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全解,值得收藏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由于环境因素和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的侵害或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正常生理和形态特征。

植物病害的发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植物病原微生物1.1 细菌1.2 真菌1.3 病毒1.4 线虫2.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2.2 空气传播2.3 土壤传播2.4 昆虫传播2.5 水分传播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3.1 种植抗病品种3.2 农业无公害生产3.3 农药防治3.4 生物防治3.5 防治病虫害传播媒介4. 常见植物病害4.1 蔬菜病害4.1.1 茄子枯萎病4.1.2 菜豆斑点病4.1.3 西兰花黑腐病4.1.4 胡椒疮痂病4.1.5 大葱病害4.2 水果病害4.2.1 苹果黑星病4.2.2 桃褐斑病4.2.3 葡萄黑腐病4.2.4 橙子黄龙病4.2.5 桔果病害4.3 粮食作物病害4.3.1 小麦条锈病4.3.2 玉米锈病4.3.3 水稻白叶枯病4.3.4 大豆疫霉病4.3.5 糯米病害5. 植物病害的预防方法5.1 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监测5.2 改善植物生长环境5.3 适量施肥、灌溉、密植和疏穴5.4 合理轮作和间作5.5 加强植物免疫力6. 植物病害的治疗方法6.1 消毒土壤6.2 疫病药剂6.3 防治病虫害传播媒介6.4 生物防治6.5 合理田间管理植物病害知识点总结篇植物病害是植物由于环境因素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所引起的不正常生理和形态特征。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甚至丧失生产价值。

植物病害的防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植物病害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植物病害问题。

1.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害的成因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对植物的侵害而引起的。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一)病状的类型 1、变色(discoloration)
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
胞并未死亡。
(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 (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4)斑驳 (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
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
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特点:
(1)病原:引致病害的原因,寄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 (2)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机械损伤和虫 伤无病理变化过程。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 (3)损失:经济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病因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 为遗传性疾病; ②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 ③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引起植物发生病害 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 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 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 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二)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包括:
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2、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再次侵染;
3、病原物的繁殖与传播。
谢谢大家!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8
生病症。
霉状物
霜 霉
绵 霉
青 霉
绿 霉
粉状物

白粉
黑粉
黄瓜霜霉病
黄瓜白粉病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一、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

植物病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识别:1.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性病害等。

2.根据病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等。

3.根据病害的病征:包括叶斑病、霉病、腐烂病等。

二、植物虫害基础知识植物虫害是指由害虫(如昆虫、螨类、蠕虫等)对植物进行捕食、寄生或破坏,导致植物受损或死亡的现象。

植物虫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识别:1.根据虫害的侵害部位:包括叶害、茎害、根害等。

2.根据虫害的虫态:包括幼虫、成虫、若虫等。

3.根据虫害的危害程度:包括轻度虫害、中度虫害、重度虫害等。

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使用天敌、寄生性真菌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喷洒、粉剂喷雾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杀虫杀菌。

3.农艺防治: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如适时施肥、合理浇水等,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

4.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鸟网、保护罩等,遮挡虫害入侵。

5.综合防治:综合运用以上几种防治方法,制定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植物病害的图片样本、虫害的图片样本、常用的农药防治手册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植物检验检疫法:指用于确保植物及其产品无害入境或出境的法律法规。

2.农药管理条例:指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3.病虫害防治管理办法:指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植物疾病知识点总结初中

植物疾病知识点总结初中

植物疾病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植物疾病的主要类型1. 真菌病: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常见的真菌病包括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通常表现为叶片、茎、果实等部位出现病斑、霉霜、腐烂等症状。

2. 细菌病:细菌也是引起植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典型的细菌病包括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软腐病等。

植物受感染后,常常出现叶片、茎部褐化腐烂、水浸等症状。

3. 病毒病: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能造成植物很多疾病,如卷叶病毒、花叶病毒等。

植物一旦感染病毒,叶片常常出现变黄、失绿、瘦缩、畸形等症状。

4. 线虫病:线虫是一类微小的寄生线虫,能引起很多植物疾病。

常见的线虫病包括根结线虫病、南方根结线虫病等。

植物受感染后,根部会出现萎缩、变粗、发大、变形等症状。

二、植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1. 真菌:真菌是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们通过分生孢子、无性生殖器官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引起各种病害。

以白粉病为例,其致病菌为白粉菌,它可通过风、水、昆虫传播,侵染植物的叶片和茎。

2.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体。

它们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引起细菌性病害。

以细菌性斑点病为例,其致病菌为青霉菌,它通过风、雨、工具等方式传播,侵染植物的叶片和茎。

3. 病毒:病毒是一类微小的寄生微生物,它可以通过昆虫、接种刀具等途径传播,引发植物病毒性病害。

以卷叶病毒为例,它可通过蚜虫等介体传播,侵染多种植物。

4.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蠕虫,它通过植物的根部侵入植物体内,引发根部线虫性病害。

南方根结线虫是常见的一种线虫病原体,它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侵染植物的根部。

三、植物疾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栽培: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当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排水、通风和透光条件,调整施肥、灌水、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 病害监测: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植物的异常症状,对疫情爆发较重的病害,应及时进行疫情调查,掌握病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园林植物病害是园林维护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病害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园林的美观。

要防止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园林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体、病征和治疗方法。

1.病原体病原体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

病原体分为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

真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如立枯病、白粉病、腐烂病等。

在园林植物中,细菌病包括软腐病、炭疽病和细菌性萎蔫病等。

病毒通常会通过昆虫传播,是园艺工作者最难与之斗争的病原体之一。

线虫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原体,通常生存于土壤中,对根部和地下部分的植物造成损害。

2.病征识别病征是诊断植物病害的关键。

非常重要的是及早识别并治疗病害。

病征是指植物表现出的病理反应,比如叶子上的斑点、变黄或褐色,干枯或变软的茎,甚至是植物根部的坏疽。

在识别病征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正常表现。

只有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准确地识别病征,从而更好地对病害进行处理。

3.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治疗方法包括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预防是园林植物病害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预防可以通过合理的园艺措施,例如配合植物的生长环境、使用耐病品种等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使用生物学制剂来防治病害。

这些生物学制剂包括众多种类和病原体的天敌、有益微生物或粘菌等。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

这种防治方法是最常见的,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物理防治是使用物理手段进行防治,如剪除患病部分,喷洒高压水等。

总而言之,在治疗园林植物病害时,我们需要理解病原体、病征和治疗方法。

通过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控制措施,以切实保护园林植物,维护其健康生长,促进园林美化的效果。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留着珍藏,慢慢看)1、成片发有机肥害:有机粪肥在腐熟发酵过程中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烧根,僵苗不阿发,叶片畸形,严重时蔬菜逐渐萎蔫枯死。

无机肥害: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水势降低,导致根系中的水分倒流进土壤,也就是根系吸水困难,进而出现肥害,俗称“烧苗”。

沤根:由于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等因素导致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缺水: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

高温障碍:果实上发生日灼,初期受害果实表皮呈灰白色革质状,表面变薄、皱缩,细胞组织坏死、发硬,好像被开水烫过一样;花芽分化差,雌花数量明显少,开花节位提高,有些甚至直接没有雌花;畸形果多,西葫芦、黄瓜等极易出现把长、嘴尖、大头等畸形瓜或者色泽不好等问题,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

低温障碍:植株遭受寒害或冷害,造成连片症状。

顶芽受冻,生长点遭危害,顶芽冻死,生长停止;叶片受冻,边缘上卷,失绿,甚至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干枯,叶柄和茎杆部位在冻害初期常常出现紫红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受冻,通常会出现着色不均匀、畸形果和心腐果,茄果类蔬菜还会出现僵果;根系受冻,生长停止,并逐渐变黄甚至死亡,阻碍了养分和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

温室气害:由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或碱性气体(氨气等气体)造成的萎蔫、变色、坏死等症状,通常是由于不恰当施肥造成。

温室、大棚内有害气体的检测一般以检测棚室露滴作出判断。

露滴酸碱度的检测通常在早晨换气前取样进行,检测方法可用精密pH试纸,根据露滴pH的检测结果,判断气体的种类及伤害程度。

如pH值为4.6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严重超标。

药害:一般药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药害是在喷药后几小时至3-4 天出现,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幼嫩组织上出现斑点,如褐斑、黄斑、网斑等,在生长中较常见。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

蔬菜病虫害防治
常见蔬菜病虫害识别
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多样,包括真菌性 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需要识别并了解不同病害的症状和特 点。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的蔬菜病虫害,采取的防治 方法也有所不同。可以采取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 合治理。
蔬菜病虫害防治实践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实践中,需要结合 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 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危 害。
经验三
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实 践和总结经验,逐渐掌握各种病虫 害的防治技巧,提高防治效果。
THANK YOU.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中的生物碱、黄 酮等活性成分来防治害虫 ,如苦参碱等。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 以通过人工捕杀的方法来 控制其数量。
诱杀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性,如灯光 诱杀、色板诱杀等来集中 害虫并进行处理。
温度处理
对于一些病原菌和害虫, 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温度 来控制其生长和繁殖。
04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 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对病虫 害进行防治,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提倡有机农业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提高植物病虫害的自我调控能
力。
植物病虫害抗药性治理
01
02
0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适量使 用农药,避免滥用和乱用 ,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轮换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 农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农药轮换使用,降低抗 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加强监测与预警
对抗药性进行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对 抗药性进行治理。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植物病虫害知识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知识对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至关重要。

一、植物病虫害的分类植物病虫害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和线虫性病害等。

虫害则包括螨类、昆虫类、蛇类以及鸟类等。

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昆虫传播和人为传播等。

空气传播是指病菌、病毒或真菌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到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果实等部位。

土壤传播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病菌通过水分和根系进入植物体内。

昆虫传播则是一些昆虫通过叮咬植物,进而传播病毒或病菌。

人为传播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中的活动中,将病菌、病毒和害虫带入植物中。

三、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和益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利用蜘蛛捕食害虫、寄生虫寄生于害虫体内,实现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例如,利用隔离网、防雨棚等措施来防止空气和昆虫传播的病虫害。

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来杀灭病虫害。

然而,化学防治存在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因此应该谨慎使用。

四、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的影响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都有重大的影响。

病虫害会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例如,水稻稻瘟病和玉米秧苗螟等病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病虫害会破坏植物的外观,降低其观赏价值。

因此,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保障农民利益和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五、未来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病虫害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更多新的病虫害出现并传播,给农业和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知识全解,值得收藏
不同药剂防治不同病害,能杀真菌的药剂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细菌。

由于能够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丝状体,细菌是单细胞,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方式以及脾气秉性也有很大区别,对症的药剂也就不同了。

真菌性病害症状类型
真菌性病害是已知病害中最多的病害,症状类型多,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常见的有:
(黄瓜白粉病)
白粉类
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

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

(西瓜煤污病)
煤污
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

常称为煤污病。

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

(小麦锈病)
锈粉
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常称为锈病。

(葡萄霜霉病)
霜霉
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

(花生白绢病)
白绢
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

(苹果褐斑病)
斑点
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

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

(芒果炭疽病)
炭疽
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

(桃缩叶病)
畸形
植物受害部变大或缩小,生长不匀,失去原来形状。

后期在受部位出现病症。

(杨树溃疡病)
溃疡
发生在枝干皮层,病斑形状有圆形、近圆形、长形,通常病斑周围稍隆起,中部组织死亡,下陷,干裂。

后期常产生小黑点,或盘状物。

(苹果木腐病)
腐朽
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枝干遇强风易折断。

(苹果轮纹病)
腐烂
常分为湿腐、干腐二种。

多汁部位破坏解体后产生湿腐或软腐含水量低植物组织软硬部位病死后产生的组织死亡,称为干腐。

(番茄猝倒病)
猝倒&立枯
幼苗根颈部发生腐烂使植物猝然倒,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状态,称为猝倒。

若幼苗根颈已木质化,颈部腐烂后不倒伏,地上叶子干枯,称为立枯。

真菌性病害特征
1.一定有病斑存在于植株的各个部位。

病斑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轮纹形或不定形。

2.病斑上一定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颜色有白、黑、红、灰、褐等。

例如黄瓜白粉病,叶上病斑处出现白色粉状物。

再如瓜类与番茄灰霉病,受害叶片、残花及果实上出现灰色霉状物。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通常是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
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

常见的有: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斑点型
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

(水稻白叶枯病)
叶枯型
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马铃薯青枯病)
青枯型
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柑橘溃疡病)
溃疡型
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白菜细菌性软腐病)
腐烂型
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

(月季根癌病)
根瘤型
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

细菌性病害特征
1.叶片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

长不长毛是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重要区别。

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叶片都出现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的霉,而角斑病则没有。

2.根茎腐烂出现黏液,并发出臭味。

有臭味为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如大白菜软腐病。

3.果实溃疡或疮痂,果面有小突起。

例如番茄溃疡病、辣椒疮痂病。

4.根部青枯,根尖端维管束变成褐色。

例如辣椒青枯病。

病毒性病害
病毒只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

由病毒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蚜虫、叶蝉、粉虱等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病株汁液接触传播。

植物病毒性病害的外部症状主要有变色、坏死和畸形3种。

(辣椒花叶病毒病)
变色
变色是植物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

在变色中又以花叶和黄化为最多。

变色主要是由于病毒浸染使叶绿素发育受到抑制引起的。

(大白菜病毒病)
坏死
坏死是病毒浸染造成寄主的某些组织或器官死亡,如叶片上形成各种坏死枯斑和环斑。

此外,病毒有时还能引起全株性坏死。

(葡萄扇叶病)
畸形
病毒感染寄主后引起卷叶、缩叶、皱叶、萎缩、丛枝、癌肿、丛生、矮化、缩顶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畸形。

病毒性病害特征
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会立刻杀死植物,主要是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