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件《海陆的变迁》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 行类动物化石,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这 是为什么呢?
知识讲解
板块的运动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据教材P57 文字改编)2023年5月23
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
成功登顶!此次科考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科考队在时隔近
60年后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鱼龙化石的发现,直接证明珠峰地区曾是
一片汪洋大海。导致珠峰地区由海洋变成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
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坚固、稳定,海陆轮 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东岸
非洲西岸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 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 行类动物化石,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这 是为什么呢?
知识讲解
板块的运动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据教材P57 文字改编)2023年5月23
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
成功登顶!此次科考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科考队在时隔近
60年后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鱼龙化石的发现,直接证明珠峰地区曾是
一片汪洋大海。导致珠峰地区由海洋变成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
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坚固、稳定,海陆轮 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东岸
非洲西岸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 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1]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14853b7360cba1aa811da9e.png)
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 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6 板块运动的证据:板块张裂形成了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将使红海成为新的大洋。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形成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还将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有人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海 平 面 的 升 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考考你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欧洲
北冰洋
• 插入:东亚西洲半球分布图
非 洲
印
太平洋
度 大洋洲
洋
北 美大 洲西
洋 南 美 洲
1、面积最大的大洲 ,最小的是 。
2、赤道穿过哪南两极个大洲陆?
3、纬度最高的大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大洋
。 沧海桑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地壳的变动
魏格纳36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小结:
海陆变迁的原因:
• 1、地壳的变动
• 2、海平面的升降
• 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6 板块运动的证据:板块张裂形成了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将使红海成为新的大洋。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形成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还将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有人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海 平 面 的 升 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考考你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欧洲
北冰洋
• 插入:东亚西洲半球分布图
非 洲
印
太平洋
度 大洋洲
洋
北 美大 洲西
洋 南 美 洲
1、面积最大的大洲 ,最小的是 。
2、赤道穿过哪南两极个大洲陆?
3、纬度最高的大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大洋
。 沧海桑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地壳的变动
魏格纳36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小结:
海陆变迁的原因:
• 1、地壳的变动
• 2、海平面的升降
• 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来自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2.2《海陆的变迁》课件(36张ppt)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是什么? 〔2〕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 度尼西亚为什么又被称为“火 山国〞呢?
新知探究
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
拓展提升
合作交流:地震来了怎么办?〔要求:在教室、家里、公路上〕
1.在教室里,先不要急于跑出教室,首先躲在桌子下面, 护住头部。等地震稍微缓和的时候,再有序撤离。 2.在路上,找空旷的地方抱头蹲下。 3.在家里,寻找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 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进行躲藏,千 万不能跳楼逃生。
自然因素
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
人为因素
新知探究
?
行沈
山括
岩在
石 中 发 现 的
梦 溪 笔 谈
螺中
蚌记
化载
石了
。在
太
?
资料搜集
林我 和国 古台 河湾 道海 的峡 遗的 迹海 。底
发 现 森
过古南 去河京 曾床雨 经的花 有天台 河然大 流遗量 。物堆
,积 说着 明卵 这石 里,
我国香港、澳门的填海造陆
新知探究
活动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 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剧烈的争论。
地球“活动论〞
地球“固定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 运动,七大洲、四 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多么坚固、稳 定。海陆轮廓自古 就是这样的。
新知探究
小小科学家
观察世界局部图,说一说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
课堂检测
做一做
D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地理-人教版1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展示了在我国东部 海域的海底发现的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 里曾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或地壳的下陷而成为海洋。 图 2.15“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 变迁。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结合课本 P40 图 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图 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运用“大陆 漂移说”解释这两种地理现象。
2.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美洲 板块; B 南极洲 板块; C 印度洋 板块; D 非洲 板块; E 亚欧 板块; F 太平洋 板块。
图 2.5
3.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 活跃 。世 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 的地带。 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课堂探究 一、沧海桑田 结合课本 P37~38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和图 2.15“荷兰的围 海大坝”,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 所处地区在地质时期曾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成为 高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大陆漂移说,可以解释地球上一些地理现象,例如: ① 南美 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 非 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 是吻合的;②这两块大陆的古老地层有相似性;③这两块大 陆的生物分布有相似性。
三、板块的运动 认真阅读课本 P41~44,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 块,而是由 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 大板块和 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 运动 着。
《海陆的变迁》课件

03
海陆变迁的影响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改变地表形态
海陆变迁会导致海岸线变 化、海湾消失、岛屿形成 等现象,从而改变地表形 态。
影响气候分布
海陆变迁可能影响气候带 的分布,例如冰川退缩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
破坏自然景观
海陆变迁可能导致自然景 观的破坏,如海滩侵蚀、 山体滑坡等。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科学家对海陆变迁的研究历程
古代哲学家对海陆起源的探讨
0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壳均衡原理,认为地球上的
海洋和陆地是相对稳定的。
近代地质学的发展
02
19世纪,地质学家开始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
研究海陆变迁,提出了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等理论。
现代地球物理学和海洋科学的贡献
03
20世纪以来,地球物理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为海陆变迁研究提
海陆变迁的过程
• 总结词:海陆变迁的过程包括地表形态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洋
和陆地的相互转化等。
• 详细描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山脉的形成和消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等。这些过程会导致 地表地形地貌的变化,从而影响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重要过程,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 以及板块运动等因素,海平面会发生升降,影响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此外,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化也是海陆变迁的一个 重要过程,如海洋的填埋和侵蚀、陆地的沉陷和隆起等。这些过程会导致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化,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生物证据
生物分布
生物地理学
不同种类的生物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 ,如海洋、陆地等。如果某地区的生 物种群发生变化,则可以推测该地区 曾经发生过海陆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1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6
想一想:
今天的海陆轮廓在漫 长的地质年代后,又可能 变成什么样?
精选ppt课件
38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易发生
火山和地震。
精选ppt课件
21
考 考你
你知道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吗?
据观测它每年还在不断地长高,这又是为
什么?
精选ppt课件
22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 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 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 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 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上 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的地带。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
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精选ppt课件
13
大陆漂移假说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 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状况。
排 排看
A
B
C
D
正确答案:A D C B
大陆为什么 会漂移呢?
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观点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
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
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精选ppt课件
30
二、板块的运动------板块学说
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4次熔岩流和3次灰尘暴袭 击后化为废墟。
精选ppt课件
25
精选ppt课件
26
人教版地理七年上2.2《海陆的变迁》课件(共25张PPT)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 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 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 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 探究精神。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1 、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 洲 板 块
太 亚 欧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 平 洋 板 块
美 洲 板 块
块
印度洋板块
南
极
洲
板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古 老 地 层 的 对 应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 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阅读与感悟
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 什么启示?
勇往直前
1、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化分成那六大板块? 2、图3.14中的 和 分别
表示什么?集中在什么地方? 3、你还知道了什么?
板块张裂的地方会形成 裂谷或海洋
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挤压的地方会形成 山脉、岛弧链或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 红海 岛弧链 马里亚那海沟
东非大裂谷
勇 攀 高 峰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 C)
A亚欧大陆内部 B太平洋的岛屿上 C板块交界处 D北美大陆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 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 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 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 指海陆变迁。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 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 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 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 探究精神。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1 、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 洲 板 块
太 亚 欧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 平 洋 板 块
美 洲 板 块
块
印度洋板块
南
极
洲
板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古 老 地 层 的 对 应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 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阅读与感悟
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 什么启示?
勇往直前
1、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化分成那六大板块? 2、图3.14中的 和 分别
表示什么?集中在什么地方? 3、你还知道了什么?
板块张裂的地方会形成 裂谷或海洋
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挤压的地方会形成 山脉、岛弧链或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 红海 岛弧链 马里亚那海沟
东非大裂谷
勇 攀 高 峰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 C)
A亚欧大陆内部 B太平洋的岛屿上 C板块交界处 D北美大陆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 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 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 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 指海陆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展示的是南美 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 非洲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图 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海牛生活在 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 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说明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 平面。该国有很长的围海大坝。 过程:由海洋 变 陆地 ,原因: 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认真阅读课本 P38~41,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 德 国的科学家 魏格纳 。大陆漂 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开始分裂成几块 大陆 ,缓慢地 漂移 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结合课本 P43 图 2.24“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 意”,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完成下列各题。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 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使得地中海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根据大陆漂移说,可以解释地球上一些地理现象,例如: ① 南美 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 非 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 是吻合的;②这两块大陆的古老地层有相似性;③这两块大 陆的生物分布有相似性。
三、板块的运动 认真阅读课本 P41~44,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 块,而是由 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 大板块和 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 运动 着。
2.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美洲 板块; B 南极洲 板块; C 印度洋 板块; D 非洲 板块; E 亚欧 板块; F 太平洋 板块。
图 2.5
3.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 活跃 。世 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 的地带。 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课堂探究 一、沧海桑田 结合课本 P37~38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和图 2.15“荷兰的围 海大坝”,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 所处地区在地质时期曾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成为 高山。
2.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 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 去是 海洋 。 过程:由 海洋 变 陆地 ,原因:地壳的变动 。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 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陆地 。 过程:由 陆地 变 海洋 ,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
随堂检测
沧海桑田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唯一一个可以在两大洲潜 水,潜水员可以同时间碰两岸,也就 是说一边手碰着欧洲,一边手碰着北 美洲,这条潜水的裂缝每年向两侧分 开约 2 厘米。读资料完成 1~3 题。
1.这个神奇的地方说明( A ) A.地球是处在不断地运动中的 B.海浪把两侧的岩石侵蚀掉使裂缝增大 C.石头是石灰岩容易被海水溶解 D.大量的潜水运动使地壳表面造成破坏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展示了在我国东部 海域的海底发现的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 里曾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或地壳的下陷而成为海洋。 图 2.15“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 变迁。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结合课本 P40 图 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图 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运用“大陆 漂移说”解释这两种地理现象。
3.知道关于“板块构造”理论探索、发展的简单历 程。(重点) 4.能在地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重 难点) 5.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沧海桑田 认真阅读课本 P37~38,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地壳的变动和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也会造成海陆的变 化,例如填海造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 表面海洋和陆地 处在不断地运动 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 板块运动的关系。
1.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难 点) 2.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之中。
5.用板块运动的观点,分析地理现象。 图 2.6
(1)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山脉 ,例如: 喜马拉雅山脉是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 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的。
(2)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裂谷或海洋 ,例如: 红海在不断扩张是由于 印度洋 板块和 非洲 板块发生张裂 运动。 而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发生 挤压 运动。
2.这条裂缝的成因是( C ) A.历史上是核弹实验地区 B.地震震裂 C.两大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造成 D.位于火山口
3.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地和海洋的变迁,这个成语
是( B )
A.开天辟地
B.沧海桑田
图 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海牛生活在 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 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说明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 平面。该国有很长的围海大坝。 过程:由海洋 变 陆地 ,原因: 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认真阅读课本 P38~41,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 德 国的科学家 魏格纳 。大陆漂 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开始分裂成几块 大陆 ,缓慢地 漂移 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结合课本 P43 图 2.24“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 意”,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完成下列各题。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 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使得地中海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根据大陆漂移说,可以解释地球上一些地理现象,例如: ① 南美 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 非 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 是吻合的;②这两块大陆的古老地层有相似性;③这两块大 陆的生物分布有相似性。
三、板块的运动 认真阅读课本 P41~44,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 块,而是由 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 大板块和 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 运动 着。
2.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美洲 板块; B 南极洲 板块; C 印度洋 板块; D 非洲 板块; E 亚欧 板块; F 太平洋 板块。
图 2.5
3.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 活跃 。世 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 的地带。 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课堂探究 一、沧海桑田 结合课本 P37~38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和图 2.15“荷兰的围 海大坝”,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 所处地区在地质时期曾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成为 高山。
2.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 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 去是 海洋 。 过程:由 海洋 变 陆地 ,原因:地壳的变动 。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 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陆地 。 过程:由 陆地 变 海洋 ,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
随堂检测
沧海桑田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唯一一个可以在两大洲潜 水,潜水员可以同时间碰两岸,也就 是说一边手碰着欧洲,一边手碰着北 美洲,这条潜水的裂缝每年向两侧分 开约 2 厘米。读资料完成 1~3 题。
1.这个神奇的地方说明( A ) A.地球是处在不断地运动中的 B.海浪把两侧的岩石侵蚀掉使裂缝增大 C.石头是石灰岩容易被海水溶解 D.大量的潜水运动使地壳表面造成破坏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展示了在我国东部 海域的海底发现的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 里曾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或地壳的下陷而成为海洋。 图 2.15“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 变迁。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结合课本 P40 图 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图 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运用“大陆 漂移说”解释这两种地理现象。
3.知道关于“板块构造”理论探索、发展的简单历 程。(重点) 4.能在地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重 难点) 5.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沧海桑田 认真阅读课本 P37~38,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地壳的变动和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也会造成海陆的变 化,例如填海造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 表面海洋和陆地 处在不断地运动 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 板块运动的关系。
1.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难 点) 2.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之中。
5.用板块运动的观点,分析地理现象。 图 2.6
(1)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山脉 ,例如: 喜马拉雅山脉是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 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的。
(2)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裂谷或海洋 ,例如: 红海在不断扩张是由于 印度洋 板块和 非洲 板块发生张裂 运动。 而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发生 挤压 运动。
2.这条裂缝的成因是( C ) A.历史上是核弹实验地区 B.地震震裂 C.两大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造成 D.位于火山口
3.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地和海洋的变迁,这个成语
是( B )
A.开天辟地
B.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