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规.doc2016试题

卫生法规.doc2016试题
卫生法规.doc2016试题

卫生法规

P1273

卫生法规的概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卫生法规)

卫生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依据法律制定颁布卫生工作规性文件)

P1274

下列规性文件中由国务院颁布的是

A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

B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C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D 《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

E 《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

卫生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卫生法中基本特征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卫生立法中的共识是关注(社会公众利益)

人们在从事卫生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是(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卫生法基本原则中的卫生保护原则,其主要容之一是(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

医学对人类发展延续和进步发挥着重大作用,卫生法的作用之一在于通过卫生法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保障公共卫生利益)

P1275

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和颁布的规性文件称为(基本法律)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制定的规性文件称为(卫生规章)

下述规性文件中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基本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

C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

D 《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

E 《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颁布(卫生法律)

P1276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是(卫生规章)

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法律的渊源)

法律形式也叫着(法律的渊源)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性文件称作(卫生法律)

卫生法的作用之一是(维护社会卫生秩序)

“保障公共卫生利益”属于(卫生法的作用)

“保护社会健康”属于(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规卫生行政行为”属于(卫生法的作用)

“预防为主”属于(卫生法基本原则)

法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规,自身所具有的、对人们的行为发生影响的性能称为(法的规作用)

法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或政治目的而对一定的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称为(法的社会作用)

人们在从事卫生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称为(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P1278

“危害公共卫生罪”是依据哪部法律定罪(《中华人民国刑法》)

卫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主要形式是(赔偿损失)

下列哪项属于行政处罚

A 赔礼道歉

B 降级

C 撤职

D 罚款

E 赔偿损失

P1279

《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是指(危害社会行为)

国家保障法律实施的主要手段和强制措施是(法律制裁)

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称为(行政责任)

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的是(民事责任)

由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追究的是(民事责任)

恢复被行为侵害的财产权利是实现(财产关系)

依据行政管理法规而产生的是(行政责任)

国家主管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公民或法人采取强制性措施是(行政行为)

P1281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者是(犯罪主体)

受《刑法》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犯罪客体)

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结果是(犯罪客观)

行政管理机关对公民、法人的制裁性处理是(行政处罚)

违反《刑法》、危害社会是(犯罪行为)

犯罪自然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犯罪主体)

犯罪行为侵害的具体事物或具体的人是(犯罪对象)

属于行政处分的是(撤职)

属于行政处罚的是(责令停产停业)

P1282

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是(支会违约金)

P1283

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违反懒得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警告

B 罚款

C 降职

D 吊销执业医师证书

E 没收所得

P1284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的医师资格取得及管理执行(《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

法》)

P1285

医师履行职责应受全社会尊重,受法律保护体现的是(医师的社会地位)

医师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医师的职责)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和技术操作规是(医师的义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是(医师的权利)

P1286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即可依法(申请经批准发给执业证书,具备医师行业准入资格)

取得医师资格的公民从事医师职业活动必须经注册后才取得合法行医的(执业证书)

专业技术人员独立开业所需的国家认可的学识、技能资质证明是(执业资格)

医疗机构对注销注册医师资格情形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对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P1287

1998年6月26日后医学院校毕业生应当(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合格)

1998年6月26日前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者应(报请卫生行政部门认定资格)

医师在职业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行为严重的应(吊销执业证书)

P1288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物质)

依据《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P1289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药品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之一是具有两重性,而两重性主要体现在(用药后果)

药品是特殊商品,限时性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人们(治疗疾病需要用药时)

P1290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取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

P1291

《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的日期是(2007年5月1日)

每处方常用量一般(不得超过七日)

在药品价格管理中,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并不得擅自提高价格的药品是(政府定

价、政府指导价)

P1292

连续使用后易产生生理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是(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除注射剂、控缓释制剂外,其他剂型每次每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

P1293

麻醉药品片剂、酊剂、糖浆剂每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处方为(一次常用量)

违反特殊管理的药品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医生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应由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医疗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配制的制剂品是(假药)

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按国家规定制定的价格称为(药品市场调节价)

医疗机构必须执行的价格是(药品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日期是(2004年12月1日)

P1296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具体办法的制定是由(国务院制定)

发现传染病病情应及时按照规定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报告疫情应遵循的原则是(属地管理原则)

P1297

《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病源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例的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在传染流行时采取紧急措施是(停工、停业、停课)

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情形,由其所在单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以属于(传染病义务报告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有关部门的报告属于(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病毒是(菌种、毒种)

P1299

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或循环的地区是(自然疫源地)

P13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迅速反应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P130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中为防止交叉感染或污染应当(采取卫生预防措施)

下列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的是

A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C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D 依靠科学

E 加强合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

P1302

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并报请国务院批准的是(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重大、紧急疫情的(信息报告系统)

P1303

下列各项,对医疗事故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医疗事故是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

B 医疗事故是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的过失行为造成的

C 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就是医疗事故

D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E 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

P1304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情况,封存和启封病历等资料时应(有医患双方在场)

P1305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是指下列哪种情形(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的材料是(门诊病历)

一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二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P1306

省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对造成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由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P1307

《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是我国政府制定颁布的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施行的日期是(2003年10月1日)

为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P1308

《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明确规定,对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中做出显著贡献和在过远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机关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发布中医医疗广告,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向所在的(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管理)部门申请并报送有关材料进行审批。

P1310

民族医药的管理应(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执行)

获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并建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的是(中医药教育机构)

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的是(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

P1312

管理人员是指在医疗机构及其设各部门、科室从事(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

以下各项,属于医技人员行为规的是

A 竭诚协助医生诊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B 不违规进行试验性医疗

C 严格遵循临床诊疗规和技术操作规

D 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

E 合理采集、使用、保护、处置标本

以下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遵纪守法,依法执业

B 优质服务、医患和谐

C 以医疗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

E 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