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谦养生十六字诀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
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
冷谦“修龄”养生三法

冷谦“修龄”养生三法冷谦,字启敬,别号龙阳子,是元末明初著名养生学家,著有《修龄要旨》,逾百岁身犹健,颜如童孩。
冷谦倡导的养生健身法简而实用,学者多受益,至今仍被广泛相传。
遵循本心:十六字破译长寿密码在生活起居中,冷谦总结出水火相济养生法。
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
该学说认为,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冷谦自己挺喜欢这套方法,认为是至简至易之妙诀也,他将之归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十六个字。
此法妙就妙在随时随地,每日,冷谦在略得空闲时,行坐卧姿势,凝神息虑,口中先须用舌搅上下腭,漱津3-5次,再以舌抵上腭,待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
这样,吸、呼、咽即为1次运演程序。
接下去又做吸气动作,再做呼气动作,继做咽津动作。
如此循环往复,一般可连做7次或14次。
冷谦不仅自己践行之,也常常将此法授予旁人,遇上寻访求医者,也不忘教之,言若是久久行之,可祛病延年,并以自己为例来现身说法。
道法自然:踩着四时的节奏养生冷谦还遵照《黄帝内经》中“人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的理论,结合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特点,做了探讨和研究。
在正月,肾气、肺部虚弱时,他的食谱上多为辛辣之品,少见酸咸食物,以助肝肺,安养胃气。
一到三月间,晨起时,即盘腿端坐,两脚相对合起,以两手挽住脚腕上下摇动,使脚抬起离地十厘米,做三十次。
再仰坐,两手在身后伏地,尽力使腰腹、臀部向上抬十厘米,做三十次。
要诀养生十六宜

要诀养生十六宜养生十六宜是一套较全面的养生法,出自明朝养生学家冷谦所著《修龄要旨》一书。
其特点是用按摩和气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我保健。
冷谦由于重视养生,活了一百多岁。
一、发宜常梳古称栉发。
清晨用十指梳头110次,可明目清神。
二、面宜常搓古称浴面。
睡醒时两手搓热,从鼻两侧由下向上搓到额部,再分开向下,反复30次,可醒脑、降压,除皱祛斑,使面容红润。
三、目宜常运古称运睛。
双目左右缓慢转动各14次,然后紧闭片刻,再突然睁大,可保护视力,防治眼疾。
四、耳宜常弹古称击探天鼓,亦叫耳宜常凝。
两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压中指轻扣后脑24次,可防治头晕、耳鸣。
五、齿宜常叩古称叩齿。
每天先叩大牙24次,再叩前牙24次,可坚齿、固肾。
六、口宜常闭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舔上腭,用鼻呼吸,可疏通经络气血。
七、津宜常咽古称口咽津、胎食。
闭嘴鼓腮,舌搅口腔,左右36次,津液自生,分3口咽下,可健脾胃,助消化。
八、心宜常静排除杂念,静以养心,可调气养神,清醒头脑。
九、气宜常提古称提肛。
吸气时轻提肛门,稍停,呼气放肛,反复5~7次,可升提阳气。
十、神宜常存取坐姿或立姿,闭目,双手叠放于丹田,缓慢呼吸,暗想水谷之精气始于心,行于脑,循环全身回到心,可益气养神,避免为七情所伤。
十一、背宜常暖保持腰背温暖,以免风寒湿邪入侵。
每天拍打腰背各36下,可防感冒,固肾强腰,提高抗病能力。
十二、腹宜常摩古称摩生门。
可顺气消积,治腹胀和便秘。
两手搓热相叠,贴肉或隔单衣,掌心以脐为中心,顺时针转摩小、中、大各12圈。
十三、胸宜常护经常用手自上而下摩擦胸部,可宽胸理气,增强心肺功能。
十四、足宜常搓睡前洗脚后,两手搓热,搓足心涌泉穴50~100次,可固肾暖足,促进入睡。
十五、言宜常默多言耗气,缄默养气,故说话不宜过多。
十六、肤宜常干浴古称干浴。
两手搓热,搓擦周身皮肤,先从百会开始到面部、左右臂、胸腹、两肋、两腰,再到左右腿,可使全身气血通畅,肌肤光莹,舒筋活血。
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

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是明代冷谦《修龄要旨》中16个适宜养生的方法介绍,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欢迎大家的阅读!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养生十六宜首见于明代冷谦撰的《修龄要旨》中,后经清代汪昂的《勿药元诠》又加以修订,在国内受到推崇,近年来在国外亦甚为流传,据说日本北海道有个小村子是著名的长寿村,流行的就是这个是十六宜。
十六宜多属于推拿(按摩)导引(气功)之类,我个人理解它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循规蹈矩,什么时候有时间,信手拈来,一则两则,做了就好;时间允许,都做一遍,自然更好。
时间长了,自然有大裨益。
1.发宜多梳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
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2.面宜多擦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
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运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限睛疲劳适当休息。
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4.耳宜常弹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
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
5.舌宜抵腭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6.齿宜常叩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
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
7.津宜数咽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
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8.浊气常呵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
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
10.胸宜常护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邪侵袭。
11.腹宜常摩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12.谷道宜常撮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13.肢体宜常摇四肢经常活动,平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明)冷谦《修龄要指》
这16字是被誉为道家养生代表性功法之一的“长生十六字诀”,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它讲的是通过腹式呼吸,达到益精固元目的的养生法。
操作方法:1.凝神静气,口中漱津3-5次,接着以舌抵上颚,直至满口津生,发出汩汩声,连津咽下。
吞津的同时,鼻吸清气一口,用意念之真气将所吸之清气连同津液运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
2.吸气的同时,提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会阴处(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提至腹脐下丹田中,使上气(清气)和下气(真气)在丹田会合,略存一下(闭息片刻)。
3.呼出浊气,松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丹田导出,沿夹脊双关循行直上,至后项的玉枕穴,透入脑海。
4.漱津咽下,吸入清气的同时,用已升入脑海中的真气将津液引入丹田,清气与真气再次会合于丹田中存一下。
平时可重复数遍练此功,对中风、风瘫、肢体活动不利诸症皆有疗效。
(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内脾胃科主任医师郑红斌)。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_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

功诀破译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310028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翁士勋教授/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0。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5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6。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0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0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0。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5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6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0。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5修龄要指6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0,/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0。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0。
121百年堂阿胶名医列传——冷谦调摄护养得长生1

百年堂阿胶名医列传——冷谦调摄护养得长生冷谦,我国元末明初的著名音乐家、养生学家。
有的资料称他活了140多岁,是一个经历了三个朝代的老寿星。
他著有典籍《修龄要旨》,书中刊有调摄养生功法,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颇受后人重视。
冷谦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创造了一套调摄养生的方法,他主张用按摩结合气功的“祛病导引法”养生、防病、治病。
这种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其要诀是:面宜多擦,发宜常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股宜常摩,胸宜常护。
言语常箴默,皮肤常干沐。
夜食勿饱,饱余勿睡。
头向北卧,头勿近火。
他根据一年四季每月气候变化和人体状况,总结出一整套非常具体的养生经验。
如,正月,肾气、肺部虚弱,少吃酸咸食物,多食辛辣食物,以助肝肺,安养胃气。
穿衣宜下身厚,上身薄,不宜立时脱去冬装,可逐渐减少,以防风寒外感。
一到三月期间的养生功法:晨起盘腿端坐,两脚相对合起,以两手挽住脚腕上下摇动,使脚抬起离地5-10厘米,做30次。
再仰坐,两手在身后伏地,尽力使腰腹臀部向上抬5-10厘米,做30次。
这样,可驱肝胆内之风邪毒气。
又如,四月,心脏渐壮,肝脏虚弱,饮食宜增酸减苦,如加以百年堂张氏阿胶每日早晚各服一次(阿胶是由驴的皮熬制而成的胶品,与人参、鹿茸并称为“滋补三宝”,中国首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阿胶列为上品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多肽、蛋白质、硫酸皮肤素、生物酸及金属钙、钾、钠、镁、锌、铁、铜、锰等27种元素,蛋白质水解产生18种以上氨基酸,如赖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这些都是人体营养重要物质,并抗衰老、延年益寿),长期服用阿胶具有补肾益肝,调养胃气。
四到六月期间的养生功法:仰坐,两手在身后伏地,一腿屈膝,一腿伸直。
两腿交替屈伸各30次。
再跪坐,两手伏地,回头用力做虎视状,轮流向左右回眸凝视各30次。
功在消食化积,祛除脾脏内风邪毒气。
多食酸味易伤脾,而脾健身无疾患。
养生十六字诀

视必垂帘,息必归田。
食必淡节,卧必虚恬。
这十六个字就是叫人如何安心向下,如何平心静气的,看东西时,不要神光外散,有位国学大师,学富五车,人家问他为何九十多岁仍然眼不花,每天还能够阅读典籍无数。
他笑笑说,不是我眼睛好,而是世人看出神光往外散,像电筒照出去,这样看不久,眼睛就花了累了,而我看书,是把字吸进来,从不过度费眼力,所以能够用得久。
原来要言不繁,真正精要的语言不需要太多,老先生一语道破,看书没有天生的视力不行,而是你不会用眼睛。
会用的用得很耐久,不会用的,自己把眼睛给糟蹋了。
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刚开始第一个跑得最快的,他都不是最后冠军,冠军是一路都很匀速地跑的。
我们需要匀速地用自己身体,才能够越用越好,你如果老使用爆发力,老去冲刺,一下子就神疲乏力,一下子就气喘吁吁。
这就为何虎狼食肉耐力不如牛马食草,当你心焦性急时,多少营养能量都不够你去消耗,同样两个人上网,有人上半小时累了,有人上两小时还优哉游哉,因为大家的心态不一样,性躁心粗不能耐久,心平气和可以久长。
所以当一件事情你不能坚持时,你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困难,要反过来调调自己心态,是不是自己心太浮性太躁,神志太不安,如果的是话,就要回过头来缓一缓,镇镇心安安神。
为什么有些医生,一天看二三十病人就累倒了,有些医生常年每天看五六十病人也不嫌多。
因为人虽多,心不乱。
《大医精诚》上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你神安气定,就不怕苦不怕累,就能面对一切。
至于息必归田,就是指呼吸要绵长下纳丹田,浮躁的人呼吸是浅表的,沉稳的人,呼吸悠长,呼吸浅深,决定这个人的精力状态。
呼吸深沉的人,心肾相交好,呼吸浅薄的人,心肾不容易相交。
呼吸深沉的人,如龟寿长,呼吸浅薄的人,如兔急促寿短。
所以临床上,我们一体察病人的呼吸,看他是深而长,还是浅而短,就能大体知道他的体质。
如果他呼吸是浅而短,一摸脉象又是浮越,那么他身体就需要一些重镇安神的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冷谦养生十六字诀
作者:黄根柱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08期
冷谦,字名敬,别号龙阳子。
明末元初著名养生学家,著有《修龄要旨》,善作气功导引,逾百岁身犹健。
他倡导的养生健身法简单而实用,其中“长生十六字诀”,简明易学,至今被养生学家所重视。
“长生十六字诀”,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作者称其为“至简至
易之妙诀也”。
此十六字诀是水火相济养生法。
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
肾命水火说认为,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吸便提(即提肛门),气气归脐”,就是用提肛导引之法来补肾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肾水,这样,肾命“水火相见”,如此导引补水配火,调补肾之阴阳,水火相济,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虚弱和阴精不足,是发生疾病和早衰的根本原因。
如果一个人阳气不足,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减弱;如果阴精不足,五脏六腑就会枯竭,从而导致各种虚损病的发生。
人到中年,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减弱,容易发生阳气和阴精不足,注意温补阳气,滋补阴精尤为重要。
冷谦“长生十六字诀”,通过提肛导引,温补阳气,并以“一吸便咽”,补火配水,两者相互配合,补阳滋阴,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长生十六字诀”是一种“提肛”和“咽津液”相结合的健身法。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肛肠和泌尿系统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可延缓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
“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于强身长寿。
“长生十六字诀”具体做法较为简单,略得空闲,行坐卧姿势做均可。
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意一到处,便可行之。
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
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即提肛)以意力提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起,直至后顶至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即脑海),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久久行之,祛病延年。
小验方:治奇痒有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