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

合集下载

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王涛为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2日,旅游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馆,讲解员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迹,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非凡的战略胆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展示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看到了显示当年强渡黄河的大型壁画、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微暗的光线下,看到了电光呈现模拟的战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简陋的作战指挥部、战士们战争用过的弹壳、穿过的草鞋、渡河的老船等。

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战胜了比我军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大家心生敬仰之情,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旌旗猎猎,畅抒后世英才奋发豪情。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前,党员们在党旗下进行庄严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感受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情怀。

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

湖南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

湖南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 时 教 案 课题:2《刘邓大军渡黄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 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批注 广阔无垠 敏捷 夜以继日 序幕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反思: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

战前 渡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第12自然段:讲刘、邓大军渡河成功以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岸的敌军 及取得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火光映红了滚滚 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 力4个纵队,在300 余里地段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 天险。蒋介石鼓吹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 散,成为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chóu
走进文本
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渡黄河”这件事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插叙,增强课文的生动性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吗?试试看
思考
1、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了吗?
2、他们的成功渡河有什么重大意义? 3、被蒋介石称为“黄河战略”的神话,为什 么一夜之间就攻破了?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的?找出相关句子。
离弦之箭:刚刚发射出去的 箭,通常用来形容速度极快。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其实,为了 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都 不轻松啊!
“敏捷”、“离弦之箭”写出动作之迅 速,没有丝毫犹豫和慌张,这也是战前精心 部署的结果。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第1~5自然段:介绍刘、邓在6月30日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晚率部分队伍“暗度陈仓”——偷渡黄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河。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刘邓大军渡黄河》教案

《刘邓大军渡黄河》教案

《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二、学生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 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刘伯承、邓小平的简介板书设计:2刘邓大军渡黄河6月30日夜刘邓急驶渡河之前筹划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

羊山战役

羊山战役

羊山战役编辑
1947年6 月30日晚,在黄河北岸,随着一声号令,刘邓大军战船齐发,在鲁西南张科镇到临淄集300里地段上,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按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和部署,精心筹划,出敌不意,势如破竹,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蒋介石严阵以待,调兵遣将,以第2 兵团王敬久纵队14个旅的兵力,坚守郓城、菏泽、定陶一线,并以各路军马齐头并进,屯兵坚城,伏击侧背的构想和部署,迫使刘邓背水一战,欲置其于死地。

刘邓冷静地分析了敌情,果敢地决定将计就计,背水一战,发起鲁西南战役。

7月4 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指挥部在鲁西南寿张镇以南渡过黄河,跟进到鲁西南,在山东郓城以南的郑家庄安营扎寨。

7 月8 日晨,刘邓大军进入郓城,10日,进入曹县、定陶。

《刘邓大军渡黄河》第一课时

《刘邓大军渡黄河》第一课时

《刘邓大军渡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强小学:邝瑾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 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转折在1947:刘邓大军浴血大别山

转折在1947:刘邓大军浴血大别山

70年前的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解放战争开始进入国统区,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这支队伍在大别山血战7个月,付出了重大牺牲,人员损失过半,换来了1947年年底历史的彻底转变,后来被人称之为大转折。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艰难痛苦的历程,幸存的老兵们多年后回忆说:“红军、八路军是苦出来的,可到了大别山,那日子比长征、抗美援朝还要苦……”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所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敌情,更面临着十几万人马的粮食供应问题。

冬天即将来临,1947年的那个冬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寒冷……从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算起,到1947年6月,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国共双方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互有得失,双方都声称自己获得了重大胜利,国民党收复了大量“失地”,共产党则以解放区大部分城镇为代价,文/萧雅文 葛红国 裴志海转折在1947:刘邓大军浴血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黄河换取了歼灭敌人大量兵力的胜利。

1947年2 月17 日,蒋介石在一个长篇大论的讲话中谈到军事方面,他踌躇满志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

所以在这种交通和军事情势之下,共产党绝对不能流窜幸存。

现在共产党还想把政府拖倒,这无异是一个幻梦,某报反而替他们宣传,真是可笑之至!”蒋介石对共产党的轻视溢于言表。

对胜利时间的估计,毛泽东是慎重的,他说:“我们只要熬过明年(1947年)一年,后年就会好转。

”“革命胜利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我过去曾说过,少则三年到五年,多则十年到十五年。

”毛泽东很清楚国共军力之间的差距,和蒋介石的“可笑之至”一样,毛泽东的一个“熬”字,把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形势说得清清楚楚。

回过头来打量1947 年,把“南京的自信”和“延安的胜利”这一意义相悖的词组放在一起,实际上并不矛盾。

这一年成为国共双方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最有戏剧性的一年。

1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1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7月2号下午,我参加了由旅游局党支部组织的去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参观的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在纪念馆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门厅、强渡河战役厅、英烈厅和群众支前双拥厅。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而且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的内心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一、学习渡河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和英雄事迹鞭策我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阳谷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使我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部队奋勇强渡黄河奋勇杀敌,夺取强渡黄河胜利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还有“孔月仙老人”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是军民团结的见证!二、激发爱国热情。

在强渡黄河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

今天的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坚定服务信念。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

作为一名景区工作人员,我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同时,我对照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个人剖析状况汇报如下:一、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渡广渡把握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的故事
•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 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 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今陕西 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 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秦军的降将把守。刘邦自知兵力 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 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 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同年八月,有人起兵 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 了明修栈道_暗渡陈仓的计策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 方,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 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 暗地里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 攻下了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 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 奠定了基础。
• 体现了邓小平诙谐风趣、临危不惧、神态 自若的性格特点。
品读句子
• “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看着地图。刘 伯承则双手叉在腰间,在屋里踱步沉思。”
体现了他们部署时的精心、严肃和紧张。
品读句子
•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 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 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 体现了刘伯承的轻松和智慧。
学习目标
• 1、认识、会写本课的5个生字。
•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插叙的记叙方法。
• 3、读懂课文,说说刘伯承、邓小平是怎样 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
• 4、理解课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机智勇敢,激发对他们的崇敬和热爱之 情。
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 刘邓大军渡黄河成功了吗?它有什么重大
意义?
突破难点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
带着问题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关键 的词句画出来,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做上记号。
品读句子
• “夜色苍茫中,船工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 只平头木船而去。”
中心思想
• 课文记叙了刘伯承、邓小平通过精心 部署,率领12万大军采用“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之计,强渡黄河,揭开了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歌颂 了刘邓大军立下的丰功伟绩,赞颂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
赏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 课文中主要描写的是“渡黄河”这一件事, 对事件中的刘伯承、邓小平两位老一辈革 命家着墨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 的印象。能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并谈谈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
品读句子
• “邓小平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 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 等他们叫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 了!”
这是对偷渡黄河的具体描写。“敏捷”、 “离弦之箭”写出动作之迅速,没有丝毫 犹豫和慌张,这也是战前精心部署的结果。
品读句子
•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 竹其实,为了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 们精心部署,可一点儿都不轻松啊!”
• 这是课文的过渡段,将课文拉回到临战前 部署作战计划时的情况介绍中。“轻松” 和“一点儿也不轻松”可见部署作战时的 “精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