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

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
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

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

文章目录*一、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二、风湿病是怎么造成的*三、风湿病患者在阴雨天气如何护理

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1、天气和风湿病的关系

民间普遍的经验是:关节疼痛和天气的变化,尤其是天气突

然变冷、潮湿或者下雨天的时候密切相关。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的病人,之前关节不会痛或不是很痛,但天气一变,关节就出现疼痛或者疼痛加重,如膝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等。雷诺氏症的患者在天气寒冷或者受到冷水刺激后,手脚部位会发白、萎缩。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手一遇冷(水)就会变白、变紫等等…然而有西医派的一些专家否认天气变化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病情变化有关系。也有很多专家在做相应的研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天气的变化通过何种途径加重疼痛,现代医学也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普遍的认为,天气的变化可以改变人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免疫系统,

参与关节痛的发生和加剧。

2、天气对风湿病的影响

2.1、风湿是遇风寒成湿,天气的确是影响风湿的病因,尤其是风寒,影响风湿的病因大部分都是因为风寒。不过,影响风湿的病因可不光只有天气,环境也是主要的得病因素。

2.2、影响风湿的病因还有环境。

居住环境欠佳主要指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等环境中生活、工作。这是形成外邪侵袭,发生风湿的病因。

2.3、季节气候异常是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实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风湿。

3、为什么风湿病在阴雨天气会加重

3.1、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常常会有气温下降、气压降低、湿度增高的现象,这三种因素就是造成关节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成关节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湿度的

改变起着主要作用.因为阴雨天比较寒冷和潮湿,当人体受到寒

冷时,首先作用于皮肤冷觉感受器,然后通过神经反射传导到大

脑中枢,继而使皮肤、肌肉和小血管发生收缩,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变慢,皮肤上就会出现"鸡皮疙瘩",医学上叫做"立毛肌收缩",这样就会使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局部症状也随之加重。

3.2、如果仔细观察风湿病患者就会发现,在严寒的冬季,风湿病患者的关节疼痛不是很频繁.这是因为,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天气干燥,湿度不一定高.衣服穿得又较多,寒气入侵比较慢,因

此有不少病人在冬天关节炎症状不一定会加重。

3.3、另外,天气变化仅仅是促使发病的一个条件,只要人的机能正常,可以不出现关节疼痛.因此,在天气变化时,关节炎病人也并非一定会出现关节疼痛,原来关节疼痛者疼痛不一定会加重。

风湿病是怎么造成的1、免疫反应

很多风湿性疾病都属于免疫性的疾病,因此自身身体的免疫反应就容易导致这种风湿病。

2、有遗传性

当结缔组织受到侵犯时,也容易导致风湿病。但是结缔组织相关的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所以有些风湿病是遗传的原因,尤其是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

3、感染因素

在免疫反应中有提到外、内抗原物质,而某些感染因子,或微生物产生的抗原、超抗原,容易激发或加重这种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风湿病或加重风湿症状。

4、其他因素

形成风湿病的原因还有着凉、劳累、、环境、物理等多种因素,它们也容易诱发或加剧这种免疫反应。要明确病因的话,还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风湿病患者在阴雨天气如何护理1、一般阴雨天气或潮湿天气会引起病况,病人首先应保证身心愉快,不应过度疲劳或受精

神刺激以防症状加重。

2、饮食方面应注意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糖和蛋白质,因为部分患者会有贫血或发热的症状出现。避免生、冷、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加强关节功能的锻炼,防止关节的挛缩和肌肉萎缩。可以做床上运动,扶着拐杖站立或慢走等。活动量应慢慢变大,

时间慢慢变长,运动要持之以恒。患者可试用此方法:以半蹲的姿势保持15分钟左右,或者你能保持更长时间也可,然后慢慢站起来,一般情况下你会觉得自己膝盖处发热,这是正常现象,坚持久了,对关节疼痛有一定好处。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天气说课稿

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 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三维目标的确定。 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 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天气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专业术语, 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几幅天气的景观图片和资料,训练正确描述 天气特点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让学生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听懂、 看懂各种新闻媒体中的一般的天气预报。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交通、军事等密切相关,而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3 浙教版

2.2 天气和气温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设计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读图】2-6、2-7感受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讨论题】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2、说说当天的天气状况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设问】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探究实验1】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探究实验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举例】1、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 教学后记 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提了出来,但是教师真的很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生活的影响的新闻材料。 ?预习教材页“锋与 天气”知识,完成课前预习探究作业。 ?主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影 响天气状况? 响。 .初步了解气 团、锋面的概 念、分类及对天 气的影响。 ?初步学会搜 集、整理和提炼 信息。 、课上指导自学合作应用探究: 课堂 教学 阶段任务导入新课 成果汇报 教师活动 播放学生提供的“天气预报”视频,导入新课。活动一: 课前探究成果汇报组织学生进行优秀成果展示。 新课学习归纳总结转入主题: 活动二:揭示规律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锋面结构> 使学生理解:气团的概念、锋面的含义、锋面的类型及对天气的影响。 动画揭示规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冷锋 的形成过程及冷锋天气> 冷锋天气图 学生活动 预期学习效果 科学知识学习学习能力培 养 价值观与生活方 式渗透 学生收看 掌握天气 基础学习能 力一一关注天气,关 学生代表汇状况描述培养学生注生活。感受 报课前探究的要点。观察、阅天气变化与 成果。读、思考人类生活、生 共同分享成等能力;产的关系。 果、分析。可持续学习 能力一训练 学生与他人 交流能力; 处理信息的 能力、分析 问题的能 力。 学生观察动画, 归纳总结锋面两 侧冷加深理解基础学习 暖气团的温气团、锋面能力:尊重自然规 度湿度气压的概念、类培养学生律。 差异以及暖型及对天分析、思 气团在锋面气的影响考、归纳 上的运动。的能力。 学生观察,理 解,加深理解冷 锋对天气 可持续学习 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 养成实事求是严 谨的科学学习态 度。 的影响。补充完 善学习探究作业 中的表格内容。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华金平 一、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冷暖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的差异 2.了解锋面的形成,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3..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特征。 4.结合冷锋、暖锋及其示意图对比二者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点。 5.学会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并自行完成任务单,在教师演示引导下, 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等学习活动, 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 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锋面系统影响下天气特征分析;冷锋和暖锋的差异及判读方法;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难点:冷锋暖锋天气图的判读及分析 三、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微视频、多媒体 四、课前任务设计 课前学习资料 1、人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教材内容 2、微视频:锋面系统与天气 3、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1、课前下发学习任务单,学生集体观看微视频。对照课本和微视频进行总结比较冷锋与暖锋的气团势力强弱、移动方向、锋面剖面图、气团位置、锋面坡度、符号和降水区的位置,并填写学习任务单。(约10分钟时间)

请在观看微课《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在框内填冷、暖气团,括号内填锋前、锋后;并用箭头表示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 (1)对比完成表格,分析冷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区别。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锋面结构 气团势力 移动方向 锋前气团 锋后气团 锋面剖面 示意图 锋面符号 锋面坡度 降水区域 天气实例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气温和降水》 说 课 稿 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 甘先凯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预测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课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气温的变化、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地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也为后面天气和气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课标解读和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会读、会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气温分布图的阅读,让学生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程度,我确立了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归纳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优点:好奇,爱置疑、爱表现,爱发表见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缺点: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能力不够。抽象思维差,空间想象力不够。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多提供生活中图片和案例,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小组合作探究案例,使得小组成员优势能够互补。 三、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情景教学法——导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探索新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法——遇到重难点时,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2、学法 读图法——充分锻炼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锋面系统与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 2. 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探究各种锋面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地理实践力) 体验高考: (2018·江苏高考7-8)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要点自测: 1. 读图了解锋面的概念。 2. 读图分析锋面的特征 (1)气团:图中A为,B为。 (2)天气: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单一气团A控制下,天气;(温湿、气压、天气) 单一气团B控制下,天气。 (3)降水:锋面过境是否一定会带来降水? 类型准静止锋 共同特征 概念 剖面图 符号图

降水强度 雨区位置 天 气 状 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温压变化 举例 难点突破: 1.分析下图两种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2.区分锋前与锋后 3.区分锋后与过境后 4.图解昆明准静止锋 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 挡,贵阳一侧处于控 制下,(天气); 昆明一侧处于控制 下,(天气)。

5.图解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的推移规律 Ⅰ. 5月: 沿海进入雨季。 Ⅱ.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 Ⅲ. 7—8月:雨带移至。 Ⅳ. 9月:雨带。 Ⅴ. 10月: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Ⅰ.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 ,我国易出 现旱涝。 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 ,我国易出 现涝旱。 学以致用: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2018年12月连续五天的天气资料表,回答1-2题。 12月5日-2 ℃~6 ℃ 12月6日-1 ℃~4 ℃ 12月7日-6 ℃~0 ℃ 12月8日-8 ℃~1 ℃ 12月9日-5 ℃~5 ℃ 1.影响该城市这几天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高气压B.低气压C.冷锋D.暖锋2.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市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好B.气温高、气压低、阴雨天气C.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好D.气温低、气压高、阴雨天气右图为某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三地目前的气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丙>乙>甲D.乙>丙>甲 4.有关甲、乙、丙三地未来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降水增多B.乙处降水渐止 C.丙处风速减小D.甲、丙处转晴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右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 化。据此完成5-6题。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理解其形成过程; 2.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理解其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绘图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1.观看天气预报视频片段,开展试做小小天气预报员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出本节课锋面系统的学习。 2.概念理解: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按照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通常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 思考问题: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如何?——晴朗天气。 冷暖气团相遇,天气状况又将如何?——复杂天气现象。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锋面两侧温度、气压、湿度不同,锋面处大气不稳定,锋面附近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产生。

3.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冷锋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冷锋对应的气温气压曲线:

常见的冷锋天气:春季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注:暖锋中冷气团出现回旋现象。 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暖锋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暖锋对应的气温气压曲线: 常见的暖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移动十分缓慢时,称为准静止锋,简称为静止锋。在我国江淮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在每年6月形成梅雨。云贵高原由于昆明海拔较高,在贵阳一带形成准静止锋,冬季温暖多雨。

锋与天气说课稿

锋与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 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 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 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 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 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 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 的认识。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教材 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 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 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 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 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 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 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 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 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 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 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在生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2天气和气温教案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 用仪器和方法;学会测量气温;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天气的概念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天气情况;会使用温度 计测量气温或其他物体的温度;能根据生活中的动物的行为判断天气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将所学的有关天气的知识善于应用,观察生活中的天 气变化,培养学生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难点:对百叶箱内与箱外的气温进行对比,理解为什么要将温度计放在百叶 箱内测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五、教学方法:提问法 六、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看动画《天气预报员》 师:天气的变化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天气和气温。 1、天气的概念 师:首先来看一则永嘉的天气预报,讨论天气预报涉及哪些方面? 生:降水、风、气温、湿度等。 师:这些是天气的要素。所以天气就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师:看图描述天气情况 生:大风、暴雪、严寒的天气 微风、晴朗、高温的天气 师:下列哪些词语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 生:阴转多云、晴空万里、和风细雨、雷电交加 师: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吗? 生:…… 师:接下来我们看天气的其中一个要素“气温” 2、气温 师:气温是什么? 生:空气的温度。即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师: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 生:温度计 师:单位呢? 生:摄氏度 师:那再气象观测中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呢?展示百叶箱图片,请同学提几个问题 生:百叶箱为什么是白色,三支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是1.5米?…… 师:现在我们一一来解答。三支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 生:普通温度计——定时测量气温 最高温度计——最高气温,午后2时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简单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能够说明锋面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由于地理并不被列入中考范围,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中间对地理学习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状态,相对于其他科目,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普遍较差,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 ②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③理解和掌握各种锋面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④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了解天气系统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②通过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增强学科学、爱科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生产,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4、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①锋面系统的识别; ②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③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依据: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系统有关。例如:我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多是由于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也多与锋面有关。 【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 依据:该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锋前锋后区分较难,过境前、过境后、过境时所受冷暖锋控制和形成的天气状况不易理解。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采用视频直观演示法、发现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解及讨论法、归纳法、角色扮演法等。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1、直观发现教学法:本课锋面系统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通过电教手段摸拟演示,提出探究问题,边演示边启发。使学生接触客观事物,把具体感受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的特点;学会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准确描述;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宗旨是从感性材料出发,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是指什么。。 (2)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3)知道评价空气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什么 能力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知道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4)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5)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等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⑷通过让学生用材料分析和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⑸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 (!)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看懂电视天气预报。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培训讲学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 20、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会随着 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23、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天气与气温》说课稿

《天气与气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温》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安排为一课时。教材中先介绍了天气的概念,这是第二单元的一个序,由于篇幅的关系和分节的需要,紧接着介绍了一个从属于天气的要素——气温,它和后面的其他的天气要素是并列的关系。教材的安排是在学过大气层之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突出探究性学习。天气与人类自然界关系密切,本节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学会测量气温、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能力目标:会区别天气,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会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会对气温进行观测,深化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用实例说明天气对自然界的影响及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气温的测量 教学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4、教具准备:课件、温度计及一份有关天气的资料 二、说教法 天气学是强调观测的科学,因此对天气要素的学习,一定要强调学会观测,所以这节课我以实验探究方法为主、讨论和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在讲解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时,我主要是通过探究讨论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辅以在教室外实验,以实验讲解加以巩固。 三、说学法 本次任教班级为八年3班,学生整体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但毕竟是14岁左右的初中生,其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正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个4环节:课堂引入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005年10月12日是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日子,你知道吗?就在神舟六号发射前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一股冷气流入侵酒泉发射中心,神六是发还是不发,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知识要点 浙教版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要点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没有天气变化; B、没有声音; 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问: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例:*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五要素)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学内容: 《天气预报》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的第四课,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另一方面,以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活动为核心,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最后阐明天气变化与人们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力求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使学生对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说学习目标: 五年级的孩子对天气变化并不陌生,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家长的指点,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阅读课本22页知识,知道天气预报的过程。 2、科学探究: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能够认识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能够搜集资料了解古代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即气象谚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气象谚语 四、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过程: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主要安排了五个环节,下面就来具 体说说这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听后说出节目名称,使他们一下就知道今天的学习与天气有关。接着,引导孩子: 除了看《天气预报》能了解天气情况,还能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天气状况呢, 孩子们充分展示了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能说出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手机报、上网查询来了解。此时,我就会向他们介绍电话查询天气的方法:拨打96121。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快让孩子们进入到学习天气的情境,调动了他们对学习天气的积极性。 (二)学习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 1、首先,老师提问: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并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会根据所了解到的来汇报,我就紧追一步: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而引出,教师从网络上查到的当天的天气情况描述并出示。 2(1) 晴 (板书:晴)是怎样的天气,有学生会说太阳一直照射着大地,很暖和。就像这样(示图),太阳照射着大地,就是晴(示晴 ) (2)多云呢,学生会说太阳有时被云挡住了。 像这样天上有很多云,有时会把太阳挡住了,就是多云(示多云 )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4 浙教版

§ 2.2 天气和气温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思考] 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一、天气是什么 1、天气的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板书] 如: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补充]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板书] 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读图] 2-6、2-7感受天气。 [讨论] 天气概念 (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 2)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板书]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板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板书] [分类]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复习回忆] 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思考] 为什么要把气象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探究实验1]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时间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温度(百叶箱内)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探究实验2] 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图 2-11)。 ( 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 ℃,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 (2)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青蛙和蛇的冬眠等。

天气和天气预报说课稿

《天气和天气预报》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半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地理学习规律,养成了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天气”和“气候”是生活中常见的两个词语,学生对此并不陌生,难度较小,因此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天气预报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冷热晴雨的天气变化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天气的变化引出无数有趣的疑问。同时人类生产和生活也不断影响天气和气候,使我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发生变化,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不仅有趣而且对后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教师过渡: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③识记部分当地的灾害性天气和预警信号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和适应天气、气候这两个术语 ②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天气、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通过体验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3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②熟悉天气预报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难点:熟悉天气预报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过渡: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说说我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视频和图表资料,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019年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2节 气温浙教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一篇

2019年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2节气温浙教版课后练习第五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经过对气温的观测,我们发现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前后 D、午后2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位同学想要绘制一幅自己家乡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他应该采用的数据是( ) A、每月1日的最高气温 B、每月最高气温 C、每月15日平均气温 D、每月平均气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宵节的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东升西落”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C、种类繁多的生物不会促进岩石变成土壤 D、今年杭州“春如四季”,说的是杭州的天气情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由下图可知,若重庆气温为28 ℃,此时峨眉山的气温大约是( )

A、28 ℃ B、11 ℃ C、8 ℃ D、16 ℃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越向中心气温越高 B、某地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大 C、北半球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处凸出,说明该地区比同纬度邻近地区气温高 D、等温线平直,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单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压和降水都是组成天气的要素 B、我国的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的漠河 C、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夏日,城市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12:00,而是在午后的14:0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行道树遮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