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资料40页

15、猫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
(板书)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三、落实训练目标(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第一句)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
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交流出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胆小勇猛满月的小猫更可爱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完成填空1/3)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3.齐读第二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5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1《卖木雕的少年》一、教学目标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__人民的友谊。
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培养: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同__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所用媒体作用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__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__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
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__人民的友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__的距离。
2、我们看到非洲与__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__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2《五彩池》教学要求: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幻灯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要求: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彩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谈你所知道的被称为历史文物的遗迹有哪些?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新的了解和评价。
因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了兵马俑的代名词。
二、引导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标出小节。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三、理解课文内容。
(展示学习内容)1、速读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一段,说说这段有什么特点?(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俑坑气势恢弘。
)2、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的呢?(1)小组合作学习:分读作者介绍的不同的俑,填表(2)说说你最喜欢什么俑,为什么?(3)交流汇报。
3、重点品读赏析第8自然段。
(投影该自然段)(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说说它的作用。
(2)品读,想象。
4、课件展示秦兵马俑。
小结: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俑的类型,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四、总结概括全文,激发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19、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恢弘气势)(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神奇的机器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他说明的对象是现代社会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种新型的神奇的机器人。
一起看看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弋、翱”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1.同学们知道机器人吗?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2.它们有什么作用?3、出示课题:神奇的机器人(出示机器人图片)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功能1、出示自学建议: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一下。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先驱游弋大显身手迹象灌溉披星戴月广阔浩瀚能歌善舞翱翔驰骋才华横溢2)指名读3)初步了解词义,可查字典,可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
4)齐读词语5)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出示板书:茫茫宇宙浩瀚的海洋工矿农村社会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1、轻。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册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正确书写、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并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
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精读、预测和推理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乐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文学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准确掌握和书写。
文学作品中深层含义和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相关图片、音乐或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提问思考:根据课文主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复习回顾:回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为学生打下学习基础。
####2.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查阅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自主解决词汇问题。
记录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3.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师引导:教师巡视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整理总结: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整理并补充学生的观点。
####4. 拓展延伸相关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创作活动,提高其文学表达能力。
文化交流:组织文学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
####5.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课文主旨等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全册共有七个单元,分别是《读图》、《小动物的狂欢》、《北京故事》、《大雪过后》、《龙的传人》、《我的家人和亲戚》和《童话中的动物》。
这本教材旨在帮助小学生学好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语文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读图》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通过看图和读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和情节,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2.《小动物的狂欢》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介绍了一些小动物的生活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态和习性,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3.《北京故事》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讲述了一些北京传统文化和名胜古迹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4.《大雪过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讲述了一些雪后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冬季的美丽和生活中的温情。
5.《龙的传人》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和含义,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化符号。
6.《我的家人和亲戚》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讲述了家人和亲戚之间的相处之道和亲情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文化和亲情的重要性。
7.《童话中的动物》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讲述了一些童话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思考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3.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体验感和记忆力,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3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3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按照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一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课文背诵2.不同感受3.故事阅读4.诗歌欣赏5.古诗词鉴赏6.写作为主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课文、生字词、知识点等部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二、教学目标1. 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想象和联想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思维能力。
2. 知识目标1.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基本知识,能够准确掌握教材中所学的生字词、常识知识等;2.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3.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生活和知识信息,被动学习转为积极学习。
3.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文背诵课文背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单元的课文背诵内容包括:1.《秋天的虫鸣》2.《秋天的风》3.《我的老师》4.《早安,树叶先生》5.《感恩节快乐》6.《爸爸写字》在课文背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背诵比赛、小组PK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 不同感受课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内容和文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本单元的不同感受包括:1.《美妙的球》2.《想象的空间》3.《不一样的花朵》4.《建筑师的梦》5.《真是令人惊叹》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故事阅读故事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方式之一。
本单元的故事阅读包括:1.《小蚂蚁找家》2.《打破坚冰》3.《超越自我》4.《男孩与小鸟》5.《神奇的蜘蛛网》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整理故事情节,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学风格中感受到文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1 观潮
2 走月亮
3 现代诗二首
4 繁星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
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
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
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
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语文园地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 蝙蝠和雷达
7呼风唤雨的世纪
8 蝴蝶的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1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选做题)◆4.火烧云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