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目的:调查医院门诊西药处方所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西药处方10000张,对所有的处方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统计,对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在所有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526张。
在所有不合理处方中,每种类型的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具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联合用药中药物治疗作用降低、超剂量用药或使用剂量不够、药品剂型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符合要求、针对特殊的患者没有个体化给药。
结论:医院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现象常见,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处方点评与持续改进对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显著意义。
标签:门诊西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改进措施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患者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有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或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从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为了能够保证在临床上做到用药合理,并且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分析当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研究改进措施加以解决,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用药合理性。
现将处方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对没有按照规定用药的526张处方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在这10000张样本中,几乎将我院门诊的每个专科全部覆盖,代表性较强。
1.2 方法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参考相关标准对100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和处方数量进行合理的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本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利用(n,%)表示,利用卡方检验。
2.结果2.1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在医院的10000张门诊西药处方中,有9474张处方用药合格,所占的百分比为94.8%。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医药机构是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单位,合理开具处方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出现不合理处方的情况,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医药管理部门对不合理处方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规范培训。
通过开展系统的培训课程,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只有深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等基本知识,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开具符合患者病情的处方,避免不合理开药现象的发生。
其次,医药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审查机制。
对医院开具的处方进行定期抽查,重点关注药品种类、用量、联合用药等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同时,对发现不合理处方的医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倒逼其提高开药水平,杜绝滥用药物、浪费医疗资源的问题。
另外,医药管理部门还要积极推广电子处方系统。
传统的手写处方容易出现模糊不清、遗漏错误等情况,而电子处方系统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可以依托系统自动提醒用药相关事项,避免因疏忽而导致不合理处方的出现。
最后,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药企的合作,推动药品质量的提升。
定期检查药品的生产质量,加强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宣传,提升患者对药品安全的意识。
只有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医务人员才能更加放心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减少不合理处方的风险。
总的来说,医药管理部门通过加强规范培训、建立审查机制、推广电子处方系统以及与药企合作等措施,有效整改不合理处方现象。
只有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才能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实现医疗服务的效益最大化。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2024年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对处方未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包括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审核调配药师以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5、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或校对交待处方药品的,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限制其处方调剂权;经教育不改正的,取消其处方调剂权;因未按规定审核处方或校对交待处方药品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2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a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特制定我院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如下:
2、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由综合办公室按规定进行奖罚。
4、按照《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开具不合格处方、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警告、限制处方权等措施,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格处方或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因开具不合格处方或不合理处方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2024年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1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材料与方法我院2006年4~6月门诊处方共7 639张,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处方书写错误、不合理用药、未签名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见表1~3)3 讨论3.1 处方书写错误主要有:(1)诊断项不填:我院在2005年4月已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使用了新处方,处方前记中印有临床诊断,若该项不填,则药师难以判断处方用药与疾病的相符性,给药师审方带来困难。
(2)疾病名称用汉语和英语简写符号混合书写: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这是不规范的书写方式。
(3)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包括剂型不写或写错、药名汉字写错、药名书写不全:如奈普栓,应复方奈普生栓;思密达冲剂,应思密达散剂等。
(4)规格写错或漏写剂量单位:如维生素C 片1×100,应0.1 g×100;维生素B6片1 g×100,应10 mg×100等;(5)用法错误或不详细:力钙胶囊3次/天,应1次/天;头孢氨苄缓释片,3次/天,应2次/天。
把头孢氨苄制成缓释制剂,使药物在体内释放缓慢且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此浓度适当时间,因此缓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病人服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6)注射剂不写含量或含量写错:如卓宁注射液,应10%卓宁注射液;10%硫酸镁注射液,应25%硫酸镁注射液。
(7)超过7日用量,但医师未注明理由:如头孢氨苄胶囊,0.125 g×200,口服,每次0.25 g,3次/天。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在调查的处方中,药品超过7日用量的,医师均未注明理由。
3.2 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或同类药物联用:如阿胶强骨口服液加葡萄糖酸钙片;氯霉素滴眼液加氧氟沙星滴眼液,两药均为广谱抗菌药物;阿昔洛韦片加病毒灵注射液,两药均为抗病毒药物等,两药联用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研究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越来越广泛,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痛。
然而,在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门诊药房作为药物发放的重要环节,其不合理用药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及原因1. 处方药物剂量不当处方药物剂量不当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剂量过大和剂量过小。
剂量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医生对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剂量过小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
2.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禁忌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充分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配伍不当。
这种现象可能引起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 用药适应症不符用药适应症不符主要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甚至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4. 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过度依赖药物治疗,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患者药物依赖性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增多,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医生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生进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药物合理使用意识,使其充分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确保开具处方时的药物选择、剂量控制和配伍搭配的科学性。
2. 完善药师制度药师是药房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关键环节,医院应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
药师在药品发放过程中,应严格审查处方,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服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医生在门诊处方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对于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
一、门诊处方点评的现状当前,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生在门诊处方中存在过度开药、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有的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会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开具药品。
一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药不到病不治等问题。
有的患者只注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而忽略了药品的作用和适应症,导致用药不当,甚至是产生药物滥用的情况。
目前门诊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二、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方案为了提高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
完善门诊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和激励惩罚机制,对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监管和点评,通过点评结果来考核医生的绩效,促使医生规范用药,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自觉性和合理用药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品,提高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加强门诊处方点评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促使医务人员加强用药规范,提高就医的质量和效果。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工作,我们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1246张不合格门诊处方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1 246张不合格门诊处方的原因分析 与改进措施
徐琼芬王红琼杨丽芬杨云波
【摘要】 目的探讨改进处方质量的措施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用药安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的1246张不合格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处方前记不合格有336张(26.97%)。处方 正文不合格862张(69.18%),处方后记不合格48张(3.85%)。结论处方正文和处方前记不合格比例较大,医院 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处方质量。
造成处方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 下几点:(1)医院对处方的规范书写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
彳r,J的盼仔并}施,+术恋谚l钏处,J‘J'jj:lltfi‘JI岛低址i、Iqft.个I丫I.f移 l父,jj埙lil.1'1(.I·R呀依t1,I..(2).fi’些IX符人bl J£fE心小姒.IK德 相I泼:I州观念淡游.扎l:作·I-木埘处力。的151i给J:址够的·R _}9il,滞分I健帅小熟悉约·IlIIjl!i川铭、规格殷包裟,‘£感觉Jl:’j.. (3)少数I埏乍,j|I【}l老化,4i认r£0:jJ%Jill【}1.&iffill闽i史为物 Llt.1IJ JfS.刈。约物的逝J衄“、抗荫i*模糊4q,'i.义/f:jJ惯做细浦 约敏试验.1i',ifV.址I.iJ JII儿币1·抗lj!i约物丛州个I『If粗梳的II的, 小价qj地联合心川多种抗I辑药物.造成小合州川约..(4)纷 师的#4qk餐lliJtd,址.作渊Pid处力‘时未能严格执ir l叫^I‘埘” 制度,印^小,E,发化漏1l『戌象。(5)坂院埘科鼍{和阪'1-炭ii 绩效分配制度,·些阪师为完成经济指标,JI:进lI约、人处 办。(6)I矧皖符科人员编制小址,.队乍Ffltit较人,造成1i’≯ 潦草,略7i、简’i,约师为了缩短患者等候时IIlJ,市办血就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与持续改进,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的处方点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整理,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填写不合理处方登记表,以便进行归类分析。
结论:2012年不合理处方有325张,占全年抽取处方总量(3600张)的9.02%。
不合理处方分三类: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我院处方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分析;改进措施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
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
处方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与疗效的发挥,以及患者的医疗支付成本。
因此,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公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2],要求各级医院建立健全处方点评制度。
我院是一家三级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已开展多年。
本文对我院2012年度的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促进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与持续改进,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的就医经济压力。
1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2年度的处方点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整理,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
我院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300张(不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全年共3600张。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药品说明书、《现代临床药物学》[4]及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用药指南和诊治标准等进行处方点评,填写不合理处方登记表,以便进行归类分析。
2结果
2012年36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325张,占处方全年抽取处方总量的9.02%。
不合理处方分三类: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具体情况见表-1、表-2和表-3。
3分析与讨论
3.1处方规范性评价
处方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药师对处方合理性的审核以及患者用药的安全,不规范处方的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医生对处方的书写格式不明确。
②对处方规范性的认识度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随意心态,体现在处方的缺项方面。
③习惯性,主要表现为同一张处方中英文并存和医嘱式处方和使用商品名,刚从住院部调出来的医生或住院部医生给门诊患者开具的处方,医嘱式处方的几率较高。
④医生对药物的规格不清楚,凭印象书写,导致规格错误,从而用量错误等现象出现,对药品通用名不熟悉,只好用商品名或者习惯性使用商品名开具处方。
3.2处方用药合理性评价
由表-2可见,不合理用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在处方中药物的用法用量错误、诊断与用药不符以及注射药物的溶媒选择与用量这三个方面。
其它的方面虽然出现频率相对少一点,但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1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情况主要体现在:①药物用法不明确或错误,如药品用法为“外用”、“照说明书使用”“滴眼”等,又如马应龙痔疮膏的用法为“塞肛”,不正确的用法可以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严重者甚至可以产生不该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②药物的用量不正确,如带状疱疹患者阿昔洛韦片100mg tid。
阿昔洛韦片用于带状疱疹的用法应为:800mg/次口服5次/日连用7-10天,显然该处方中药物用量太小,使用频次也不够。
又如华佗再造丸的用法为:80丸3次/日。
该处方华佗再造丸的用量过大,使用频次过多,其用法应为:8g 2次/日。
药品的用量一般情况下应严格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常用量,不能随意增大或减少,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③药物的使用频次不正确,出现最多的为头孢曲松钠粉针,用法为“2次/日”,头孢曲松的半衰期较长,为7-8小时,一般感染一天一次足以维持其有效杀菌浓度,重症感染才使用一天二次,且单日最大剂量为4克。
显然对于一般感染,使用一天二次是不合理的。
3.2.2诊断与用药
处方的临床诊断直接影响到药师对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判断以及
患者的用药安全,处方诊断应该完整、全面、规范。
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回顾性分析,诊断与用药不符主要是处方中开具了超出诊断的药物,该种现象也可以认为是无指征用药。
可能是因为医生嫌麻烦没有把诊断写全,或者应患者要求开具的药物。
3.2.3药物选择
①上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只有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时,才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而且以抗g+菌选用抗菌药物,而三代头孢以抗g-菌为主。
上感使用三代头孢是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的重点之一,但还是出现了5例,说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还应加强。
②外科预防用药的选择,这也是抗菌药物管理的重点,外科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不合理性表现在使用作用较慢的口服制剂或抑菌剂预防感染。
迅速起效、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价格相对较低是预防用药的基本要求[3],因此,临床上一律使用杀菌剂而不用抑菌剂,一般选用作用迅速的静脉给药方式。
③重复用药:体现在相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同类药物同时使用,例如同时使用氨苄青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二者均为广谱青霉素,作用机制相同;同时使用冠心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两种中成药制剂主要作用成分相同,均为丹参、三七。
重复用药不仅不能提高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或者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医生应对药物
的组成和作用机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药师在审核处方时,也应及时提醒医生,共同把好患者的用药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