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梁上君子意思是指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
接下来分享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梁上君子出处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传》。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
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
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
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及译文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及译文赏析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阅读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参考答案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偷。
译文: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注释:1栖:躲藏。
2阴:暗中。
3夫:发语词,无实义梁上君子梁上君子(4张)4斯:这(地步)。
5孰:谁。
6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
7谕:使……明白。
8省:反省。
9归:承认。
10一:整个。
11岁饥民馁:当时荒年,百姓饥饿。
12盗:小偷。
13自是:从此道理1.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
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2.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梁上君子文言文注音版

梁上君子文言文注音版
梁上君子,这个词组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个富含深意的成语。
它原意是指那些躲在梁上窃取他人财物的人,而现在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行不端,或者是做了不正当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词语。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词语的文言文注音版。
梁上君子,原文为“梁上君子,拼音为liáng shàng jūn zǐ”。
其中,“梁”是指房梁,寓意着一个隐蔽的空间;“君子”则是指有品德的人。
这个词组的意思是指那些隐藏在暗处,行事不光明磊落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梁上君子这个词语运用到各个方面。
例如,当我们发现有人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或者做一些损害我们利益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个“梁上君子”。
这样,既可以表达出我们对这个人的不满,也可以提醒自己要保持警惕,防止被这样的人所伤害。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词语中得到一些启示。
那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有品德、行事光明磊落的人,不要去做那些偷偷摸摸、损人利己的事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的来说,梁上君子这个词语既有警示作用,也有提醒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远离不正当的行为。
同时,也要警惕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以防受到伤害。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
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
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
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
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
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
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
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
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
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
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寔文言文翻译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文言文翻译晓喻梁上君子
晨起譬如梁上之君子
晨起者,如同梁上之君子,可谓美矣!梁乃高高悬于空中,以宽厚安定,非易移动也。
君子如同梁,宜稳重而不震撼,安定而不动摇。
君子晨起之时,宜如梁上之君子静坐于榻上。
如榻悬于梁上一般,身心安静,不畏外界的动荡和诱惑。
居高临下,心境宛如梁之高傲,自持其位不容侵犯。
如梁高悬于矮土墙之上,因其自身的高大威严,不与尘埃同流污染。
晨起之时,君子怀上天下之志,不为俗务所困扰。
不为眷恋榻上之舒适而停滞不前,而是迅速起身,行走于世间。
如梁上之君子,崇高之势助其日行千里。
晨起譬如梁上之君子,亦可说是以高傲安宁为表,以行动奋进为质。
[总结范文]梁上君子翻译
![[总结范文]梁上君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23f4744a98271fe910ef967.png)
[总结范文]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转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就应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明白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文言知识】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原文】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答案】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偷。
【相关习题与答案】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赠送14、短:指责责备15、止:停留16、正:公正17、平:公正18、是:这样成语示例1、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
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幡然自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某乙》)2、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
梁上君子文言文注音版

梁上君子文言文注音版
(原创版)
目录
1.梁上君子的故事背景
2.梁上君子的寓意
3.梁上君子的文言文注音版及翻译
正文
梁上君子,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利用自己的技艺,在梁上轻盈翻跃,来去无踪,从而成功行窃的故事。
然而,他的行为终究难逃法网,被官府捕获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遵纪守法,勤劳致富,但后来“梁上君子”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对小偷的代称。
梁上君子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
它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拥有多么高超的技艺,如果不将其用在正道上,而是去追求不义之财,最终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守道德底线,积极向上地生活。
下面是梁上君子这一词的文言文注音版及翻译:
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梁:屋梁;上:在上面;君子:古代称有道德、有才德的人。
翻译:指在屋梁上翻跃自如、来去无踪的小偷。
现在多用来比喻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道德败坏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和“梁上君子”的寓意,我们应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正当手段去努力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第1页共1页。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翻译及道理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翻译及道理《陈实与梁上君子》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叫陈实的古人发现藏在屋顶梁上的小偷后,通过巧妙智慧感染教化小偷改邪归正的故事。
后来人们把小偷便称为梁上君子。
1.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
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2.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3.待人要宽和,要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责罚。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寔(shi)在乡闾,平心率物①。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ī)颡(sǎng)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
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
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
做个好人。
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
”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
从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