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伟_年产250万吨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生产_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祝志新(辽宁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2级,鞍山114000)1引言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是20 世纪80 年代末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技术, 它的开发成功是近终形浇铸技术的重大突破。

1998年我国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珠钢投产,从1998 年底到2006 年上半年, 我国已有珠钢、邯钢、包钢、鞍钢、唐钢、马钢、涟钢、本钢、通钢、济钢、酒钢、唐山国丰12 家钢铁企业的13 条薄板坯( 包括中薄板坯) 连铸连轧线相继投产, 年产能约3500 万t。

2001 年底, 全球已建成53 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 共75 流, 包括CSP ( Compact StripProduct ion)、ISP (In—Line St rip Production) 、FTSR ( Free Thin Slab Roll)、QSP 、DSP 和CON ROLL 工艺形式。

在过去的25 年中,美国与中国的钢铁工业分别引领了前2 个10 年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

第 1 个10 年以美欧为主,美国则主要以电炉流程为主。

第 2 个10 年以中国为主,主要以转炉流程为特点,同时铸坯厚度向70 ~90mm发展。

现在,到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的第3个10 年。

2011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严重危机。

导致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2011 年房地产、汽车、造船等下游行业增速明显减缓,导致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下滑;二是由于宏观经济低迷,造成国际市场钢材需求量下降,2011 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增速明显下滑;三是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导致国内钢铁行业扎堆上马,产能过剩,各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进行价格战,利润下滑。

没有更多经费投入到技术改良,产品研发上,高端产品不多,附加值低。

钢铁行业盛行丛林法则,企业兼并重组,削减产能是目前走出困境的良方。

2发展现状尽管如此,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仍是一项好的技术。

薄板坯连铸连轧毕业设计模板

薄板坯连铸连轧毕业设计模板

年产206万吨短流程带钢车间工艺设计摘要薄板坯连铸连轧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生产热轧板卷的一项短流程工艺,是继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钢之后钢铁工业最重要的革命性技术之一。

薄板坯连铸连轧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将热轧板卷的生产在一条短流程的生产线上完成,充分显示出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世界各国都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使得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近年来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与传统生产工艺流程相比,短流程可节约投资、提高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缩减生产周期等。

本设计为年产206万吨薄板坯连铸连轧热轧带钢生产车间设计,论文叙述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类型、市场分析及工艺技术特点,并把各种典型工艺进行了比较。

参照国内外企业的技术特点和生产实践,提出了本车间的总体配置方案,设计了主辅设备及其生产能力计算、车间平面布置和起重运输、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以及使用Auto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并运用VB程序进行了压下规程程序设计和相应的校核等。

本设计选用的是CSP工艺,车间主要布置为:2流50/70 CSP连铸→辊底式均热炉→高压水除鳞→7架CVC plus连轧机→层流冷却→卷取。

采用了铁素体轧制技术、半无头轧制技术等新技术。

关键字: 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热轧带钢车间设计; 七机架精轧机组;压下规程程序设计The Design of a Short Strip Process Plant with an AnnualOutput of 2.06 Million tonsAbstractCSP is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hot rolled coil in a shortened process,the oxygen converter steelmaking, continuous casting steel industry after the most important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One of the foreign steel major powers have invested a great deal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to the special study.CSP--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one, hot rolled coil production in a short line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fully demonstrated its advanced scientific.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given a great deal of concern, making CSP technology a rapid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SP process can be short-saving investment, to become useful raise rates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ycle, and so on.The design for an annual output of 2.06 million tons of CSP hot-rolled strip steel production workshop designed paper describes the CSP in the type of technology, market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features, and typical of a variety of music comparison. Reference to Magang CSP,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raised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 of the workshop programe,the main design of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its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plant layout and lifting the transport, mainly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use of AutoCAD Drawing Workshop Layout plans. VB procedures and the use of the order reduction program desig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eck, and so on.The CSP is the choice of design process, layout for the main workshop: 2-50/70 CSP Casting → Roller-both high-pressure hot water heaters → Descaling → 7-CVC plus rolling mill → laminar cooling → coiling. Use ferrite rolling technology, semi-roll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Keywords: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ntinuous rolling;CSP; hot strip plant design; seven framework finishing mill group ;depress detective rulesprogram designing目录摘要 (1)1 概述 (1)1.1 热轧板带轧制生产的现状 (1)1.2 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 (2)1.3 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市场分析 (2)1.4 本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3)2 产品大纲和金属平衡图 (4)2.1 产品方案 (4)2.1.1 产品规格 (4)2.1.2 产品按厚度的分配表 (4)2.2 生产钢种 (4)2.2.1产品执行标准 (5)2.2.2 金属平衡表 (5)3 设计方案 (6)3.1 工艺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6)3.1.1 常规热连轧与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比较选择 (6)3.1.2几种典型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比较选择 (7)3.1.2.1 各工艺的布置及特点 (7)3.1.2.2工艺对比分析 (9)3.1.2.3 应用选型 (9)3.1.3薄板坯连铸连轧存在的不足 (9)3.2轧机机型的选择 (10)3.2.1 PC轧机 (11)3.2.2 CVC轧机 (11)3.2.3 CVC轧机与PC轧机的比较 (11)3.3 加热炉选型 (12)3.4控制冷却方案选择 (13)3.5 高速飞剪选型 (14)3.6 卷取设备选型 (14)4 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制度 (15)4.1 生产工艺流程 (15)4.1.1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5)4.1.2 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16)4.2 生产工艺制度 (17)4.2.1 坯料准备制度 (17)4.2.2 加热制度 (17)4.2.2.1 加热目的 (17)4.2.2.2 加热要求 (17)4.2.2.3 加热温度 (17)4.2.2.4 加热速度 (17)4.2.3 热连轧温度制度 (18)4.2.4 轧制冷却制度 (18)4.2.5 轧制润滑制度 (19)4.2.6 轧制活套张力制度 (19)4.2.7 高压水除鳞制度 (20)4.2.8 飞剪工作制度 (20)4.2.8.1 前提条件 (20)4.2.8.2 剪切 (21)4.2.8.3 更换剪刃 (21)4.2.8.4 换剪刃后的剪缝调节 (21)4.2.8.5 剪刃更换周期 (21)4.2.9 卷取工艺制度 (21)4.2.9.1 卷取步骤 (21)4.2.9.2 卷筒工作制度 (22)4.2.9.3 助卷辊工作制度 (22)4.2.10 换辊制度 (23)5 车间工作制度和年工作小时 (24)5.1 车间工作制度 (24)5.2 年工作小时 (24)6 轧机组成型式及生产能力 (26)6.1 轧辊尺寸参数确定 (26)6.1.1 轧辊辊身长度 (26)6.1.2 轧辊直径 (26)6.1.3 工作辊辊颈尺寸 (27)6.2 轧辊材质的选配 (27)6.2.1 轧辊性能要求 (27)6.2.1.1 精轧前段工作辊 (27)6.2.1.2 精轧后段工作辊 (27)6.2.1.3 支撑辊 (28)6.2.2 轧辊选材 (28)6.2.2.1 精轧上游机架工作辊选材 (28)6.2.2.2 精轧中游机架工作辊选材 (28)6.2.2.3 精轧下游机架工作辊选材 (28)6.2.2.4 支撑辊选材 (29)6.2.3 轧辊材质的技术性能 (29)6.3 轧辊轴承的类型及选用 (29)6.3.1轧辊轴承的主要类型 (29)6.3.2 轧辊轴承的选择 (29)6.4 轧辊强度条件 (30)6.4.1 最大允许轧制力 (30)6.4.2 最大允许轧制力矩 (31)6.5 电机主要参数 (31)6.5.1 主电机型式及传动方式 (31)6.5.2 轧制速度范围与速比 (31)6.5.3 电机转速 (32)6.5.4 主电机额定转矩 (32)6.5.5 主电机额定功率 (32)6.6 机架主要参数 (33)6.6.1 机架类型选用 (33)6.6.2 机架材料 (33)6.6.3 机架窗口高度 (33)6.6.4 机架窗口宽度 (33)6.6.5 机架立柱断面 (34)6.7 立辊轧机主要技术参数 (34)7 压下规程设计 (35)7.1 制定压下规程的原则 (35)7.2 制定压下规程的方法和步骤 (35)7.3 压下量分配 (37)7.4 精轧速度制度 (37)7.5 轧制时间与周期 (38)7.6 精轧温度计算 (39)8 轧制工艺参数计算 (40)8.1坯料尺寸规格 (40)8.2 压下量分配及变形区参数 (40)8.2.1 总能耗的确定 (40)8.2.2负荷分配 (41)8.2.3压下量分配 (41)8.2.4变形区参数 (41)8.3速度参数 (42)8.3.1机架穿带速度 (42)8.3.2轧制速度 (42)8.3.3速度锥 (42)8.3.4变形速度 (43)8.4轧制时间与轧制图表 (43)8.4.1 精轧机组间隙时间 (43)8.4.2纯轧时间 (43)8.4.3轧制周期 (44)8.4.4轧制图表 (44)8.5轧制温度参数 (44)8.6轧制压力计算 (45)8.6.1热轧塑性变形抗力 (45)8.6.2外摩擦应力状态系数 (46)8.6.3接触弧平投影长度 (46)8.6.4轧制压力计算 (47)8.6.5轧辊传动力矩计算 (47)8.6.6轧制力矩的确定 (47)8.6.7附加摩擦力矩的确定 (48)8.6.8空转力矩的确定 (48)8.6.9动力矩的确定 (48)8.6.10轧机效率 (48)8.7 电机负荷图与校核 (49)8.7.1电机负荷 (49)8.7.2 电机过载校核 (50)8.7.3电机发热校核 (50)8.7.4超过电动机基本转速时的校核 (50)8.7.5电机功率校核 (51)8.8轧辊强度计算与校核 (51)8.8.1支承辊强度计算与校核 (52)8.8.1.1辊身计算 (52)8.8.1.2辊颈计算 (52)8.8.2工作辊强度计算与校核 (52)8.8.2.1辊身计算 (52)8.8.2.2辊颈计算 (53)8.8.2.3辊头计算 (53)8.8.3轧辊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 (53)8.8.4轧辊间接触强度计算 (54)8.9压下规程程序计算典型产品 (55)8.9.1典型产品一 (55)8.9.2典型产品二 (56)8.9.3典型产品三 (57)8.9.4典型产品四 (58)8.9.5典型产品五 (59)9 主要辅助设备及生产能力计算 (60)9.1 辊底式均热炉 (60)9.1.1 炉长确定 (60)9.1.2 炉宽确定 (60)9.1.3 均热炉主要设备组成 (60)9.2 轧制区辅助设备 (60)9.2.1 输入辊道 (60)9.2.3 除鳞系统 (61)9.2.3.1 事故剪后的除鳞机 (61)9.2.3.2 二次除鳞装置 (62)9.2.4 活套 (62)9.3 轧后冷却区辅助设备 (63)9.3.1 压带风机 (63)9.3.2 输出辊道 (63)9.3.3 强冷装置 (63)9.3.4 层流冷却系统 (64)9.4 卷取区辅助设备 (65)9.4.1 飞剪 (65)9.4.2 地下卷取机 (65)9.4.3 卸卷小车 (66)9.4.4 钢卷打捆机 (66)9.5 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 (66)9.5.1 连铸机与轧机的能力匹配 (66)9.5.1.1 连铸机生产能力 (66)9.5.1.2 轧机小时产量 (67)9.5.1.3 生产能力比较 (67)9.5.1.4 轧机负荷率 (68)9.5.2 飞剪机的生产能力 (68)9.5.3 卷取机生产能力 (69)10 车间平面布置和起重运输 (70)10.1车间平面布置 (70)10.1.1 车间平面布置原则 (70)10.1.2 金属流程线的布置 (70)10.1.3 生产设备的布置 (70)10.2 仓库设施布置 (70)10.2.1 确定仓库面积的原则 (70)10.2.2 仓库面积的计算 (70)10.3 车间平面布置 (71)11 环境保护 (73)11.1 环境保护概述 (73)11.2 环境保护的内容与对策 (73)11.2.1绿化 (73)11.2.2 水质处理 (73)11.2.3 噪音防治 (73)11.2.4 大气污染的防治 (74)11.2.5 有害废弃物的处理 (74)11.2.6 氧化铁皮的利用 (74)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5)参考文献 (76)致谢 (78)附录A 程序中变量说明 (79)附录B 压下规程程序 (81)1 概述1.1 热轧板带轧制生产的现状自1989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化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以来,在未来的11年中已有36条生产线相继运作,2000年已形成年产50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

万吨连铸连轧型钢可行研究报告共15页文档

万吨连铸连轧型钢可行研究报告共15页文档

三十万吨连铸连轧型钢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二〇一二年五月1 项目提出枣庄市恒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坐落在煤城枣庄孟庄工业园区,注册资金25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主要从事生铁、钢坯的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现年产各种材质的优质连铸钢坯50余万吨。

多年来一直遵循“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原则,让每位客户希望而来,满意而归。

因公司没有轧钢生产线,为适应市场需求,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公司领导班子与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对市场的全方位调查研究,我公司欲投资3000余万元,新上一条30万吨连铸连轧型钢生产线,连铸连轧生产工艺是综合近年来炼钢、连铸和轧钢的最新技术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钢铁生产方式,由于省却了钢坯二次加热环节,吨钢可以节约标煤90余公斤,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

由于在线不用加热,省去了热脏煤气炉和加热炉,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无二次加热氧化,金属收得率也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测算年利税2000万元以上,利润可达1亿元(见附表),项目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需要。

2 设计原则2.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设规范、标准等,达到质量、环保、安全三体系标准要求。

2.2 优化设计,立足于国产化,采用先进、经济、适用、成熟可靠的工艺设备,实现生产线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

2.3 对工艺线进行优化布置,实现连铸连轧的要求,提高生产线的产量、质量,添补区域内产品空白。

2.4 在工艺设备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自制辊道、收集平台等设备,以节约投资。

2.5 总体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分步实施,工艺设备配置、产品定位上做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小对生产的影响。

3 产品大纲3.1 年产角钢、槽钢、圆钢、矿用轻轨等30万吨。

产品大纲见表14 原料4.1 炼钢原料:社会优质废钢4.2 连铸坯材质: Q235; Q345; 20#;45#等; 4.3 规格:100~150方坯×6000;4.4 执行标准:YB/T001-91; YB/T 154-2019,YB2019-83; YB /T5137-93,YB/T5221-93;YB/T5222-93;GB702-86;GB707-88;GB 9787-88; YB/T 211-2019。

年产250万吨1700热轧带钢毕业设计中期报告(DOC)

年产250万吨1700热轧带钢毕业设计中期报告(DOC)
板 坯 宽 度 取 决 于 产 品 规 格 ;板 坯 长 度 受 加 热 炉 炉 膛 宽 度 以 及 轧 件 温 降 的 限 制。本次设计采用 210mm 板厚;850~1550mm 板宽;10m 长的板坯。 4 各道次出口厚度及压下量的确定
针对本次设计的要求,目标是生产 8.5mm 带钢,综合上述分配原则,总结后所 依据的分配原则主要是以下几个:
t j tzh t0 ………………………………… ..
其中 t0 为间隙时间, tzh 为纯轧制时间,
tzh t1 t2 ……………………… .………….. 设 v1 为 t1 时间内的轧制速度,v2 为 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
v1 Dn1 / 60 ……………………… ..……….
f a(1.05 0.0005t) .............................
对钢轧辊 a 1,对铸铁轧辊 a 0.8 。 [17]
__

.
第二项 是考虑变形速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其中平均变形速度 用下式计
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v
h / R ................. ................
1) 2 架粗轧机的压下量占总变形量的 70%~80%; 2) 末架轧机的压下率控制在 10%~15%之间; 3) 第一架轧机要求大变形以达到奥氏体的再结晶要求; 4) F1 轧机的变形量不宜太大,应留有余量以确保能顺利咬入。 5 校核咬入能力
热轧钢板时咬入角一般为 15~22°,低速咬入可取 20°,由公式
减速时间
v2 D(n1 n2 ) /120 ……………………………
减速段长
t2

“2005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品种与工艺技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2005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品种与工艺技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2005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品种与工艺技术研讨会”在扬州召

佚名
【期刊名称】《钢铁》
【年(卷),期】2005(40)6
【摘要】由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5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品种与工艺技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13—16日在扬州召开。

来自国家科技部、全国各大薄板坯连铸连轧厂、高校、研究院所和薄带产品的用户企业等20余家单位的102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专家等。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
【相关文献】
1.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集装箱板工艺技术研究 [J], 耿伟;张瑜;李宏伟
2.薄板坯连铸连轧采用铁素体轧制生产低碳钢板卷工艺技术研究 [J], 王维东
3.薄板坯连铸连轧半无头轧制工艺技术分析 [J], 吕坤勇;冯鸣
4.薄板坯连铸连轧及薄带钢连铸冷轧技术现状 [J], 刘绍唐
5.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工艺技术及应用 [J], 宋波;张可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产500万吨连铸坯毕业论文

年产500万吨连铸坯毕业论文

年产500万吨连铸坯毕业论文目录1 转炉炼钢车间设计方案--------------------------------------------- 1 1.1工艺流程---------------------------------------------------- 1 1.2主要冶炼钢种及产品方案---------------------------------------2 1.3转炉车间组成------------------------------------------------- 2 1.4转炉车间生产能力计算----------------------------------------- 21.4.1 转炉容量及座数的确定------------------------------------- 21.4.2 计算年出钢炉数------------------------------------------- 21.4.3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计算出年需钢水量------------------- 31.4.4 按标准系列确定炉子的容量--------------------------------- 31.4.5 核算车间年产量------------------------------------------- 32 转炉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4 2.1物料平衡计算------------------------------------------------- 42.1.1计算所需原始数据。

---------------------------------------- 42.1.2 物料平衡基本项目----------------------------------------- 42.1.3 计算步骤------------------------------------------------- 6 2.2热平衡计算-------------------------------------------------- 142.2.1计算所需原始数据----------------------------------------- 142.2.2 计算步骤------------------------------------------------ 163 氧气转炉及相关设备设计------------------------------------------ 19 3.1炉型设计---------------------------------------------------- 193.1.1炉型选择------------------------------------------------- 193.1.2 主要参数的确定------------------------------------------ 19 3.2炉衬设计--------------------------------------------------- 213.2.1炉衬材质的选择------------------------------------------- 213.2.2炉衬厚度的确定------------------------------------------- 21 3.3炉底供气构件的设计----------------------------------------- 22 3.4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 223.4.1炉壳----------------------------------------------------- 223.4.2支承装置------------------------------------------------- 22 3.5倾动机构---------------------------------------------------- 23 3.6氧枪设计---------------------------------------------------- 233.6.1喷头设计------------------------------------------------- 233.6.2氧枪水冷系统--------------------------------------------- 254 连铸车间的设计-------------------------------------------------- 28 4.1连铸机机型的选择-------------------------------------------- 284.2连铸机的主要工艺参数---------------------------------------- 28 4.2.1 钢包允许的最大浇注时间---------------------------------- 28 4.2.2 铸坯断面------------------------------------------------ 28 4.2.3 拉坯速度------------------------------------------------ 28 4.2.4 连铸机的流数-------------------------------------------- 30 4.2.5 铸坯的液相深度和冶金长度-------------------------------- 30 4.2.6 弧形半径------------------------------------------------ 30 4.3连铸机生产能力的确定--------------------------------------- 31 4.3.1 理论小时产量-------------------------------------------- 31 4.3.2 连铸机的平均年产量-------------------------------------- 31 4.3.3 连铸机台数的确定---------------------------------------- 31 4.4结晶器的设计----------------------------------------------- 31 4.4.1 结晶器的长度-------------------------------------------- 32 4.4.2 结晶器断面尺寸------------------------------------------ 32 4.4.3 结晶器铜壁厚度------------------------------------------ 32 4.4.4 结晶器锥度---------------------------------------------- 32 4.4.5 结晶器拉坯阻力------------------------------------------ 32 4.5二次冷却装置------------------------------------------------ 33 4.6拉坯矫直装置及引锭装置-------------------------------------- 33 4.7钢包回转台------------------------------------------------- 334.8中间包----------------------------------------------------- 345 转炉车间烟气净化和回收------------------------------------------ 35 5.1 烟气量的计算------------------------------------------------- 355.1.1 最大炉气量qv0------------------------------------------ 355.1.2 烟气量qv----------------------------------------------- 355.1.3 烟气成分----------------------------------------------- 365.1.4 煤气浓度修正------------------------------------------- 365.1.5 回收煤气量的计算--------------------------------------- 36 5.2烟气净化系统类型的选择------------------------------------- 36 5.3烟气净化系统主要设备的选择--------------------------------- 375.3.1 烟气收集设备-烟罩-------------------------------------- 375.3.2 烟气冷却设备------------------------------------------- 375.3.3 除尘设备----------------------------------------------- 375.3.4 脱水设备----------------------------------------------- 385.3.5 抽气设备(抽烟机)------------------------------------- 385.4含尘污水处理----------------------------------------------- 386 转炉炼钢的生产工艺设计------------------------------------------ 39 6.1炼钢的主要原材料-------------------------------------------- 396.1.1金属料--------------------------------------------------- 396.1.2 造渣材料------------------------------------------------ 396.1.3 其他---------------------------------------------------- 40 6.2装料制度---------------------------------------------------- 40 6.3供氧制度--------------------------------------------------- 416.3.1 供氧制度主要工艺参-------------------------------------- 416.3.2 氧枪操作------------------------------------------------ 41 6.4造渣制度 ---------------------------------------------------- 426.4.1 单双渣操作---------------------------------------------- 426.4.2 各种渣料用量计算及加入--------------------------------- 426.4.3 炉渣调整------------------------------------------------ 43 6.5温度制度---------------------------------------------------- 436.5.1 温度控制原则-------------------------------------------- 436.5.2 出钢温度的确定------------------------------------------ 446.5.3 过程控制温度要求---------------------------------------- 44 6.6终点控制与出钢---------------------------------------------- 44 6.7脱氧合金化-------------------------------------------------- 456.7.1 脱氧合金化操作------------------------------------------ 456.7.2 影响合金元素吸收率的因素-------------------------------- 457 转炉车间的组成、类型和主厂房尺寸-------------------------------- 477.1车间组成---------------------------------------------------- 47 7.2主厂房主要尺寸的确定 ---------------------------------------- 477.2.1加料跨--------------------------------------------------- 477.2.2炉子跨--------------------------------------------------- 497.2.3 浇铸跨-------------------------------------------------- 538 炼钢车间其它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56 8.1渣罐车 ------------------------------------------------------ 568.1.1渣罐车型号的选取----------------------------------------- 568.1.2渣罐车数量的确定----------------------------------------- 56 8.2混铁车------------------------------------------------------ 56 8.3铁水罐------------------------------------------------------ 57 8.4废钢供应系统------------------------------------------------ 578.4.1转炉车间昼夜所需废钢量----------------------------------- 578.4.2废钢贮仓容积或堆放场地所需面积计算----------------------- 578.4.3废钢料斗容量及数量--------------------------------------- 58 8.5散装材料供应系统-------------------------------------------- 588.5.1 地面料仓容积和数量的确定-------------------------------- 588.5.2 上料方式的选择----------------------------------------- 598.5.3 高位料仓容积和数量的确定------------------------------- 598.5.4--------------------------------------------------------- 60 8.6钢包的工艺参数---------------------------------------------- 608.7起重机的选用 ------------------------------------------------ 619 炼钢车间人员编制------------------------------------------------ 6210 炼钢车间经济指标----------------------------------------------- 66 参考文献---------------------------------------------------------- 67 致谢------------------------------------------------------------ 68 专题-------------------------------------------------------------- 691 转炉炼钢车间设计方案1. 1 工艺流程高炉铁水用混铁车运到倒罐站后,转移到铁水罐中(鉴于铁水罐比混铁车操作方便且易于扒渣),为了优化工艺,进行一系列的铁水预处理。

Get清风毕业设计 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

Get清风毕业设计 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文献综述国内外炼钢及连铸的开展概况第二章炼钢厂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确定第三章炼钢车间设计方案第四章金属平衡计算炼钢厂的物料平衡计算第五章炼钢设备选型及技术性能第六章连铸机主要设计决定、特点和规划第七章连铸机主要工艺参数7.2 连铸机生产能力确实定第八章连铸机主要设备的选择8.1 钢包及钢包载运设备8.2 中间包及其载运设备8.4 二冷区设计8.5 拉矫和引锭装置8.6 铸坯切割装置8.7 辊列设计及后步工序其它设备第九章连铸系统工艺布置及主要流程9.1 主要流程9.2 连铸系统工艺布置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平安卫生设计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分析概述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摘要连铸技术比传统的铸造技术有着很高的优越性,使得其在现代钢铁工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设计为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确定、炼钢车间工艺布置、主要流程及工艺技术特点、金属平衡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及技术性能、环境保护与平安卫生、投资估计及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设计过程中本着投资省、经济效益佳、多品种、高质量、生产平安、操作顺利、维修方便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那么,对连铸机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设备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

设计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企业生产经验,并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采用了一些先进、可靠、适用、经济的技术和先进设备,而且明确阐述了所选用生产设备的原那么、优点和相应技术特点。

为顺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环保及劳动平安方面的要求,设计中对连铸车间的环境保护、劳动平安采取了有利措施,同时对该连铸系统投资和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

本连铸机是具有高拉速、高生产率及生产高质量铸坯的高效连铸机,因此该连铸机适合当前社会开展的需要。

连铸机毕业设计论文

连铸机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高效连铸通常定义为五高:即整个连铸坯生产过程是高拉速、高质量、高效率、高作业率、高温铸坯。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介绍了我国及世界铸钢技术的发展轨迹及未来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

简单的介绍连铸机机型特点及选择使用的方法。

本设计主要是从提高连铸机拉速和提高连铸机作业率两方面着手。

从而提高连铸机设备的坚固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达到长时间的无故障在线作业,提高连铸机作业率水平。

连铸工序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使得单线布置紧凑,使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得到了优化。

关键词:连铸机型方坯连铸铸坯质量结晶器优化AbstractEfficient continuous casting is usually defined as five high : that the entire billet production process is high speed,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high operating rates. High temperature slab.The design cover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world stee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ath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Brief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models and select the method used. This design is mainly to increase speed and improve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f two aspects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equipment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reliability and automation level, to achieve long trouble-free online operations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per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uses a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making single compact layout, product quality, production cos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optimized.Key words: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Slab quality Mold Optimization第一章绪论1.1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检验,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其目的是: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设计一个零件的外观和结构,绘制出三维立体图,完成装配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种钢生产技术,使该工艺生产的品种在覆盖面上更接近传统工艺。
1.3 先进性
连铸连轧全称连续铸造连续轧制(英文:Continue Casting Direct Rolling,简称 CCDR) ,是把液态钢倒入连铸机中轧制出钢坯(称为连铸坯) ,然后不经冷却,在均 热炉中保温一定时间后直接进入热连轧机组中轧制成型的钢铁轧制工艺。这种工艺 巧妙地把铸造和轧制两种工艺结合起来,相比于传统的先铸造出钢坯后经加热炉加 热再进行轧制的工艺具有简化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增加金属收得率、节约能源、 提高连铸坯质量、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优点。 工艺流程: (1)将加热成熔融状态的液态钢装入钢水包中,由天车(桥式起重机)吊运至 连铸机上方; (2)将钢水包中的液态钢水注入连铸机中进行连铸生产,连铸坯从连铸机下方 拉出; (3)用飞剪对连铸坯进行定尺剪切,剪切成定尺长度的连铸坯送入隧道均热炉 中; (4)连铸坯在隧道均热炉中缓慢前进,以保证连铸坯温度均匀和恒定; (注:隧 道均热炉的长度通常在 100-200 米之间,甚至更长达到 250m) (5)连铸坯从隧道均热炉的另一端出来后进入热连轧机组中轧制; (6)经轧制成型后的钢材进入水冷段进行层流冷却; (7)经过层流冷却后的钢材进入卷取机中卷取; (8)卷成卷筒状的钢材由天车运送入成品库中存放。
山、马鞍山、涟源 7 条线投入生产;并有本溪、酒泉 2 条作业线开始建设。可以看出, 薄板坯—热连轧工艺将在我国钢铁生产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技术发展阶段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体可分为如下 3 个阶段: 开发期(1984 年~1989 年):德国施罗曼-西马克(SMS)公司于 1984 年率先投资进 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开发工作,并于 1987 年在美国纽柯公司建成了第 1 代 CSP 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在 1989 年 7 月成功投产,此阶段为该技术的开发期。20 世纪 80 年代,常规板坯连铸技术已日益成熟,把常规板坯连铸的成熟技术应用到薄板坯连 铸上,成为研究、 开发的指导思想。 对此,德国的 SMS 公司走在了研究和开发的前列。 德国施罗曼-西马克(SMS)公司于 1985 年在 1 台立弯式连铸机上开发了漏斗形结晶 器,并成功地浇注了薄板坯。1986 年,SMS 公司在 Thyssen 公司的铸钢车间成功地进 行薄板坯连铸机试验,使薄板坯连铸进入了新的篇章。薄板坯连铸机的成功使薄板坯 连铸连轧成为可能,1989 年 7 月美国纽柯公司引进德国的 SMS 型铸机,建立了世界上 第 1 条把薄板坯连铸机和四辊连轧机组合运行的紧凑型带钢生产线(CSP 工艺),设计 能力为年产 80 万 t,生产钢种为普碳钢、结构钢和深冲钢等;薄板坯厚度为 50mm,宽 度 1 000~1 350mm,成品厚度为 2.5~12.7mm,宽度 1 000~1 300mm。 推广期(1989 年~1997 年):1989 年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的 CSP 工艺投 产以后,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技术优势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钢铁 工业的投资热点。除了 SMS 公司的 CSP 工艺外,还出现了德国德马克公司(MDH)的 ISP、意大利达涅利公司(DANIE-LI)的 FTSR、奥地利奥钢联公司(VAI)的 CON-ROLL 和日本住友金属公司的 QSP 等第 2 代薄板坯连铸工艺,这段时期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技 术的推广阶段。在推广期,各种工艺作了许多改进,体现在: (1)具有了改变连铸板坯宽度和厚度的调整装置 (也称可调薄板坯连铸机),允许 在 40~80mm 厚度范围内浇铸板坯。(2)采用液芯压下工艺,减少甚至消除了板坯中央 疏松,改善了晶粒结构,改进了板坯表面质量,从而提高了板坯质量。(3)优化连铸振 动控制,从而提高浇速和产量。同时还对板坯的下游设备进行了一些改变 ,如改善板 坯冷却和除鳞设备、加强轧制控制提高表面质量和板型控制精度,还使用了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来强化过程控制。 提高期(1997 年至今):从 1997 年开始,各国对原来的薄板坯连铸机技术存在的 不足之处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并建造和投产了第 3 代薄板坯连铸机。代表生产线如加 拿大阿尔戈马和中国唐钢的 FTSR 生产线,南非萨尔达尼亚的 ISP 生产线,我国包钢、 邯钢、涟钢和马钢的 CSP 生产线等。在提高期,通过应用软件技术的开发,使生产更 加稳定,同时在生产线上成功地运用了半无头轧制技术和铁素体轧制技术 ,使该生产 线在生产低碳钢、薄规格产品上更具优势,另外,在此阶段还开发出硅钢、多相钢等
大部分向 70mm—90mm 的方向发展。 鞍钢的中等厚度薄板坯厚度达到了 135mm。 邯 钢、唐钢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以及南非萨尔达尼厂、加拿大阿尔戈马公司的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均采用了较厚的薄板坯规格。连铸坯厚度的变化也带来了轧 机配置的变化,有的生产线采用 7 机架连轧机,有的生产线采用 1—2 架粗轧机,分 粗轧和精轧两个阶段配置进行生产。 (2)连铸坯厚度增加带来了明显的技术优势:一是较厚的连铸坯有利于实现较 大的压缩比,有利于保证质量,使产品性能更优良。连铸坯厚一些,对扩大产品品 种范围、提高性能是有利的。二是采用中等厚度的连铸坯时,结晶器内腔大,容纳 的钢水多,液面比较稳定,连铸坯的质量容易保证,水口的寿命也更长些。三是连 铸坯厚度增加,对提高连铸机产量、减少生产事故、节能、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成 本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3)产品规格变薄,以热代冷。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具有薄规格连铸坯大压下 量连轧机以及精确的板型控制等技术特征,更适合生产薄规格钢带。珠钢生产的厚 度≤2.0mm 的产品达到 80%,为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实现以热代冷和生产高附加值 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板卷强度偏高,成品规格的优势覆 盖了部分冷轧产品,使热轧板卷可以在某些方面代替价格昂贵的冷轧板卷,广泛应 用于汽车制造和家电、管道、容器制造等行业。国内最早建设的珠钢、邯钢、包钢 三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最终产品的最小厚度为 1.2mm,而国内近几年投产的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最终产品的最小厚度达到了 0.8mm 以下,并且薄规格产品的 比例逐年扩大。 (4)可生产的钢种不断增加。目前,大约 85%以上的热轧产品可以用薄板坯连 铸连轧工艺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包晶钢、高碳钢、电工硅钢、不锈钢、深冲钢 等几乎全部板材产品,都在不同的厂家生产过。珠钢采用电炉——薄板坯连铸连轧 流程,开发出了低合金高强度耐候板,成功占据了国内市场相当的份额。德国 TKS 厂、 意大利 AST 厂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生产出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 采用 CSP 工艺的 NUCOR 公司 Berkeley 厂和蒂森——克虏伯公司的 Bruck 厂,以及采用 QSP 工艺的美国 BHP 北极星公司等企业,采用铁素体轧制工艺和控轧控冷技术,在薄板 坯生产线上开发出了深冲钢和双相钢板等生产工艺。意大利 AST 厂、德国 TKS 厂在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试生产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等品种。可以 预期,随着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将在 更大范围内满足市场的需求。 (5)半无头轧制、铁素体轧制技术得到应用。第二代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实现 了半无头轧制、铁素体轧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半无头轧制技术减少了穿带过程产 生的带钢温度降低、厚度不易控制和生产不稳定的问题,有利于薄规格产品的轧制。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目: 年产 250 万吨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生产 线工艺设计
学 专 班 姓 学

部: 工程教育部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级: 10q 成型 1 名: 柳志伟 号: 201015191012
指导教师: 万德成
2014 年 3 月 19 日
一、选题背景 1.1 课题来源
1.2 发展史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迅速推广的一项重大 新技术,它的开发成功是近终形连铸技术的重大突破。薄板坯连铸工艺具有流程短、 生产工艺简化、节能、减少投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钢材收得率等优点。与 传统钢材生产技术相比,从原料到成品,薄板坯连铸设备吨钢投资降低 19%~34%,每 吨钢材成本降低 80~100 美元,生产时间可缩短 10 倍以上,厂房面积减少 24%,金属消 耗减少 66.7%,加热能耗减少 40%,电耗减少 80%[1]。自 1989 年世界上第 1 套薄板坯 连铸连轧设备投产以来,该技术发展迅速,已有十多种工艺出现,比较典型的有:CSP 工艺、ISP 工艺、FTSR 工艺和 CONROLL 工艺等。这些工艺的开发成功和实现商业 化生产 , 已经为许多钢铁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 使一些中小型钢 厂 ,如美国的纽柯公司、动力钢公司等 ,利润大增 ,成为钢铁工业结构改革成功的典 范,而且一些长流程钢厂也竞相新建或改建成薄板坯连铸厂。 据统计,截止 2001 年 12 月,全球已有包括生产及少数在建项目共 36 条作业线(54 流),其年产能约为 6000 万 t。 其中 CSP:26 条生产线(包括 ISP5 条),42 流(包括 ISP7 流),其中年产能约为 4200 万 t(包括 ISP765 万 t);FTSR:4 条作业线,5 流,其年产能力为 500 万 t;QSP:3 条作 业线,4 流,年产能力约为 500 万 t;ONROLL;3 条作业线,3 流,年产能力约为 315 万 t。我国自 1999 年 8 月,珠江钢厂 CSP 投产以来,至今已有邯郸、鞍山、包头、唐
本课题来源于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车间。 唐钢 FTSR 生产线我国第一条自主集成的簿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2003 年投产 的唐钢生产线,以自主集成的战略,大胆采用了各国的优势,即将意大利 FTSR (flexibe Thin Slab Rolling 灵活的簿板坯轧制)簿板连铸机、美国布里克蒙辊底炉、日 本三菱 PC(Pair Cross 成对交叉) 轧机和石川岛的地下卷取机等世界一流技术,经过 组合集成,确立了唐钢簿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技术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具有竞争 力的唐钢 UTSP 超簿生产线 (Ultra Thin Strip Production Line) 。 不仅使二冷动态软压 下、半无头超簿规格轧制、铁素体轧制、包晶钢连铸等专有技术在唐钢获得成功应 用。85 毫米铸坯、结晶器 SEN (浸入式水口) 、不同系列保护渣等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工艺技术,为国内有关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集成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唐钢的生产线代表了包钢和邯钢生产线,它们都是采用 FTSR + 转炉流程,精 轧机 F1~F3 采用 PC、F4~F5 采用在线磨辊 ORG(On-line Roll Grinding) 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