软件;东南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城市交通网络研究、城市交通实时模糊控制研究1241,提出了单路口交通实时模糊控制方法,还采用动态微观仿真方法研究了路段通行能力,考虑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和交通规则的相互关系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仿真模型125][26];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Windows平台以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开发了名为肠asimul的仿真软件,用于模拟城市平面交叉口的拥挤特性,为缓解城市平交路口的交通拥挤提供了有力工具127];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了初步的交通系统仿真及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仿真技术进行了高速公路车头间隙分布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华南理工
大学利用交通仿真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8][29];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宏观交通流分配仿真模型130],实现了路网中的流量分配;北京理工大学开发了城市交通诱导仿真系统;天津大学利用仿真进行了交通流自组织管理控制研究[3’],以交通流元细胞自动机模拟和仿真结果说明交通流中自组织现象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描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了基于微粒跃动模型的趁势交通仿真研究[32〕;吉林大学在交通系统仿真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是用GPSS仿真语言对交叉口的交通状态进行仿真研究133]。
此外,长安大学[7][34一l、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38]、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也开展了交通仿真方面的工作。
目前,交通仿真软件在交通工程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流
理论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利用其可重复性、可延续性模拟交通运行状况,进行交通运行特性和通行能力研究,已成为交通流理论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通行能力研究方面,国内外都己有利用仿真模型进行通行能力研究的实例。
如美国HCS(HighwayC即acitySoftware)软件系统由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TRB)研制开发,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配套使用[39]。
Hcs系统软件为美国道路运输与交通工程设计、规划与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发挥了巨大的效用。
国内以东南大学为首的一些研究所也开展了对道路路段、交叉口等通行能力的研究。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模拟软件,力争使我国的通行能力研究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