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测试卷附答案(1)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模型三角形轴对称】试卷测试卷附答案(1)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ABC 中,AB=AC,∠BAC=90o,D、E 分别在 BC、AC 边上,连接 AD、BE 相

交于点 F,且∠CAD=1

2

∠ABE.

(1)求证:BF=AC;

(2)如图2,连接 CF,若 EF=EC,求∠CFD 的度数;

(3)如图3,在⑵的条件下,若 AE=3,求 BF 的长.

【答案】(1)答案见详解;(2)45°,(3)4.

【解析】

【分析】

(1)设∠CAD=x,则∠ABE=2x,∠BAF=90°-x,∠AFB=180°-2x-(90°-x)= 90°-x,进而得到∠BAF =∠AFB,即可得到结论;

(2)由∠AEB=90°-2x,进而得到∠EFC=(90°-2x)÷2=45°-x,由BF=AB,可得:

∠EFD=∠BFA=90°-x,根据∠CFD=∠EFD-∠EFC,即可求解;

(3)设EF=EC=x,则AC=AE+EC=3+x,可得BE=BF+EF=3+x+x=3+2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设∠CAD=x,

∵∠CAD=1

2

∠ABE,∠BAC=90o,

∴∠ABE=2x,∠BAF=90°-x,

∵∠ABE+∠BAF+∠AFB=180°,

∴∠AFB=180°-2x-(90°-x)= 90°-x,

∴∠BAF =∠AFB,

∴BF=AB;

∵AB=AC,

∴BF=AC;

(2)由(1)可知:∠CAD=x,∠ABE=2x,∠BAC=90o,∴∠AEB=90°-2x,

∵EF=EC,

∴∠EFC=∠ECF,

∵∠EFC+∠ECF=∠AEB=90°-2x,

∴∠EFC=(90°-2x )÷2=45°-x , ∵BF =AB ,

∴∠BFA=∠BAF=(180°-∠ABE)÷2=(180°-2x)÷2=90°-x , ∴∠EFD=∠BFA=90°-x ,

∴∠CFD=∠EFD-∠EFC=(90°-x )-(45°-x)=45°; (3)由(2)可知:EF =EC , ∴设EF =EC =x ,则AC=AE+EC=3+x , ∴AB=BF=AC=3+x , ∴BE=BF+EF=3+x+x=3+2x , ∵∠BAC =90o, ∴222AB AE BE +=, ∴2

2

2

(3)3(32)x x ++=+,

解得:11x =,23x =-(不合题意,舍去) ∴BF=3+x=3+1=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勾股定理,用代数式表示角度和边长,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和方程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C 中,A ABC CB =∠∠,点D 在BC 所在的直线上,点E 在射线AC 上,且AD AE =,连接DE .

(1)如图①,若35B C ∠=∠=?,80BAD ∠=?,求CDE ∠的度数; (2)如图②,若75ABC ACB ∠=∠=?,18CDE ∠=?,求BAD ∠的度数;

(3)当点D 在直线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运动时,试探究BAD ∠与C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40°;(2)36°;(3)∠BAD 与∠CDE 的数量关系是2∠CDE=∠BAD .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11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E=75°-18°=57°,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设∠ABC=∠ACB=y°,∠ADE=∠AED=x°,∠CDE=α,∠BAD=β,分3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D 在点B 的左侧时,∠ADC=x°-α,②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

∠ADC=y°+α,③如图3,当点D在点C右侧时,∠ADC=y°-α,根据这3种情况分别列方程组即,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B=∠C=35°,

∴∠BAC=110°,

∵∠BAD=80°,

∴∠DAE=30°,

∵AD=AE,

∴∠ADE=∠AED=75°,

∴∠CDE=∠AED-∠C=75°?35°=40°;

(2)∵∠ACB=75°,∠CDE=18°,

∴∠E=75°?18°=57°,

∴∠ADE=∠AED=57°,

∴∠ADC=39°,

∵∠ABC=∠ADB+∠DAB=75°,

∴∠BAD=36°.

(3)设∠ABC=∠ACB=y°,∠ADE=∠AED=x°,∠CDE=α,∠BAD=β

①如图1,当点D在点B的左侧时,∠ADC=x°﹣α

y x a

y x aβ

?=+

?

=-+

?

,①-②得,2α﹣β=0,

∴2α=β;

②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时,∠ADC=y°+α

y x a

y a xβ

?=+

?

+=+

?

,②-①得,α=β﹣α,

∴2α=β;

③如图3,当点D在点C右侧时,∠ADC=y°﹣α

180

180

y a x

x y a

β?

?

?-++=

?

++=

?

,②-①得,2α﹣β=0,

∴2α=β.

综上所述,∠BAD与∠CDE的数量关系是2∠CDE=∠BAD.【点睛】

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综合运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分类讨论分析问题是关键.

3.问题探究:

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1)证明:AD=BE;

(2)求∠AEB的度数.

问题变式:

(3)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Ⅰ)请求出∠AEB的度数;(Ⅱ)判断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详解;(2)60°;(3)(Ⅰ)90°;(Ⅱ)AE=BE+2CM,理由见详解.【解析】

【分析】

(1)由条件△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CD≌△BCE,从而得到对应边相等,即AD=BE;

(2)根据△ACD≌△BCE,可得∠ADC=∠BEC,由点A,D,E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

∠ADC=120°,从而可以求出∠AEB的度数;

(3)(Ⅰ)首先根据△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BC,CD=CE,

∠ACB=∠DCE=90°,据此判断出∠ACD=∠BC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出△ACD≌△BCE,即可判断出BE=AD,∠BEC=∠ADC,进而判断出∠AEB的度数为90°;(Ⅱ)根据DCE=90°,CD=CE,CM⊥DE,可得CM=DM=EM,所以DE=DM+EM=2CM,据此判断出AE=BE+2CM.

【详解】

解:(1)如图1,

∵△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

∴CA=CB,CD=CE,∠ACB=∠DCE=60°,∴∠ACD=∠BCE.

在△ACD和△BCE中,

AC BC

ACD BCE CD CE

=

?

?

∠=∠

?

?=

?

∴△ACD≌△BCE(SAS),

∴AD=BE;

(2)如图1,∵△ACD≌△BCE,

∴∠ADC=∠BEC,

∵△DCE为等边三角形,

∴∠CDE=∠CED=60°,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ADC=120°,

∴∠BEC=120°,

∴∠AEB=∠BEC-∠CED=60°;

(3)(Ⅰ)如图

2,

∵△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D=CE,∠ACB=∠DCE=90°,∠CDE=∠CED=45°,∴∠ACB-∠DCB=∠DCE-∠DCB,

即∠ACD=∠BCE,

在△ACD和△BCE中,

AC BC

ACD BCE CD CE

=

?

?

∠=∠

?

?=

?

∴△ACD≌△BCE(SAS),

∴BE=AD,∠BEC=∠ADC,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ADC=180-45=135°,

∴∠BEC=135°,

∴∠AEB=∠BEC-∠CED=135°-45°=90°,

故答案为:90°;

(Ⅱ)如图2,∵∠DCE=90°,CD=CE,CM⊥DE,

∴CM=DM=EM,

∴DE=DM+EM=2CM,

∵△ACD≌△BCE(已证),

∴BE=AD,

∴AE=AD+DE=BE+2CM,

故答案为:AE=BE+2CM.

【点睛】

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4.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AD=BD=BC,求∠A的大小;(2)在图1中过点C作一条线段CE,使BD,CE是△ABC的三分线;在图2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3)在△ABC中,∠B=30°,AD和DE是△ABC的三分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C 边上,且AD=BD,DE=CE,请直接写出∠C所有可能的值.

【答案】(1)∠A=36°;(2)如图所示:见解析;(3)如图所示:见解析;∠C为20°或40°的角.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三对角相等,设∠A=∠ABD=x,表示出∠BDC与∠C,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A的度数.

(2)根据(1)的解题过程作出△ABC的三等分线;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第二种情形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角被分为45°和22.5°,再以22.5°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易得此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

三角形;

(3)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30°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一边为BC,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的长,而后可确定D点,再分别考虑AD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A、E、C 在同一直线上,易得2种三角形ABC;根据图形易得∠C的值;

【详解】

(1)∵AB=AC,

∴∠ABC=∠C,

∵BD=BC=AD,

∴∠A=∠ABD,∠C=∠BDC,

设∠A=∠ABD=x,则∠BDC=2x,∠C=180?-x

2

可得2x=180?-x

2

解得:x=36°,

则∠A=36°;

(2)根据(1)的解题过程作出△ABC的三等分线,如图1;

由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②如图3,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角被分为45°和22.5°,再以22.5°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易得此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4所示:

①当AD=AE时,

∵2x+x=30°+30°,

∴x=20°;

②当AD=DE时,

∵30°+30°+2x +x =180°, ∴x =40°;

综上所述,∠C 为20°或40°的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图①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已经画出,请你在图②中用不同于图①的方法画出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

(2)图③是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图③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3)ABC 中,30B ∠=?,AD 和DE 是ABC 的三分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

AC 边上,且AD BD =,DE CE =,设c x ∠=?,则x 所有可能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20或40. 【解析】 【分析】

(1)作底角的平分线,再作底边的平行线,即可得到三分线;

(2)过底角定点作对边的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3)根据题意,先确定30°角然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BC ,再固定BA 的长,进而确定D 点,分别考虑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画出示意图,列出关于x 的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①当AD=AE 时,如图4, ∵DE CE =,c x ∠=?, ∴∠EDB=x °, ∴∠ADE=∠AED=2x °, ∵AD BD =, ∴∠BAD=∠B=30°, ∴30+30=2x+x , 解得:x=20;

②当AD=DE 时,如图5, ∵DE CE =,c x ∠=?, ∴∠EDB=x °, ∴∠DAE=∠AED=2x °, ∵AD BD =, ∴∠BAD=∠B=30°, ∴30+30+2x+x=180, 解得:x=40.

③当AE=DE 时,则∠EAD=∠EDA=

1802(90)2

x

x -=-, ∴∠ADC=∠EDA+∠EDC=(90-x)+x=90° 又∵∠ADC=30+30=60°, ∴这种情况不存在.

∴x 所有可能的值为20或40.

故答案是:20或40

图4 图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分类讨论,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6.在等边ABC ?中,点O 在BC 边上,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OA OD =.

(1)如图1,若点O 为BC 中点,求COD ∠的度数; (2)如图2,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求证AD AB BO =+.

(3)如图3,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点P ,连接

,AP OP ,请判断AO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30;(2)见解析;(3)AOP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1

302

CAO BAC ∠=

∠=?且,90AO BC AOC ⊥∠=?,根据OA O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 ∠的度数,再通过

内角和定理求AOD ∠,即可求出COD ∠的度数.

(2)过O 作//OE AB ,OE 交AD 于E 先证明COE ?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120AEO ∠=?,120DCO ∠=?,再证明()AOE DOC AAS ???,得到

CD EA =,再通过证明得到EA BO =、AB AC =通过,又因为AD AC CD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答案.

(3)通过作辅助线先证明()ODF OPF SAS ???,得到OP OD =,又因为OA OD =,得到AO=OP ,证得AOP ?为等腰三角形,如解析辅助线,由(2)可知得

AOE DOC

???得到AOE DOC

∠=∠,通过角的关系得到60

AOP COE

∠=∠=°,即可证得AOP

?是等边三角形.

【详解】

(1)∵ABC

?为等边三角形

∴60

BAC

∠=?

∵O为BC中点

1

30

2

CAO BAC

∠=∠=?

且,90

AO BC AOC

⊥∠=?

∵OA OD

=

∴AOD

?中,30

D CAO

∠=∠=?

∴180120

AOD D CAO

∠=?-∠-∠=?

∴30

COD AOD AOC

∠=∠-∠=?

(2)过O作//

OE AB,OE交AD于E

∵//

OE AB

∴60

EOC ABC

∠=∠=?

60

CEO CAB

∠=∠=?

∴COE

?为等边三角形

∴OE OC CE

==

180120

AEO CEO

∠=?-∠=?

180120

DCO ACB

∠=?-∠=?

又∵OA OD

=

∴EAO CDO

∠=∠

在AOE

?和COD

?中

AOE DOC

EAO CDO

OA OD

∠=∠

?

?

∠=∠

?

?=

?

∴()

AOE DOC AAS

???

∴CD EA

=

∵EA AC CE

=-

BO BC CO

=-

∴EA BO

=

∴BO CD

=,

∵AB AC

=,AD AC CD

=+

∴AD AB BO

=+

(3)AOP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过程如下:

连接,

PC PD,延长OC交PD于F ∵P D

、关于OC对称

∴,90 PF DF PFO DFO

=∠=∠=?在ODF

?与OPF

?中,

PF DF

PFO DFO

OF OF

=

?

?

∠=∠

?

?=

?

∴()

ODF OPF SAS

???

∴OP OD

=,POC DOC

∠=∠

∵OA OD

=

∴AO=OP

∴AOP

?为等腰三角形

过O作//

OE AB,OE交AD于E

由(2)得AOE DOC

???

∴AOE DOC

∠=∠

又∵POC DOC

∠=∠

∴AOE POF

∠=∠

∴AOE POE POF POE ∠+∠=∠+∠

即AOP COE

∠=∠

∵AB ∥OE ,∠B=60° ∴60COE B ∠=∠=? ∴60AOP COE ∠=∠=° ∴AOP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

本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与角的关系,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E 为射线AC 上一点,D 为射线CB 上一点,AD DE =. (1)如图1,当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CD CE =时,AD 是ABC 的中线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写出,,AB BD AE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点E 在线段AC 上时,请直接写出

,,AB BD AE 的数量关系.

【答案】(1)AD 是ABC 的中线,理由详见解析;(2)AB BD AE +=,理由详见解析;(3)AB AE BD =+. 【解析】 【分析】

(1)利用△ABC 是等边三角形及CD=CE 可得∠CDE=∠E=30°,利用AD=DE ,证明∠CAD=∠E =30°,即可解决问题.

(2)在AB 上取BH=BD ,连接DH ,证明AHD ≌△DCE 得出DH=CE ,得出AE=AB+BD , (3)在AB 上取AF=AE ,连接DF ,利用△AFD ≌△EFD 得出角的关系,得出△BDF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边的关系得出结论AB=BD+AE . 【详解】

(1)解:如图1,结论:AD 是△ABC 的中线.理由如下: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C=∠B=∠ACB=60°,

∵CD=CE,

∴∠CDE=∠E,

∵∠ACD=∠CDE+∠E=60°,

∴∠E=30°,

∵DA=DE,

∴∠DAC=∠E=30°,

∵∠BAC=60°,

∴∠DAB=∠CAD,

∵AB=AC,

∴BD=DC,

∴AD是△ABC的中线.

(2)结论:AB+BD=AE,理由如下:

如图2,在AB上取BH=BD,连接DH,

∵BH=BD,∠B=60°,

∴△BDH为等边三角形,AB-BH=BC-BD,∴∠BHD=60°,BD=DH,AH=DC,

∵AD=DE,

∴∠E=∠CAD,

∴∠BAC-∠CAD=∠ACB-∠E

∴∠BAD=∠CDE,

∵∠BHD=60°,∠ACB=60°,

∴180°-∠BHD=180°-∠ACB,

∴∠AHD=∠DCE,

∴在△AHD和△DCE,

BAD CDE

AHD DCE

AD DE

∠=∠

?

?

∠=∠

?

?=

?

∴△AHD≌△DCE(AAS),

∴DH=CE,

∴BD=CE,

∴AE=AC+CE=AB+BD.

(3)结论:AB=BD+AE,理由如下:

如图3,在AB 上取AF=AE ,连接DF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BAC=∠ABC=60°, ∴△AFE 是等边三角形, ∴∠FAE=∠FEA=∠AFE=60°, ∴EF ∥BC , ∴∠EDB=∠DEF , ∵AD=DE , ∴∠DEA=∠DAE , ∴∠DEF=∠DAF , ∵DF=DF ,AF=EF , 在△AFD 和△EFD 中,

AD DE DF DF AF EF =??

=??=?

, ∴△AFD ≌△EFD (SSS ) ∴∠ADF=∠EDF ,∠DAF=∠DEF ,

∴∠FDB=∠EDF+∠EDB ,∠DFB=∠DAF+∠ADF , ∵∠EDB=∠DEF , ∴∠FDB=∠DFB , ∴DB=BF , ∵AB=AF+FB , ∴AB=BD+AE . 【点睛】

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运用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线段.

8.探究题:如图,AB ⊥BC ,射线CM ⊥BC ,且BC =5cm ,AB =1cm ,点P 是线段BC (不与点B 、C 重合)上的动点,过点P 作DP ⊥AP 交射线CM 于点D ,连结AD .

(1)如图1,若BP =4cm ,则CD = ;

(2)如图2,若DP 平分∠ADC ,试猜测PB 和P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PDC 是等腰三角形,则CD = cm .(请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4cm ;(2)PB =PC ,理由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根据AAS 定理证明△ABP ≌△PCD ,可得BP =CD ;

(2)延长线段AP 、DC 交于点E ,分别证明△DPA ≌△DPE 、△APB ≌△E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 【详解】

解:(1)∵BC =5cm ,BP =4cm , ∴PC =1cm , ∴AB =PC , ∵DP ⊥AP , ∴∠APD =90°, ∴∠APB +∠CPD =90°,

∵∠APB +∠CPD =90°,∠APB +∠BAP =90°, ∴∠BAP =∠CPD , 在△ABP 和△PCD 中,

B C BAP CPD AB PC ∠=∠??

∠=∠??=?

, ∴△ABP ≌△PCD , ∴BP =CD =4cm ; (2)PB =PC ,

理由:如图2,延长线段AP 、DC 交于点E ,

∵DP 平分∠ADC , ∴∠ADP =∠EDP . ∵DP ⊥AP ,

∴∠DPA =∠DPE =90°, 在△DPA 和△DPE 中,

ADP EDP DP DP

DPA DPE ∠=∠??

=??∠=∠?

, ∴△DPA ≌△DPE (ASA ), ∴PA =PE . ∵AB ⊥BP ,CM ⊥CP , ∴∠ABP =∠ECP =Rt ∠. 在△APB 和△EPC 中,

ABP ECP APB EPC PA PE ∠=∠??

∠=??=?

, ∴△APB ≌△EPC (AAS ), ∴PB =PC ;

(3)∵△PDC 是等腰三角形,

∴△P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PC =45°, 又∵DP ⊥AP , ∴∠APB =45°, ∴BP =AB =1cm , ∴PC =BC ﹣BP =4cm , ∴CD =CP =4cm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出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本题的关键.

9.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 等腰三角形ABC 中,110A ∠=,求B 的度数.(答案:35)

例2 等腰三角形ABC 中,40A ∠=,求B 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两题: 变式1: 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求B 的度数.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求B 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两道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变式1: 40°;变式2: 90°或67.5°或45°;(2)90°≤<180°或x=60°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A ∠只能作为顶角时,或∠A=60°,进而可得到答案. 【详解】

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 ∴∠A 为顶角,∠B 为底角, ∴∠B =

180100

2

-=40°;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 ∴当AB=BC 时,∠B =90° , 当AB=AC 时, ∠B =67.5° , 当BC=AC 时 ∠B =45° ;

(2)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

当90°≤x <180°,∠A 为顶角,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

当x=60°时,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 综上所述:90°≤x <180°或x=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 AC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点 E 是 AB 边上一动点,点 P 是 AD 上的一个动点.

(1)若 37BAD ∠=,求 ACB ∠ 的度数;

(2)若 6BC =,4AD =,5AB =,且 CE AB ⊥ 时,求 CE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 BP EP + 的最小值. 【答案】(1)53ACB ∠=.(2)245CE =.(3)

24

5

.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得出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 ABC ∠∠=,AD 是BC 边的中线,有

AD BC ⊥,求出ABC ∠的度数,即可得出ACB ∠的度数.

(2)根据三角形ABC 的面积可得出CE 的长

(3)连接CP ,有BP=CP ,BP+EP=EP+CP ,当点E ,P ,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BP+EP 有最小值,即CE 的长度. 【详解】

解:(1) AB AC =,

ACB ABC ∴∠=∠,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90ADB ∴∠=,

37BAD ∠=,

903753ABC ∴∠=-=, 53ACB ∴∠=.

(2)

CE AB ⊥, 11

22

ABC S BC AD AB CE ∴=?=?,

6BC =,4=AD ,5AB =,

24

5CE ∴=.

(3) 24

5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