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 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 ian/lishi/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第弄6不~清11我自然军段主:力介行绍动刘方、向邓时在,渡国前民是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如电何讯精,心说部什署么,刘筹邓划的出军一队套南切进实受可挫行,的 被迫“西窜”。可见,“刘明邓修大栈军道“”明的修战栈略道战”术的。战术已经奏 效。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谓夫妻,难在茫茫人海里相遇,易在柴米油盐中疏离。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刘邓大军渡黄河》PPT课件

导入
淮海战役时的刘伯承、邓小平
识字
重兵把守:力量雄厚的军队 守卫着(重要的地方)。
1947年6月,在鲁西南前线,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 委率领12万大军,悄悄逼近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黄河防线。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开始强渡黄河。几天后的一个夜 晚,刘伯承、邓小平来到黄河北岸的渡口。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阔无垠的华北 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向东流去。夜色苍茫中,船工 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小木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 (jié)地跳上船去,并肩站在船头。船像离弦(xián)之 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其实,为了 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 都不轻松啊!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主力集结起 来,而让太行军区这、是冀课南文军的过区渡部段队,伪将课(文wě从i临)战装前成拉主回到力部,署在作战 豫北发起攻势,计划跟时敌的人情打况得介绍难。解对难比分“,显得同那时样指轻挥松豫”和皖“苏一军点区儿都 部队向开封以南不轻地松区”佯,施体攻会部势署,作以战转时移的精敌心人。视线。此时,真 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的战略战术。
cn
夜以继日:P指P日T 夜不停。
课件
/kejia
筹划:n语想/ 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1947年6至12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简称刘邓大军)、陈谢集团(简称陈谢大军)与华东野战军主力(简称陈粟大军)强渡黄河,进击中原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战役。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由鲁西南强渡黄河,随即发动鲁西南战役,先后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在国民党军企图增援时,迅速集中兵力,先打头(六营集),后打尾(金乡北援之敌),围攻羊山集,为挺进大别山地区打开了通道。
此后,国民党军调动14万兵力,企图合击堵住南线缺口。
8月7日,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配合下,果断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击圈;8月11日越过陇海路,跨过黄泛区,月底到达大别山。
9月上旬,国民党军进入大别山“追剿”。
刘邓大军采取避强打弱的方针,集结主力,在商城、光山地区连打三仗,歼灭国民党军一部。
10月初,主力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大别山以南地区展开,先后于张家店、高山铺等地作战。
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刘邓大军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权,成立了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
陈谢集团于8月22日夜开始,自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至8月底,先后攻克新安、渑池、洛宁等城镇,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陕北南撤。
9月2日,陈谢大军除留一部外,主力自洛阳地区向豫陕边挺进,另一部回头东进,配合第38军于17日攻克陕县,迫使国民党军仓促调兵布防西安与潼关地区。
此时的陈谢大军主力却已于9月下旬隐蔽东返,向伏牛山东麓开进。
10月中旬,国民党军分别在洛阳和潼关集中兵力,企图东西对进夹击。
陈谢大军兵分三路,一路留陇海路牵制国民党军,一路向陕南发展,主力越陇海路南下,向豫西南展开攻势,至11月上旬,连克数城,以“牵牛战术”调动分散并疲惫国民党军。
经三个多月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近5万人,解放县城36座,建立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及39个县政权。
为协同作战,9月2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一部由寿张地区渡过黄河,与在黄河以南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会合,随即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
刘邓大军渡黄河缩写作文

刘邓大军渡黄河缩写作文一场战役,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承载着无数生命;无数生命,承载着数不清的辉煌。
一场辉煌的战役,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一踏进展厅大门,我就被陈毅、粟裕、谭震林的铜像吸引了。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用铜像来铭记的,而铜像的存在,使他们在我们心中增加了几分重量。
他们高大的身躯矗立在那里,望着远方,似乎在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
铜像虽然高大,但远不如我们心中的形象。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昏暗的光线、微黄的背景,让人身临其境。
漆黑的子弹壳、残破不堪的草鞋、简陋的指挥部、敌我悬殊的力量,无不让我们怀疑这场战役能否打赢。
但事实证明,我们赢了。
虽然武器装备不精良,虽然穿着单薄的草鞋,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我们赢了,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漂亮地赢了。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我心生敬仰之情,在心底默默为他们祈祷。
一直向前走,我们来到了全景画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战火初起的场面,接着传来了轰隆隆的炮声。
满地的子弹壳、远处河里炸起的水花、广播里深情的讲说,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
偶尔传来的一阵炮火声,让我们胆战心惊。
我们心中想,革命先烈是凭着何等的勇气才打赢了这场艰苦的战役?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我们走出了纪念馆的大门。
今年3月的一天,我和一些同事来到沙河崖村,参观了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遗址。
走近沙河崖村,赵王河在村东头蜿蜒而过。
村中间是一条南北街道。
在街道东侧,一座青砖院落与众不同,黑色的大门北侧墙上,红色的“国防教育基地”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来到院落前发现,指挥部大门坐北朝南,紧邻村庄的东西大街。
过了这道门向北,是一个长长的胡同。
进入胡同,我们一直朝里走,看到有一个古朴的农家四合院落。
院前有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石碑,上书“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旧址”,题写人为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

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位于台前县东南约10公里的孙口渡口,是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的主要渡河点之一。
1947年7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率军南征的。
当地群众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一事件,把孙口渡口称为“将军渡”。
一、强渡黄河的条件首先,从军事上分析。
内战爆发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正确分析了国共双方的实力,确立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战略思想,制定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法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按照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也使其在重点进攻中屡遭惨败,取得了消灭国民党军队112万人的重大战果,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减至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减至150万;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127万增至195万,其中野战军由61万增至100万以上。
在机动兵力上,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的军队。
这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条件。
其次,从政治上分析。
中共中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原则,并针对农村、城市和国民党军队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统战政策。
在解放区,广泛进行土地改革,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约有2/3的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群众为保卫胜利成果,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地更加巩固。
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民主人士,一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战、卖国政策的强烈愤慨,另一方面受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此伏彼起。
至1947年初,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深深陷入到革命力量的两面夹击之中。
《刘邓大军渡黄河》拓展阅读-《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
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
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
18日,又渡过沙河。
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
至23日,第3、第l、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
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
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刘邓大军强度黄河观后感

刘邓大军强度黄河观后感
看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故事,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啊!
以前,黄河就像个超级大障碍横在那儿。
国民党还觉得靠着黄河天险,能把咱解放军给挡住呢,真是小瞧了咱。
刘邓大军那可是气势如虹啊。
战士们一个个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在渡河的时候,那场面,枪林弹雨的,子弹就跟不要钱似的在河面乱飞。
可咱解放军战士呢,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们划着小船,就朝着对岸冲。
那小船在黄河的大浪里就像一片片小树叶似的,晃得厉害,但战士们的决心稳得很。
指挥员们也超酷。
他们在岸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就像下棋的高手,每一步都计算得精准无比。
我就想啊,在那种紧张时刻,他们得多镇定才能做到这样。
再看那些战士,他们相互配合默契得不像话。
前面的人划船,后面的人拿着枪射击,为渡河的战友掩护。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掉链子。
这就像一场超级刺激的团队比赛,他们要是输了,可就不只是比赛那么简单,那是关系到好多人的命运呢。
当看到战士们成功登上对岸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欢呼。
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就插进了敌人的防线里。
这一渡啊,不仅仅是渡过了一条河,那是把希望和胜利的曙光给渡到了广大的土地上。
这也让我知道,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不怕死的勇气,还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再大的困难都能被踩在脚下。
咱现在的好日子,那可都是这些英雄们用命换来的。
这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儿啊,得永远被铭记,他们的精神也得一直传承下去,咱可不能忘了这些英雄好汉的壮举。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1-优质公开课-湘教六下精品

虚伪(wěi)
词语解释
滔滔:形容水势很大。 广阔无垠:宽广无边。 离弦之箭:形容速度快。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很有把握。
学习目标
1、学习插叙的写法,感受老一辈 革命家的机智勇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妙处。
方式,叫插叙。
重点句型学习
既……又……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学习目标
1、了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 文中指什么,体会刘伯承、邓小平 的英明决策。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激发对他
们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拓展练习
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
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再 见Biblioteka 段 落 分 析• 第一部分(1-5段)具体介绍刘
邓大军渡黄河的情形。
• 第二部分(6-11段)介绍他俩 部署作战计划的情形。 • 第三部分(12段)概述作战过 程,结果。
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 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 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 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
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刘邓大军 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刘邓大
军是如何渡过滚滚黄河的吧!
学习目标
认识字词。 课文学习。 知识拓展。
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 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 野战军的别称。
刘伯承
邓小平
滚滚黄河
词语学习
敏捷(jié) 弦(xiá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现了部署时的精心、紧张、严肃 他们的计划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他们如何“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第七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
“明修栈道”的战术奏效了……
1— 6 刘邓率军准备渡河
“暗渡陈仓” 偷渡黄河
离弦之箭
刚刚发射出去的箭, 通常用来形容速度 极快。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 而又风趣。
相视而笑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 会心的微笑。形容二 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 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 拿定主意。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 比赛等相持不下,难分 高下。也形容双方关 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1947年6月,率领12万大军勇渡黄河。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13个旅 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 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到底是怎样一场战斗?
• 听课文 • 了解课文内容 • 理清文章结构
筹 chóu 等
• 重兵把守 蜿蜒 广阔无垠 • 朦胧 敏捷 • 离弦之箭 谈笑风生 •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 相视而笑 胸有成竹
• 精心部署 伪装 难解难分 • 佯施攻势 夜以继日 • 踱步沉思 筹划 • 晕头转向 • 烟消云散
了 解 背 景
重兵把守
由力量雄厚的军队守 卫着(重要的地方)。
邓小平:诙谐风趣、临危不惧、 神态自若 刘伯承:轻松 、 智慧
刘邓大军抢渡黄 河指挥部旧址
刘邓大军渡黄河处
刘伯承居室
刘帅当年用过 的桌椅床铺。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时的情景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所使用过的木船
刘邓大军强渡 黄河纪念碑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强渡 黄河纪念碑
将 军 亭
刘邓大军强 渡黄河处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你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 仓”这个成语的来由吗?
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 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 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 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
古代县名(今陕西 省宝鸡市东),是汉中 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 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 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 取得胜利。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渡黄河” 这件事。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吗? 试试看。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刘 邓大军渡黄河这个历史故事, 中间插入一段渡河前的作战部 署。 课文采用了插叙的方法。
1 — 6 刘邓率军准备渡河。
7—11 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12 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敏捷”、“离弦之箭”写出动作之迅 速,没有丝毫犹豫和慌张,这也是战前精心 部署的结果。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
这时,刘伯承和邓 小平怎样了?有没 有慌张?
邓:“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 特地给点亮了‘天灯’。 等他们叫来轰炸机,我们 全军渡河完毕了!” 刘:“是啊,不明修栈道, 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一般用来指作战时正面迷 惑敌人,从侧面突然袭击 的战略。 声东击西 •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 到某种目的。
2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
>扫除阅读障碍 >了解背景 >理清文章结构 >走进文本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捷 jié 弦 xián 睫 炫 署 shǔ 伪 wěi 暑 协
夜以继日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 加紧工作,日夜不停。
筹划
想办法,定计划。
晕头转向
辨不清方向。形容 糊里糊涂或惊惶失 措。
烟消云散
像烟云消散一样。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 干净净。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伯承、邓小平
黄河,奔腾怒吼,叫人胆战心寒,望而却步。
在平缓处,它也是一道天然屏障。试问: 在对面敌人枪口下,谁敢横渡如此宽阔的河 面?
刘、邓大军渡河成功以及取得 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渡前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机智勇敢 有勇有谋
战时 一举突破 渡过天险
战前
是因为渡前
机智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勇敢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有勇 所以战时 一举突破 渡过天险 有谋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渡黄河”这件 事,事件中对两位老一代革命先辈的描 写笔墨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说两位将领给你留下了印象怎样的?
课文
1947年 6月,在鲁西南前线,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 委率领12万大军,悄悄逼近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黄河防线。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开始强渡黄河。几天后的一个夜 晚,刘伯承、邓小平来到黄河北岸的渡口。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阔无垠的华北 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向东流去。夜色苍茫中,船工 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小木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 (jié)地跳上船去,并肩站在船头。船像离弦(xián )之 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思考
1、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了吗?
2、他们的成功渡河有什么重大意义? 3、被蒋介石称为“黄河战略”的神话,为什 么一夜之间就攻破了?
精心部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7—11 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的?找出相关句子。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的?找出相关句子。
课文朗读视频
敏捷 快捷 便捷 离弦之箭 弦外之音 琴弦 部署 署名 签署 伪装 虚伪 伪军 筹划 筹码 筹款
轻松、胸有成竹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其实,为了 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 都不轻松啊!
这是课文的过渡段,将课文从临战前拉回到部署作战 计划时的情况介绍。对比“显得那样轻松”和“一点儿都 不轻松”,体会部署作战时的精心。
过渡段:承上启下
12 刘邓大军渡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