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论文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近日,我们院儿科门诊出现了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分析
和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处方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用药
一些处方中,药品的种类非常多,且用量很大,存在着过度用药的问题。
例如,某些
处方中同时出现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抗药性。
同时,过度用药还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用药不合理
有些处方中,药品的选择和用法不合理。
例如,将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一线药物使用,而忽略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处方中,将含
有阿司匹林的药品用于儿童治疗发热,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三、剂量错误
在一些处方中,药品的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品的疗效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例如,某些处方中给予儿童过高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体中积累过多,引起严重的不良
反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与我们医师在开处方时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药物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指南,在接诊患
者时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以确保开出的处方准确、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
监督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追踪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儿童患者得到正确的
治疗。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其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的1943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例及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4月-2016年3在我院中实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不合理处方比例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前不合理处方172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8.85%(172/1943),干预后不合理处方59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2.63%(59/224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措施实施前患者对服务态度、用药咨询等服务质量指标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门诊不合理处方比例,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原因分析;对策本文分析了我院门诊药房中不合理处方存在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现将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的4188张门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介入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将4188张处方分为两组,非干预组为2014年4月-2015年3月的1943张处方,其中呼吸科339张,心血管内科601张,外科264张,泌尿科185张,儿科337张,其他217张,患者年龄在3-79岁之间,平均年龄(44.7±2.1)岁,单张处方用药量在2-6d之间,平均用药时间(3.9±0.8)d,干预组为2015年4月-2016年3月的2245张处方,其中呼吸科365张,心血管内科713张,外科308张,泌尿科249张,儿科397张,其他213张,患者年龄在4-74岁之间,平均年龄(43.8±2.5)岁,单张处方用药量在1-7d之间,平均用药时间(4.2±0.6)d,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论文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按月份随机抽取2011年门诊处方6000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抽取门诊处方的3%,主要表现为选择药物不合理,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重复用药四大类。
结论:2011年门诊处方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资料与方法2011年门诊处方按月份随机抽取6000张,范围覆盖了各科室并结合处方开具时间与患者年龄因素,具有一定合理性与代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6000张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筛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判定是否合理用药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
结果随机抽取6000张处方,占全年门诊西药处方总量3%。
6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186张,占抽取处方3.1%,分析结果,见表1。
讨论选择药物不合理:患者因哮喘发作就诊,医生开硫酸沙丁胺醇片。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首选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效快,局部扩张支气管作用强,所需剂量小,不良反应少,故应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
普通感冒多为病毒性感冒,但应用抗生素很普遍,需严防抗生素滥用。
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与用药时间不合理两大类,用法用量不合理分为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浓度不合理,溶媒选用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
用药时间不合理分为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
①给药剂量不合理: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泼尼松20~40mg/日,症状减轻后减量,每隔1~2天减少5mg,而非笼统地3次/日,10mg/次。
非诺贝特每天剂量0.2g,1次/日,剂量过大可引起横纹肌溶解。
②给药浓度不合理: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注射液,成人0.5g/次,2次/日,医生医嘱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作为溶媒,而利巴韦林最佳浓度为每1ml葡萄糖溶液含利巴韦林1mg,利巴韦林高浓度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呼吸困难,胸痛,所以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作溶媒。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其对策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其对策目的:对本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5~9月5个月门诊处方每月1 000张共计5 000张,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
结果:不合格处方98张,约占总处方数的1.96%,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时间不当、配伍或药物联用不当、儿童患者用药不当、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用药疗程不当。
结论:通过处方抽查可发现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促进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rug use level in our hospital by analyzing the irration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Methods:5 000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1 000 prescription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every month from May 2008 to September 2008)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for the irration drug use. Results:Of the 5 000 prescriptions reviewed, 98 (1.96%) were irrational ones. Irrational drug uses were manifested with incorrect drug usage, time, combination and solvent, and drug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drugs for children. Conclusion:Makes selective check through a prescription and can exist the part is not reasonable to write the problem with the medicine and prescriptions,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push forward the righ and implement of new prescription way,promote reasonable use medicine.[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Irrational drug use;Analysis;Countermeasure临床应用新药种类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我院月不合理处方分析

我院月不合理处方分析近期,我院收到了多个患者的投诉,反映医生开出的药物处方存在不合理情况,其中不少患者出现了药物过敏、用药不当等情况。
针对此类情况,我院开展了一项调查并制定了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生用药行为,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首先,我们对我院最近的处方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其中,有些医生在开处方时过于依赖某些药物,或者放弃了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的原则,导致了药物搭配出现问题、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
更严重的是,有的处方明显存在药品重复或者药量超量的情况,这些都可能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我院目前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查找出不合理处方的根本原因。
我们发现,一些医生或许缺乏对某些药品的深度了解,或者无法提供更合适的药物选择方案,导致出现了药物过期或者过量等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医生在医疗服务中存在赶时间、性急求快等问题,忽略了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听诊、观察等工作,增加了出现不合理处方的风险。
基于此,我院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上述问题,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首先,要求医生在开处方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用过于依赖的药物,切勿将用药安全看作次要问题;其次,鼓励医生增加用药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责任心,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医护人员也要积极倡导“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的理念,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最后,我院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生的监督和考核,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减少处方中药品重复或者药品过量的情况,并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用药管理的重视和实践。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有力地改善我院的用药情况,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让广大患者感受到我们医院合理用药的理念和服务质量。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度门诊处方12856张。
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
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
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越来越复杂,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降低药物疗效,而且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世界有30%的患者死亡与用药不合理相关,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为32%。
与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不限于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还包括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的使用药物所造成的损害。
门诊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信息载体之一,也是处理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客观依法律依据。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我院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本人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度门诊处方2856张,现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度我院门诊处方12856张。
所含科室包括:急诊科、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口腔科及中医科。
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文献,找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12856张门诊处方不合格的有45张,合格率为98.41%,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2张(占1.59%);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 728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共1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3 不合理用药分析3.1用法、用量不合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门诊处方36000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79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20%。
其中在溶媒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重复用药、服用时间、避光使用、超剂量、长期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结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共同把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标签: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全球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和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药物不合理使用和药物不良反应(ADR)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甚至形成药源性疾病或致死亡。
故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门诊处方36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文献,找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36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79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20%。
其中在溶媒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重复用药、服用时间、避光使用、超剂量、长期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见表1。
3讨论3.1溶媒使用3.1.1溶媒选用不当溶媒应该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的而选用了葡萄糖注射液,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呋塞米注射液、注射用泮托拉唑等;溶媒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的却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如注射用乙酰谷酰胺、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3.1.2溶媒用量不合理如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说明书上注明:将本品2ml 加入500ml葡萄糖、氯化钠、氨基酸等输液中,在避光条件下静脉滴注用。
医嘱却是用100ml葡萄糖;奥硝唑注射液的说明书上注明:须将本品(10ml:0.5g)1支或2支分别加入250ml或500ml临床常用输液中。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的合格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处方4626张,对用药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12张,占总处方的2.42%。
结论本院门诊处方大多数用药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生和药师还需共同努力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定期组织医师、药师学习,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的不断上市,可供临床选用的药品种类和剂型越来越多,药物的联合使用也越来越多、越复杂。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患者病情复杂,药品种类繁多,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现对本院2013年部分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3年7~12月门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626张处方。
1. 2 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第16版)[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2]、药品说明书等有关文献,对本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2 结果在抽取的4626张处方中有11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抽取处方的2.42%。
见表1。
3 讨论3. 1 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毒性增加如在正常剂量下地高辛+安体舒通,安体舒通可抑制远端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减少地高辛的清除,使其血药浓度显著升高。
如果两药确实需要联合使用,应减少地高辛的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免引起毒性反应。
再如二代头孢类的头孢克肟与奈替米星联合使用,可加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性,应避免联用。
3. 2 联合用药药理拮抗药效降低如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头孢克肟胶囊+克拉霉素片、头孢替安注射剂+阿奇霉素注射剂等,前者都是β-内酰胺类药物,是快速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后者都是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快速抑菌剂,只能抑制细菌活动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两药合用,降低了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07-01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方法:对医院2012年4月-2012年6月门诊处方按不规范、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
结果:门诊处方存在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问题。
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品说明书的学习,提高医生书写处方和合理用药的能力,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
【关键词】合理用药;门诊处方;处方分析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合理用药处方对于确保患者疗效至关重要,不合理用药不但会干扰疗效,加大不良反应,并且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笔者对我院2012 年4~6月门诊处方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 年4 月至6月份门诊处方5400张,处方样本来自全院门诊各专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对处方进行整理统计和系统分析。
2 结果
540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23 张,占抽查总数的4.12%。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要求将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①书写不规范处方148 张,包括处方前记缺项或错误的②用药不合理处方62张③超常处方13张.
3 分析
3.1 不规范处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合格处方主要是不规范处方,比例占66.37%,其次就是用药不合理处方,占到了27.80%,超常处方占的比例最少,占到了5.83%。
3.1.1 处方前记、后记内容缺失或错误常见有漏写门诊号、科别、年龄,年龄只写数字(不写岁、月、天),误写病人姓名,性别写反等等,致使收费处不能准确录入病人资料,无法跟踪患者的用药情况,同时也给药师审核处方、调配发药带来不少麻烦。
3.1.2 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临床诊断常常
有漏写或简写的现象,如慢支、毛支等等。
3.1.3 药品单位、规格、剂型书写不正确未写规格和剂型、规格写错占了很大比例。
如缬沙坦胶囊80mg 写成80g,咳喘宁口服液10ml 写成10mg 等等。
3.2 用药不适宜处方
3.2.1 药品适应症与临床诊断不符
诊断为腹泻、上感,处方用药盂鲁司特钠片。
孟鲁司特钠的适用证为成人和儿童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
3.2.2 选择药物不当
断为小儿肺炎,处方用药却选择了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用药起点过高;又如4m+的患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处方用药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
克林霉素对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抗菌疗效差,且4a以下患儿静脉应用该药风险较大[2];
3.2.3 联合应用不合理
克林霉素联合依替米星。
克林霉素与依替米星都具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联合用药会增加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应避免合用[3];
3.2.4 用法用量不合理
药品配制浓度过高处方用药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o.5 g。
利巴韦林的注射液配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
3.2.5 重复用药
优降糖与消渴丸联用,消渴丸含有优降糖,同时服用易导致低血糖反应。
还有复方芦丁片与维生素c合用。
3.3 超常处方
3.3.1 超常处方出现1例,男,5 岁,诊断为荨麻疹,共处方为: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同属抗组胺药,都特异性地拮抗h1受体,且氯雷他定不推荐用于6岁以下患儿,属超说明书用药,发现这种处方药师应当与处方医师及时沟通。
3.3.2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如慢性病超过7 天用药量、急诊处方超过3天用药量、1 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医师并未在处方
上注明理由。
4 结论
从此次抽查结果来看,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药学技术人员在从事审方工作时应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尤其是针对复方药物制剂名称、剂量、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医生较为薄弱的环节重点审核,以弥补医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处方点评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应重视处方点评工作,在规范医生处方行为的同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真正做到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瞿冬微.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4):127-128.
[2]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
管理的通知[z].卫办医政发 [2009]107号.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l: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