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doc

合集下载

2017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大

2017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大

2017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大纲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地球及其上的各种现象与规律。

在高二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地理知识,涵盖了广阔的内容。

下面是对高二地理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2. 地表作用和水文地理: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貌发展及其与水文地理的关系等内容。

3.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等内容。

4. 生物地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5. 灾害地理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二、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化:全球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2. 经济地理:全球经济格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区域分布与发展、资源配置与利用等内容。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的概念与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等内容。

4. 文化地理:文化的特征与类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保护等内容。

5. 政治地理:全球政治力量的分布、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等内容。

三、地理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应用、地理信息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2.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环境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内容。

四、地理实践与地理教育1.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调查的重要性、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践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2. 地理教育:地理教育的意义、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地理教育与公民素质培养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包含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使我们对地球及其上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使用水平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使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使用水平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使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水平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实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使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使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使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020教师资格证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2020教师资格证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2020教师资格证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4. 坐标定位与经纬度:经度指示东西方向,纬度指示南北方向。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分类:寒流、暖流,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壳运动与地貌-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的边界类型、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貌形态。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高原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分布的规律: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苔原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布局的因素:气候、土壤、市场等。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市场等。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4.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选择与布局: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四、环境地理1.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生态破坏: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生态农业等。

五、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一部分考情分析一、考试科目及题型题量备注:2017年(上半年)考试题型题量与2016年(上、下半年)一致。

二、考试内容(一)2017年(上半年)考题各模块分值比重(二)近三次考试各模块考查比重分析总结:1.考试内容:包括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其中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中学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大学地理,地理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课标解读、绘图技能、教学评价及教学设计。

2.各模块比重变化:通过对比近三次考试各模块占比发现,学科知识部分考查比重变化较大,地理教学论考查比较稳定。

其中学科专业知识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比较高,两者之和占比在23%-41%之间,且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原因在于材料分析题的考查侧重点的变化,有时侧重于自然地理,有时侧重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占比较少,只有2016年下半年考查较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相当一部分题目的考查需要结合区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大学地理比重虽少,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分散。

学科教学能力中,考查比重教学评价题最高,为24%;其次是教学设计题,为16%;课标解读和绘图题略少,在8%左右。

3.考试难度:试卷难度中等,略低于高考难度。

对学科知识部分的考查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即给定一段材料和图片,据其回答2-3道题目,其中选择题部分比较简单,多为识记类知识。

材料分析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

对教学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表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过程等,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课堂驾驭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部分经典例题一、单项选择题2016年,一座“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的主题乐园在上海浦东区建成并向游客开放。

据此完成1-2题。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的课程。

地理学科不仅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更承载着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

教学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在地理学科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上存在差异。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团队协作意识,但也存在着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耐心不足等问题。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形成、地形地貌等;(2)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具备地理信息处理能力;(4)运用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5)具备一定的地理研究能力,能够针对地理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和解决方案;(6)提高地理学科相关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地理世界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其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5)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6)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关注全球地理问题,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在我国,下列哪种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地理现象?A. 河流改道B. 城市绿化C. 沙漠扩张D. 水库蓄水2、题目: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B. 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C. 可以用于历史地理信息的查询D. 可以用于个人日常出行导航3、以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 地球自转速度在除极点外处处相等D. 地球自转速度在所有纬度上均保持不变4、在地理学习中,以下哪项活动不属于地理观察的范畴?A. 观察城市交通流量B. 观察气候变化C. 观察地形地貌D.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A. 传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案例分析法6、在分析某地区气候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哪个角度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A. 气候类型B. 气候要素C. 气候分布D. 气候影响7、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是:A.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C.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在以下教学案例中,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探究法D. 课堂讨论法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A. 仅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B. 仅从地图材料中获取信息C. 结合文字、地图等多种材料,进行全面分析D. 仅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0、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讲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角色扮演法11、【题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讨论式教学法C. 演示法D. 实验法12、【题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为恰当?()B. 案例分析法C. 合作学习法D. 探究式教学法1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A. 教师直接讲解地理知识,学生被动接受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地理数据C. 教师播放地理纪录片,学生观看并简单讨论D. 教师设置固定的课堂问答,学生回答问题14、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 教师详细讲解地理概念,学生记忆并复述B. 教师提供丰富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学习心得D. 教师强调地理知识的应用,布置大量练习题15、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适宜用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讨论法D. 实验法16、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处理以下两种情况?(1)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xxx 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地理学科知识与运用44%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知识与运用21%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35%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33% 非选择题:约67%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
A.人口比重
B.人口数量
C.城市占地规模
D.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2.简答题
1.题型特点及答题要求
(1)以人口增长曲线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有人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讲授法为主”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图甲、图乙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xxx,xxx市与xxx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xxx 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xxx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xxx的产值很高,污染也很厉害。

问题:
①比较说明xxx、xxx、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②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③简述大量人口流入xxx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面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的学习,知道了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那么,地球除了自转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
学生:(集体回答)还有公转运动。

教师:那么地球的公转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大家能不能通过合作,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呢?现在全班分组开展这项活动,每个小组4-6名同学分工协作,由每组组长负责,先查询有关资料,如课本、地图册、参考图书、电脑上网等,(教师指着为学生准备的电脑和参考图书)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通过仔细学习充分了解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老师不提供用具,你们自己想办法演示地球公转是如
何进行的,然后表演给大家看,看哪组合作得最好,演示表演最正确!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找合适的资料学习了解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有几个组的同学代表在电脑里找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上学校局域网,找地理学科栏目内的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中公转的一段模拟动态片。

教师:现在小组演示开始!请其他同学在观看时要仔细,看演示是否正确?应该怎样纠正?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演示。

有的使用文具;有的使用课桌椅;有的则采用人体进行相互配合;还有小组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圆盘表示地球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

教师鼓励方式上有创意的小组。

引导其他学生对演示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评价,手把手地纠正,直到正确为止。

教师:(针对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地球没有在一个平面上公转;公转同时地球没有自转;公转的时候没有倾斜;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没有形成66.5°的夹角;公转时地轴没有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都属于同学们在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教师用地球仪再正确地演示一遍。

打开电脑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公转特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约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问题: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②选择该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就其使用是否得当进行简要评述。

4.教学设计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影响因素”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将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

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该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因此,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应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例如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材料三:“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