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程研究生论文

合集下载

多任务剖面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多任务剖面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多任务剖面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文学,扈延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
摘要根据武器装鲁多任务剖面的特点,建立了多任务剖面情形下基本可靠性分配模型,对模型中比例系数的 选取做了详细说明,并对信息不充分情形下常用的专家评分过程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基本可靠性;多任务剖面:可靠性分配
引用本文格式:文学.扈延光 多任务剖面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会议论文] 2003
168—
第一屠;装备层 第二层:任务层 第二层:阶段层
第四层:系统层
图I 多任务系统可靠性分配层次结构
在以上层次结构中,根据文献【2】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满足
九=∑%A
式中:儿代表装备的故障率;丑代表第i个任务剖面的故障率;啦代表第i个任务剖面所
占的比例,且∑a。=l:m代表总的任务剖面数。
i=1
对于每一个任务剖面的基本可靠度Ri=e一札。该任务相对于各阶段之间满足
1概述
可靠性分配就是将使用方装备研制任务书(或合同)中提出的可靠性指标,白上而下, 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解,分配到各系统、分系统及设备…。常用的可靠性分 配方法主要有等分配法、评分分配法、比例组合法等。
对于具有多任务剖面的武器装备,研制合同中给出了每一个典型的任务剖面及其对应 的比例,并对装备整体提出了相应的可靠性指标。目前还没有见到专门对装备多任务剖面 可靠性分配的研究文献。本文根据多任务剖面的特点,建立了装备可靠性分配层次结构, 提出了多任务剖面情形下基本可靠性分配模型,并详细说明了模型中比例系数的确定过 程。
据经验构造,如果专家认为系统i相对于系统J结构复杂,则口。,=9。这样根据构造的矩阵 计算出的归一化矢量代表各个系统的复杂度的评分结果。
(4)计算分配比例系数计算第女个系统分配的比例系数住,并对结果进行归一化, 可以得到各系统的分配比例系数,代入原模型进行求解:

汽车可靠性试验论文

汽车可靠性试验论文

汽车可靠性试验一、概述汽车可靠性是汽车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使用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为了提高汽车的可靠性水平,检验现有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汽车可靠性试验就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

1、汽车可靠性的定义GB3187中,将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水平是用可靠度来度量的,而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所谓汽车可靠性就是汽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里程(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包括4个主要因素,即对象、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功能。

对象是指所研究的系统或总或,汽车可靠性的对象即汽车,规定条件是指汽车的使用条件,如道路、载荷、气象、环境及汽车的使用方法、维修方法、存放条件和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等。

规定时间是指某一特定使用时间,如可靠性行驶试验里程、保用期、第一次大修里程及报废期等。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的运输(客、货运).代步功能。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可维修系统,一旦出了故障可通过维修使其恢复功能,故维修性能的优劣也同样影响着汽车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因此,汽车可靠性除了包含通常所说的狭义可靠性外,还包含维修性即广义可靠性。

汽车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汽车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能完戒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可靠性是一种工程技术,它包含设计、试验和验证等。

汽车可靠性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并且贯穿于设计、研制、制造、调试、运输、存放、使用、维修直到报废全过程。

汽车可靠性水平主要取决于从零部件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4】【6】2、汽车可靠性试验为了提高域保证汽车产品的可靠性及评价、验证汽车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关于汽车产品故障及其影响的各种试验,统称为汽车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是取得可靠性数据的最主要方法,因而是进行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基础。

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发现产品设计和研制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是否需要修改设计,同时可以对改进后的产品可靠性指标进行评定和验证。

通信网和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论文

通信网和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论文

通信网和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论文摘要:本文重点对电力通信网中的光传输网进行了阐述,讨论了该网络对电力系统通信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IECSA的二十种通信环境,对电力通信业务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定量的业务可靠性需求指标。

对可靠性、有效性、生存性和安全性四个可靠性测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有效性概念是研究电力通网可靠性的基本测度。

1通信网的体系结构通信网是由传输,交换、终端设施和信令过程、协议,以及相应的运行支撑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它从概念上可分为基础网、业务网和支撑网。

基础网是由用户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等电信设备组成的实体结构,是通信网的物质基础。

业务网是疏通各类电信业务的网络,是指电信网的服务功能。

支撑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网络,按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通信网的规定功能就是提供通信服务,即按用户的需要传递、处理和交流信息,以实现他们之间的通信。

通信网功能的基本目标是规定必要而充分的网络性能,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通常,通信网在实现信息传递功能时应保证规定的通信质量要求。

2通信网可靠性的相关定义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应当反映其研究内涵,即要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广义可靠性,同时又满足标准可靠性定义的要求。

通信网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点,通信网运行中的各种破坏性因素(即各种影响通信网高效可靠运行的因素)是通信网的规定条件,这些破坏性因素存在和发生的环境就构成通信网的运行环境。

通信网的规定功能是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是和用户需求密切相关的,没有需求就不存在通信网能否完成功能的问题;而且用户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从网络运行的角度看,各种破坏性因素将影响网络性能,网络性能的下降就会影响对通信需求的满足程度,特别是对用户需求随机性的影响。

因此,通信网可靠性应当从广义可靠性角度进行定义,反映通信网在运行过程中对通信需求的满足程度。

可靠性工程研究生论文

可靠性工程研究生论文
基于数据驱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数据驱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数据驱动的可靠性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05
研究方法和技术细节
研究方法介绍
要点一
文献综述
对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全 面的回顾和评价,说明已有研究的不 足之处和研究空白。
要点二
研究问题定义
明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并阐述研究 问题的背景、意义和重要性。
要点三
研究方法选择
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阐 述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为何 选择这些方法。
数据采集和处理
01
数据采集
说明本研究所采集的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过程,并对数据
进行初步筛选和预处理。
02
数据清洗
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清洗方法和技术,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
过程
可靠性工程包括产品或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制造、试验、使用和维护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可靠性工程 师需要关注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模型与评估方法
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模型是描述产品或系统可靠性表现的工具。根 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可靠性模 型,如串联模型、并联模型、混联模型等。
可靠性工程研究生论文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与理论 • 可靠性工程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 • 研究生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研究方法和技术细节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01
引言
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工程系统日益复杂,可靠 性成为关键的性能指标之一,涉及 众多领域,如航天、医疗和制造业 等。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文献综述+提纲)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文献综述+提纲)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文献综述+提纲)软件工程多应用与计算机和手机上,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骨骼的话,软件就是它的血肉,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本文精选了一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拟";,如需有写作需要的同学都可以此为参考。

论文题目: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一、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对计算机依赖的日益增长,计算机故障所引起的问题也日益增多。

软硬件出现的问题,会造成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如家用电器失灵)、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如银行系统中断)、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如飞行系统和医疗系统失灵),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危(武器装备失灵)。

毋庸置疑,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如今,许多大公司已认识到应该投入大量的工程开发费用,以确保设计和推出的软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使用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也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因软件开发的周期一般较长,需要经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以及以及逐级的测试,所以错误和缺陷会渗透到每一个开发环节。

需要将这些错误和缺陷屏蔽掉,对软件工程师和编码人员来说是富有极大挑战的。

因此,开发出用于确保软件可靠性的技术迫在眉睫。

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包含很多方面,软件的研制周期包含了很多阶段,比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等。

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与之对应,对每一阶段的软件可靠性及软件质量进行提高和监管。

因此,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为新出现的学科,可靠性工程不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仅仅出现了半个世纪。

因为航空工业和核装备的零差错需求,涉及可靠性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技术研究才全面进入发展状态。

现在,一套较完整的可靠性理论体系已被建立,相应的,适合工程实际需求的可靠性技术也被开发出来,建立了合理的可靠性管理方法。

但软件可靠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可靠性工程主要还是针对硬件系统的,软件可靠性在八十年代前主要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理论研究,而如何将其应用到工程中指导软件开发,尚在摸索中。

优化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探析、高层建筑地基方案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探析、高层建筑地基方案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探析2、高层建筑地基方案优化设计3、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探究4、电厂电气部分二次优化设计探究5、甲醇精馏工艺及塔器优化设计全文总字数:19911 字篇一: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探析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高速发展与快速进步,从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已逐渐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网络不仅在日常工作以及商业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达到了离不开的地步。

可是,伴随而来的会出现一些问题,网络可靠性是一个主要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增强对网络可靠性的研究,能够有效的确保网络正常稳定运转,而且可以推进网络的发展。

文中将主要研究网络可靠性以及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有关的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关键词: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网络线路的高速覆盖以及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系统应运而生,快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流程以及生活方式,使得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网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所以,如果网络突然出现了问题,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几乎离不开网络的情况下,从表面看影响的只是工作以及生活,再进一步看,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或者更重要其它方面。

身体再好的人,都会有生病的时候,对于网络来说,网络故障等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我国,计算机以及网络发展应用时间不长,还没有丰富的优化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可靠性的经验。

由此,文中将主要提出:通过对网络的优化,增强安全以及可靠性的设计,提高网络各个方面的性能,降低网络故障出现的几率,从而降低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损失。

1网络可靠性概述现代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网络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能够学习想学习的知识,网上教学已经十分普遍,对上班族来说,网络的进步,也可以让他们充分使用空闲时间,使用计算机学习将自身水平提高。

网络的迅速发展保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同样发达的网络实现了网络购物,不出门就可以买到合适的物品,网络交易利用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给人们带来便利,所以,人们越来越钟爱网络模式。

船舶柴油机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

船舶柴油机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

目录引言 (1)第一章绪论 (3)1.1 可靠性分析研究的背景 (3)1.2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研究 (5)1.3 柴油机可靠性研究概况及比较 (7)1.4 本论文对船舶柴油机可靠性分析研究的有关内容 (9)第二章船用柴油机可靠性的概念及其理论分析 (10)2.1 可靠性基本概念 (10)2.2 故障的分类模式机理及其特点 (16)2.3 可靠性特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分析 (18)2.4 故障分布的预测 (21)2.5 基于柴油机可靠性框图的数学模型 (23)2.6 基于强度-应力干涉的可靠性数学模型 (26)2.7 故障树分析法 (29)2.8 本章小结 (33)第三章柴油机可靠性分析 (33)3.1 主要零部件的磨损分析 (33)3.2 柴油机整机可靠性分析实例 (35)3.3 柴油机设计和工艺可靠性案例及分析 (39)3.4 人为因素对可靠性影响的分析 (44)3.5 提高柴油机可靠性的技术管理措施 (50)3.6 本章小结 (54)第四章现代柴油机动力装置可靠性发展 (56)4.1 为确保主要零部件的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 (56)4.2 提高可靠性与智能化船用柴油机的发展 (57)4.3 现代柴油机动力装置可靠性的发展 (58)结论 (61)致谢 (62)参考文献 (63)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结构可靠性论文

结构可靠性论文

结构可靠性论文学院(系):工程学院班级:机化1302学生姓名:XXX学号:A******XX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浅谈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摘要: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偶然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

保证结构的可靠性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和根本问题,任何一项与结构设计有关的研究都与结构的可靠性相关,例如,材料性能研究、构件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研究、荷载分析、安全系数的确定等,所以可靠性是一个含义非常广的概念。

本文简要概述了工程结构采用可靠性理论的优势和结构可靠性理论方法,继而论述了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最后简单阐述了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应用现状Abstract: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ncludes safety, serviceability, durability, and the overall stability under accidental action.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basic and fundamental problem, any a and structure design research are related to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for example, study of material properties, component by the force performance and failure mechanism study, load analysis, and the way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factor, so the reliability is a very broad concep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using reliability theory of advantage and structure reliability theor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final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theory, and the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Key words: engineering structure; reliability theory;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status 1 概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历来是设计中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结构工程的建造耗资巨大,一旦失效不仅会造成结构本身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往往产生难以估量的次生灾害和附加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题目:浴盆曲线在可靠性设计
和管理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可靠性工程
课程类别□学位课□非学位课
任课教师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姓名
学号
提交日期
浴盆曲线在可靠性设计和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可靠性理论和方法是以产品的寿命特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研究产品的故障模式和故障率的变化特点,并根据故障率函数得出可靠性度量指标是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产品故障率的不同变化模式还可以指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优选零部件,指导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如何根据产品的故障发生特点进行产品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提高寸品的使用可靠性。

关键字:浴盆曲线可靠性设计管理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可靠性工程在质量控制中的地位逐渐被企业认同。

同时,顾客对产品可靠性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顾客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对制造商产品可靠性的承诺和可靠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做好可靠性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1]。

可靠性理论和方法是以产品的寿命特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研究产品的故障模式和故障率的变化特点,并根据故障率函数得出可靠性度量指标是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产品故障率的不同变化模式还可以指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优选零部件,指导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如何根据产品的故障发生特点进行产品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提高寸品的使用可靠性。

1产品故障率变化模式——浴盆曲线大多数产品随着使用时问的变化,故障率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综合反映了产品在整个寿命期的故障特点,有时也称为浴盆曲线。

产品在投入使用初期称为早期故障期,早期故障期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又称递减型故障率[2]。

在产品投入使用的早期故障率相对较高,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早期故障往往是由于产品内部材料有缺陷,设计和制造缺陷所致。

也有些是由于产品本身性质决定。

如某些电子产品的故障率的变化模式就属于该种类型。

产品故障率变化模式的第二个阶段为偶然故障期。

这一阶段产品的故障率可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且基本处于平稳变化期,又称恒定故障率。

这一阶段产品故障主要是由于应力条件随机变化所致。

该阶段也是产品的最佳使用时期。

第三阶段为耗损故障期,随着时间的变
化故障率呈现出迅速上升趋势,这一阶段主耍是由于产品疲劳,磨损和老化造成的(见图1)。

图 1 浴盆曲线
对产品故障模式的研究是可靠性设计和管理的基础.可靠性设计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产品故障变化规律,合理没计可靠性指标,并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优选零部件来实现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故障模式的特征采取措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浴盆曲线的不同阶段可靠性设计和管理工作
2.1早期故障期
2.1.1可靠度指标的分析
针对早期故障率的变化特点,可以用威布尔分布来描述故障率的变化趋势。

威布尔分布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连续型分布。

它的分布密度函数(见图2)。

图 2 密度函数
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当m<1.0时,概率密度函数为递减函数。

暗示着早期故障。

此时产品的可靠度为:
其中m为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可以根据产品的历史故障数据和经验数据来假定,n值可根据m值推导得出。

对于电子系统和机械系统在最初使用时往往会有较高的故障率,也可以使用威布尔分布来分析产品的可靠度。

为提高产品这一阶段的可靠性,企业往往在出厂前进行验收试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以消除早期故障。

2.1.2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管理
如何减少早期故障或缩短早期故障期是生产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常用的措
施有:
优化产品设计,优选零部件,减少故障机率,提高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

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逐渐加大,生产的技术成熟度降低,这些都会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如果新产品中引入一些标准化设计或成熟的模块化设计,将有利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3]。

2.2偶然故障期的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管理2.2.1寿命分布函数的确定和可靠度的分析
偶然故障期产品故障率的变化为一常数,而且故障率相对较低。

通常使用指数分布建立产品故障时间的数学模型。

如图3所示。

图 3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中x为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产品的可靠性函数为:
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试验数据估计产品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

2.2.2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管理
在这一阶段,产品在早期的故障已排除,可靠性的变化趋于稳定,这一时期是产品的最佳使用期.主要目的是在适宜的使用成本下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期。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产品的台理维护和保养,合理安排设备的维修时机,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产品的故障率。

但是产品使用寿命的长短还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厂时的固有可靠性,因此要想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还是要从根本上改进设计,改进固有可靠性指标。

2.3耗损故障期的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管理
耗损故障期产品进入老化期,产品故障率呈现递增型且有迅速上升趋势。

针对耗损故障的原因,应该注意检查、监控、预测耗损开始的时间,提前维修,使故障率呈稳定变化趋势[4]。

但这一阶段可靠性改进成本较大,可以通过产品的技术改造和零部件的更换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如果成本过高,产品不宜继续使用。

这一阶段因故障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正好与正态分布的特征相符,有些产品可靠度函数的分析可以使用正态分布。

参考文献:
[1].於国平、魏学进、李海军物探装备 2003.12机械设备故障规律及状态管理和检测方法
[2].包帅善汽车故障的规律和模式
[3].王进才、孙中泉、王连生电子产
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0.10 第五期
失效率曲线的分析与新修正模型的建

[4].史保华.微电子器件可靠性[M].西
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149-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