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菌病害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真菌病害得类别与主要病害索引上回,咱们介绍了植物病害得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与非侵染性两类、有无病征就是区分这两大类病害得关键点。
植物病害得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得症状类型以坏死、腐烂、萎蔫为主;但病征不同:细菌性病害病部在潮湿情况下能够观察到菌脓;真菌病害得病征常以各种霉、点、粒、粉等来表现。
病毒性病害得症状类型以变色、畸形居多,非侵染性病害中得缺素症尤其中微量元素缺乏,也常表现出这两类症状。
但病毒性病害常常就是全株性得;缺素症一般部位较为固定;在所有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数量最为繁多,约占所有病害数量得70%以上。
所以后面我重点介绍真菌病害。
根据我个人得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到:1.熟悉常见得主要病害发生规律;2.对不熟悉得作物得真菌病害基本正确分类与判定这两点后,再结合所掌握得杀菌剂知识,就能够大部分胜任日常农户用药指导了。
所以,了解、掌握真菌得分类就是做好病害防治指导得基本功,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一.真菌得分类基础知识:真菌得主要分类梯级就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得顺序来划分,就是一种人为得划分。
就好比一个人得身份界定就是:洲、国、省、市、县、乡、村一样、我们日常所说得真菌性病害均属于菌物界、真菌门。
(所有生物分为: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三个界);真菌门下,又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等“五大金刚”,这有点象世界被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五大洲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瞧到一种病害被描述为:这就是低等真菌病害、所谓低等真菌,常指鞭毛菌亚门与接合菌亚门得真菌病害。
其她几个亚门得真菌病害常常被成为高等真菌病害。
在了解真菌得分类时,最重要得了解与掌握这个病害大致属于哪个亚门、目、属。
就好像我们了解一个陌生人时,首先想知道得就是:她就是哪个国家(亚门或纲)、哪个省(目)、哪个县(属)得一样、其她分类单元不就是不重要,但对于我们这些以推广应用技术,而不就是以搞科研得人来说,了解这个大框架已经足够了。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诊断要点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诊断要点律(病害循环),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害。
植物真菌病害诊断要点包括:在掌握各类真菌致病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与鉴定等步骤。
(一)鞭毛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主要病状是:①组织增生;②幼苗猝倒;③植物各部分的腐烂;④叶片局部枯斑或枯焦;⑤花序、花梗畸形。
主要病征为棉絮状物、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
鞭毛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六大类:根肿病、猝倒病、疫病、霜霉病、白锈病和腐烂性病害。
腐烂性病害往往按被害部位分别称为根腐病、茎腐病、基腐病和瓜果腐烂(绵腐)病等。
低等鞭毛菌如根肿菌常引起组织增生,使根茎部膨大或形成肿瘤,病部外表往往看不到病征,只能从病组织的切片中发现病原菌的菌体。
引起植物病害的鞭毛菌绝大多数集中于霜霉目内。
寄生性程度较低的类群,习居于土壤中,引起幼苗猝倒、根部与茎基部腐烂和瓜果腐烂等症状,其所造成的腐烂,大多数是软腐性的,蔓延十分迅速,可以很快使被害部位完全腐烂;寄生性程度中等的类群,可侵染植物各个部位,使植物叶片迅速坏死,根部或茎基部腐烂死亡,发生所谓“疫病(blight)”,它们引起的叶斑,大多数是水渍状斑或褪色斑,边缘无明显界限;寄生性程度高的类群,已发展为专性寄生菌,常使植物叶片出现褪色斑块或条纹,茎部和花序发生膨肿、徒长,叶变和畸形等症状,引起诸如“霜霉病”(downymildew)和“白锈病”(whiterust)等病害。
(二)接合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引起植物病害的接合菌种类不多,只有根霉、笄霉等少数几个属,引起植物花器及果实、块根、块茎等贮藏器官的腐烂。
主要病状为:①幼苗烂根;②花器及贮藏器官腐烂等。
主要病征是初期为白色、后期灰黑色的霉状物,霉层上可见黑色小点。
造成的病害常称为软腐病、褐腐病、根霉病和黑霉病等。
接合菌的寄生性较弱,通常为害受伤或抵抗力弱的植物器官。
感染幼苗,多在温度过低或过高和幼苗伤根的情况下发生的。
侵染果实时,笄霉主要为害田间幼瓜,根霉主要为害熟果及块根、块茎,多发生于贮藏期及运输过程中,但二者都造成腐烂,蔓延迅速。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 起莠蔫症状。
常见的细菌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姜瘟病等
白叶枯病(水稻)
细菌性角斑病(豆角) 细菌性缘枯病(黄瓜)
细菌性腐烂病(香蕉)
黑腐病(甘蓝) 青枯病(瓜类、西红柿、豆类)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一、植物病原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 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真菌:有完整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区(胶体状),核酸 游离在核区。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识别园林植物真菌病害

识别园林植物真菌病害园林景观是城市和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宜人的氛围、美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
但是,植物园林景观中常见的病害问题可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它们死亡。
其中,真菌病害是园林景观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源和空气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园林植物的真菌病害,以及如何治疗和预防这些病害。
园林植物常见的真菌病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真菌病害:褐斑病这种真菌病害常见于水杉、枫树和榆树等常见的树木种类上。
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剧,斑点会扩散并导致叶片枯萎。
褐斑病通常在潮湿或多雨的环境中繁殖。
疯狂树瘤病这种病害常见于枫树和橡树等种类。
瘤子的外表看起来像一些不规则的挫伤,颜色从灰色到棕色不等。
瘤子往往会长在树干上或树根附近。
红根病红根病通常会影响种植在草坪上的枫树、山杨和黄杨等树木。
叶片开始出现黄色和红色的衰退,慢慢地,植物的根系开始发生腐烂。
红根病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季节出现。
桃树早落病这种真菌病害会影响桃树,导致桃子没法成熟和定植。
它会使桃子的叶子开始枯萎和早落。
在桃树的果实上可能会看到红色或黑色的斑点。
如何治疗真菌病害治疗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方法包括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
化学治疗包括使用杀菌剂,这些杀菌剂会干扰真菌的生长过程,从而防止它们再次感染或繁殖。
生物治疗包括使用天然杀菌剂,它们是对植物没有负作用的生物类物质。
另外,预防也是防止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一个关键因素。
预防措施可能包括:•为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定期浇水,但不要让土壤过度湿润•消灭有害昆虫,以防它们为真菌提供更多繁殖的地方•定期修剪和清理园林植物•选择抗真菌病害的植物品种如何识别真菌病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园林植物受到真菌病害影响的症状:•叶子出现病斑•叶子脱落或开始枯黄•树皮和根系开始腐烂•在植物的果实上看到褐色、黑色或红色的病斑•植物开始生长得不对称或变缓识别的关键是注意植物的病征,并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植物真菌病害诊断

图2- 17 外囊菌属
图2- 18 白粉菌目主要属 A白粉菌属 B单丝壳属 C钩丝壳属 D叉丝壳属 E叉丝单囊壳属 F布氏白粉菌属 G球针壳属
图2- 19炱属
图2- 20小丛壳属
图2- 1 23萄座腔菌属
图2- 25 核盘菌属 A子囊盘 B子囊与侧丝
下列图片属什么病原类群?
图2- 14疫霉属 A.孢囊梗及孢子囊 B 雄器侧位 C.雄器 下位
图2- 3腐霉属 A.姜瓣形孢子囊 B. 孢子囊萌 发图形成排孢管及泡囊 C.雄器 及藏卵器 D.球形孢子囊 E. 孢
子囊萌发
图2- 15 霜霉属
A孢子囊和孢囊梗 B孢子囊萌发 C卵孢子
图2- 16根霉属 A.孢囊梗、假根及匍匐丝 B. 孢囊梗放大、示囊轴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真菌病害诊断
1、田间观察及症状鉴定。田间观察真菌病害症状有坏死型、腐料型 和畸形特点。大多数真菌性病害都在发病部位产生病症。主要病症有 各种色泽的霉、粉、锈、黑点、黑粒、菌核、菌索、伞状物等。可根 据症状特点,结合病症的出现,用扩大镜观察病部的病症类型,确定 病害种类。 如果病部表面病症不明显,可将组织用清水洗净后,经保温培养,使 病部长出菌体后制成临时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病原形态。 2、病原鉴定。从病部表面直接挑、刮、拔、切取取制成徒手切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并根据菌丝、有性或无性孢子以及子实 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进行分类鉴定。
图2- 36 半知菌球壳孢目主要属 A叶点霉属 B茎点霉属 C壳针孢属 D壳囊孢属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实训 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
实训目的: 能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 实训材料: 病害现场、新鲜的病害标本 实训用具: 显微镜、培养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针、
植物病害诊断—真菌的主要特性、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亚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体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或单细胞 游动孢子
接合菌亚门 无隔菌丝
孢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或单细胞 分生孢子
担子菌亚门 有隔菌丝
少有分生孢子
半知菌亚门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体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无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子囊壳基部呈球形,有细长的颈,颈的端部常裂成须状, 壳壁暗色。子囊近球形或圆形,不规则地散生在子囊壳 内。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形状多样,有椭圆形、帽 形等,它们成熟后从长颈的孔口挤出,并在孔口聚集成 团。如甘薯黑斑病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生孢子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产生菌核,菌核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丝多为 近直角分枝,分枝处有缢缩。
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轮生、对生或互生, 分生孢子单胞。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营养体
1
2
3
真菌吸器的类型 1.分支状 2.球状 3.指状
1.白粉菌 2.霜霉菌 3.白锈菌 4.锈菌无性孢子类型
真菌有性孢子类型
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 段,形成子实体。大多数真菌只以一部分营 养体分化为繁殖体,其余营养体仍然进行营 养生长。少数低等真菌则以整个营养体转变 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 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 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孢子的功能相当于高 等植物的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真菌病害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
植物真菌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菌种类、病害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等。
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和土传播等。
在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病害诊断是确定植物是否感染真菌病害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包括外观诊断、病原菌分离鉴定、PCR诊断等。
外观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等部位的症状来确定植物是否感染了真菌病害。
如果需要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和PCR诊断等高级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真菌病害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