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歌》毛姆
小度写范文2017一年级下册试卷 [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模板
![小度写范文2017一年级下册试卷 [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eed06b458fb770bf68a5536.png)
2017一年级下册试卷 [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快到了,考场潇洒不虚枉,多年以后话沧桑!祝考试时超常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2017年的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17年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题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43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suō ( )的shān( )板和驳船,不只是停泊( )在江心的钻探船,不只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 )和高楼,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Suō( )shān( ) 泊( ) 栈(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从关外( )过山头,( )过山粱,( )山沟,( )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A、扑灌插漫B、扑漫插灌C、漫扑灌插D、漫扑灌插3、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江之歌》毛姆英国作家B、《过零丁洋》文天祥元末民族英雄C、《勇气》狄斯妮美国作家D、《鹧鸪天》辛弃疾南宋诗人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朱自清的《春》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态度。
B《春风》写了北国的风和雨,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国的粗犷、豪迈的特色,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C.《江南春绝句》是一首千古名篇,虽然只有四句,却写出了江南大地的广阔春色,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深邃迷离。
D.《游园不值》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用探出墙头的红杏来渲染游园的景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5.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默多少诗文。
(10分)(1)______________,斜日寒林点暮鸦。
(2)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新学期课本内容简介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新学期课本内容简介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新学期课本内容简介二. 新学期课本知识概要:1. 知识归纳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祖国”、“献身”、“奋斗”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千古涛声、斑斓春色、慷慨正气、伟岸人格、逆流勇进、心志坚毅。
继续着重培养精读能力,进一步学习“比较”阅读法,学习“探究性”阅读,开展略读实践。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心灵的欢歌、独特的自我、动人的事、寻常的人、抒发真情、感悟生活,涉及写的基本观念问题和克服说的心理障碍。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看得见也听得见的字、“春”字变形记、日+月+草=?、“活”与“死”的妙用、语义联想和文学欣赏、语言“仪仗队”。
2. 新学期课本简介第一单元:千古涛声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
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
“比较•探究”中的课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刘元举的《一条大河》、陈衡哲的《运河与扬子江》、毛姆的《江之歌》和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等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第二单元:斑斓春色本单元的主读课文,第一篇是朱自清的《春》。
而另一篇林斤澜的《春风》,却只写风,北国的春风,能给人什么感觉呢?不妨比较一下各自的妙处。
“比较•探究”中,精选了几篇古代诗词,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叶绍翁《游园不值》、宋祁《玉楼春》、辛弃疾《鹧鸪天》、杜甫《春夜喜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这些都是古诗中歌咏春天的名作。
第三单元:慷慨正气本单元这个主题下,大致有两个话题,一是在民族危亡时的爱国情感问题,一是面临死亡时坚守气节、坚持信仰的问题。
两篇主读课文,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分别代表了这两个话题。
“比较•探究”中,老舍的《第一堂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过零丁洋》面对死亡,以诗歌抒发爱国豪情,还有陈毅的《梅岭三章》和陆游的《示儿》,梁启超的《谭嗣同之死》和狄斯妮的《勇气》,对他们的事迹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并进一步想像他们当时的精神状态,将对“幸福”、“勇气”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江之歌 毛姆 读后感

江之歌毛姆读后感一、作品简介《江之歌》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04年。
作品以江之歌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历程和情感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小说描绘了人们在追求自由、幸福和爱情过程中的挣扎和矛盾。
二、读后感1. 情感真实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让读者深入主人公菲利普的内心世界。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菲利普的思想、情感和成长过程,让人感受到他的痛苦、挣扎和渴望自由的心态。
菲利普的情感变化真实而深刻,读者能够从内心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
2. 社会现实的揭示小说通过描绘社会中各个层面的人物和事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作者通过对贵族、中产阶级和下层底层的人物描写,深刻反映了社会中的阶级问题、金钱至上以及权力的腐败等弊端。
通过菲利普与不同社会阶层人物之间的交往,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伪善和虚荣。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社会描写,令人深思。
3. 对爱情的探索小说中,菲利普经历了多次的爱情波折。
作者通过描写他与不同女性的感情纠葛,探讨了爱情的真实性和权衡。
菲利普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幻灭和成熟的过程,最终认识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对爱情的探索,既是对人性的思考,也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思。
4. 文笔流畅毛姆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行文流畅自然。
他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舞台上角色的喜怒哀乐。
作者的文笔优美而独特,让人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三、结语《江之歌》是一部情感真实、社会真实的作品。
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历程和情感经历,作者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通过对爱情的探索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整部小说文笔流畅,令人陶醉其中。
读完《江之歌》,我不禁对毛姆的才华和深刻洞察力佩服不已。
儿子的礼物阅读答案琦君

儿子的礼物阅读答案琦君【篇一:七年级语文上阅读与作文训练(十二)】ss=txt>班级姓名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⑴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⑵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
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
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⑶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量夕的孩子救了下来。
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
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⑷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
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
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⑸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
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
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⑹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
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
艾娜告诉,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⑻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
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⑼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礼物。
运河扬子江,江之歌(学生学案)

单元名称:千古涛声课题: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第1-2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字词。
2.理解文章主题,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3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预习】I.教材助读走进作者。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沙瓦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史、西洋文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与任鸿隽结婚;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著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电》、《西洋史》及《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去世;她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
毛姆,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一生创作颇丰,他的《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不同版本的传记作品也屡见不鲜。
中国读者对他的作品也很推崇,读书界还一度出现“毛姆热”。
毛姆不仅是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读书家”。
他不仅读了无数的书,对所读的书还有一套自己独到的看法,本书就是这位读书家多年读书随笔的精华,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II.预习自测1 给加点字注音桅.杆( ) 号.子( )纤.夫( ) 牲.口( )泯.灭( ) 厮.打( )悲戚.( ) 匍匐..()( )骤.然( ) 呻吟..( )( )2.解释下列词语。
险峻:峭岩:稀奇:软弱:况且:何故:固然:作别:阻力:讥笑:疑惑:烈焰:真谛:怨尤:匍匐: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泯灭:前功尽弃:【探究】探究一:《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探究二:《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石门中学七年级学生版 1小结:《运河与扬子江》通过对运河和扬子江的对话描写,运用对比表现了运河的“安命”思想和扬子江的“造命”思想,这是两种人生观的对立和交锋,抒发了作者崇尚斗争的情感和精神,昭示人们要有志气,要奋斗,反映了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
合中七下语文月考模拟卷(一)

合中七下语文月考模拟卷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3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shì()②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③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2、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上。
(4分)长江很在便醒过来了。
它以鱼肚色________(A.扫B.抹C.涂)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_____(A.宽阔B.辽阔C.宽广)的江面上的黎明,他以四月的风_______(A .吹动B.轻拂C.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_____( A.舒展B.展开C.绽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3、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
...(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骄傲:褒义词,自豪)C.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
(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D.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影:动词,放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 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更加清新了。
D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5、选出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晚饭过后,与会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都市夜景。
B、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C、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
6、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写作基础江上歌声

首先,这种体力劳动太沉重、太原始了,劳 动者太艰苦了。其次,这样的劳动,有非人的色 彩,有被奴役的性质。作者写道:“像田里的牲 口”,“简直不像人的声音”。再次,他不仅看 到了苦难,而且看到了“人类克服自然力的顽强 精神”,并为其必胜发出了由衷地赞叹。这些社 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来令人 心碎。作者领悟到了其中蕴涵的拼搏的力量、人 类克服无情自然力的无穷精神。所以作者写这篇 文章是要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四、思考探究
1.这篇短文写的是作者在三峡的所 见所感。纤夫的歌声为什么打动了作者? 读后你是否也未知动容?
2.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起到了什么 作业?你如何理解“歌唱时绝望的最后 抗议?这样的结尾好在哪里?
五、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曾身体力行的 一次劳动,注意在记叙中表达自己的感 受和想法。把自己的文章贴在黑板报上, 填写之间可相互借鉴、交流。
第三,苦力的劳动有协作,更多则 是个体的肩扛背背,所以为了给自己也 给同伴加油鼓劲,他们也要努力“喊” 出几声歌来,这个“喊声”的背后,就 是他们的血汗和苦累,甚至对生活的呐 喊、抗争,“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 息”,更是“灵魂的无尽悲戚中的呼 喊”。
2.作者的意图不光是描写和表现纤夫和苦力的生活, 还有船夫。
第二、纤夫在拉纤时需要协同统一, 需要一起用力,所以他们更加用力,这种 团体的合力正如今天的赛龙舟,需要每一 个参与者的拼命,“否则就要前功尽弃”。 由于要拼尽力气,所以这歌声必然是“吼” 出来的。况且,这些纤夫的身后还有“领 头的”,“见到有人没有全力以赴,竹板 就打在光着的背上”。大艰苦的劳动不会 完全压抑人性中乐观向上的一面,而川江 号子本身也有鼓劲加油的作用,所以纤夫 发歌声自然也是“激昂而热切”的。
《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案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主备人:审阅班级_____ 姓名______教师寄语:(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课前热身:了解作者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
女。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和短篇小说《老夫妻》,1920年回国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成为中国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
抗战胜利后留居上海建国后曾任伤害市政协委员。
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位女作家,其创作在当时很有影响。
主要著作有《西洋史》、《小雨点》、《衡哲散文集》等。
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
出生于巴黎。
10岁时父母双亡有叔父养大。
他擅长写作短篇小说,曾受莫泊桑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锁》等。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蜀山开凿羡妒怨尤桅杆刹那匍匐纤夫卸下呻吟泯灭磅礴舵杆深槽骤然分外大禹钳制厮打咆哮三.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在比较阅读中分别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
(先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在自己有困难或疑惑的题目上做标识)1、《江之歌》与《筏子》都是表现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2、“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运河与扬子江》主要诉说的道理吗?这句话与《筏子》《江之歌》的哪些内容是相通的?3、《壶口与龙门》和《筏子》都写到了渡河,二者写渡河有什么不同?(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投入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姆
作者信息
毛姆,英国作家、文艺评论 家。作品受法国自然主义影 响,著名的有自传体小说 《人类枷锁》,长篇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 乐》《刀锋》等。
生字新词
纤夫 qiàn 牲口 shēng 匍匐 pú fú 心弦 xián 绷紧 bēng 泯灭 mǐn 呻吟 shēn yín 悲戚 qī
课文详解
2、体会纤夫的艰苦、悲惨的生 活,说说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看 待学习中的困难? 珍惜机会,把握今天,勤奋读书。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像纤夫 拉纤一样,不退缩、想办法。
主题探究
《江之歌》描写了“纤夫的歌” 和“苦力的歌”两种不同的“江 之歌”,展现了纤夫和码头工 人的艰辛劳动、苦难生活,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 幸处境的深切同情。
整体感知
《江之歌》表面上是写长江 之歌,实际上写的是劳动人 民。全文描绘了两幅画面: 一是纤夫拉纤;二是码头工 人劳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 人民的同情。
课文详解
1、第二段最后“那终了的一声简直 就是人性泯灭的低泣。生活太艰难, 太残酷,这喊声正是最后绝望的抗 议”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苦力怀着深切的同情,他们 生活艰难、压力沉重,但又无力反 抗,只能通过喊声来宣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