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

合集下载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 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 ian/lishi/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第弄6不~清11我自然军段主:力介行绍动刘方、向邓时在,渡国前民是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如电何讯精,心说部什署么,刘筹邓划的出军一队套南切进实受可挫行,的 被迫“西窜”。可见,“刘明邓修大栈军道“”明的修战栈略道战”术的。战术已经奏 效。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谓夫妻,难在茫茫人海里相遇,易在柴米油盐中疏离。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刘邓大军渡黄河资料.

刘邓大军渡黄河资料.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你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 仓”这个成语的来由吗?
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
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 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 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
古代县名(今陕西 省宝鸡市东),是汉中 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 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 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 取得胜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一般用来指作战时正面迷 惑敌人,从侧面突然袭击 的战略。 声东击西
•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 到某种目的。
2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
>扫除阅读障碍 >了解背景 >理清文章结构 >走进文本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捷 jié 弦xián


署 shǔ 伪 wěi


筹 chóu 等
•重兵把守 蜿蜒 广阔无垠 •朦胧 敏捷 •离弦之箭 谈笑风生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相视而笑 胸有成竹
•精心部署 伪装 难解难分
•佯施攻势 夜以继日
•踱步沉思 筹划
• 晕头转向
• 烟消云散
了 解 背

重兵把守
由力量雄厚的军队守 卫着(重要的地方)。
离弦之箭
刚刚发射出去的箭, 通常用来形容速度 极快。
1947年6月,率领12万大军勇渡黄河。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13个旅 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 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到底是怎样一场战斗?
• 听课文 • 了解课文内容 • 理清文章结构

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王涛为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2日,旅游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馆,讲解员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迹,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非凡的战略胆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展示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看到了显示当年强渡黄河的大型壁画、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微暗的光线下,看到了电光呈现模拟的战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简陋的作战指挥部、战士们战争用过的弹壳、穿过的草鞋、渡河的老船等。

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战胜了比我军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大家心生敬仰之情,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旌旗猎猎,畅抒后世英才奋发豪情。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前,党员们在党旗下进行庄严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感受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情怀。

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1947年6至12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简称刘邓大军)、陈谢集团(简称陈谢大军)与华东野战军主力(简称陈粟大军)强渡黄河,进击中原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战役。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由鲁西南强渡黄河,随即发动鲁西南战役,先后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在国民党军企图增援时,迅速集中兵力,先打头(六营集),后打尾(金乡北援之敌),围攻羊山集,为挺进大别山地区打开了通道。

此后,国民党军调动14万兵力,企图合击堵住南线缺口。

8月7日,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配合下,果断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击圈;8月11日越过陇海路,跨过黄泛区,月底到达大别山。

9月上旬,国民党军进入大别山“追剿”。

刘邓大军采取避强打弱的方针,集结主力,在商城、光山地区连打三仗,歼灭国民党军一部。

10月初,主力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大别山以南地区展开,先后于张家店、高山铺等地作战。

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刘邓大军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权,成立了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

陈谢集团于8月22日夜开始,自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至8月底,先后攻克新安、渑池、洛宁等城镇,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陕北南撤。

9月2日,陈谢大军除留一部外,主力自洛阳地区向豫陕边挺进,另一部回头东进,配合第38军于17日攻克陕县,迫使国民党军仓促调兵布防西安与潼关地区。

此时的陈谢大军主力却已于9月下旬隐蔽东返,向伏牛山东麓开进。

10月中旬,国民党军分别在洛阳和潼关集中兵力,企图东西对进夹击。

陈谢大军兵分三路,一路留陇海路牵制国民党军,一路向陕南发展,主力越陇海路南下,向豫西南展开攻势,至11月上旬,连克数城,以“牵牛战术”调动分散并疲惫国民党军。

经三个多月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近5万人,解放县城36座,建立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及39个县政权。

为协同作战,9月2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一部由寿张地区渡过黄河,与在黄河以南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会合,随即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

《刘邓大军渡黄河》拓展阅读-《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黄河》拓展阅读-《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

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

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

18日,又渡过沙河。

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

至23日,第3、第l、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

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

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新世孙吴——刘伯承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新世孙吴——刘伯承

新世孙吴——刘伯承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坎坷一生元帅路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

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

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

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

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

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

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

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

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

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1-优质公开课-湘教六下精品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1-优质公开课-湘教六下精品

虚伪(wěi)
词语解释
滔滔:形容水势很大。 广阔无垠:宽广无边。 离弦之箭:形容速度快。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很有把握。
学习目标
1、学习插叙的写法,感受老一辈 革命家的机智勇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妙处。
方式,叫插叙。
重点句型学习
既……又……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学习目标
1、了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 文中指什么,体会刘伯承、邓小平 的英明决策。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激发对他
们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拓展练习
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
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再 见Biblioteka 段 落 分 析• 第一部分(1-5段)具体介绍刘
邓大军渡黄河的情形。
• 第二部分(6-11段)介绍他俩 部署作战计划的情形。 • 第三部分(12段)概述作战过 程,结果。
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 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 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 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
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刘邓大军 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刘邓大
军是如何渡过滚滚黄河的吧!
学习目标
认识字词。 课文学习。 知识拓展。
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 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 野战军的别称。
刘伯承
邓小平
滚滚黄河
词语学习
敏捷(jié) 弦(xián)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

战前 渡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第12自然段:讲刘、邓大军渡河成功以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岸的敌军 及取得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火光映红了滚滚 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 力4个纵队,在300 余里地段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 天险。蒋介石鼓吹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 散,成为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chóu
走进文本
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渡黄河”这件事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插叙,增强课文的生动性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吗?试试看
思考
1、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了吗?
2、他们的成功渡河有什么重大意义? 3、被蒋介石称为“黄河战略”的神话,为什 么一夜之间就攻破了?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的?找出相关句子。
离弦之箭:刚刚发射出去的 箭,通常用来形容速度极快。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其实,为了 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都 不轻松啊!
“敏捷”、“离弦之箭”写出动作之迅 速,没有丝毫犹豫和慌张,这也是战前精心 部署的结果。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第1~5自然段:介绍刘、邓在6月30日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晚率部分队伍“暗度陈仓”——偷渡黄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河。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叉”、“踱步沉思”等词语体现了他们部 署时的精心、紧张严肃。
2、刘、邓二人工作态度严谨。
3、进一步诱敌深入。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导入 ●识字 ●课文 ●练习
1、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使课文 层次更清晰,突出了重点。
jié xián 捷弦
敏捷 离弦之箭 捷报 琴弦
shǔ 署
部署 署名
wěi chóu 伪筹
伪装 伪证
筹划 筹备
广阔无垠 离弦之箭 谈 笑风生 胸有成竹 难解难分 夜以继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1、有效实施战略技术。
指挥部设在一所农民的房子里,泥坯墙,茅草 顶,房间不大,四壁钉满了地图,中间摆着4张方 桌,桌上铺着黄呢军毯。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 仔细地看着地图。刘伯承则双手叉在腰间,在屋 里踱步沉思。就这样,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这间小 小的指挥所里,筹(chóu)划出了一整套切实可 行的战略战术。
1947年6月,在鲁西南前线,刘伯承司令员、 邓小平政委率领12万大军,悄悄逼近国民党重兵 把守的黄河防线。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开始强渡黄河。几天后 的一个夜晚,刘伯承、邓小平来到黄河北岸的渡 口。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阔无 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向东流去。 夜色苍茫中,船工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小木 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jié)地跳上船去,并 肩站在船头。船像离弦(xián)之箭,向黄河南岸 急驶而去。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所使用过的木船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将军亭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
结束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渡前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机智勇敢 有勇有谋
战时 一举突破 渡过天险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要从汉中出发去攻打 西楚霸王项羽。为了迷惑敌人,他表面上派了一 些人去修复通往长安的栈道,项羽以为修好栈道 得一年半载,谁知刘邦暗中已率兵绕道打到了陈 仓,楚军慌忙抵抗,结果打败。
拓展练习
1、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我感动得流泪 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 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缩写句子
①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 个树林。
②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捡起地上的 一片片碎纸。
3、仿照下列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句子。
①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拟 人)
像发射出去的箭一样冲出去,形 容速度快。
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 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 主意。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离弦之箭 胸有成竹
谈笑风生
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 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 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 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 胜。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伯承、邓小平二人如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强渡黄 河?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 伯承、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 自读课文,找出答案。
本来,国民党新调来的两师主力已挖了滩头阵地,因听 指挥部的情报,就放松了戒备,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刘伯承、邓小平把渡河时间选在6月30日晚。夜,静得出 奇,黄河北岸的我军将士悄悄地蹲在战壕里,各种渡河器材 都准备停当,只等渡河命令下达。
4、精心设计渡河时间。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岸 的敌军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火光映红了滚滚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 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在300余里地段 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天险。蒋介石鼓吹 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散,成为 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②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比喻)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关联词语。
a( )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 )行。
b( )你说得对,我们( )改 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
们( )照你的办。
刘邓大军渡黄河处
刘邓大军抢渡黄河指挥部旧址
刘伯承居室 刘帅当年用过的桌椅床铺。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时的情景
1、从邓小平说的话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幽默、 风趣,他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刘伯承这句话不仅是对战略要素的总结, 引出下文,更表明他对渡河必胜的信心。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 其实,为了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 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都不轻松啊!
明修栈道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 主力集结起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 队伪(wěi)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跟 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部 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视 线。此时,真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 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 赞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 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1、这时,站在船头、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 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怕我们渡河 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来轰炸机, 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2、“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 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 阔无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 向东流去。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黄河比作巨蟒,体现了黄河的 磅礴气势,也从侧面烘托出渡河 的艰险。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 东飞来,一路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 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解开外衣的邓小平, 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 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 他们叫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