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态大肠杆菌质粒转化方法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方法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方法

一、概述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定义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是指能够接受外源DNA并进行转化的大肠杆菌细胞。

在细菌转化的过程中,外源DNA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内,并且在某种条件下,使其获得新的遗传信息,从而表现出与原有菌株不同的性状。

三、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方法1. 热激转化方法热激转化方法是将需要转化的大肠杆菌细胞与外源DNA在高温条件下共培养,利用高温使大肠杆菌细胞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使外源DNA能够顺利进入细胞内。

然后在低温下将其复性,并引起DNA与细胞的内合作用,最终实现外源DNA的转化。

2. 电穿孔法电穿孔法是通过将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暴露在高电场中,在电场作用力下使细胞膜发生孔道破裂,从而使外源DNA顺利进入细胞内,实现转化。

3. 化学法化学法是使用化学物质(如钙离子、聚乙二醇等)处理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使细胞膜通透性提高,从而使外源DNA得以顺利进入细胞内,实现转化。

4. 冷冻法冷冻法是将需要转化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与外源DNA共同置于冰冻条件下进行培养,利用冰冻条件下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外源DNA能够进入细胞内,最终实现转化。

5. 基因枪法基因枪法是利用基因枪将外源DNA通过高速微粒轰击的方式,直接送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内,从而实现转化。

6. 瞬时脉冲法瞬时脉冲法是利用高压脉冲将外源DNA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内,通过瞬时压力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外源DNA能够进入细胞内,实现转化。

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影响因素1. 外源DNA的浓度外源DNA的浓度对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者过低的外源DNA浓度都会降低转化效率。

2. 细胞状态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程度对转化效率有直接影响。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实验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过程 •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DH5或DH10B • 实验原理:电转化法是利用瞬间高压在细胞上打
孔,因而需用冰冷的超纯水多次洗涤处于对数生 长前期的细胞,以使细胞悬浮液中应含有尽量少 的导电离子。转化效率为109~1010 转化子/µg DNA; • 对于热激法,是利用冰冷的CaCl2/TSS处理对数 生长期的细胞,可以诱导其产生短暂的“感受 态”,易于摄取外源DNA。转化效率为106 ~ 107转化子/µg DNA。
击;
• 立即加1ml SOC培养基到转化杯中重悬细胞; • 将细胞转入合适的培养管中37ºC培养1小时; • 吸取合适体积的菌液涂布已倒好的选择培养基平板; • 37ºC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 附注:
• 利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转化子时,用转 化细胞铺平板的密度要低(90mm平板上不 得超过105个菌落),同时37℃培养不应超 过20小时,具氨苄青霉素抗性的转化体可 将-内酰胺酶分泌到培养基中,迅速灭活 菌落周围的抗生素,从而导致对氨苄青霉 素敏感的卫星菌落的出现。
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 细胞悬浮液可立即用于转化实验或添加冷冻保护剂(15% - 20%甘油)
后超低温冷冻贮存备用(-70℃)。
电转化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实 验步骤
– 前夜接种受体菌(DH5或DH10B),挑取单菌落于LB培养基中37℃摇 床培养过夜;
– 取2ml过夜培养物转接于200ml 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上剧烈振荡培养 至OD600=0.6(约2.5-3小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粒的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
• 质粒的转化是指将质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 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将连接产物转 化到感受态细胞中,实现重组克隆的增殖, 便于后续分子操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筛 选和鉴定目的克隆。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1. 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其中,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对于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目标基因(外源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使其表达目标蛋白或产生目标产物。

通常情况下,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需要进行以下步骤:2.1 培养基的选择在进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LB培养基、SOB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中含有适量的氨基酸、碳源等,能够满足大肠杆菌细胞的生长需求。

2.2 载体的构建在进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时,需要将目标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目标基因插入至载体(如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

2.3 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转化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过程。

常用的转化方法包括热激转化、电穿孔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是基因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该技术可以使外源DNA片段导入并稳定集成到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内。

3.1 转化方法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有多种方法,如热激转化法、化学转化法和电穿孔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外源DNA片段能够进入细胞内。

3.2 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DNA片段的长度、外源DNA的纯度、细胞复活时间、转化温度等。

在进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转化效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是生物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对于基因工程、蛋白表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实践,可提高对基因工程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实验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DNA转化报告

实验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DNA转化报告
感受态细胞总数=对照组1菌落数×稀释倍 数×菌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
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转化子总数/感受态 细胞总数
五、注意事项
1、冰上操作; 2、无菌操作; 3、重悬细胞时操作要轻; 4、实验应设有阳性对照,以估计转化效率;
应设立阴性对照,以消除可能的污染及查 明可能的失败原因。
实验四 大肠杆菌感受
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 DNA转化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 细胞;
学习用热激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感受 态细胞。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预期结果 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CaCl2法、热激法)
1、几个概念
转化( Transformation )是将异源 DNA 分子引入另 一细胞品系,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 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 究的基本实验技术。
(一) 纯化及活化菌种(无抗生素的LB )
单菌落
l mL培养液
冻存菌在新鲜LB
平板上,划线, 37℃培养16~20 h。
挑一单菌落接种到3 mL LB液体培养基 中,37℃培养过夜
取l mL培养液加到 100 mL LB液体培养 基中,37℃摇床培养 2~3 h ,当其OD600 为0.3~0.5时(细胞数 <108/mL),立即取出, 冰浴10~15 min。
(二)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l、将菌液转移到两个冰冷离心管中,平衡 后于4℃,5000 r/min离心10 min,弃尽上 清(可用加样器将残余液体尽量去净)。— —收集沉淀
2、各加10 mL 0.1 mol/L冰冷的无菌CaCl2溶 液重悬细胞,于冰上放置15 min.于4℃, 5000 r/min离心10min,弃上清。 —— CaCl2洗涤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常见于土壤、水体、人和动物的肠道等地方。

由于其易于培养和操作,成为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介绍大肠杆菌的感受态制备及转化的过程。

感受态制备是指将大肠杆菌细胞从冻存状态恢复到活跃状态的过程。

为了保证感受态制备的成功,首先需要准备培养基和细菌菌种。

常用的培养基有LB培养基和SOC培养基,其中LB培养基适用于大肠杆菌的一般培养,SOC培养基则适用于感受态制备和转化实验。

培养基的配制需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注意消毒措施,避免污染。

感受态制备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将冻存的大肠杆菌菌种转移到预先加热的LB培养基中,进行孵育培养。

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通常为37摄氏度下培养12-16小时。

其次,将培养物进行稀释,使其浓度适合后续实验操作。

最后,将稀释后的细菌液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沉淀后的菌体即为感受态大肠杆菌。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过程。

转化的前提是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即细胞膜对外源DNA具有较高的通透性。

转化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和转化方法。

常用的质粒载体有pUC19、pGEM-T等,这些载体具有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特点,可以通过抗生素的选择来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菌。

质粒载体通常通过限制酶切与外源DNA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与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转化后,通过培养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即可得到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菌落。

转化的方法有热激法、电穿孔法和化学法等。

热激法是将感受态大肠杆菌与重组质粒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短暂的热冲击,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进外源DNA的摄入。

电穿孔法是利用电场作用使细菌细胞膜产生孔隙,使外源DNA通过孔隙进入细胞。

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试剂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性质,增加其对外源DNA的吸收能力。

转化后的菌落需要进行筛选,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抗生素选择。

质粒转化、细胞转染步骤

质粒转化、细胞转染步骤

质粒转化、细胞转染步骤
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常以质粒作为载体)导入受体细
胞(如大肠杆菌),从而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12ul的质粒DNA加入50ul感受态cell中,轻柔混合后进行冰浴30min。

接着向管中加入培养基,混匀后使细菌
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然后在42℃下热激90s,迅速冰浴2min,最后在37℃下震荡培养(﹤225rpm)1h,使细菌获得新的遗
传特性。

转染(n)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转移到真核细胞内的
过程。

在进行质粒转染时,需要先将6-well-plate中的每个孔
培养至60-70%的状态。

然后在接种时每个孔加入2.5×105个
/ml的细胞。

接下来,将2.5ug质粒DNA和200ul的opti-
MEM混合,再加入6ul的转染液进行混匀,并在室温下静置
15min。

待转染细胞换成1.3ml的opti-MEM培养基后,将转
染复合物(200ul)轻轻均匀滴入细胞培养基中,并十字形摇
晃6-well-plate以混匀转染复合物。

最后将6-well-plate放入37℃、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质粒DNA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方法

质粒DNA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方法

质粒DNA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方法实验原理利用CaCl2处理感受态体细胞,然后通过热休克处理,即置于42℃高温热激90秒,热休克后,需要使受体细胞在不含有抗生素的培养液中生长至少半小时以上,使其表达足够的蛋白,以便能在含有抗生素的平板上生长菌落。

试剂与器材1.LB液体培养基10g胰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10gNaCl加水至1L,高压灭菌消毒。

2.LB固体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中加1.5%琼脂粉,高压灭菌消毒,待泠却至不烫手背时铺培养皿。

3.0.1mol/L CaCl2高压灭菌消毒或过滤除菌。

4.氨苄青霉素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g/ml溶液,置-20℃保存。

5.质粒6.大肠杆菌DH5α 此为DNA扩增菌7.恒温水浴箱8.超净工作台9.高速冷冻离心机10.恒温摇床11.恒温箱12.消毒离心管13.消毒tips 14.玻璃培养皿直径90mm 15.玻璃涂布器16.95%乙醇17.标记笔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备含有Amp抗生素的LB平板,终浓度为50ug/ml2、取一个1.5ml离心管,加入1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置冰上:加入20ul 质粒T+G(提取的质粒DNA稀释500X),用移液器轻柔混匀。

冰上静置20min。

3、42℃水浴中热激90秒,然后迅速置冰上3~5min。

整个过程不要振荡菌液。

4、加入1ml LB液体培养基(不含抗生素),混匀后37℃振荡培养(180rpm)1小时,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5、取100ul菌液,至含有抗生素Amp的LB固体培养基上,涂布均匀。

6、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37℃倒置培养12~16小时,菌落生长良好而又未互相重叠时,取出。

7、计算转化率8、统计每一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9、转化后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即为转化子,根据此皿中的菌落数可计算出转化子总数和转化频率,公式如下:10、转化子总数=菌落数×稀释倍数×转化反应原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11、转化频率(转化子数/μg质粒DNA)=转化子总数/质粒DNA加入量(μg)2.DNA重组子的转化大肠杆菌DH-5α:(实验流程如下所示)100ul感受态细胞DH-5α+重组质粒───→轻轻旋转混合───→冰上放置30min───→42 ℃,热激120S───→冰浴2min───→400ulLB培养基───→37℃, 50r/min振摇45min───→取200ul涂布于含Amp琼脂板───→室温放置,使液体吸收───→37℃倒置培养12~16h冻融法质粒DNA转化至大肠杆菌操作步骤1. 取100μl感受态细胞于冰浴上融化。

简述大肠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简述大肠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简述大肠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大肠杆菌转化法是一种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将外源DNA片段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其原理如下:
1. 准备质粒DNA:外源DNA片段被克隆到一个环状DNA分子上,称为质粒。

质粒中通常包含一个选择性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筛选带有插入物的转化菌落。

2. 制备有效的感受态细胞:将大肠杆菌细胞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使其处于亚温感受夹状态。

这样可使细胞外膜孔增大,利于DNA片段进入细胞。

3. 转化:将质粒DNA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并通过热激冷冻法或电穿孔法等方式,增加DNA片段进入细胞的效率。

这些DNA片段会进入大肠杆菌细胞的质粒或染色体。

4. 恢复和培养:将转化后的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恢复生长,使其表达并复制质粒中的外源DNA片段。

5. 识别重组菌落: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细菌,通过筛选获得带有外源DNA片段的重组菌落。

这些菌落会在培养基中形成可见的生长。

通过大肠杆菌转化法,科研人员可以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到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的增加、改变或删除。

这是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中常用的手段,对于生物医
学、农业和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取保存的DH5α大肠杆菌甘油菌株,在无抗性的LB平板上划线,过夜培养。

2、第二日下午,挑取单菌落接种在装有5ml LB培养液的15ml离心管中,在37℃恒温摇床200rpm震荡过夜。

同时准备1个锥形瓶以及100mM CaCl2、30%甘油溶液,高压灭菌后保存在4℃冰箱。

3、次日早上,取上一步骤得到的DH5α母液1ml加入到装有100ml LB培养液的锥形瓶中,37℃恒温摇床200rpm震荡2-3h。

4、在超净台上将100ml菌液分装在两个无菌的50ml离心管中,完全插入冰中,冰浴10min。

后于4℃离心机中4000rpm离心10min。

5、弃掉上清,倒置在滤纸上1min,加入10ml预冷的100mM CaCl2,轻轻震荡悬浮菌体,冰浴25min后离心收集菌体。

6、去除上清液后,再次加入1.5ml预冷的100mM CaCl2,小心悬浮菌液。

7、加入1.5ml30%甘油,轻轻混匀后,在冰上分装在1.5ml离心管中,每管100μl。

液氮速冻后保存于-80℃冰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