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体现地哲学原理

合集下载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映;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3.气者,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画饼充饥、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观点;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8、审时度势: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制约;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人们日常活的外部力在人们头脑中的匀想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3、树欲静而风不止: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4.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15、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16、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18、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9、“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2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不是风动,不是嶓动,仁者心动:是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远近高低皆不同: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23、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24、因势利导:按客观规律办事;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第二部分辩证法部分1、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整体居于主导,整体统率着部分,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2、“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5、“善有善报,恶有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6、“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自古年今,法无不收,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尤不移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各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已相反方向转化;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13、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于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15、毛泽东:“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7、“讳疾忌医”: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19、天不变,道亦不变: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0、“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2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22、“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上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全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速则不达”、“少时偷针,长大偷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防微杜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重视量的积累;25、“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6、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7、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8、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9、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道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3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32、张过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33、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4、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3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37、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3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长,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的特殊性;3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好事多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0、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41、“吹毛求疵”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而,看问题抓不住主流;4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43、“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坚持适度原则;4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45、“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于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6、“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人先擒王”: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8、“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要打打七寸”、“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体现的哲理是: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第三部分认识论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知屋漏者在宁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钩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7、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而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8、吃一堑,长一智;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第四部分人生价值观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树立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

1、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2、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3、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风使舵4、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望见逝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中心怅恨,无时或已。

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感情沉降到最低点,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镜。

“欲就麻姑买沧海。

”这里即因此而认定沧海归属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整个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

)5、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离水比较近的楼台比较早得到月亮(因为水里有倒影嘛),朝向太阳的花木更容易生长(也有“向阳花木早逢春”的说法)6.体现了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7.用于讲联系的普遍性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0、实践出真知:《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三十首》(元好问)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名言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蕴含着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呢。

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孩学钢琴,一开始弹得那叫一个乱,手指都不听使唤。

可他每天都坚持练啊练,慢慢地,从只能弹简单的音阶,到能完整地弹出一首曲子,最后还在比赛里获奖了。

这就是不断积累,经过磨砺,最终实现质的飞跃呀。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得从基础开始,是一种重视量的积累的哲学思想。

我有个朋友想创业,一上来就想搞个大项目,做全国连锁。

我就跟他说:“你呀,别老想着一步登天,千里之行还始于足下呢。

”他不听,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后来他从小生意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和资金,现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就说我自己吧,有一次我丢了工作,当时觉得倒霉透顶了,简直是祸事一件。

可后来我四处找工作,找到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薪水还高。

这不就是祸转化成福了嘛。

所以啊,遇到坏事别太沮丧,好事也别太得意。

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跟前面那句有点相似,也说的是矛盾转化。

我同学考试没考好,哭丧着脸跟我说:“完了,这次考砸了。

”我就安慰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说不定这次没考好,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下次能考得更好呢。

”后来他努力复习,下次考试真的进步很大。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面有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哲学原理。

我表哥以前在一个小混混堆里混,整天游手好闲。

后来他交了一些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朋友,慢慢地他也变得爱看书、努力工作了。

人啊,就像一块布,在红色颜料里就染成红色,在黑色颜料里就染成黑色,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受到主观因素的局限。

我和我爸出去旅游,到了一个古城。

我觉得那个古城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

后来看了别人拍的照片和写的游记,才发现原来这个古城有那么多美的地方。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3、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5、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6、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王充)7、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原子是“宇宙之砖”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10、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11、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贝克莱)12、“拍脑袋决策”13、疑邻偷斧14、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16、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已有此理。

(朱熹)1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8、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辩证唯物主义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2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主客观唯心主义经常考,而且是结合名言考,很容易搞错,这里谈一个窍门:凡是词语里有“我”、“心”的全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它的比如上帝、天、观念的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自大”,除我和我心外,其它都是假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则是“我”、“心”外的一些事物是老大,比如上帝,比如天、理念、绝对观念、道。

看完上面总结,思考下面的话(注意理性和理念的差别)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我)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经验就是指我的经验)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蕴含哲学原理的语句

蕴含哲学原理的语句

蕴含哲学原理的语句1.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2. 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最好。

3. 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4. 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5.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6. 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7.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8. 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9. 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10.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

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

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11.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12. 没有礁石的阻挡,哪有浪花的激越;没有羚羊的快捷,哪有猎豹的英姿;有了风的拥抱,帆张开了胸膛;有了雪的映衬,梅越加冷艳高洁。

人生的路上,我们时时被挫折环伺,被失败包围。

让我们越挫越勇,越败越强,只要不倒下,只要不溃退,失败和挫折就如垫脚石,增加我们的高度,厚重我们的人生。

13.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4. 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5.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6.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17.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8.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19.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20. 生活是个势利眼,他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人,要想让他瞧得起,你就得直起腰板做人。

21.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要耐心,耐心做人,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

俗语、名言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俗语、名言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俗语、名言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存在即被感知————主观唯心2.物质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3.;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客观唯心4.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恩格斯)————真15.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7.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毛泽东)————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19.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实用主义20.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把握主要矛盾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恩格斯)————部分离不开整体强调整体3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矛盾相互转化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相互转化33.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孙武)————矛盾相互转化34.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孙武)————矛盾相互转化3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3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37.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矛盾对立统一38.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两生尔(朱熹)————矛盾对立统一39.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矛盾特殊性50.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老子)————矛盾对立统一51.一切皆流,一切皆变————运动的观点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重视量的积累5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5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具有客观性55.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56.无夺农时————尊重客观规律5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58.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59.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人民群众主体地位60.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去的什么(爱因斯坦)而借给这家人巨资,不料这户人家的富亲戚突然消失,留给这户人家的只有高筑的债台,并因此导致了借其巨债的朋友。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培训讲学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培训讲学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画饼充饥、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8、审时度势: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制约。

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人们日常活的外部力在人们头脑中的匀想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5、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16、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18、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名言警句体现得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体现得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体现得哲学原理、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就是主观得,能动得。

3.气者,理之所依也:认为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世界得本原就是物质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就是被感知、物就是观念得集合: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得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得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得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主观主义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得发展就是有规律得。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就是有规律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给我们得启示就是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得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得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得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得哲学道理就是:人们得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得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得认识就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得制约。

18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就是现实得反映——正确得或歪曲得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就是正确得思想意识还就是错误得思想意识都就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得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物质得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画饼充饥、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8、审时度势: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制约。

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人们日常活的外部力在人们头脑中的匀想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 “桑条无叶土生烟 , 箫管管迎前。

朱门几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 15、守株待兔 : 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16、刻: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

17、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 : 物质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的规律18、量力而行, 尽: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 又要充分发挥动性。

19、“月有阴,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20、坐地日行八万里 , 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之中。

21、万物都在运动 , 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不是风动 , 不是❖动 , 仁者心动:是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唯。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横看成岭, 远远近高低皆不同 : 人的知识构成不同 , 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 23、杞人忧天 : 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24、因: 按客观事。

25、、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按事 , 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第二部分 辩证法部分1、不谋全局者 , 不足以谋一域;不者 , 不足体统率着部分 ,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2、“无风不起浪”、“虚心使, 骄做使人落事不忘,后事之师” :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活动的自觉见性。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5、“善有善报,恶有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6、“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自古年今,法无不收,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尤不移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各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已相反方向转化。

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2、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13、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于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15、毛泽东:“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

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

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7、“讳疾忌医”: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19、天不变,道亦不变: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0、“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2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22、“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上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全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速则不达”、“少时偷针,长大偷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防微杜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重视量的积累。

25、“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6、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7、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8、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9、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道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3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32、张过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33、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4、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3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7、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3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长, 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的特殊性。

39、“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好事多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0、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解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41、“吹毛求疵”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而, 看问题抓不住主流。

4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 不忽视次要矛盾。

43、“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坚持适度原则。

44、“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45、“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 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 没有两双相同的于掌, 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6、“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娘生九子, 连娘十个样”: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7、“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人先擒王”: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8、“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要打打七寸”、“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9、“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 还要绿叶扶”体现的哲理是: 要学会统筹兼顾, 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第三部分认识论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知屋漏者在宁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钩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7、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而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8、吃一堑,长一智;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第四部分人生价值观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树立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