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说课 课件
一体化说课课件.ppt

问题,最后作出点评,指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
8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四阶段:实施计划 各小组成员独立进行阶梯轴的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注意过程控制,保证加
工质量。
9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10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13、数控车床的保养方法
3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4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2、分组讨论 学生4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查阅资料,掌握面板操作及建立工件坐标系
的方法。 3、作品展示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体介绍面板操作及建立坐标系的注意事项,进行现场讲解。 5、加工零件
学进行工作总结。
13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七阶段:课程结束
按照6S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14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肯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15
说教学过程
11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五阶段:检查控制 教师在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对各小组学生所体现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进行过程记录,必要时进行指导与帮助。
12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说课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六阶段:评价反馈 1、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果展示与反思。
要求:公布零件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2、小组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 要求:小组间进行互评时,应注意倾听汇报小组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教师将学生实施任务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展示和分析,引导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说课稿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说课稿德化第八中学黄春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5课的内容,其课程标准是“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根据课标的要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由于欧洲的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它成功的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所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所以该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单元下一课的内容即是介绍东南亚地区和北美地区是如何借鉴欧洲的经验进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所以两课的联系非常紧密,学好本课的内容对下一课的学习非常有利。
关于本课的具体内容,书中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的,它们分别是“欧洲共同体的出现”,“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
为使本课的“欧洲一体化”的主题更加突出,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做重新整理,分为三个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进程和影响。
这三个知识点回答了关于欧洲一体化的三个问题,包括欧洲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是怎样进行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让学生对欧洲一体化的一些重要问题形成比较清楚的认识,前后衔接,整个上课过程的条理更清晰。
但在对教材的体系进行重新编排的同时,讲解的内容仍然依据教材,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
2.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原因,了解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认识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通过对《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比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通过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辨证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及正确处理事物矛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围绕欧洲一体化这一主题依次进行三个方面的讲解,即原因、进程和影响。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PART THREE
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
环节一 提出问题 引出课题
1
教材实验有没有缺点?如何 对实验进行改进?
环节三 优化方案,科学检验
3
2
环节二 发表观点 自主探究
3 教学过程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实验过程
PART FOUR
教学反思
4 教学反思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
说课内容
Lessons Process
1 教学背景 2 实验内容 3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
PART ONE
教学背景
1.1课标要求
教学提示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铜和硝酸的反应以及氮 氧化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 重要内容。
图1 课标要求(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新人教版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 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具支试管中加
入2ml浓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浓硝酸
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该实验不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氮气体,具支试管里会残留NO2,难以处理,有较大 的污染性,不能一体化探究氮氧化合物的性质以及转化。
铜与硝酸反应会生成有毒的NO2或NO,容易对实验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一直是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中比较难做的实验。
1.1课标要求
工教作学背回景顾 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目前已有的人教版教材中,2007年版教材没有设置实验,仅在铜与浓硫酸反应 实验后简单提及“铜与硝酸也能发生类似反应“。
医用三通阀:医疗上常用的部件,三通阀横的朝向那 边,那边就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调节方向,它可以控 制反应物之间的反应,也可以保证在添加药品时,气 体不漏气。它非常适合有有害气体参与的实验。
中式烹调一体化课件——《红烧猪肉》说课

好
中
差
建议:
味:口味纯正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形:主辅合理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质:选材烹质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营:营养搭配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卫:讲究卫生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皿:器具时尚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菜肴成品形态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红烧色调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岀品盘饰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点缀衬托效果
达标
好
中
差
建议:
红烧肉类特点
烧制最佳效果
改小火烧30分钟左右至熟烂(因质制宜~老嫰、品种之分)
收浓汤汁标准
最后调和滋味(白糖5克、味精),大火收浓汤汁即可起锅,
盘饰艺术和合理上菜
已汆水的切对半10个菜胆或绿色的时蔬边围或雕刻盘饰艺术即可上席
红烧肉类特点
色泽红亮多油、味感肥而不腻
2、教学活动 ⑸实施计划:实施计划 / 执行方案~先老师后学生,对实训中毎一过程,达到准、快、巧、 美、熟手的技能水平。 包括老师教学示范课~老师课外操作并制成PPT,上课时播放。
3、工作页达标: 菜肴质量标准~色、香、味、形、质、营、卫、皿。 特点酱红亮丽、香鲜味美、肥而不腻、肉质软糯、回甘炙口以及菜肴成形、红烧色调、岀品盘饰、点缀衬托效果。 菜肴质量标准、反馈意见方案表
(六)、验收总结 / 评定反馈
一体化课说课稿

一体化课说课稿一、导入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我设计的一体化课程(课程名称)。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致力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
为实现课程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操作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程整合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1. 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方法整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整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体化说课-课件教学内容

行为引导 法
4
2.计划 阶段
将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拟定好实 施计划,并安排好成员任务;
小组讨论 法
0.5
3.决策 阶段
实施方案的确定以及实施前的准备
角色扮演 法
1
教学组 织步骤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
4.实施 阶段
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教师必须对 整个过程实施监督
项目教学法
4
5.检查 阶段
对操作进行检查,帮助学生纠正错 误,对需要指导的小组进行指导。
能力目标
了解减速箱中零件的装配关系及安装、调整过程 了解零件、装配的概念,常见的典型零件
情感目标
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输入轴、输出轴的装配。 难点:装配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说教法
教学组 织步骤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
1.资讯 阶段
准备好所需的资料、资料分发给学 生;并将所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
示范法
1
6.评价 小组自评,总结经验,教师对小组 阶段 完成质量,学生能力进行评估;
0.5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机电专业的三 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机 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 制造等专业知识。 认知结构:实践操作能力 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 强于动脑能力。 心理特征:思维活跃但缺 乏韧性,渴望成功但缺乏 耐心。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通过文本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 的文本编写能力有了一个能力拓展训练。
运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逐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 完成任务的能力,经过这样的培训后,学生对未来岗 位的适应性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说课完毕 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攻螺纹说课课件

学生能够明确加 工任务,正确运 用所学知识和技 能独立完成工件 并展示劳动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
四
说学法
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基于“多元智能人才 观”,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 的特点。因此,本课我采用了:
5、换用二锥
方 法
丝锥折断原因 防止方法
1、螺纹底孔直径太小。
2、丝锥钝、材料太硬。 3、切力大或力不均衡。
1、正确计算底孔直径。
2、磨锋利丝锥或更换材料。
3、合理选用扳手,用力均匀。 4、不及时断屑和清除切屑。 4、经常反转断屑并及时清除切屑。 5、韧性大的材料攻螺纹时没有 5、选用润滑液。 加注润滑液。 6、丝锥歪斜单边受力大。 6、保持丝锥垂直于工件表面。
1.“自主学习法” 2.“动手操作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3.“展示法’ 4.“探究法”
•选出学生代表展示技能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决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样,实现了“用心,用手,用脑”的结合, 达到获得知识技能的最佳境界。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
三
说教法
根据 职业教育 “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以及 “理论—— 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2.“项目导向”法 3.“任务驱动” 法
通过教师演示操 作方法,让学生 初步掌握攻螺纹 的技能。
让学生在完成攻螺 纹的过程中学会相 关理论知识,发展 职业能力,完成相 应的加工任务。
工学体化说课稿

工学体化说课稿工学一体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_____》(课程名称),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工学一体化课程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是_____专业(专业名称)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_____(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相关企业和行业的调研,了解到_____(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定位和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_____(专业知识要点)。
2、理解_____(相关原理和概念)。
3、了解_____(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二)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_____(工具或设备)进行_____(操作或任务)。
2、具备_____(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案设计与实施等。
3、能够按照_____(标准或规范)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模块一:_____(模块名称)1、内容:_____(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2、重点:_____3、难点:_____(二)模块二:_____(模块名称)1、内容:_____2、重点:_____3、难点:_____(三)模块三:_____(模块名称)1、内容:_____2、重点:_____3、难点:_____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一)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机
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 制造等专业知识。 认知结构:实践操作能力 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 强于动脑能力。 心理特征:思维活跃但缺 乏韧性,渴望成功但缺乏 耐心。
说教学过程
减速器装配
1、情境设置
5.效果评价
2.项目分析 操作示范 4.归纳总结 感悟提升 3、探究学习 完成任务
情境设置
分
析
教学目标
熟悉减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知识目标 掌握减速器各组成的结构及功用,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了解减速箱中零件的装配关系及安装、调整过程 能力目标
了解零件、装配的概念,常见的典型零件 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4
重点难点
重点:输入轴、输出轴的装配。
难点:装配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 训练场所:实习车间部件装配区 • 教师:ppt幻灯片、网络、多媒体教室;减 速器实物、装拆工具、机械零件手册等课 轴承的 知识。成立项目小组,准备接受任务。
提出任务
• 了解减速器附件的用途、结构和安装 位置的要求。 • 拆卸完毕,把减速器复原 。
项目分析
完成任务的能力,经过这样的培训后,学生对未来岗
位的适应性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说课完毕 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定位销
油面指示器
下箱体
端盖
减速器的外部构造
项目分析
轴承
挡油圈
密封毛 毡
端盖
输入轴的装配 输入轴
输出轴的装配
减速器装配操作示范
项目要求
• 拆卸顺序正确、规范,工具与零部件 分区,整齐有序。 • 对零件的装配关系和装拆顺序加以记 录与标记(贴上零件名称标签)。 • 装配完毕,减速器能够正常工作。
项目实施
1、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完成一次减速器的拆装。 2、根据拆卸顺序,填写顺序卡片。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符号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3、完成装配过程。 4、交付成品。
项目评价
过程评价 (30%)
结合提问、教学 参与程度和学习 态度等情况综合 评价学生成绩 。
+
知识评价 (30%)
知识评价结合职 业技能鉴定对知 识要求,包含职业
说教法
教学组 织步骤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
1.资讯 阶段
2.计划 阶段 3.决策 阶段
准备好所需的资料、资料分发给学 行为引导 4 生;并将所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 法
将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拟定好实 小组讨论 0.5 施计划,并安排好成员任务; 法 实施方案的确定以及实施前的准备 角色扮演 1 法
教学组 织步骤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 间的独立封闭传动装置,用来降 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各种工 作机械的要求。 按照传动形式的不同,可以 分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和 行星减速器. 按照传动级数可分为单级传 动和多级传动;
通气罩
项目分析
定位销
上箱体
通常减速器有上箱体、下 箱体、端盖、轴、齿轮以 及附件等组成。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
4.实施 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教师必须对 项目教学法 4 阶段 整个过程实施监督 5.检查 对操作进行检查,帮助学生纠正错 示范法 阶段 误,对需要指导的小组进行指导。 6.评价 小组自评,总结经验,教师对小组 阶段 完成质量,学生能力进行评估; 1
0.5
说学法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机电专业的三
钳工技能训练说课
课题十九:减速器的装配
说课人:王洪珍
机械制造系
结构
说 教 材 说 教 法 说 学 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教
材
选用教材是劳动和社会保障 出版社出版的《钳工技能训 练》第四版,该教材为全国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 业通用教材。 性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内容:划线、钻孔、锯削、 锉削、錾削、刮削、立体划 线、部件装配、设备总装等 训练内容。
素养和安全规范考 核。
+
实操评价 (40%)
根据学生对相 关职业能力的掌 握程度来进行评 价。
收获及反思
项目中每一个实施环节结束后,要求小组项目负责 人代表本组所有成员拟写一份实训报告给指导老师,要
求在实训报告中进行文本性的项目学习内容(重点难点
或模糊点),学习方法与策略,操作思路与技巧的记录。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通过文本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 的文本编写能力有了一个能力拓展训练。 运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逐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