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跟踪系统技术路线及我们的选择
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

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光伏发电系统往往存在固定安装、无法有效跟踪太阳位置的问题,导致能量接收效率不高。
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以提高光伏电池板的能量接收效率,从而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现状,分析了传统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详细阐述了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电机驱动器等,并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选型依据。
在软件编程方面,介绍了系统的控制算法和程序流程,包括太阳位置计算、电机控制等。
本文对所设计的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也指出了该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设计,旨在为光伏发电领域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跟踪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光伏发电原理及关键技术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时,光子与光伏电池内的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激发出电子-空穴对。
这些被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在光伏电池内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形成光生电流,从而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光伏电池材料的选择、光伏电池的结构设计、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以及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光伏电池材料是光伏发电的基础,常用的材料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以及薄膜光伏材料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因此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和经济性。
光伏电池的结构设计也是影响光伏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
光伏跟踪系统的选型

光伏跟踪系统的选型随着入网电价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国家对光伏发电行业的扶持政策的力度将逐步减小,为此想要尽快的回收电站建设的投资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量和增加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睿基使用有智慧型跟踪功能的控制器,来实现对太阳能光伏支架的旋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的受光面接收尽量多的太阳辐照量,以增加发电量。
光伏跟踪系统可分为单立柱斜单轴跟踪、单立柱双轴跟踪、平单轴跟踪、斜单轴跟踪、平单轴联动跟踪、斜单轴联动跟踪、平单轴带倾角联动跟踪等类型的系统,使用不同的跟踪系统能提高10%~45%的发电量。
一、光伏跟踪系统的类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跟踪系统的性能特点、选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1 平单轴联动跟踪系统平单轴跟踪系统:光伏支架的转轴平行于水平面安装,并绕一维轴旋转,旋转轴为南北走向,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平单轴联动跟踪系统:多个平单轴安装的光伏方阵,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联接成一体,同时绕一维轴旋转,使得所有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1.2 斜单轴联动跟踪系统斜单轴跟踪系统:光伏支架的转轴与水平面形成倾角安装,并绕一维轴旋转,旋转轴的走向为南北向,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斜单轴联动控制系统:多个斜单轴安装的光伏方阵,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联接成一体,同时绕一维轴旋转,使得所有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1.3 平单轴带倾角联动跟踪系统平单轴带倾角跟踪系统:光伏支架的旋转轴平行于水平面安装、组件倾斜安装与旋转轴上,并绕一维轴旋转,旋转轴的走向为南北向,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平单轴带倾角联动跟踪系统:多个平单轴带倾斜角安装的光伏方阵,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联接成一体,同时绕一维轴旋转,使得所有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光伏发电中跟踪操作机制的探究

光伏发电中跟踪操作机制的探究太阳能光伏跟踪系统的分类1)固定式跟踪系统:固定安装系统直接将太阳能伏电池组件朝向低纬度地区放置(与地面成一定角度),以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太阳能光伏阵列从而达到收集太阳能的目的。
固定安装系统的组件阵列均为固定放置,并不能实时保证太阳光垂直入射到光伏组件上,所以固定的平板电池组件并未完全发挥其潜力。
2)单轴跟踪系统:单轴跟踪包括水平单轴跟踪和倾斜度角斜单轴跟踪,单轴跟踪只能在一个方向(高度角或者方位角)跟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光伏阵列只能围绕一个旋转轴旋转。
一般情况下,单轴跟踪系统的入射角只能减小而不能实现为零,显然跟踪效果较差。
3)双轴跟踪系统:双轴跟踪主要分为极轴式跟踪和高度角、方位角式跟踪。
本文中所提到的双轴跟踪是指高度角、方位角式跟踪。
光伏阵列绕两个旋转轴转动,第一个旋转轴与水平面垂直,第二个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
此跟踪方法实现水平方位角和垂直高度角上同时跟踪。
双轴跟踪系统在理论上可完全跟踪太阳的运行轨迹以实现入射角为零,所以跟踪精度较高。
而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单轴跟踪更为经济。
光伏发电系统的跟踪控制方式和特点在光伏跟踪系统中,常用跟踪装置的控制系统,按照控制量和被控制量之间是否存有着反馈,可以划分为三类:闭环、开环、混合控制方式,若被控制量对控制量产生影响的,即存有反馈的称为闭环控制,若被控制量对控制量不产生影响,即不存有反馈的称为开环控制,混和控制就是采用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方式。
本文采用的前馈加闭环控制的跟踪方式,也属于混合控制,第一级采用开环控制方式,第二级采用闭环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方式,又分为时钟跟踪和程序跟踪方式。
其中时钟跟踪方式也可以称为时角跟踪,是以一个预定的转速旋转跟踪,这种跟踪可以看作对太阳的时角进行跟踪。
程序跟踪方式是根据当地经纬度、气象等信息计算每天不同时刻下太阳的位置,根据光伏跟踪装置的几何位置,计算出当前时刻下,跟踪装置随着太阳运动需要转动的角度,最后命令驱动机构驱动电动机转动实现对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跟踪。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综述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综述摘要:随着我国光伏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健康发展,怎样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的效益已成为了一个目前相当的热门研究的问题。
针对光伏电池非线性输出特性存在最大输出功率的问题,需要迅速精确地跟踪输出最高功率点。
根据最大功率跟踪存在的问题,对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模糊控制法等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加以总结。
对不同算法的原理、优缺点、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等进行分析,为现阶段国内光伏并网控制器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分析,光伏发电近年来,随着能源的紧缺,推进“双碳”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们对清洁和环保的能源越来越重视,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和无污染的能源,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在大规模光伏系统中,要提高光电系统的效率,必须使用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从而达到最大功率点的目的。
文章对 MPPT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算法的原理、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了展望。
1传统的MPPT算法1.1定电压跟踪法定电压追踪法是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大致对某恒定电压,将光伏电池输出电压控制在该输出电压点处,这时候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作为最大功率点。
另外,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每条曲线的最大输出功率点都接近于同一垂线的两边,可以将其看作是一条垂直的电压线。
这种方法可以使 MPPT的控制方案大大简化,只需要从光伏电池的参数表中求得开路电压U0,使其输出电压保持在U0以下,从而将最大功率跟踪变为恒压跟踪。
CVT控制具有控制方法简单、可靠稳定性高和功率利用率高等特点。
然而,该方法没有考虑到温度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当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随温度而改变时,会使其输出功率偏离最大输出端,从而造成更大的功耗损耗。
尤其是在某些条件下,其伏安特性曲线与设计的工作电压不相交,甚至会造成系统的振动。
1.2扰动观察法扰动观察法工作原理是:如果将光伏电池输出一个ΔI或ΔU来引起系统的干扰,然后通过测量和计算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结果来调节扰动方向。
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已经成为追求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固定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着效率低下和难以灵活适应光照变化等问题。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运而生。
一、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与结构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根据太阳位置变化自动调整发电板角度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辐射能量。
该系统由发电板、跟踪器、电池和控制器等组成。
发电板是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
采用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更好地捕捉和转化太阳能。
跟踪器是负责控制发电板转动的装置,根据实时测量的太阳位置数据,自动调整发电板的角度,使其始终面向太阳,以获得最大光照面积。
电池则用于将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存储起来,以供夜间或阴天时使用。
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协调发电板、跟踪器和电池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二、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自动跟踪式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自动跟踪系统可以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调整发电板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因此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与固定式系统相比,能够将光能捕捉效率提高约30%。
2. 优化系统功率输出:跟踪器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确保发电板始终朝向光照最强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功率输出。
3. 增加系统灵活性:传统的固定式系统在布置位置上较为受限,而自动跟踪式系统可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角度调整,能更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4. 增加系统可靠性:自动跟踪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功能,能够根据实时测量数据自主判断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太阳能跟踪方案

光伏发电跟踪控制方案一、跟踪系统的简介人类正面临着石油和煤炭等矿物燃料枯竭的严重威胁,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储量无限、普遍存在、利用清洁、使用经济等优点,但是太阳能又存在着低密度、间歇性、空间分布不断变化的缺点,这就使目前的一系列太阳能设备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不高。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需要提高光伏阵列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佳倾角固定安装和自动跟踪装置。
最佳倾角固定安装光伏阵列的成本最低,但由于太阳光入射角随昼夜、季节变化,光伏阵列不能充分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反而造成性价比较低。
自动跟踪装置随时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调整阵列表面位置以减小入射角,在相同的辐照条件下吸收比固定安装光伏阵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
目前使用广泛的有三种太阳光伏自动跟踪系统,包括水平单轴跟踪、倾纬度角斜单轴跟踪和双轴跟踪,其中单轴太阳能跟踪系统只能自东向西跟踪太阳, 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能在自东向西跟踪太阳的同时, 也能跟踪太阳的高度变化。
水平单轴跟踪主要用于低纬度地区,倾斜单轴跟踪主要用于高纬度地区。
从跟踪是否连续的角度看,跟踪系统采有步进跟踪方式和连续跟踪方式;其中,步进跟踪方式能够大大降低跟踪系统自身的能耗。
二、跟踪原理本方案利用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种倾斜轴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其不依赖于传感器工作,控制策略为主动式跟踪控制策略,通过计算得出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并控制光伏阵列朝向。
这种主动式光伏自动跟踪系统能够较好的适用于多霜雪、多沙尘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提高光伏效率;在无人值守的光伏电站中也能够可靠工作。
本方案设计的跟踪装置为跟踪太阳时角的装置。
由于一年四季的日出日没时角都在变化,不能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起始跟踪时间。
例如乌鲁木齐冬季12月份太阳10点升起,太阳能电池板朝向-30°,以后每隔1-5分钟调整一次时角,保证跟踪太阳;而夏季太阳6点半就升起,如果还按照10点时太阳能电池板朝向-120°,以后每隔1-5分钟调整一次时角,那么太阳电池板始终和太阳保持53°夹角,不能极大限度的增加太阳辐射量。
光伏电站太阳跟踪系统技术要求

光伏电站太阳跟踪系统技术要求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太阳跟踪系统是为了确保太阳能板始终面向阳光,并最大程度地捕捉到阳光的能量而设计的。
以下是太阳跟踪系统的技术要求。
1.高精度:太阳跟踪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的定位功能,能够准确追踪太阳的位置。
系统应具备角度精度小于0.1度、方位精度小于1度的能力,以保证太阳能板始终朝向阳光。
2.稳定性:太阳跟踪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
系统应能够抵抗风力、震动和其他外界干扰,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追踪太阳。
3.可靠性:太阳跟踪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运行而不需要频繁维护。
系统应采用优质材料和耐用的设计,抵抗腐蚀和老化,并具备遥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4.动态控制:太阳跟踪系统应具备动态控制功能,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和时间进行实时调整。
系统应能够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控制算法,根据太阳的位置自动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和方位,使其始终朝向太阳,最大限度地捕捉太阳能量。
5.能效优化:太阳跟踪系统应能够实现能效优化,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系统应能够根据太阳能量的变化和消耗情况,自动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和方位,确保能量捕获的最大化,并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6.智能控制:太阳跟踪系统应具备智能控制功能,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系统应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和策略,自动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和方位,并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实现对系统的遥测和远程控制,提高运维效率。
7.安全性:太阳跟踪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够防止事故和灾害发生。
系统应具备防雷、防火、防盗等安全设计,确保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护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太阳跟踪系统在光伏电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高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动态控制、能效优化、智能控制和安全性等技术要求的满足,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运维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研究报告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关键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光伏发电的效率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的出现,为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报告主要就光伏自动追踪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其原理、分类、应用场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内容。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原理和分类
2.1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原理
2.2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分类
2.2.1 单轴追踪技术
2.2.2 双轴追踪技术
3.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的应用场景
3.1 太阳能发电站
3.2 光伏电站
3.3 光伏集成建筑
4.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1 成本
4.2 维护和管理
4.3 环境适应性
5. 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技术改进
5.2 成本降低
5.3 适应性提升
6. 结论
通过对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报告对该技术在提高光伏发电效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对光伏自动追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光伏发电;自动追踪;效率;应用场景;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压吸振器管多久?
与风共振相关的技术路线
Passive Stow
与风共振相关的技术路线
A:长主梁:总长可达90米
与风共振相关的技术路线
固有频度单排2Hz,双排竖装1.8Hz 以上(经验) B: 短主梁:单排单边竖装长度20米之内,双排竖装单边长 度13米之内
传动系统技术方向
回转减速器
线性推杆
传动系统技术方向
液压缸
钢丝绳
传动系统技术方向
自制外露蜗轮
链轮
传动系统技术方向失败的自制外露蜗轮来自思考题:创新的传动系统
我们需要创新的传动系统来解决: 回转减速器的高成本及维修问题 线性推杆的可靠性问题
传动系统
独立跟踪的代价:维护成本
驱动系统年失效率 独立跟踪 (10套) 联动跟踪 (10联动) 单个驱动系统成本(元) 独立跟踪 (10套) 联动跟踪 (10联动) 独立跟踪 (10套) 联动跟踪 (10联动) 独立跟踪 (10套) 联动跟踪 (10联动) 2000 10000 单个更换人工成本(元) 1000 2000 10% 10% 全部驱动系统成本(元) 20000 10000 全部人工成本(元) 10000 2000 年度维护成本 (元) 3000 1200
尚未考虑回转 直接与主梁直 接相连维护更 加困难!!!
多点传动,地形适应性,机器人清洗
主轴重心下降的考量
主轴重心下降的考量
其它方法:
配弹簧
配重块
防腐等级,过度强调防腐的问题
快速安装
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美国 安装工人每小时50美元
思考题:免调整主梁,防沉降,快 速安装
螺栓防松,焊接疲劳等可靠性问题
光伏跟踪系统技术路线 及 我们的选择
201807
与风共振相关的技术路线
• 风速仅相当于 3 秒阵风的 22m/s,即 10 分种平均风速 的16m/s 桥长约为9 00米,宽约为 13 米,高约为 3米,恰好约相 当于长主梁平单轴的10倍放 大
•
美国塔科马大桥
与风共振相关的技术路线
西班牙某公司
???
技术方向的个人建议
• 联动 • 短主梁 • 创新传动系统 • 快速安装组件装夹方式 • 地形适应能力 • 合理的表面处理 • 可靠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