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
养留守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农村
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要加强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教育。

可以通过讲故事、演讲、课堂讨论等方式,向留守
儿童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植树活动、义务劳动等,以培养留守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要提升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家政课程,教授留守儿童一些简单的
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等。

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观农田、农村工厂等地,让他们亲身体
验农村生活,增加他们对农村劳动的认识和体验。

要提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心理健康问题容易
出现。

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帮助留守儿
童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能力。

要加强留守儿童与社会的衔接。

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留守儿
童进行职业教育,并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亲身感受社会的各种资源和机会。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农村小
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中,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应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
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组织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
应该按照学生的心理、兴趣和年龄特点,组织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

可以举行德育课、德育运动会、德育讲座、德育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感召,发现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力度
从日常生活中处处渗透道德教育,用日积月累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如老师
可以在课堂把握时机,选取适当的例子,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好,如忠诚、诚实
守信、遵纪守法等。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农村小学生家庭经济较差,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拾荒活动、义卖、义
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公益的意义,感受做好事的乐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和敬人爱物、关心社会的意识。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品德,通过家庭教育为孩子建立健康
心理,成长为全面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往往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

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农村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另一方面要起到身教的榜样作用。

农村小学教师要端正态度,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

只有通过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德育品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2.建立健全教师的考核机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约谈和教育。

3.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与管理。

二、强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要在学校内部进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德育教育,有效开展德育工作:1.制定完善的德育计划,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将德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目标之中。

2.设立德育课程,将道德品质融入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3.定期组织德育活动,如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举办德育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文明活动。

三、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农村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积极与家庭合作,共同育人。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态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家庭中出现的德育问题。

2.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德育理念,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3.建立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家长的育儿技能和家庭教育水平。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摘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一群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特殊群体。

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探讨德育教育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包括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机制和重视心理健康辅导。

文章指出,提高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质量,加强家庭关爱和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通过文章的研究分析和建议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和生活幸福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现状分析、方法探讨、措施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心理健康、辅导重要性、提高教育质量、家庭关爱、保障体系。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城乡结构的转变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在家中生活,由其他家庭成员或街坊邻居照料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陷入自我封闭、心理问题等困境,其德育教育亟待引起重视。

农村小学作为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场所,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但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有效开展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探讨德育教育方法,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并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的紧迫性。

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留守儿童的德育水平,加强家庭关爱和教育,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障体系。

1.2 问题意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不能陪伴在身边而被留在农村的孩子。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当前中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德育教育的薄弱成为其亟待改善的重要方面。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选择在城市上学,留守儿童成为了当前农村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他们的德育教育面临着更多困难与挑战。

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与思路。

一、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现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律能力、容易挑衅斗殴、缺乏团队意识等问题。

由于长期离家在外,他们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自制能力和自律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容易走向歪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导致留守儿童的德育水平相对较低。

如何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及策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加强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离开家乡在外求学,长期与父母分隔,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程度,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意识,使家长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合作伙伴。

2. 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自尊、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3.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通过改善校园环境、丰富学校文化活动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建立学校榜样班级,树立学习模范,激励留守儿童向优秀学习生活的榜样学习。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

而农村小学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也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 关注农村特色,注重实际生活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应当充分关注农村特色,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生活经验,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活动。

可以通过开展农村实践活动,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2. 融入乡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应当融入乡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德育讲座、校园文明活动等,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活动中增强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二、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1. 加强师德建设,做学生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和引领者,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争做学生道德建设的示范者。

2.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促进和谐成长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场所,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让道德品质在和谐中得到提升。

3. 鼓励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第一课堂,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家长和学校开展合作,共同育人,达到家校合作的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1. 设立综合考核指标,全面衡量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应当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的综合考核指标,全面衡量学生的德育品质和道德修养水平。

2.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凸显个性特点德育工作的评价方式应当多样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发展,从而凸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均的日益加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小学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任务。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进行分析。

一、注重师生互动,开展情感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情感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开展情感教育。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多关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细节,走近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同时,在教育活动中,强化德育教育,倡导班级中的学生之间要互相关注、互相关心。

在这种氛围下,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关爱,有助于弥补他们的缺失感。

二、建设爱心班级,营造和谐氛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身处偏远地区,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需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师可以建设爱心班级,号召学生在班级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同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如文艺演出、实践活动等,让留守儿童走出家门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圈。

三、加强道德教育,塑造良好品德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比城市的孩子更加复杂,可能会存在一些危险。

因此,教育者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课堂讨论、故事讲解、心理辅导等方式,让留守儿童了解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善与恶,让他们能够分辨出错误事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关注身心发展,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身心发展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班,加强体育锻炼、音乐舞蹈、手工活动等方面的培训,让留守儿童更好地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增加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学校还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在情感上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减少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需要注重师生互动,打造爱心班级,加强道德教育,关注身心发展。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呢?下面笔者将从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途径1.课堂教育教师通过授课,将道德规范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教育的机会,给学生一些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

2.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人情世故和社会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3.家庭教育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首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学校可以组织家访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教育需求,同时,也要在家长中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们与学校携手合作,共同培养好学生。

二、方法1.德育教育应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发展,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并及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和指导。

2.德育教育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

通过分层教育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接受到适宜的德育教育。

3.德育教育应注重多样性,丰富教育形式,如演讲比赛、读书活动、座谈会等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心的气氛中学习和成长。

4.德育教育应增加社会元素,多联系社会,让学生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识新的朋友,拓展视野,从而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5. 德育教育应贯穿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使之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自觉的行为方式。

总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多种途径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作者:黄金英
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7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未成年小孩留守在农村就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选择。

农村留守儿童因家长不在身边,很多都是老人在照顾他们,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缺少关爱,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道德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

基于此,本论文重点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2020年特殊时刻,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大课堂,通过这种全国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生命安全知识,明白生命的宝贵,加深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以及对相关责任的理解,感受生命、祖国、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成长与伟大,是全面夺取胜利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同时,也有人观察到,在这期间,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表现出担心、忧虑、恐惧、无聊等情绪,导致出现违反规定、违规返校等行为的发生,这也说明了学校在生命教育和德育工作上的缺点。

尤其是对于农村那些父母不在身边陪伴的留守儿童,我们更要扛起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探究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一、生命教育式德育的保留主题
生命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人都应该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生命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题。

从学前阶段到中学乃至到大学,学校德育教育中对“珍惜生命”的教诲从未停止。

但是我们幸运的生活在和平时代,学生很少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经历,当然也很难对生命有深刻的思考。

过去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极少,或紧紧围绕生命起源、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缺乏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意识的教育,这种德育工作本质上是与实际脱离的。

二、关爱是培植道德情感的核心
学生在平时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没有起到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比如:熬夜,缺乏锻炼,浪费时间,不讲卫生等。

大家都认为这只是小问题,不会涉及生命安全,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时,学生一下变得成熟了很多。

不仅学会了生存和学习,更学会了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比如戴口罩、通风洗手、消毒等。

因此,生命健康教育应该从关爱自己的生命开始,当学生感受到自身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会行动起来。

在校园和家庭中,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关爱,同样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师生的情谊的温暖。

因此,经过此次事件,学生普遍认为既要热爱自己的生
命,又要热爱别人的生命。

只有当个人的生命与其他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时,每个人生命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三、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是德育的根本目的
站在学校对学生教育的立场来看,教师首先应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这是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生命观教育时,首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的科学解释以及科学防范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进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宣传卫生知识,消除学生所听到和看到的一些关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小道消息,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保护生命安全的意识。

四、生理心理并重,是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对传染性疾病的防范,主要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着手。

生理主要体现在生物性的防治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传染病还是社会性疾病的预防,都必须通过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是现代社会疾病预防的积极措施之一。

此外,心理健康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失去了健康的心理,就不会有健康的生理。

无数医学研究表明,在面对疾病时,如果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

与此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导致身体神经紊乱,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初期,很多农村的留守小学生都产生了恐慌的心理,有些人不敢到公共场合,每天洗无数遍手,甚至有人盲目抢购和囤积食盐,过度储备84、酒精等消毒用品和各种药品。

因此,在疾病面前能否保持一个积极、健康、平稳的心理状态,对于战胜疾病和保持稳定社会都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在农村留守儿童心里构筑一条心理防线,就是积极健康的心态。

但是积极健康心态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学校日常的德育过程中不断的灌输生命教育健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应对各种疾病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孙娟.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史金文.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的原因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99.
[3]李寧,傅凯.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济宁市农村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52).
作者简介:
黄金英,广东省廉江市,广东省廉江市塘蓬镇南充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