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畜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畜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畜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畜牧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畜牧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生产与管理、畜禽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畜禽产品加工、兽医药品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关注动物行为、动物生理学、育种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四、教学资料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案、实验指导书、课程资料、教学课件等,以便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

五、教学管理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严格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包括课堂纪律、教学秩序、实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教学工作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六、教学考核教学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同时,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和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畜牧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关注教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八、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关注国内外相关教学研究成果,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上述是畜牧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通过不断努力和优化教学方式,相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畜牧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畜牧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计划第一年:第一学年主要是对畜牧兽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动物科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畜牧兽医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动物的喂养管理、基本的动物医疗知识等。

学生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实验课、实习等。

第二年:第二学年主要是对畜牧兽医学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学生将学习到畜牧动物生产技术、动物疾病防治学、兽医药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的同时,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加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比如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践、动物饲养管理实践等。

第三年:第三学年主要是对于兽医临床诊断与治疗、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

这一年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兽医临床诊断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兽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践技能。

学生也应该参加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积累实际经验。

第四年:第四学年主要是对畜牧兽医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生将进行一定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实验,进行科技项目的调研与设计以及完成实践项目,获取项目实践技术,提升综合能力。

在这一年中,学生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应该多参加一些实践性的实习或者实践课程,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五年:第五学年主要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生将进行一定的毕业论文或者实验课题的研究与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工作。

在这一年中,学生应该注重毕业设计的完成,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课程,积累实践经验。

总结: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计划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专业中,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主要到畜牧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禽生产、疾病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科学开发、管理的应用型高级畜牧兽医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学、动物疾病防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从事动物饲养管理、饲料研制、畜禽常发病群发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科技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应用推广和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4、系统掌握与畜禽养殖有关的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和家畜环境卫生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畜禽养殖的生产技术。

5、系统掌握与诊治畜禽疫病有关的动物解剖与组胚、兽医微生物、兽医药理学、家畜病理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牢固掌握畜禽疫病防制技术。

6、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调查、研究、总结、宣传、推广生产经验的能力。

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7、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

三、学制学制:三年四、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五、主要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微生物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繁殖学、生物统计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企业经济管理、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药饲料营销、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传染病学、中兽医学、动物内科学、动物外产科学、动物寄生虫病学。

六、学分与学时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安排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熟练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基本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三、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包括畜牧学、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等课程。

2. 实践教学:包括动物饲养与管理、动物疫病防治、兽医药剂学、兽医临床诊疗、动物防疫与检疫等课程。

3.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畜牧兽医企业、养殖场等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实施1.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教学考核:实行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质量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教学监控,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4.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

六、结语本教学工作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高职畜牧兽医教学计划

高职畜牧兽医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普通高职或对口高职)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饲料生产与营销、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繁殖改良、畜禽疾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宠物美容与疾病防治等基本知识和理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要求1、能力要求掌握饲料生产与营销、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繁殖改良、畜禽疾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宠物美容与疾病防治等基本知识和理论。

掌握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知识。

掌握畜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2、知识要求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文化基础知识。

基本熟练的应用英语。

应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现代信息处理、畜牧业生产推广能力等。

具有一定的继续教育提高能力,适应后续教育的发展和将来转岗的需要。

具有组织畜禽现代化生产的能力。

具有掌握畜禽养殖的技术能力。

具有掌握畜禽疾病的诊断技术的能力。

具有掌握畜禽饲料的生产、配制能力。

具有畜牧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4、资格证书要求计算机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畜禽饲养工证书动物疫病防治员证动物检疫检验员证5、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适应的工作范围各类畜禽饲养管理企业饲料企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医院兽药经营生物制品企业经济动物养殖企业饲料饲草企业三、招生对象、修业年限1、招生对象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

2、修业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二至五年。

学习形式为全日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生产实习相结合。

最低修满155学分方可毕业。

四、教学时间分配表(周)学年学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教育及军训公益劳动毕业教育考试机动合计一1 152 2 0 0 1 1 212 14 1 0 1 0 1 1 18 二3 12 5 0 0 0 1 1 194 125 0 0 0 1 1 19 三5 12 5 0 0 0 1 1 196 0 18 0 0 1 0 0 19 合计65 36 2 1 1 5 5 115五、实践教学及实习时间安排表序号主要内容学分周数学期1 动物疾病诊断基本能力模块2 2 12 动物疾病诊断基本能力模块 1 1 23 专业方向能力模块 5 5 34 专业方向能力模块5 5 4专业方向能力模块 5 5 5 6 毕业实践18 18 6合计36 36六、总学时、学分及比例一览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占总学时比例占总学分比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课程公共必修课374 150 34 11.53% 4.62% 21.9% 专业理论必修课830 50 57 25.57% 1.54% 36.8% 专业实践必修课0 0 0 0% 0% 0% 选修课480 0 24 14.79% 0% 15.5%环节入学教育及军训0 68 2 0% 2.1% 1.3% 公益劳动0 34 1 0% 1.05% 0.64% 实践教学(34学时/周)0 1224 36 0% 38.35 % 23.2% 毕业教育0 34 1 0% 1.05% 0.64% 总学时(学分)数1684 1560 155 51.89% 48.11% 100%注:1、“环节”部分只填写“学分”和“占总学分比例”两项;2、学生毕业应获得的最低学分为上表总学分数。

畜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畜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畜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与定位畜牧专业是农学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畜禽养殖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牧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动物疾病的防治和养殖技术,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作为一名畜牧专业教师,需要大力推进畜牧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畜牧专业人才,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畜牧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动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畜牧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畜禽营养与饲料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畜禽的生理特点、饲料分类与质量评价、饲料成分与营养需求、饲养管理与生产效率等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营养需求,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畜牧繁殖与育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畜牧繁殖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动物繁殖与育种技术,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 畜牧疾病防治本课程主要介绍畜牧疾病的发生原因、预防与控制措施,培养学生掌握畜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5. 畜禽养殖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畜禽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管理,培养学生掌握畜禽养殖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畜牧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畜牧相关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管理与评价1. 定期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对教学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向。

2. 提倡科学的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综合评价等,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能力。

3.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畜牧兽医分周学习计划

畜牧兽医分周学习计划

畜牧兽医分周学习计划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畜牧兽医学,我们设计了一周的学习计划,分别从畜牧业和兽医学两个方面展开学习。

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专业讲座等多种方式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第一天:畜牧业基础知识学习
上午:了解畜牧动物的分类、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基础知识
下午:参观实验室,学习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操作
第二天:兽医学基础知识学习
上午:学习畜牧动物的常见疾病、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
下午:实验室操作学习动物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第三天:实践操作学习
上午:在实习基地进行牛、猪等畜牧动物的饲养管理实践
下午:实验室操作学习牲畜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第四天:专业讲座学习
上午:参加专家讲座,深入了解畜牧业和兽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下午:学习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
第五天:学习总结与复习
上午:复习本周学习内容,总结学习体会和收获
下午:进行畜牧兽医学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天:实践操作学习
上午:参观养殖场,学习现代化畜牧养殖管理技术
下午:进行实验室操作,学习动物疾病的检测与治疗技术
第七天:综合实践学习
上午:实践操作学习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下午:进行兽医学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训练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畜牧业和兽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了解当前畜牧业和兽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这样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中专)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中专)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中专)一、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动物生产、饲料加工与销售、动物疾病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兽药生产与销售、畜产品加工与检测等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人才培养规格(一)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意识。

3、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

4、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职业岗位能力1、掌握动物疾病预防、动物营养的熟练技能,具有从事动物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能力。

2、具有动物疫病诊断、病理检验和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动物疾病的技能。

3、具有饲料、兽药及畜产品加工与检测的技能。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从事饲料、兽药销售工作。

5、具有动物繁殖的技能。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的本领。

(三)知识要求1、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药理及动物营养的基础知识。

3、掌握卫生防疫的基础知识。

4、掌握动物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

5、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

6、掌握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的基础知识。

7、掌握饲料、兽药营销的基础知识。

8、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应用知识。

(四)资格证书1、本专业毕业证书。

2、获得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有:兽医防治员、兽医检疫员、家畜繁殖工、家畜饲养工、饲料加工工、兽医化验员,乳品加工工、制药工、营销员、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生化药品制造工、疫苗制品工、特种动物饲养工等。

三、招生对象、学制、学习形式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全日制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初中应往届毕业生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达到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水平,能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营销、畜禽产品加工与检验及营销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种养殖场、饲料及兽药生产企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饲料营销企业与饲料检测以及自创实体等岗位;可从事动物养殖,饲料生产、检测与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一)毕业生规格1、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热爱专业,法制观念强。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完成中职毕业生的基本业务和技能训练,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能为升学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

(二)知识结构(1)具有农科类大学专科毕业生相当的政治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家畜解剖生理、遗传育种、兽医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畜禽养殖、畜禽疾病防治、特种动物生产等专业知识。

(4)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5)具有一般的英语水平。

(三)能力结构(1)具有本专业有关实验操作与检测技能。

(2)具有养殖场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和动物疾病检验技能,掌握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3)具有动物产品加工与开发、自创养殖或加工企业能力。

(4)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进行动物良种选育、饲料和兽药新产品开发,并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获得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繁殖工、家禽饲养工、动物检疫员)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五、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安排表Ⅰ.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注:1.含入学教育18学时\毕业教育28学时,共46学时。

2.含军训60学时(占2周,安排在第一学期中)。

Ⅱ.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周)III.学时分配表Ⅳ.技能考核(与社会考证有机结合)六、课程描述(一)文化素质课程1.两课(含就业指导)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品德修养(含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法律基础。

基本要求: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的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体育与健康基本内容:基本军事训练、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卫生保健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3.计算机应用基础基本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处理技术、WINDOWS、WORD等有关知识及应用、程序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配置,具备微机操作技能,获得国家一级计算机等级证书,为应用专业软件奠定基础。

4.公共英语基本内容:英语基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知识。

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国家三级考试等级证书。

5.基础化学(含分析化学)基本内容: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化学的原理和应用等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化学计算能力;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及用途。

6.应用数学基本内容: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概率初步和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运算技能。

(二)职业基础课程7.动物学概论基本内容: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各类动物及其代表种的形态特征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了解动物的种类及分类的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课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8.动物生物化学基本内容:氨基酸及蛋白质、酶、糖类和脂肪的功能及代谢、核酸的基本知识,维生素的种类和功能及生化实验操作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氨基酸种类、蛋白质的功能及代谢。

酶的特性及功能,了解糖类和脂肪的代谢、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掌握基本生化实验操作技能。

9.动物微生物基本内容: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及种类,各类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重要微生物及其与畜牧兽医的关系,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10.家畜解剖生理基本内容:畜禽解剖的基本概念,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调节。

基本要求:能识别主要畜禽形态、构造,掌握各系统的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为畜禽生产和疾病诊断及防治打下基础。

11.家畜遗传育种基本内容:遗传物质基础;遗传基本规律;变异;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与选择、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杂交等基础知识、原理及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遗传信息及其传递、数量性状遗传的基础知识;掌握遗传基本规律、遗传参数计算、杂交优势利用及杂交育种的方法等内容。

12.动物营养与饲料基本内容: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作用,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点及加工调制方法;日粮配合及饲料添加剂等基础知识及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饲料的营养原理、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调制方法、畜禽日粮的配制,了解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等。

13.兽医基础基本内容:动物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及主要病理过程;药物的动力学原理及应用,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给药方法及操作等。

基本要求: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的病理过程,药物的动力学原理,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给药方法及操作技能;了解发病机理。

14.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基本内容:数据资料整理、基本统计量的计算、基本统计分析、试验设计等的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资料的整理、显著性的检验原理及计算方法,了解基本试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

(三)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程15.兽医临床基本内容:动物疾病诊断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常见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理、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各类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治方法与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各类疾病的病理过程。

16.畜牧各论基本内容:动物的品种、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工厂化生产技术、动物舍的要求与设计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主要品种的识别、外貌鉴定技术、饲料的调制与日粮配合;各类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基本技术,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技能;了解动物舍图纸的识别和动物舍设计方法,养殖场生产、经营与管理。

17.畜牧业经济管理基本内容:养殖场生产组织与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经营决策与运畴、营销方法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养殖场经营的运作方法和技巧,了解市场与决策的关系、营销技巧等。

18.动物繁殖技术基本内容:动物生殖系统概述、生殖激素、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助产、繁殖生物工程,动物的正常繁殖力等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母畜的发情鉴定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妊娠诊断技术、助产及接产技术等,了解生殖激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繁殖生物工程等。

19.畜牧兽医基本法规基本内容:畜牧生产与管理、兽医防治、饲料与兽药生产、畜牧兽医行政等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具体要求等。

基本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管理、兽医防治、饲料与兽药生产、畜牧兽医行政等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了解其具体要求。

20.动物检疫技术基本内容:动物检疫的对象,常见疾病检疫的原理及方法等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检疫的对象,了解常见疾病检疫的原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检疫方法与卫生处理措施。

21.家畜环境卫生基本内容:畜禽养殖场的基本卫生条件、卫生要求及卫生指标的测定;畜禽舍的设计;环境调控等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畜禽舍的主要环境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卫生要求;了解畜禽舍的设计及先进的环境调控方法。

(四)选修课程(含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略)22.普通话知识与训练 23.生态环保 24.演讲与口才25.文献检索 26.饲料营销 27.中兽医基础28.经济动物生产 29.动物产品加工技术 30.饲料配合与添加剂31.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32.淡水养殖技术七、说明1、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兽医临床、畜牧各论、动物繁殖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牧业经济管理、动物检疫技术。

2、考试与考查是督促学生学好功课、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每学期应有3~4门考试;其余为考查。

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单独进行技能考核。

3、学分的计算,课程教学是以16~18学时为1个学分,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生产实习、劳动生产)与军训及入学毕业教育等是按周计算,1周1学。

共有143个学分,其中文化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程的101学分,综合实训的28学分,公共选修中普通话知识与训练1学分,均为必修,必修学分共计130个,学生修满140学分方可毕业(公共选修至少3学分)。

4、学生必须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

计划制订人(签字):计划审核人(签字):___ _____计划审批人(签字):___ 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