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 建设江汉运河——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的实践
2019春地理新导学人教必修三精练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含解析)

第五章第一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C)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解析】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解析】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A.俄罗斯B.欧洲C.新加坡D.日本【解析】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回答4~6题。
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D)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解析】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5.“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解析】“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
6.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C)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解析】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
引江济汉工程取水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

引江济汉工程取水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胡鹏;裴金林;秦磊;郑力【摘要】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段的大型输水工程,以补给汉江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年平均输水量37亿m3.工程取水将会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产生影响.以三峡175 m试验性运行期(2008年以后)作为一般水文年,根据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取水流量,通过计算工程取水所引起的长江干流河道流量及水位的变化值,分析受影响河段航道条件的变化情况.【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144-148)【关键词】工程取水;流量变化;水位变化;航道条件【作者】胡鹏;裴金林;秦磊;郑力【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东西湖区港航海事处,湖北武汉 430040;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2.1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工程之一,是从长江上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补济汉江下游流量的一项大型输水工程。
工程主体分为引水工程和通航工程两部分,均位于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进口段左岸一侧,通航工程进口布置在引水干渠进口下游1 500 m处,距下游已建荆州长江大桥约10.5 km。
干渠引水方式设计为自流和泵站提水2种。
一般在5—9月,长江水位高时,干渠可自流引水;10月至翌年4月,当长江水位较低、没有自流条件时,采用泵站提水方式,以满足引江济汉出口以下河段的灌溉、水环境、航运、工业及居民用水要求,设计引水流量Q=350 m3s(最大引水流量500 m3s),泵站规模为200 m3s。
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是借水行舟,为满足渠内3.2 m通航水深,在11月下旬开始至翌年4月下旬当两江水位都低于渠内设计水位时,需要补充通航流量,因工程进、出口水位均低于渠内设计水位,不能满足通航要求,所以需关闭进、出口水闸,采取泵站抽水,通过控制渠内水位和补水,满足通航要求。
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

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刘克传【摘要】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是汉江水在丹江口水库库水被部分调走后的补偿工程,也是连接长江和汉江的中国当代最大人工运河,全长67.23 km,渠道底部宽60 m,航道水深5~6 m,最大过流能力为Q=500 m3/s,2014年基本建成.它改善了汉江兴隆河段以下干流河道和6个灌区、7个城市(区)共计645万亩耕地、889万人的用水条件;可消除汉江中下游产生水华的条件;能通行1000 t级船舶,它缩短两江之间的绕道航程673 km.对修复和改善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促进湖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攻克了长江泥沙,运河沙基、软基、强膨胀土和宽度60 m的大型水闸等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5页(P1-4,9)【关键词】江汉运河;引江济汉【作者】刘克传【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81 古代“江汉运河”古代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在地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
以后由于长江、汉水夹带的泥沙大量在湖盆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解体和缩小,在长江和汉江之间,形成众多河流和湖泊。
由于水系之间有分水岭相隔,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要开挖运河。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前613~前591)时,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汉水支流扬水,东北流至今湖北潜江西北注入汉水,连通长江和汉水。
楚灵王时期[1](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29年)在江汉平原上开凿了一条从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到章华台(今湖北潜江市)连通长江和汉江的水道。
楚昭王(前515~前489)时,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疏浚此河道以入,故称“子胥渎”。
这就是古代的“江汉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
构建和谐 建设江汉运河——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的实践

构建和谐建设江汉运河——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的实践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在征地拆迁协调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总结。
关键词: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一、工程简介江汉运河航道建设期名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它是结合引江济汉工程引水干渠,辅助建设通航设施,同步实现通航的航运工程。
是建国以来新建的最大人工运河工程。
进口位于长江中游荆州河段龙洲垸,途经荆门市沙洋县城,在潜江市高石碑镇汇入汉江。
全长67.22公里,总投资22.55亿元,2009年11月开工建设,建设总工期4年。
工程建成后,始称江汉运河,沟通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航运,可缩短绕道武汉的水运里程680公里,形成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黄金航道圈,建设意义重大。
二、项目特点从报送《关于报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用地预审申请材料的函》(国调办环移函﹝2005﹞85号),获国土资源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国土资预审字﹝2005﹞489号)同意通过用地预审开始,历时四年多的前期准备,2009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先行用地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9﹞24号),批复了控制性工程的先行用地,拉开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迁协调工作的序幕,翌年3月全面展开,到2013年9月基本结束,历时3年10个月,与一般重点工程相比,引江济汉工程是一个关乎千百万人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积极的社会工程,良好的生态工程;引长江水补济汉江,流经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市城郊,荆门、潜江广大的农村,沙洋监狱局管辖地。
桥梁密度大,56座桥梁(两座铁路桥,两座高速公路桥,其他为一般公路桥),公路桥以连续箱梁、系杆拱等结构形式为主,桥梁依河势而建,高速公路桥、一般公路桥、机耕道桥、铁路桥穿插其间,桥梁连接东西南北,千姿百态;规划的引江济汉渠道两侧,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花团锦簇,芬香扑鼻,绿化、美化、香化,不是公园,胜似公园;建成后的引江济汉既是一道“清水长廊”,又是一道“绿色长廊”,镶嵌在江汉平原上。
江汉运河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汉运、 ?可概况
长江运输航线 多 以小型船舶 为主 ;(2)江汉运河交 叉建筑物净 空高度为 8.5 m,部分 大型超高船舶可
江汉运河位 于湖北江汉平原 ,进 口位 于长江 能存在无法 通航 的情况 。出于安全性考虑 ,航运企
中游荆 州市龙洲垸 ,途 经荆 门市沙洋县 ,在潜 江市 业大多选 择较小型船舶 进行运输业务 。大型船舶
第38卷第3期2016年3月 恭 管 理
江汉运河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詹 斌 。肖 庆
(武汉理工 大学交通 学院 ,湖 北 武汉 430063)
【摘 要 】 为改善江汉运河航 运现状 ,剖析 江汉运河航 运发展存在的 问题 ,提 出促进 江 汉运 河航 运 发展 的对 策 :呼吁 政 府及 相 关部 门 引导 产 业 沿 江汉 运 河布 局 ;尽 早 实现 汉 江航 道 等级 与 江汉 运 河航 道 等 级 的 匹配 ;加 快 对 江 汉运 河 3个 回旋 水 域 的综 合 开发 利 用 ;研 究适 应 江 汉运 河 现 有 条件 的 两 江直 达标 准化 船舶 ;加 大江 汉运 河 的安 全监 管 力度 ,提 高环 境 保 护 水 平 ;加 大 江 汉运 河 宣传推 广 力度 ,提 高运 河知 名 度 ;加 快人 才培 养 ,满足 江 汉运 河 发展 需 求。江 汉 运 河航 运 发展 需 求得 到 满足 ,可促 进 其航 运 效 益 的提 升 ,带 动 江 汉运 河 辐射 区域 的社会 经 济发 展 。
肖庆 (199o__),女 ,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为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1 2 · http://www.shippingmanagement.com.cn
浅谈引江济汉工程立法保护及推行河长制相关措施

•6 •政策法规太政A參源2019年第1期浅谈引江济汉工程立法保护及推行河长制相关措施朱建明(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荆州分局,荆州434020)摘要:本文从对《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内容的解读入手,指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在各行各业发挥的作用及立法保护、河长制建设在引江济汉工程运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引江济汉;保护办法;河长制引江济汉工程是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之一,它 的主要任务是:从长江引水,补给汉江兴隆以下河段流 量和补充东荆河灌区水源,改善汉江下游灌溉、供水、航 运和河道内生态用水条件,促使汉江下游的生态环境得 到合理的保护和健康发展。
干渠线路全长67. 23km。
工 程沿线涉及各类建筑物共计83座,其中各种水闸14座,泵站1座,船闸2座,橡胶坝3座,倒虹吸30座;公路桥 32座,铁路桥1座,同时,具有通航功能。
湖北省引江济 汉工程管理局(正处级单位)主要负责渠道管理范围内 的堤防管理、防汛抗旱,渠道、闸站等的管理和维护。
由于点多线长,工程尚未完全验收,渠道未完全封闭管理,存在着每年沿线钓鱼者众多,管理者劝阻、驱赶难等问 题,给工程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2016年,《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以下简 称《办法》)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为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和省又先后出台河长制文件,纷 纷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大大加快了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 运行管理和保护的进程,对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办法》和“河长制”这两个方面在引江济汉工 程运行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阐述。
1《办法》主要内容和措施1.1立法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
为 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湖北省境内修建了兴隆水利 枢纽、引江济汉工程、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等配套工程。
引江济汉工程自2014年9月全面完工投入运行以来,大大改善了沿线农业及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有效解决了 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发展瓶颈问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学案

专题9 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其变化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意义及区域特征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试题贴近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进行设计,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从能力要求看,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突出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2019年高考复习应注意:①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因此在复习本专题时,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运用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②综合分析近3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可知,交通运输部分的考查多以区域交通网为主要信息载体,配合地形图、城市分布图与大型工程文字材料作为辅助信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条件及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侧重考查区域特征的判读、原因及意义。
③注意当前世界及中国某一热点区域,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论证和探究实际问题,注重运用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有关地域联系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01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1.交通运输发展因素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因素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1)自然条件(制约因素)项目评价内容地平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形原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的总长度地质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应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和向斜,应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2)资源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江汉运河该怎么看?怎么办

江汉运河毁地挖河该怎么看?怎么办?——呼吁湖北社会各界评估其生态和经济损害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易贤命摘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江汉运河定为引江济汉水环境补偿工程建设千吨级航道,承担汉江中下游及江汉平原水网的水量调配,以及改善通航条件。
江汉运河的初期方案是两沙运河,而在实施中为投资规模膨胀,公然不理睬水利部水规总院的设计督查意见:“从水环境角度,渠线工程宜采取与长湖相通的方案。
”硬要选取龙高航线毁地填湖跨河修高渠,付出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
为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耕地,惟有因地制宜改变全立交的调水方式,龙高航线改线经过长湖与之平交。
关键词:引江济汉;江汉运河;江汉航线;江汉水运网一、江汉运河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江汉运河是沟通汉江与长江水运捷径的人工运河,因其在汉江沙洋与长江沙市之间也称两沙运河。
江汉运河成为江汉水乡沟通川湘水系的主通道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战国,重建于西晋、北宋,湮灭于清末。
新中国两部“长江流域规划报告”都规划从汉江经两沙运河——松虎河——洞庭湖接湘江,形成我国中部的一条南北向水运大通路,并且确定南水北调中线采取两沙运河引江济汉和修建汉江中下游渠化梯级,解决丹江口水库引汉调水造成的不利影响。
湖北省必须充分依托长江、汉江和江汉运河三条水运主通道,利用水运优势,统筹考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全国水运主通道布局规划,也将汉江和江汉运河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水运主通道。
从“九五”到“十五”,湖北省与交通部联合建设江汉航线,就找到了一条由汉江通向湘江最直捷的黄金水道,可避免荆江及汉江下游的迂远和风险。
它利用已经渠化的内荆河(四湖总干渠),明显优于由汉江经两沙运河——淞虎河——洞庭湖到湘江。
江汉运河被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环境补偿工程建设千吨级航道,主要任务是承担汉江中下游及江汉平原水网的水量调配,以及改善通航条件。
但是,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却将“引汉济黄”的战略目标悄然变为“一泓清水送北京”,为兴一利而废一利,放弃了“调水通航”的综合目标,导致江汉运河只考虑沟通汉江与长江开辟武汉至长江沙市以上的水运捷径,而舍弃江汉航线升级由汉江直通湘江,将跟不上湖南建设湘江、沅水主通道的步伐,使湖北水运停滞不前、影响中部崛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建设江汉运河——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的实践发表时间:2015-03-12T13:44:22.5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付文广[导读] 无论何种安置方式,做到一户不能少,一人不能漏,解除了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付文广湖北省引汉济江通航工程建设指挥部,湖北省荆门市港航管理局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在征地拆迁协调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总结。
关键词: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一、工程简介江汉运河航道建设期名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它是结合引江济汉工程引水干渠,辅助建设通航设施,同步实现通航的航运工程。
是建国以来新建的最大人工运河工程。
进口位于长江中游荆州河段龙洲垸,途经荆门市沙洋县城,在潜江市高石碑镇汇入汉江。
全长67.22公里,总投资22.55亿元,2009年11月开工建设,建设总工期4年。
工程建成后,始称江汉运河,沟通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航运,可缩短绕道武汉的水运里程680公里,形成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黄金航道圈,建设意义重大。
二、项目特点从报送《关于报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用地预审申请材料的函》(国调办环移函﹝2005﹞85号),获国土资源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国土资预审字﹝2005﹞489号)同意通过用地预审开始,历时四年多的前期准备,2009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先行用地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9﹞24号),批复了控制性工程的先行用地,拉开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迁协调工作的序幕,翌年3月全面展开,到2013年9月基本结束,历时3年10个月,与一般重点工程相比,引江济汉工程是一个关乎千百万人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积极的社会工程,良好的生态工程;引长江水补济汉江,流经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市城郊,荆门、潜江广大的农村,沙洋监狱局管辖地。
桥梁密度大,56座桥梁(两座铁路桥,两座高速公路桥,其他为一般公路桥),公路桥以连续箱梁、系杆拱等结构形式为主,桥梁依河势而建,高速公路桥、一般公路桥、机耕道桥、铁路桥穿插其间,桥梁连接东西南北,千姿百态;规划的引江济汉渠道两侧,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花团锦簇,芬香扑鼻,绿化、美化、香化,不是公园,胜似公园;建成后的引江济汉既是一道“清水长廊”,又是一道“绿色长廊”,镶嵌在江汉平原上。
平均每公里一座造型新颖,线条流畅的桥梁,犹如绿色长廊上架设的一道道彩虹;桥梁接线及堤顶公路与河道两侧二级以上的公路连接,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交通网络。
(一)引江济汉工程两个业主,跨地域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
一个工程两个业主(通水、通航),并经过三个地市,一个监狱管理局,地类犬牙交错,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地点,甚至同一空间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施工都有共同的目标—2014年9月通水通航。
开工时间的确定,工序的安排,操作方式的选定,主体工程的建设,两个业主都有各自的安排;有的在同一个地点工程交叉,既要挖河又要架桥,两个业主,又要协调一致;有的地方是我征地你使用,我负责征地拆迁你负责建设工程,施工时涉及征地拆迁问题时,需要对方来处理,谁征地拆迁谁负责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一个分项工程,费用两家共同承担,施工时需委托对方建设:桥梁,由通水工程将自己应该出资建设的部分委托通航工程建设;大堤防洪闸,回旋水域,倒虹吸等工程,由通航工程拿出应该出资建设的部分委托通水工程建设;荆沙铁路桥等项目,是两个业主共同委托地方铁路局来建设。
(二)通水、通航工程交叉施工,工程协调难度大。
通水通航工程要求同时建成,在桥梁未建成通车之前,挖河涉及保障原有交通道路时,有中断交通之虞,因此,要保证工期,保证交通通畅,由通航工程负责建设的桥梁就要提前完成,给桥区附近河道的开挖留足时间。
涉及缩短工期,就要改变原有设计方案,增加投资,更涉及质量、安全,所有这些全部压在省通航工程指挥部领导的肩上。
因此,等级公路桥梁从2013年10月1日开始陆续开放通车,2014年春节前所有桥梁全部开放交通,个别机耕桥主体工程刚结束、接线路面和交安设施尚未施工,桥下保通道路就被挖断,桥梁被迫通行车辆和人员,形成了边施工边开放交通的局面。
即使这样,省指挥部领导顶住了压力,保证了安全,保证了质量,保证了工期,保证了按时通水通航!因为工期要求不一样,各施工标段开工的时间各异,通航工程机耕桥开工时间要晚其他工程半年之久,施工工艺是满堂支架,支架的高度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在原地面高度架设,通水渠道土方施工队因工期和利益等原因,将原桥区土方开挖掉,使通航工程11座桥梁不得不重新填筑,增加投资2000多万元。
(三)通水通航工程征地拆迁方法各异。
两个业主都有自己的做法和安排,机构设置,操作方式各异。
通水工程对地方是任务费用双包干,由地方设立的建管办履行征迁协调和渠道的建设任务;通航工程在地方设立工程协调指挥部负责征地拆迁工作。
荆门、潜江、沙洋监狱局依据的拆迁标准是省南调办《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通知》(鄂调水办﹝2010﹞16号)文件,荆州除执行上述标准外,其中,房屋拆迁是按照评估的方式进行。
总之,引江济汉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地分散,等级桥和机耕桥分属不同的标段,而这些桥梁又都是相互穿插的,施工车辆运输时需穿梭往来于通航通水工地之间;有时候一座桥梁分属不同的行政村,一件征迁协调的事情需找不同的行政单位来处理。
上述林林总总形成了引江济汉工程独有的众多特点。
三、征迁工作基本情况征地拆迁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发展大局,关系到群众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极其重要,也是非常棘手的工作。
而且由于征地拆迁政策标准原则性强,沿线群众对引江济汉建设的公益性不理解,加上工期紧,工程项目处于边拆迁,边建设,拆迁户属于边拆迁边安置,使得引江济汉工程征地拆迁协调工作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
新的形势对征地拆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经济发展,又要维护群众权益,构建社会和谐,各级各部门重任在肩,任重道远。
在此要求下,省指挥部组织各县(市)、区协调指挥部,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分段实施,一方面依法依规,切实维护被拆迁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一方面分秒必争,积极为施工单位拓展施工作业面,提供可供利用的土地。
同时统筹兼顾,不惮其烦,圆满完成了三市征地拆迁安置协调工作任务。
共完成永久征地三千多亩,拆迁房屋包括安置户、财产户共计1500多户;有数以千计的万伏高压线杆,通讯电杆,地埋光缆,天然气管,油管,水管等专业复建设施的迁改或者覆盖防护,迁移坟墓一千多座,还有为数众多的粮食加工厂、家禽养殖场、工商业户的搬迁以及其他地面附着物的拆迁。
据不完全统计,修建保通出行道路48条。
工程建设基本无障碍,无重大上访事件和纠纷发生。
截止2013年9月,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达到了“和谐征地,满意搬迁”的目标,取得了征地拆迁安置协调工作的胜利成果。
面对征地拆迁工作的重重困难和问题,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按期平稳地推进征地拆迁,确保工程建设更好进行的呢,现结合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征地拆迁的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依法依规,和谐拆迁。
“从表面上看,征收拆迁似乎直接指向的是房屋,但其本质却是在公权利干预下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交易”,征地拆迁也是个利益平衡的问题。
而能否依法依规操作征地拆迁,关系到群众利益能否真正实现,也关系到征地拆迁能否顺利进行。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的同志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依规的办事原则,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1、坚持依法用地在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筹备期间,我们就着手建设用地的申报工作,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依照法律规定上报土地预审,先行用地的报告,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的批复,之后,由相关部门发布了征地土地公告,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按法律法规规定兑付征地补偿费等工作,在2011年7月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国土资函﹝2011﹞425号),建设用地获得批准。
依法批准的用地手续,通过法定的征地程序取得合法用地,为征地拆迁安置协调工作依法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使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在各种矛盾纠纷中始终站得稳,立得住,展得开。
2、严格执行相关征迁政策及补偿标准,依法足额补偿省指挥部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严格按照南水北调引江济汉相关政策及征迁补偿标准操作和兑现。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省指挥部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足额补偿到位,包括,土地补偿、劳力安置、青苗费、房屋等地面附着物及相关补偿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在依照政策有关规定对被拆迁群众进行补偿后,又进行了人性化操作,对征地红线外边角余田、受影响鱼池追加补偿;对国有水面、圩垸用地等问题,省指挥部在坚持补偿标准的情况下,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了一定额外的补偿;对保通道路,特别是机耕道路、出行道路、沟渠等“三改工程”额外进行了只补不征等用地的补偿,切实做到了让利于民;对于村民的违建房屋,因为涉及户数多,面积大,情况复杂,除个别情节特别严重的人员外,均按照“尽可能使相对权益人的利益遭受最小侵害的原则”给予了补偿(例如:李埠镇天鹅村一户姓黄的人家,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施工测量队一边放红线,他一边组织人员在红线内挖基脚做房屋,为此,地方规划等执法部门坚决给予了停建并责令其自行拆除);对地处城郊结合部建设桥梁数量最多的荆州区纪南镇历史遗留的分户空宅基地问题和门面影响户给予了确认补偿,解决了该镇征迁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兑现到位为管好用好征地拆迁资金,省指挥部制定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管理办法》,征地拆迁补偿款严格按照“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双层管理,直补农户”的管理方式,即征拆补偿款通过银行内部封闭运行,委托银行按照公示无误后的补偿兑现表,及时足额直接兑现给被征收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单位和农户。
确保征地拆迁资金支付过程中不拖欠、不被截留、侵占、挪用,直接将补偿费用发放到被征地拆迁人手里,切实维护被征地拆迁人的利益。
省指挥部财务处、协调处随时跟踪了解各县(市)、区指挥部征迁情况,及时、严格按程序审核征迁补偿资料,提出拨付征迁补偿款建议意见,提供征迁补偿资金保障,保证征迁补偿资金及时到位。
4、拆迁未动,安置先行省指挥部按照“拆迁未动,安置先行”的人性化拆迁要求,与地方协调指挥部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集体安置为主,分散安置,货币安置为辅的原则。
确定集中安置点的选址条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尽可能照顾被拆迁人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保证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不低于被拆迁人员原居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