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案(带预习检测)
沁园春长沙 预习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1(预习学案)
课文位置:选修2,第一专题《毛泽东诗文》,第一课《毛泽东诗词》,第一首《沁园春·长沙》(page 3)
※※※要求:诵读诗歌2——3遍,校正字音,将书下注释整理在书上,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百舸.()争流怅.廖廓()携.()来
峥嵘
..()岁月稠.()挥斥方遒.()浪遏.()飞舟
预习自测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鹰击.:鱼翔.:万类
..:怅.寥廓:
峥嵘
..:
..万户侯:击水
..岁月:挥斥
..方遒:粪土
学习过程
一.题目、作者、写作时间所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1、题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_____(诗or词)?它的词牌是_______,题目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列举意象)的描写,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湘江秋景图,又通过对_______________(那些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情怀!。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一、【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n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 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a()飞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遒:苍茫:主:峥嵘:激扬文字:稠:风华正茂:遏:挥斥:击水: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二、文本解读,探究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秋景,请找出上阕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二)上阙描绘的景物有哪些特点?(三)上阕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请从描写手法入手探析)(四)请找出你学过的关于描写秋景的诗句,并比较它与本首词在秋景写作上的不同点?(五)上阕所描写的秋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七)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八)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三、巩固提升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遏(a)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携带仓茫C、挥斥酋劲峥嵘D、遏阻惆怅激扬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5、诗词讲究炼字。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主要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需要从中学习什么知识?大家不妨提前预习一下。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 上片1) 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 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第二课时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选材典型。
d、语言极富表现力。
“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主要著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反对党八股》。
三、学习字词(1)单音字①沁园春()②百舸()③寥廓()④峥嵘()⑤方遒()⑥浪遏飞舟()答案①qìn②gě③kuò④zhēngróng⑤qiú⑥è(2)多音字①曾②劲答案①zēngcéng②jìnjìng(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①沁/泌②惆/稠③遏/竭答案:①沁人心脾/分泌②惆怅/稠密③遏止/竭力4、学习课文(一)分析上阕1、作者描写自己在湘江边的情景时用了“独立”两字,“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为什么?参考:背景链接:1925年,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知识学习】《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学案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学案www.5y 一、教学目标.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四、教学方式与方法方式: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五、课时安排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毛泽东,人们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副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形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毛泽东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XX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请同学起来背诵,背诵遇到障碍时老师提示,然后全班齐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沁园春•长沙》(二)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关于词的相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沁园春 长沙》学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一、预习导学1. 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做“春”? 春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预习:阅读《沁园春·长沙》,了解诗人对于长沙春天的描写。
尽量将重点词句标记出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交流:与同桌讨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标记的重点词句,并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概括。
二、理解诗意1. 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朗读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词句,并互相解释。
2. 集体探究:①针对同学们标记的重点进行分析,共同理解。
②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大家分享,进行深入探究。
3. 诗意总结:共同概括出《沁园春·长沙》的主题和意境。
三、进一步思考1. 导入:作者写长沙春天的初衷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受?2. 分组讨论: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3.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和启发。
四、写一篇读后感1. 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哪个词句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写作指导:以你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受为基础,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 提示:词句选择、表达情感、思考问题等。
五、小结回顾1. 导入: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有哪些难点和亮点?2. 总结:老师进行回顾总结,指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同学们总结学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展望:帮助同学们展望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预习。
六、第一部分:预习导学1. 导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开始。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自主预习:阅读《沁园春·长沙》,了解诗人对于长沙春天的描写。
尽量将重点词句标记出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交流:与同桌讨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标记的重点词句,并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概括。
七、第二部分:理解诗意1. 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朗读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词句,并互相解释。
沁园春长 沙预习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梳理诗歌的结构思路,明确诗歌的表现形式。
3把握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4课时沁园春长沙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峥嵘( ) 百舸争流( )携( )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2.下列词语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二、分层理解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一、【课前预习案】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
2、熟读《沁园春长沙》,掌握基础字词.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有《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选》等。
二、写作背景——毛泽东在长沙的活动1、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学案
高一语文组刘亭玉 2018.9.16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1.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2.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有关文学知识介绍
(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词牌:又称词调。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
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4)“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有人咏其事,词牌“沁园春”,由此得名。
“长沙”是题目。
二、预习检测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挥斥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2、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
指点江山: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激浊扬清:
3.下列加粗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错的打×)
(1)终于达到泰山之巅,他们情不自禁地指点江山,感受泰山雄伟的景观。
()
(2)一从上海回到学校,明涛就把自己在姑姑家度过的峥嵘岁月跟同学炫耀一番。
()
(3)这些文字充满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
()
【课内探究】
一、赏析上片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2、朗读上片第二、第三句:
(1)一个“看”字统领了那几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2)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试着仿照事例完成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二、赏析下片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七句这七句由哪个字统领?表现出“同学少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独立寒秋图:
远眺
上阙
近观
仰视动景
沁
园
春
长沙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
风貌
下阙
英雄
气概
四、作业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以下题目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
2、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
3、渲染了一种的气氛?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红军
_________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