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比喷施效果高3
杀虫剂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常见问题详解

杀虫剂吡虫啉的使用方法吡虫啉常见问题详解吡虫啉是一种杀虫剂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广泛用于农业方面。
那么今天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就来为您讲解一下什么是吡虫啉以及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一、吡虫啉的有效成分1常见商品名称:吡虫啉、艾美乐、康复多、大功臣、大丰收、蚜虱净、一遍净、扑虱蚜、高巧、连胜、必林、毒蚜、蚜克西、蚜虫灵、虱蚜灵、敌虱蚜、抗虱丁等。
2主要含量与剂型:5%乳油、5%片剂、1 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200克/升可溶液剂、350克/升悬浮剂、600克/升悬浮种衣剂、70%湿拌种剂等。
3理化性质:吡虫啉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43.8℃(结晶体I)、136.4℃(结晶体Ⅱ)微溶于水、甲苯、异丙醇可溶于二氯甲烷pH5~11稳定。
原药外观为浅桔黄色结晶。
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半衰期150天。
属低毒杀虫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so为1260毫克/千克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试验条件下无致癌、致突变作用对高等动物、鱼、鸟类低毒。
4产品特点:吡虫啉是一种吡啶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触杀、拒食及驱避作用杀虫谱广、药效高、持效期长、残留低。
其杀虫机理是作用于昆虫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而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该药速效性好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且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5吡虫啉常与杀虫单、杀虫双、噻嗪酮、三唑锡、三唑磷、异丙威、抗蚜威、仲丁威、丁硫克百威、灭多威、敌敌畏、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
氰戊菊酯、阿维菌素、灭幼脲、哒螨灵等杀虫剂成分混配用于生产复配杀虫剂。
6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吡虫啉广泛适用于瓜果蔬菜、粮棉油作物、甜菜、茶树、马铃薯、落叶果树、常绿果树及观赏植物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蚜虫类、叶蝉类、粉虱类、飞虱类、蓟马类、木虱类、盲蝽类等并对鞘翅目的甲虫、双翅目的斑潜蝇和鳞翅目的潜叶蛾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
吡虫啉要怎么使用,如果这么用,效果会好狠毒哦,产量也会提高

吡⾍啉要怎么使⽤,如果这么⽤,效果会好狠毒哦,产量也会提⾼
吡⾍啉是⼀个⾼效的硝基亚甲基⾼效⼴谱杀⾍剂,内吸性强,传导性好,持效期长,⽽且对刺
吸式⼝器的害⾍有⾼效的防治。
吡⾍啉除了⽤于叶⾯喷湿,还可以⽤作⼟壤够处理、灌根、拌
种等,对害⾍的防治效果好。
吡⾍啉有什么特性呢?
吡⾍啉杀⾍谱⼴,像蚜⾍蓟马叶蝉,飞虱粉虱甲⾍等,地上害⾍吗,包括地下害⾍等,都可以
起到很好的防治。
⽽且内吸性强,吡⾍啉有很强的内吸性,使⽤后,能在⼏分钟内迅速被吸
收,也是内吸性最快的杀⾍剂。
⽽且吡⾍啉传导性好,吡⾍啉被植物吸收后,还能快速传输到各个部位,将隐藏在背⾯的害⾍
彻底杀死。
吡⾍啉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在⼟壤中不容易分解,均匀分散在作物根系周围,可以
被根系持续吸收。
吡⾍啉怎么使⽤呢?
因为吡⾍啉有着很好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喷雾还是拌种⼟壤处理等多种⽅法,效果都很好。
⼟壤处理的话是在播种或者定植之前,⽤5%吡⾍啉吡⾍啉颗粒2~4公⽄⼀亩,拌细⼟或者腐熟
好的有机肥,结合施肥均匀撒施、沟施、或者⽳施,跟⼟壤拌均匀,吡⾍啉在⼟壤⽔溶液中慢
慢释放。
那么为什么有的农民不怎么⽤呢?
许多⼈认知有限,在没⼈告诉的情况下,不了解吡⾍啉的特性。
⽽且吡⾍啉不论是颗粒剂还是
悬浮种⾐剂,成本都⽐较⾼,所以导致了许多⼈很难接受。
⽽且我们现在都是说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但是还有许多⼈觉得病了才治,有⾍才治。
所以没⾍⽤药相当于浪费。
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稀释倍数多少合适

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稀释倍数多少合适1、作用:70%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当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能力受阻,从而使害虫麻痹死亡。
2、使用方法: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蚜虫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一、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1、作用(1)该药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属于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并具有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通常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能力会受到阻碍,从而麻痹死亡。
(2)该药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一般在施药后的1天就有比较高的防效,而且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常将它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使用方法(1)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叶蝉、粉虱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2)防治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瓜果类蔬菜上的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左右。
(3)防治保护地蔬菜上的白粉虱、斑潜蝇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8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70%吡虫啉稀释倍数多少合适1、需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决定稀释倍数,比如将70%吡虫啉用在苹果树上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而用在兰花上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施防治,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在使用该药剂时除了需要掌握好稀释倍数,避免造成药害外,还需避免在低温度以及强阳光下使用,如果在这两种环境中使用,容易降低药效。
3、虽然该药剂具有低毒性,但是对于蜜蜂、蚕以及虾类还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避免在蜜蜂的活动区域,或者蚕室附近使用,而且不能让药液污染周边的水源,避免对虾类造成一定的危害。
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控

犈 犳 犳 犲 犮 狋 狊狅 犳 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犪 犾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犿 犲 狋 犺 狅 犱 狊狅 犳 犻 犿 犻 犱 犪 犮 犾 狅 狉 犻 犱狅 狀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 狅 犳 狆 狆 狆 犲 犪 狀 狌 狋狑 犺 犻 狋 犲犵 狉 狌 犫 狊犪 狀 犱狔 犻 犲 犾 犱 犻 狀 犮 狉 犲 犪 狊 犲狅 犳 犲 犪 狀 狌 狋 狆 狆
2 筐, 蛴螬2 箩筐; 仅收花 2 0 0 2 年濮阳一农户 6 6 7m
被土壤吸附, 溶解度小, 活性高, 持效期长, 且具有良 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 强内吸传导性, 既可用于种子 处理, 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 ] 3
生2 , 5k 2 0 0 6年柘城一农户一穴花生挖到蛴螬 7 4 g 头, 不防治田花生收获时 7 0 % 以上花生植株死亡。
2, 针期撒施 毒 土 效 果 最 好, 用量4 / 防 虫 效 果、 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8 2 0~6 3 0g h m 7 . 8 0 % ~9 5 . 1 2 %、
9 2 . 4 2 %~ 9 5 . 9 0 % 和8 3 . 2 3 %~ 8 6 . 6 1 %。 关键词 吡虫啉; 花生蛴螬; 拌种; 穴施和撒毒土; 防治效果; 保果效果; 增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 : / 8 2 . 3 犗 犐 1 0 . 3 9 6 9 . i s s n . 0 5 2 9 1 5 4 2 . 2 0 1 2 . 0 6 . 0 3 7 S4 文献标识码: B 犇 j
, , 犔 犻 狌犃 犻 狕 犺 犻 犪 狀犛 狅 狀 犻 犪 狀 犑 犻 狌 犻 狀 犎 犔 犵 犵 犼 ( , 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狅 犾 犪 狀 狋犘 狉 狅 狋 犲 犮 狋 犻 狅 狀, 犎 犲 狀 犪 狀犃 犮 犪 犱 犲 犿 狉 犻 犮 狌 犾 狋 狌 狉 犪 犾 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狊, 犣 犺 犲 狀 狕 犺 狅 狌 4 5 0 0 0 2 犆 犺 犻 狀 犪) 犳犘 狔狅 犳犃 犵 犵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犺 狉 犲 犲犪 犾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犿 犲 狋 犺 狅 犱 狊狅 犳 犻 犿 犻 犱 犪 犮 犾 狅 狉 犻 犱狑 犻 狋 犺狊 犲 犲 犱犱 狉 犲 狊 狊 犻 狀 犛 犇) 犪 犾 犻 狀 狀狊 犲 犲 犱犳 狌 狉 狉 狅 狑( 犛 犉) 犪 狋 犜 狆 狆 狆 犵( 狆 狆 狔 犵犻 犛 犗) 狑 犲 狉 犲 犪 犾 犻 犲 犱 犳 狅 狉 犲 狏 犪 犾 狌 犪 狋 犻 狀 狋 犺 犲 犲 犳 犳 犲 犮 狋 狊 犾 犪 狀 狋 犻 狀 狀 犱 狊 犮 犪 狋 狋 犲 狉 犻 狀 狏 犲 狉 狋 犺 犲 犳 犻 犲 犾 犱犫 犲 犳 狅 狉 犲 犳 犾 狅 狑 犲 狉 犻 狀 犲 犻 狀 犲 狉 犻 狅 犱( 狆 狆 犵 狆 犵犪 犵狅 犵 狆 犵 犵 犵狆 狅 犳 犻 犿 犻 犱 犪 犮 犾 狅 狉 犻 犱狅 狀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 犾 犻 狀 犲 犪 狀 狌 狋狑 犺 犻 狋 犲犵 狉 狌 犫 狊 犪 狀 犱狔 犻 犲 犾 犱狅 犳狆 犲 犪 狀 狌 狋 . 犜 犺 犲狉 犲 狊 狌 犾 狋 狊 狊 犺 狅 狑 犲 犱狋 犺 犪 狋犛 犗犪 犾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犪 狋 狆 犵狆 狆 狆
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都比喷施效果好持效期更长

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都比喷施效果好持效期更长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广谱的杀虫剂,被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室内植物的虫害防治。
它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不仅结构上有多种剂型可选择,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持效期。
本文将重点探讨几种吡虫啉的使用方法,分析其相对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土壤处理吡虫啉作为土壤处理剂,广泛用于果树、蔬菜和花卉的根系处理。
它可以通过灌溉、注射或混施的方式施用到土壤中,从而根据植物的需求提供长期的防治效果。
与传统的喷施方法相比,土壤处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吡虫啉的特性,实现更长的持效期和更高的治虫效果。
土壤处理方法最常见的是灌溉法。
将吡虫啉溶解在适当的浓度中,通过灌溉系统向根系区域供水,使药剂充分被土壤吸收。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药剂损失和水分浪费,还能使吡虫啉均匀分布在根系周围,增加防治效果。
除了灌溉法,注射和混施法也是常用的土壤处理方法。
注射法主要适用于个别植株,通过在植株的根系区域注射吡虫啉溶液,使其直接吸收并传导到整个植株。
混施法则是将吡虫啉与土壤混合,然后再种植作物,通过土壤中的吡虫啉颗粒为植物提供防治效果。
土壤处理方法在应对长期虫害防治需求和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它可以确保植物从种植一开始就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种子处理吡虫啉还可以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提供种子的虫害防治效果。
种子处理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将药剂直接附着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防治虫害的能力。
吡虫啉在种子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和商业成功。
种子处理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吡虫啉的剂量和释放速度,确保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获得持久的防治保护。
同时,种子处理也避免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浪费和风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符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
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涂覆法和浸种法。
涂覆法是将吡虫啉溶液均匀涂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层。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内和室外的昆虫害。
以下是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1. 首先,选择合适的吡虫啉产品。
不同的吡虫啉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害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购。
2. 在使用吡虫啉前,先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
3. 室内使用:将合适剂量的吡虫啉溶解或稀释后,使用喷雾器或喷雾器等工具均匀喷洒在室内的受虫害区域,如地板、墙壁、家具等。
避免直接喷洒在食品、水源等与人类接触频繁的区域。
4. 室外使用:将吡虫啉均匀撒在室外受虫害的区域,如花园、草坪等。
也可以将吡虫啉稀释后喷洒在植物表面,对叶面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 清洗:在使用吡虫啉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工具和喷洒的区域,避免孩童或宠物误食或接触。
注意事项:
- 使用吡虫啉时,应遵守国家、地区或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使用。
- 使用吡虫啉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
避免吸入
喷雾剂的气味。
- 在使用吡虫啉后,应将未使用完的产品妥善保存,避免儿童或宠物接触。
- 如使用吡虫啉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扔掉使用过的容器时应按照当地的废品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使用方法,实际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操作,或者根据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使用。
吡虫啉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吡虫啉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吡虫啉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粉虱及其抗性品系。
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也有效。
吡虫啉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活性。
由于其优良的内吸性,特别适于种子处理和以颗粒剂施用。
在禾谷类作物、玉米、水稻、马铃薯、甜菜和棉花上可早期持续防治害虫,上述作物及柑橘、落叶果树、蔬菜等生长后期的害虫可叶面喷雾。
叶面喷雾对黑尾叶蝉、飞虱类(稻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蚜虫类(桃蚜、棉蚜)和蓟马类(温室条篱蓟马)有优异的防效,优于噻嗪酮、醚菊酯、抗蚜威和杀螟丹。
使用方法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均可。
(1)毒土处理时,土壤中浓度为1.25mg/kg时,可长时间防治白菜上的桃蚜和蚕豆上的豆卫茅蚜。
(2)防治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叶蝉以及蓟马时,用量20~30g/hm2,作用迅速,持效期长,90%以上防效可维持40天以上。
在飞虱和天敌间有良好的选择性。
用于苗床或秧田土壤处理时对由灰飞虱传播的小稻条纹叶枯病,黑尾叶蝉传播的普通矮纹病以及黄矮病都有理想的防效。
(3)对多种蚜虫,包括对多种杀虫剂产生高水平抗性的果园桃蚜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用有效成分15~30g/hm2,对水喷雾(5000~200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桃蚜、麦蚜、菜蚜和棉蚜,90%以上防效可达1个月以上。
(4)防治小麦穗蚜,随用量增加防效逐渐提高,穗蚜发生后用25%可湿性粉剂75g/hm2即有较为稳定理想的防效,花期使用预防穗蚜时以亩用25%可湿性粉剂150g/hm2为宜,以保证有足够长的持效期。
(5)以1gai/kg种子处理,至少在5周内可防治豆蚜和棉蚜。
(6)对抗性害虫的药效:由于吡虫啉的作用不同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它对常规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蚜虫、叶蝉和飞虱也有很好的效果。
抗性黑尾叶蝉、褐飞虱、灰飞虱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已不敏感,桃蚜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也已不敏感。
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对吡虫啉的敏感性都没有减少。
吡虫啉杀虫剂使用方法

吡虫啉杀虫剂使用方法吡虫啉在杀虫剂中早已经名声在外了,早已经被广大农民朋友所熟悉和知晓,但是在使用中有的农民朋友还是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它的具体正确的使用方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杀虫剂吡虫啉的使用方法吧。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要根据防治对象来确定,吡虫啉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很有效,但是对防治线虫和红蜘蛛没有效果,通常吡虫啉使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
由于吡虫啉具有优良的内吸性,在种子处理时一般用于撒颗粒剂方式施药。
吡虫啉使用时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
安全间隔期为20天。
施药时要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使用吡虫啉之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
另外,吡虫啉使用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在中午阳光强烈时,不能进行吡虫啉喷洒,这样会降低药效。
吡虫啉在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时,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
在水稻害虫防治方面,由于吡虫啉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抗药性,目前国家已经禁止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使用。
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吡虫啉广泛适用于瓜果蔬菜、粮棉油作物、甜菜、茶树、马铃薯、落叶果树、常绿果树及观赏植物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如蚜虫类、叶蝉类、粉虱类、飞虱类、蓟马类、木虱类、盲蝽类等,并对鞘翅目的甲虫、双翅目的斑潜蝇和鳞翅目的潜叶蛾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
还可作为卫生杀虫剂及杀白蚁剂使用。
使用吡虫啉的注意事项1、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
2、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
3、适期用药,收获前两周禁止用药。
4、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5、贮藏要与食品远离,以免发生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比喷施效果高3~5倍
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高效广谱杀虫剂,商品名有咪蚜胺、蚜虱净、扑虱蚜、比丹,一遍净、大功臣等,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内吸性强,传导性好,持效期长,尤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吡虫啉除了用于叶面喷施,还可用于土壤处理、灌根、拌种等,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比喷施高3~5倍,持效期长达50~90天,为什么农民在生产中却很少使用呢?
吡虫啉的主要特性
(1)杀虫谱广: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类、蓟马类、叶蝉类、飞虱类、粉虱类、甲虫类等地上害虫,还可用于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稻象甲、稻负泥虫等地下害虫。
(2)内吸性强:吡虫啉具有很强的内吸性,使用后,能在几分钟内快速被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是内吸性最快的杀虫剂之一。
(3)传导性好:吡虫啉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还能快速传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将隐藏在叶片背面或喷不到地方的害虫彻底杀死。
杀虫更加彻底。
(4)稳定性好:吡虫啉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均匀分散在作物根系周围,能持续被作物的根系吸收。
(5)持效期长:吡虫啉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和稳定性,不易光解和水解,叶面喷施持效期可达15~25天,用于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达50~90天,大大减少了施药次数和农药投资成本。
(6)高效低毒:按照农药毒性分级,吡虫啉是一个高效低毒杀虫剂。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50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
急性吸入LC50(4h)>5323 mg/m ,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
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选药剂。
(7)混配性好:吡虫啉性质比较稳定,能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等混合使用,增效作用均十分显著,不但扩大了防治范围,还延缓了抗药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成本。
使用方法
吡虫啉由于具有以上这些优良特性,不但能用于叶面喷雾,还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浸根、灌根等多种使用方法,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均十分显著。
(1)土壤处理:在播种或定植前,用5%吡虫啉颗粒剂2~4公斤/亩,拌细土或腐熟有机肥,结合施肥均匀撒施、沟施或穴施,与土壤掺拌均匀。
吡虫啉在土壤水溶液中慢慢释放,不但能有效防止蛴螬、蝼蛄、金针虫、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持续被作物根系吸收后,传输到植株上部,还能较好地阻止蚜虫、蓟马、粉虱、飞虱、叶蝉等地上害虫的危害,持效期可达80~90天以上,大大减少了喷药次数和劳动力投入,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药剂拌种:在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大蒜、马铃薯等农作物播种前,也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150~200进行拌种,晾干后播。
将吡虫啉拌种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有效阻止地下害虫地种子和幼苗的危害,药剂通过不断释放到幼苗周围土壤中,还能较好地阻止害虫地幼苗的危害,同样通过内吸传导作用,将蚜虫、蓟马、飞虱、粉虱、叶蝉等地上害虫杀死,持效期长达50~60天。
也可大大减少喷药次数。
(3)灌根或蘸根:对于育苗移栽的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作物,也可在育苗期或定植时,结合浇水,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00~1500倍液,进行灌根或浸根,在幼苗根际周围布满药液,也可有效杀灭幼苗周围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通过传导作用,有效阻止蚜虫、粉虱、飞虱、蓟马、叶蝉等地上害虫的危害,防止病毒传入,预防病毒病发生。
有效期可达30~50天,也可减少喷药次数。
(4)混配使用:在黄瓜、西瓜、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豇豆、大蒜、马铃薯等作物播种前,也可用52%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混配制剂拌种,不但能有效阻止害虫的危害,还可有效预防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苗期的主要病害,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更加健壮。
以上几种使用方法均,无论是防治害虫范围,还是持效期,均比叶面喷施效果突出,还能减少农药残留,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什么农民很少使用?
(1)知识有限: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整天忙于种地,吡虫啉的这些特性以及使用方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任何人告诉过他们。
(2)成本原因:无论使用吡虫啉颗粒剂,还是悬浮种衣剂,一次用量均比喷施一次投入成本高,在看不到害虫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几十元,比喷施高出10倍以上,他们很难接受。
(3)固有观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原则,对于普通农民,种地几十年,“见虫喷药”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在他们看来,没有虫用药等于浪费。
以上内容只是本人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