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

合集下载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53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文/罗重谱 莫远明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推动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1]。

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

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在国际环境深刻而复杂的映衬下更显必要而迫切。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

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之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日益突出;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任务艰巨,构建新发展格局任重道远。

应对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既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撑,也需要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方案。

无论是推进理论创新还是回应现实关切,都是学术期刊的应然使命与责任。

进入发展新阶段,贯彻发展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要求学术期刊承担更多的责任。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知识服务战略持续加强,学术期刊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学理支持和智力支撑,做到引领学术服务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需求。

一、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时代,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成为创新高地、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1.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科技强国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3]。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目标方向,也对新时代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机遇与挑战

2023年8月第26卷第15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ug.,2023Vol.26,No.15主要参考文献[1]SCHEIN E 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M].4th Ed. Hoboken,NJ:John Wiley & Sons,Inc,2010.[2]张皓月,王方华,薛晗.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9(11).[3]石伟. 组织文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陈春花.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1-56.[5]向澜,章喜为. 员工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关系的研究综述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166-167.[6]PRAHALAD C K,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7]HAMEL G,PRAHALAD C K.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Press,1996.[8]邹超,王欣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J].兰州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1,168(2):110-115.[9]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0,23(1):52-64.[10]孙昌玲,王化成,高升好.核心竞争力能够提升企业业绩吗?——基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6):72-82,146.[11]秦德智,秦超,蒋成程.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4):95-98.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机遇与挑战曹守新(《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济南 250002)[摘 要]新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依据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探讨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并对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新时代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途径

新时代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途径

新时代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途径发布时间:2023-03-03T08:38:50.30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20期作者:姜玉霞[导读] 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姜玉霞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呼和浩特内蒙古010100摘要: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科技期刊刊载着最新的科技信息,是发放重要科技信息的载体。

自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了对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之后,我国的文化建设又迈入了一个新台阶,而新时代对科技期刊的质量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新时代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新时代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引言:“十四五”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术期刊的质量对于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人们通过学术期刊能够看到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了解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

如今,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受数字技术的影响,科技期刊的读者对期刊质量的期待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际脱轨。

一、新时代推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科技期刊是展示我国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学术传播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在选择刊载内容时,要与科研成果的发展进步相适应。

如果我国的科技期刊质量足够高,就能吸引国外的优秀读者投稿,而我国的杂志对国外作者的投稿保留知识产权,能够将外国的科技成果介绍到中国,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与安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多半是高校,现在很多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考核过于注重SCI,将高校教师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纳入业绩考核体系,而我国的科技期刊SCI数量较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优秀的作者转而把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发表到外国期刊,导致我国的科技期刊收不到高质量的稿件。

学术期刊发展路径选择

学术期刊发展路径选择

ZHAO Yu e . f e n g , S UN S h o u — z e n g ,RUI Ha i . t i a n ’
( 1 . Ma g a z i n e s C o m p a n y , C h a n g’ a n U n i v e m i  ̄, X i ’ a n 7 1 0 0 4, 6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c a d e mi c j o u ma l s s h o u l d c h o o s e he t c r a c k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h t o a p p r o p i r a t e t h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第3 4 卷 第4 期
2 0 1 3年 0 7月

术 与 创 新 管 理
Vo 1 . 3 4 No . 4
T E C HNO L O GY AND I NNO VAT I ON MANAG EMEN T
J u 1 . 2 0 1 3
【 管理科学】
学 术 期 刊 发 展 路 径 选 择
a n d p ob r l e m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o wn s i t u a t i o n,a n d e v e n t u a l l y f o r m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x p ns a i o n nd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s t r a t e g i c i n c l u d i n g l e a d e r s h i p,s t on r g c o n t a i n s e l e me n t s t nd a t h e v lu a e o f t h e ma na g e m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c h a i n s y s t e m.On l y b y t h i s w a y C n a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a p a c i t y b e i mp r o v e d .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路径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路径

编辑出版BIANJI CHUBAN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路径◎谢薇娜[摘要]新文科建设是促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

高校文科学报是高校主办的文科类学术期刊,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推动力量、学术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平台、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载体,对新文科建设能起到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

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高校文科学报可以从刊载有创新性的学术文章以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利用各类平台优势以提升学报的传播力、培养高素质的作者和编辑队伍以提升学报的育人能力等方面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以来,新文科建设作为促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1],其结构系统中学科是基础依托,学术是知识核心,育人是根本任务,话语是传播表达方式与网络纽结[2]。

高校文科学报是高校主办的文科类学术期刊,是高校文科学术成果发布和交流的窗口,是反映文科学科发展动态和水平的渠道,是文科科研人才培养的平台,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无论从学科、学术、育人还是话语等各个方面而言,高校文科学报的定位都契合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和实践。

因此,高质量发展,既是高校文科学报的办刊目标,也是其对建立新文科教育体系的积极回应,其应深度参与新文科建设,成为新文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基于此,文章从新文科建设视角切入,分析高校文科学报在助力新文科建设中的价值,进而提出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文章为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高校文科学报对如何出版更符合当下高等教育和科研需要的理论成果、如何培养具有跨学科创新合作能力的新时代科研人才做出决策。

一、新文科建设之“新”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引领学科方向、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和打破学科壁垒[3],其重要使命是培育时代新人、构建中国学派和改造学科形态[4]。

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分析

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分析

第 XX 卷 第 XX期XXXX 年 XX 月Vol.XX No.XXXX XXXX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分析张永祥(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审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现状,还存在内外结构不协调、本体功能发挥不充分以及发展质量不均衡等问题。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学术期刊的内外结构关系,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多重功能,实现学术期刊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结构功能理论;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23)04-0001-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站在时代的高度,在人文社会科学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以及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已从数量增长型迈向质量提升型发展阶段。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期刊人面前的时代课题。

当前,学术界对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已有深入的思考。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高质量学术成果总量不足、办刊的物质条件还不充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提出的措施主要有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提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良性发挥学术评价指挥棒作用、改善内外环境,助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等[1]。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后,已经进入到了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标志,在这个充满更多可能的时代,数字化成为了许多行业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准。

作为具有严格专业性评审、涉及特定学科领域的期刊类别,学术期刊在迎来了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如何在现实形势下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是学界与业界应共同思考和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的“变”与“不变”(一)作为传统传播媒介的不可代替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期刊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统计,我国学术期刊数量达到6700多种,在总体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世界学术期刊第二大国,并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期刊。

从媒介的发展趋势分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媒体行业内的竞争愈发激烈,从媒介需要和消费方式看,“社交+短视频+长视频+户外广告”构成了媒介消费的主要支柱,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以“智能设备+信息平台”的方式进行学习、阅读、交流。

但是,与数字出版物相比,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具有明确的办刊宗旨并且聚焦明确的科学研究领域,遵循传统媒体的审编流程和“三审三校”的工作原则,尤其是需要通过层层的学术把关,稿件才能最终刊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

学术期刊中所承载的具有科学性、经典性、研究性的学术成果有助于我国科学研究理论、思想、实践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权威、严谨的传播功能是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媒体和信息繁杂的网络传播所不能比拟的。

(二)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次认定的6449种期刊中(第一次认定5756种,第二次认定693种),高校学术期刊共有2500多种,包括高校学报、专业期刊、学术集刊等。

高校学术期刊由于本身为高校创办,所以其一般自诞生之始就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近年来,高校学术期刊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对大学排名的贡献远远不及高校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1]。

2017年9月,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式启动建设。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预示着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术期刊发展都面临“一流发展”的新格局。

因此,为实现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赢式发展,文章通过挖掘二者的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寻找契合点,探寻二者共融的发展策略。

一、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是共存于高校内的两大并行的主体,它们时而产生交集。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

在这四大职能的实现中,高校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都发挥主体性作用。

学科建设有争创一流学科的诉求,高校学术期刊也有争创一流期刊的追求。

高校学术期刊与一般期刊的本质区别是:高校学术期刊传播高校的科技成果,承担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因此,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学术期刊是展现学科建设成果的窗口并引领着学科发展方向高校学术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本质作用为高校学术期刊是展现学科建设成果的窗口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发挥学术记录、传播、评价和指导等多重作用。

高校学术期刊因其及时持久的传播力成为高校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最优载体。

高校学术期刊在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中的定位为高校学术期刊建设应成为学科建设的一大要素[2]。

学术期刊建设与学科建设虽是两大不同的主体,但是二者存在较大的交集,而且这种交集动态地存在于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建设成果”成为连通二者的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次认定的6449种期刊中(第一次认定5756种,第二次认定693种),高校学术期刊共有2500多种,包括高校学报、专业期刊、学术集刊等。

高校学术期刊由于本身为高校创办,所以其一般自诞生之始就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近年来,高校学术期刊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对大学排名的贡献远远不及高校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1]。

2021年9月,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式启动建设。

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预示着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术期刊发展都面临“一流发展”的新格局。

因此,为实现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赢式发展,文章通过挖掘二者的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寻找契合点,探寻二者共融的发展策略。

一、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是共存于高校内的两大并行的主体,它们时而产生交集。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

在这四大职能的实现中,高校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都发挥主体性作用。

学科建设有争创一流学科的诉求,高校学术期刊也有争创一流期刊的追求。

高校学术期刊与一般期刊的本质区别是:高校学术期刊传播高校的科技成果,承担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因此,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学术期刊是展现学科建设成果的窗口并引领着学科发展方向高校学术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本质作用为高校学术期刊是展现学科建设成果的窗口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发挥学术记录、传播、评价和指导等多重作用。

高校学术期刊因其及时持久的传播力成为高校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最优载体。

高校学术期刊在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中的定位为高校学术期刊建设应成为学科建设的一大要素[2]。

学术期刊建设与学科建设虽是两大不同的主体,但是二者存在较大的交集,而且这种交集动态地存在于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建设成果”成为连通二者的纽带。

高校学术期刊服务于学科建设,传播学科建设成果,并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二)学科建设是高校学术期刊的源头活水学科建设作为衡量高校发展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术期刊建设是高校学术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相互依存。

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要建设成高水平期刊,需要学科边界和学科前沿成果。

另一方面,学科建设要实现学术成果的记录、积淀、发布、溯源及其后期的转化,离不开学术期刊的传播和引领[3]。

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可成为高校学术期刊的最佳稿源,对该成果的出版对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大有裨益。

(三)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共促人才培养高校学术期刊自诞生之始就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密切相关,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都以学术为己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高校学术期刊以学术论文为载体与学科建设共促人才发展。

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培育本校高素质的作者群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另一方面,学科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一流科研和一流教学,要依靠一流的学者队伍,因此,建设一流的学者队伍成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是高校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的共同功能和内容,二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成为最紧密的联盟。

二、高校学术期刊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所谓一流学科,是指拥有一流科研,产出一流学术成果,有一流的教学资源,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为区域工商业创新、人力资源形成、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科。

一流学科分为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区域一流学科。

笔者通过《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书》对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进行微观层次解析,将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细化为:培养一流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搭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树立标志性的成果目标。

(一)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高校学术期刊面临逐步边缘化的困境。

高校学术期刊由于受体制的影响,在学术交流中作用弱化,在高校内部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高校综合实力的发展未做出应有的贡献,因而一直面临日益边缘化的困境。

当下,高校普遍缺乏对学术期刊建设的充分认识和应有定位。

而反向观之,期刊对大学提升排名的作用意义深远,学术期刊排行榜几乎成为各高校与学术相关的排名的“母榜”,从这方面来说,高校对学术期刊又特别重视[4]。

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脱节。

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划中缺少了学科建设的参与,高校在学科建设的任务规划中也未将高校学术期刊纳入其中。

众多高校的现状是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共融。

高校学术期刊间同质化现象严重。

以高校学报为主要代表的高校学术期刊“拼盘式”的报道方式无法真正对接学科建设需求;同质化的报道内容无法为学科学者提供真正的交流平台。

几乎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学报,但学报栏目的设置大同小异。

这对新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极为不利。

(二)高校学术期刊成为一流学术期刊的必要条件据《202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有10171种期刊。

高校学术期刊要成为我国期刊阵营里的排头兵,可以借鉴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成功做法。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主要有两种办刊模式:一类为Nature模式,由专业科学编辑独立全职负责处理稿件;另一类为学会期刊/商业期刊模式,诸如Science等,这些期刊的稿件由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担任副主编与专职编辑相配合处理稿件[5]。

高校学术期刊要成为一流期刊,需具备较高的学术质量和传播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六个必要条件:发表一流成果的作者群、一流的职业编辑、一流的编委会、一流的审稿专家、一流的出版平台、一流的出版量。

(三)一流学科建设为高校学术期刊建设带来的机遇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关注量化评价指标,这为高校学术期刊建设带来机遇。

高校学术期刊要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发挥学术期刊应有的作用,借助一流学科建设之机从边缘重回中心。

一流学科建设可带动高校创新发展模式,为高校学术期刊带来新的办刊机制,同时为其带来优质丰富的稿源,让相关人员通过学术论文稿件进一步拉近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距离。

(四)高校学术期刊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教育从业者必须具有“一流”的思想,而当前的高校学术期刊僵化的发展机制难以跟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

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应进一步彰显自身力量,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一流学科建设分学科建设,但是大部分非专业性的高校学术期刊一直坚持着综合办刊的思路,想要维持对多个学科的一流建设的助推与服务作用,则显得力不从心。

只有学科融合创新,高校学术期刊才有生命力。

高校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学科融合和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打造期刊关键点,开辟学术新天地,找到打造期刊品牌的学术生长点。

因此,高校学术期刊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机制的优化。

三、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高质量协同发展策略(一)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的层次性融合发展一流学科建设层次包括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

并非每一所高校都有世界一流学科,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应根据高校实际的建设层次选择不同的融合发展策略。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与高校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学术刊物,应该清晰定位,在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争取自身可持续发展。

各高校学术期刊应该根据所属高校的特色学科优势,立足本校学科资源,明确期刊学术定位,加强期刊学术质量建设,提升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不同类别的高校与立足本校可依托的优势学科应找准定位,将着眼点放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等方面,通过学术期刊这一平台,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

(二)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耦合式“双一流”建设框架高校学术期刊主题研究的连贯性和研究视野的长期性、历史性,可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术基础。

同时,一流的学科资源又可以成为高校学术期刊的一流学术源泉,二者可以实现彼此共享的一流发展。

因此,高校可以尝试搭建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均实现一流建设与发展的耦合式框架。

(三)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内容共融一流学科的建设内容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等。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高校对外的学术窗口和科学研究平台,应基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内容,通过建设专家库和作者库、推进学术论文评价机制和提高期刊名作效应、提高特色栏目品牌效应,从内容上与一流学科建设融合发展。

1.高校学术期刊通过特色栏目的建设提高学术引领能力202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高校学术期刊要成为一流期刊,应走专业化办刊路径,特色栏目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建设特色栏目,与所依托的优势学科共谋发展,以好的特色栏目映射高的学科声誉,通过选题策划与约稿等措施提高对学术科研的引领能力。

2.以学术期刊评价反映学科科研水平高校学术期刊应以学术论文为纽带,将学术期刊建设与学科建设统一起来。

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学术期刊的整体性评价源于读者对每一篇学术论文的评价。

高校学术期刊应关注每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做好后续传播,并将学术期刊评价、单篇论文评价与学科科研水平的评估挂钩,使读者对学术期刊的评价能反映其对学科科研的评价,同时,读者对特色栏目对应的学科科研的评价能映射其对期刊学术水平的评价。

3.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协同培育高新尖科研人才高校学术期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一流的办刊队伍。

高校学术期刊为了确保自身的学术质量,人才资源是重中之重。

一是学术期刊需要有一流的作者为期刊提供优质稿源。

二是学术期刊需要有一流的审稿专家为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把关。

三是学术期刊需要有一流的专业编辑校对人员对刊载论文进行编辑加工。

四是学术期刊需要有一流的读者对论文关注、阅读与传播。

同时,高校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加强创新学术团队的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中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培养出一流人才。

为构建学术团队,高校除了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更要依靠本校培养的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因此,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相同的诉求,即培育学术团队,培养高新尖的一流科研人才。

四、结语一流学科建设内容是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规划的依据,其评价标准是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推动力,其建设路径是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机遇。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及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大局中,高校学术期刊应明确自身定位,一方面有效运用自身的平台效应,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另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可以立足优势资源,勇于创新,借助“一流学科建设”的东风,争取自身可持续发展,力争同步实现自身的一流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